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磊  曹颖 《经济论坛》2004,(8):19-21
来自外部的人民币升值压力。2003年以来,来自各国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不绝于耳。2月,日本财务大臣盐川正十郎在七国集团财长会议上,呼吁七国集团通过类似于1985年《广场协议》的文件,逼迫人民币升值,达到全球反通货紧缩的目的,但议案最终被否决。6月中旬,美国财政部长斯诺表示,美将敦促中国实行更为灵活的汇率制度,同时,由80多个美国贸易协会  相似文献   

2.
田萍 《经济论坛》2004,(12):11-13
去年以来,国际上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甚嚣尘上。2003年4、5月份,正值中国人民众志成城抗击“非典”之时,先是日本财务大臣在西方七国财长会议上针对中国持续的贸易顺差和3000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提出了“人民币升值论”。2003年6月中旬,美国财长发表谈话,称如果中国有意赋予人民币汇率更大的弹性,美国将表示支持。在此之前,欧洲央行行长杜伊森贝赫曾称中国的汇率制度是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二战后日本因迅速发展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但导致美国发生贸易逆差,致使美国经济发展受阻,美国等国通过“广场协议”迫使日元升值。日元升值使日本经济发展停滞不前.给日本带来巨大损失,成为日本经济衰退的祸根。目前,中国经济发展迅速,中美贸易摩擦加大,国际环境迫切要求人民币升值,这一现象隐藏着美国等国要求人民币升值的真正目的。日元升值对我国人民币升值问题具有重要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自中国2005年7月人民币升值后,关于人民币升值压力一度有所缓解。而后,由于国际贸易顺差扩大,中国与美国和欧盟的贸易顺差分别为1141.97亿美元(美国方面统计中美贸易顺差为2016亿美元)和701.1亿美元(欧盟方面统计为1200亿美元),因而中国与美国和欧盟等国的贸易摩擦升温,国际社会再次关注人民币汇率问题,美国等国又借口对中国的贸易赤字过大而要求人民币升值。人民币大幅度升值对中国经济的消极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而坚持目前的人民币小幅度升值的政策,国外压力又比较大。本文根据中国企业融资偏好和金融体系的特征,提出对中国汇率政策进行适应性调整、实行适度提幅增频双向浮动的汇率政策。这样,既有利于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又可以缓解国际社会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人民币一直面临着国际社会要求升值的压力。首先,日本官方及公众媒体提出一种“中国威胁论”的新说法,指责中国“输出通货紧缩”,要求人民币升值。2002年12月2日,美国《商业周刊》放言:“中国的通货紧缩正在危及全球经济”。随后不久,路透社援引美国前白宫首席经济顾问言论称,美国政府希望努力说服中国将人民币升值。为此,美国政府内部开始出现了要求人民币  相似文献   

6.
曹伟 《经济学家》2023,(3):79-88
汇率变动通过资源配置效应,在一国经济结构转型中往往能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深入探讨了人民币升值对经济结构转型,进而对构建新发展格局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1)人民币升值通过优化进口贸易结构,有利于制造业创新发展,从而强化新发展格局的动力来源;(2)人民币升值通过调整出口贸易结构,有助于制造业结构升级,从而夯实新发展格局的产业基础;(3)人民币升值通过促进产业结构服务化转型,有利于拉动服务型消费增长,从而强化新发展格局“国内大循环”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7.
郑玉善 《经济咨询》2005,(2):34-34,33
自2002年下半年以来,以美日为首的部分国家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不断加强,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面临巨大的外部压力。人民币汇率问题成为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影响我国经济发展与国际关系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货币是反映一国经济实力的一面镜子,由于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人民币升值似乎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然而,人民币升值给中国经济带来的损失也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8.
冯科  耿涛 《新经济》2007,(1):19-23
预测2007年,虽然中央调低了经济增长率目标,但是宏观经济运行具有惯性,中国经济增长率仍将保持较快速度增长,GDP增长率可望达到10%;通货膨胀率仍将保持在较低水平,估计国内物价指数CPI为3%左右;未来人民币升值压力未减,虽然自2005年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累计升值超过5.71%,但是就人民币对其他主要货币来看,人民币汇率升值幅度并不大,甚至比不上其他货币的升值幅度,此外中国还面临着贸易顺差增大、外汇储备超过万亿美元的压力,估计人民币汇率今年的升值幅度在5%-8名之间;  相似文献   

9.
2003年初,日本在七国财长会议上明确提出要求“人民币汇率升值”。近一年来,“升值”的呼声高涨,美国、一些欧洲国家和地区也先后卷入这一国际性浪潮之中。面对国际上的巨大压力,中国政府坚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这一正确的决策对于保持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的成果和未来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人民币升值问题一直是近年来中美两国争论的焦点之一.人民币一直在持续升值也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文章从经济和政治角度分析了美国迫使人民币升值的真正目的,揭露了美国力图独霸世界、遏制中国崛起的险恶用心.  相似文献   

11.
世界舞台上中美两国是主角,中美经贸关系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但摩擦也一直伴随。近年来,美国又在人民币升值问题上纠缠不休,奥巴马要求人民币升值,目的是想借此抵消掉中国出口增长,减少我国的贸易顺差,遏制中国的崛起。对美国这一举措需要辩证地看待,本文从弹性角度分析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利弊影响。  相似文献   

12.
日元持续升值原因分析及其对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证表明,日元汇率在短期存在羊群效应,在长期存在向均值回归的趋势.通过分析日元汇率的波动特征与美国经济运行之间的关系,发现日元持续升值取决于美国经济的内外部均衡状况以及由此产生的市场预期.中国自2000年以后超过日本成为美国最大的贸易顺差国,人民币于是承受了巨大的升值压力.如果中国不能有效减少对美国的贸易顺差,那么人民币面临的升值压力可能是持久的.  相似文献   

13.
批判     
《经济》2005,(11):17-17
“中国制造”负重前行;经济学在中国的歧途;人民币升值并不一定保护美国就业;利益大小并非取决于个人努力;境外媒体推敲中国GDP增速。  相似文献   

14.
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和世界经济影响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目前国内外学术界、政界和媒体争论较多的“人民币升值论”,本文在深入评析人民币出现升值压力原因的基础上,从正反两方面探讨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并进一步阐述了对世界,特别是美国、日本和亚洲经济的负面影响,为今后人民币汇率体制改革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国际上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不断,人民币面临较大的升值压力。随着2006年底中国外汇储备突破10000亿美元,人民币汇率问题更是成了国际的焦点。汇率机制是一个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杠杆,汇率还是一把“双刃剑”,其变动所带来的影响往往是双方面的。从我国当前的国民经济发展状况来看,人民币升值仍然存在较大的空间。升值,有利于增强社会各界对中国经济和货币的信心,减轻偿债负担,有利于加快人民币自由兑换的进程:但同时,也将对我国外贸出口增长产生严重负面影响,不利于缓解国内就业压力,导致外汇净资产的权益受损。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产生的影响是非常直接的,所起的作用也是有利有弊,综合起来的总体效应是利是弊,皆看调整的“时机”、“幅度”和“频率”。  相似文献   

16.
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晓光 《经济视角》2006,(12):21-22
2005年7月21日19时,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如此重大举措,引起了国内外金融界乃至整个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人民币为啥要升值?人民币升值以后对中国经济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这也是13亿中国人民所关心和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一、人民币升值是中国经济近年来发展的必然趋势自2002年以来,海外刮起了一股要求人民币升值的风潮,先是日本财相盐川正十郎在一次日本国会会议上,根据购买力评价理论,指出人民币的币值目前被严重低估,公开要求中国政府提高人民币汇率。同时他表示,日本将在西方7国会议上,把人民币汇率问题作为…  相似文献   

17.
本文首先分析人民币汇率对中美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分析显示:人民币汇率升值对中国对美国出口有负面影响,这种影响对减少中美贸易逆差具有一定作用;人民币升值对美国对中国出口的影响,即中国进口美国商品与服务贸易额的影响很小。同时由于中美贸易的高度互补性,人民币汇率变化对美国从中国进口商品价格具有传递效应。从这一角度分析,人民币升值对美国失业率的减少具有负面影响。然后直接对人民币汇率和美国失业率直接建立最小二乘估计模型,分析双方的关系,并通过Eviews的分析以及对结果分别进行关于异方差和自相关的检验,发现人民币汇率与美国失业率的相关性在2004年以前并不显著,2005年7月以后,美国失业率也没有随着人民币升值而下降,反而因为金融危机出现大幅上升。本文预测结果意味着人民币升值并不是解决美国就业问题的有效方法,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运用全球贸易分析系统(GTAp)模型,分析人民币升值对中美两国的宏观经济、生产格局和贸易的影响,着重分析对我国宏观经济、出口产品价格和国内价格的影响.实证研究表明: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并不是由人民币低估导致的;随着人民币升值幅度的逐步加大,中美两国的生产格局基本保持不变;同时人民币升值幅度提高对中国的GDP增长存在负面影响;此外,人民币升值对降低我国土地、资产价格等有积极作用且能有效抑制通货膨胀.  相似文献   

19.
李利明 《经济》2004,(8):66-68
美国托雷多大学经济系教授、亚洲研究所所长张欣博士建言美国托雷多大学经济系教授、亚洲研究所所长张欣博士是在海外华人经济学家中为数不多的中国宏观经济专家。他对中国的通货膨胀和汇率方面的研究在海外影响很大。自从去年以来,不断有美国政界、学术界和新闻界的人士向他请教对于人民币汇率的看法。针对当前的中国宏观经济走势和国际经济环境,他认为人民币应该升值,并且认为人民币升值对美国“弊大于利”,而对中国“利大于弊”。他还提出了具体的升值措施。日前,在浙江杭州金溪山庄,《经济》杂志就人民币汇率问题对张欣教授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20.
<正>汇率体现的是本国货币以国际货币支付的买卖价格,用本国货币购买其他货币支付的购买价格下降即本国货币升值。当西方国家为迫使人民币升值刚刚完成一轮威逼呐喊,当国际上正考虑对中国持续施加新一轮压力,当国内外资本市场也几乎认同了中国在人民币升值问题上将“出其不意”时,7月21日1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