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本文依据新疆2005年1%人口抽样数据,运用数据挖掘技术,结合定性分析研究方法分析了新疆居民住房现状、结构与趋势。研究结果表明,新疆居民的居住条件有所改善,住房私有化程度提高,城乡之间和地区之间的居住条件差异较大,户主的收入、职业和受教育程度对家庭的住房条件有较大影响。最后对改善低收入群体的住房条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新疆要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最终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目标,就需充分发挥和调动科技工作者的积极作用。本文借助新疆科技工作者抽样调查资料,对新疆少数民族科技工作者的工作状况及满意度进行了分析。分析得出:新疆少数民族科技工作者比重较低、学历较低、年龄结构偏大;少数民族科技工作者主要集中在南疆,且科技成果少、工作强度较大、工作满意度低。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应采取调整收入分配制度、增加培训力度、搭建交流平台等措施来改善少数民族科技工作者的现状,以提高少数民族科技工作者对工作的满意程度。  相似文献   

3.
新疆居民收入分配状况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新疆城乡居民收入分配状况及对相关问题的认知、态度和愿望,项目组选取乌鲁木齐、塔城地区、喀什地区8市县16周岁以上的1534名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为调查对象,运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拦访的方法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问卷分析得出:新疆城乡居民收入来源渠道相对单一;绝对收入和相对收入水平总体均偏低;居民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城乡居民收入满意度总体偏低;城乡居民对收入差距的认知存在差异;城乡居民对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认知和愿望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4.
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是国际上通行的比较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职业的人们教育投资收益的一种量化方法,高校教师是平均受教育水平最高的一个群体,人力资本的投资收益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他们对自身教育投资的态度与热情。同时工龄、学历、受教育年限对教育收益率也有着直接的影响。通过调查研究显示:我国高等院校教师教育收益率远低于其他行业从业者的教育收益率,也远远低于国际平均收益率水平,工龄对高等院校教师收入的影响大于受教育年限的影响,不同学历的教师教育收益率差别不显著,学历对高等院校教师的收入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贫困地区农民受教育程度与收入的关系,对阜平县、来源县、涞水县、易县等4个贫困县进行调查。问卷数据分析表明,农民受教育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农户的收入,高学历的农户往往拥有更高的收入。因此,保障农村贫困地区的教育质量和农村子弟接受教育的机会十分必要,最后对提高贫困地区提高教育水平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6.
新疆地处祖国西北边陲,受政治、经济、文化、自然、科技、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少数民族大学生尤其是女大学生就业难成了政府和高校现实而紧迫的问题,这直接影响了少数民族家庭和新疆社会的稳定、阻碍了少数民族和高等教育的进步与发展。因此,解决少数民族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成为新疆人才工作的当务之急。文章从新疆少数民族女大学生的就业现状入手,分析了其就业难的原因,进而探寻解决新疆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出路。  相似文献   

7.
新疆人力资源开发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力资源是影响新疆发展的重要因素。新中国成立后,新疆社会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口分布格局也随之发生了根本性转变。改革开放以来,新疆人力资源素质逐步提高,但各民族受教育的程度差异仍比较大。本文在对新疆人力资源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快人力资源开发的思路和措施。  相似文献   

8.
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作为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和后备力量,加强其信息素养教育对提高个人综合素质,促进新疆人才培养和安定团结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分析了当前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强双语教育,改进信息检索课教学模式,编写适用教材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文章主要运用整群抽样法对新疆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压力调查,从工作负荷、乐趣缺乏、发展与机会、科研压力、学生管理、学历压力、知识不足、人际关系等8个维度分析了新疆高校辅导员职业压力。研究结果表明,职业压力处于轻到中度之间,无严重至极。性别、年龄、专业、受教育程度、职称、岗位性质、工作年限、月收入、带班人数等因素对职业压力的部分维度或总分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新疆七所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教育的影响因素进行了以问卷调查为主,辅以座谈、口头调查等。通过调查我们发现高校、家庭、社会和历史等因素的影响少数民族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教育。我们只有重新审视复杂、动态的少数民族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教育的影响因素问题,才能为新疆及其他民族地区的高校开展历史观教育并维护社会的稳定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1.
文章基于全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CGSS),利用OLS回归和分位数回归方法分析“关系”和教育对中国居民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关系”和教育对中国居民的收入有正向促进作用,在选取有效的工具变量克服了“关系”和教育的内生性之后,上述结果依然稳健,并且“关系”和教育存在负向交叉效应。“关系”的回报率随着收入的增加而上升,而教育的回报率却随收入的增加而下降。比较“关系”和教育在不同的分位点对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后发现,农村居民“关系”的回报率随收入的增加而上升,而城镇居民“关系”的回报率呈“u”型,并且对在各个分位点上,城镇居民的教育回报率要高于农村居民的教育回报率。  相似文献   

12.
初帅  孟凡强 《南方经济》2017,36(10):16-35
文章基于中国家庭收入调查项目数据(2007年与2013年),在断点回归设计的框架下分析1999年实施的高校扩招政策对城乡居民受教育年限、收入及教育回报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使农村居民的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了0.59年左右,使城镇居民的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了0.85年左右。第二,在断点回归的设计下,农村居民的教育回报率大约为11%,城镇居民的教育回报率大约为8%,高于OLS的估计。虽然实证结果显示教育回报并不存在城乡间的马太效应,但并不意味者城乡间教育发展与收入差距缩小。第三,高校扩招政策一方面显著促进了城镇居民低收入群体教育回报的提升,有效抑制了城镇居民中可能出现的收入差异扩大的"马太效应"。另一方面,高校扩招政策使得农村居民高收入群体教育回报高于低收入群体,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农村居民收入差异扩大的"马太效应"。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运用苏北农村农户层面的微观数据,并结合农业生产和农户家庭特征,来估计农民的教育回报率。农户以家庭为单位进行联合劳动的特征导致农户收入贡献的不可分性以及家庭内教育投资具有正的外部性,使得个人教育投资回报小于家庭回报。然而,由于家庭内部更多成员的教育投资的外部性具有递减的特征以及婚姻市场存在的匹配现象,可能会出现由知识拥挤带来的教育投资过度问题。本文的实证分析表明:农户家庭内成员的教育投资的确存在外部性;教育投资回报会随着受教育人数的增加而减少;农村婚姻中存在教育匹配效应;户主配偶的教育投资存在动态不足。  相似文献   

14.
赵达 《特区经济》2009,(4):172-173
过去20~30年间,中国沿着"东亚奇迹"的轨迹再次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角色。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同时人力资本迅速积累,国际贸易通过提高收入以及促进城市化过程带给农村人口更好的接受教育机会。然而,教育财政投入偏低以及投入结构上的不合理使得农村人口接受教育的成本相对其收入仍然偏高;教育投入在地方和中央政府之间的分担现状又加剧了地区间农村人口教育的不平衡;户口制度以及各省份间教育考试制度的割裂增加了城市务工人员子女接受高质量教育的成本。简单的政策建议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从政策方面完善教育经费和收入来源结构,加大中央财政对于农村尤其是落后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的支持,保证义务教育在全国范围落实;第二,城市中教育减低乃至减少户籍歧视,同时通过政府补助增加务工人员参加培训教育的机会。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选取2000年-2017年新疆15个地州(市)为样本,运用索罗残差法计算全要素生产率、资本和劳动力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研究发现,新疆目前处于规模经济阶段,增长方式为资本密集型,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过程中的作用逐渐减弱。其中,少数民族高度聚居的南疆地区处于规模报酬不变阶段,粗放式经济增长特征较北疆地区更明显。同时发现,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后,新疆各投入要素结构逐渐优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初显,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逐渐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转变。基于此,本文从扩大开放格局、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技术进步、完善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合理配置投入要素资源等方面提出优化新疆高质量发展路径的政策建议,为促进全国少数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Some important aspects of returns to education in Indonesia have been neglected. This paper draws on the Indonesia Family Life Survey, a longitudinal survey, to shed some light on these aspects. This paper finds in a Mincerian specification that a more recent rate of return is in line with the rates found in previous research. A quantile regression is applied to show that the rate varies little in the conditional distribution of earnings, which stands in stark contrast to findings from some developed countries. In addition, the rate of return in self‐employment is estimated to be lower than that in paid employment for person‐ and sector‐specific reasons. In addition to monetary returns to education, happiness returns to education are considered. This paper advances evidence that education has important and robust implications for happiness above and beyond absolute and relative levels of income.  相似文献   

17.
The returns to education in Indonesia are analysed using Susenas data. The private sector is found to reward education more generously than the public sector, while the latter puts a premium on experience. A casual analysis suggests general sex discrimination against female workers at any given level of education; however, once experience is allowed for, the negative sex differentials become insignificant. Finally, the general returns to education are of the order of 15–17% additional income for each additional year of schooling, which is a very high rate of return compared with other countries.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how ethnic minorities in rural China are faring compared with the ethnic majority. The village is the unit of analysis and large surveys for 2002 are used. Minority villages in northeast China are found to have a somewhat better economic situation than the average majority village, but minority villages in the southwest are clearly faring worse. Industrialisation, inputs i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tock of human capital of the labour force, wage level on the local labour market as well as indicators of path dependency are all found to affect the economic situation of a village. Location is the single most important circumstance working against a favourable economic situation for minority villages in the northwest and particularly the southwest. Low village income results in long-distance migration for many ethnic minorities, but for some minorities their ethnicity hinders migration.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养老待遇的实证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娟 《特区经济》2009,(2):154-156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养老待遇较低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到底低到什么程度?随着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在全国范围内的试点,参保农民养老待遇普遍较低的问题能否得到改善?本文根据江苏省阜宁县沟墩镇农保所的参保数据,在新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前提下,探讨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养老待遇问题,由此给出"两提高"的政策建议,即:一方面,进一步提高个人帐户给付利率;另一方面,进一步提高地方政府财政补贴。同时,将鼓励村和集体单位给予补助、建立农村养老待遇调整机制作为地方辅助性政策。  相似文献   

20.
农村劳动力回流趋势增强,不可避免对农地流转产生影响。文章在理论层面深入剖析了回流劳动力的就业选择与农地转出关系,并采用上海财经大学"千村调查"的数据资料,实证检验了农村劳动力回流特征变化和回流劳动力就业选择对农地转出的影响。研究发现,受非农就业不稳定的推力作用和与家人团聚的拉力作用,越来越多的外出劳动力选择回流,西部外出劳动力回流率最高,达到47.2%。回流劳动力的农地转出率普遍高于非回流劳动力的农地转出率,回流劳动力从事非农生产的就业选择对农地转出存在促进效应,而兼业和务农的选择对农地转出存在抑制效应,这意味着回流农村劳动力并非一定会选择农业生产,也可能选择在更小的地理半径内从事非农就业,并且长期外出从事技术工的经历进一步增强了劳动力回流对农地转出的抑制效应。虽然回流劳动力更倾向非农就业,但回流劳动力规模的扩大,使得兼业和纯务农的比例增加,对农地转出的抑制效应呈增强趋势。研究还发现,个人特征、家庭因素、社会网络也是影响劳动力就业选择和农地转出的重要因素,基层政府和地方政府在推动非农就业的政策合力上存在部分抵消,对农地转出产生了抑制作用。文章为农地流转进程缓慢提供了新的解释,推进农地流转需要关注农村劳动力流动特征新变化,同时兼顾各层级政策目标的衔接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