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业界风信     
驱动"三驾马车"实达外设突围金融危机随着全球金融危机逐步向实体经济蔓延,许多企业陷入了重重包围之中——在美国汽车"三巨头"陷入泥潭之后,作为日本经济龙头的日本汽车企业面临全线崩溃。国内企业也不容乐  相似文献   

2.
美国的汽车业在“金融危机”中奄奄一息,一度面临破产境地。于是国内诸多媒体鼓噪国内的汽车企业前去美国“抄底”。面对此种诱惑和多变的经济环境,作为中国最大的商用车生产商——北汽福田汽车股份公司(600166)常务副总经理张夕勇对此有着清晰的认识和判断。他认为,公司任何的业务和决策都应紧紧围绕自身的战略进行,内涵增长和外部扩张要有机结合,应注重企业价值提升,不能盲目扩张。  相似文献   

3.
日本银行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导致日本经济陷入二战以来最严重的衰退。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为避免金融危机将日本经济带入持久衰退,日本银行实施了下调政策利率、确保金融市场稳定以及支持企业顺利融资等措施,从金融方面支持日本经济。该文整理分析了日本银行应对金融危机政策措施的背景、主要内容及实施效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此次金融危机中日本银行在央行业务和金融政策措施方面的主要特点及启示。  相似文献   

4.
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世界汽车产业陷入低谷,中国汽车企业经历了半年的挣扎,于近期开始“重振河山”,逆势上扬。中国也取代美国一跃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市场。在彼消此长的背景下,中国汽车企业“走出去”的呼声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5.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为汽车业创造了世界范围内的兼购,并购良机,也把中国汽车业推向了一个重要的十字路口.四川腾中集团投标收购通用悍马(Hummer)失败,吉利控股公司对福特汽车沃尔沃(Volvo)完成收购,都让人陷入思考中国企业应该寻求怎样的收购交易.  相似文献   

6.
虞忠平 《中国外资》2010,(12):102-103
2008年下半年以来,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日益明显。特别是给我国的企业生存带来严峻的挑战。分析金融危机的危害。金融危机带给我国的机遇以及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根据不同企业在金融危机中的不同困境,结合国家最近出台的扩大内需的政策。探索国有大中型企业、出口导向型企业、民营中小企业在“寒冬”中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7.
《中国金融家》2014,(2):142-142
光远看经济V:春节期间新兴市场的动荡以及国内流动性的紧张,验证了去年我一直强调的“管理好流动性,管理好钱”是2014年的头等大事。金融危机的最后一波“新兴市场陷入危机”已经上演。但中国今年出现全面危机的概率不大,经济增长也不会出大问题。需要强调的是,房地产和企业债务是中国2014年最需要关注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中日企业成本会计实务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中国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现代化的企业群体是推动中国经济前进的动力源。上市公司及外商投资企业正是这些充满活力的中国企业群体的代表。 2002年10月至12月,财政部科研所与日本东京国际大学利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839家上市制造企业和688家注册资本金2000万元以上的外商投资制造企业,进行了“中国企业成本会计问卷调查”,东京国际大学为本次调查提供了资  相似文献   

9.
中国某企业以赊销(OA,先货后款)方式向俄罗斯出口工程卡车,后进口商因种种原因拖欠中国企业700万美元。面对惨重的损失,“付款担保”成了中国公司的“救星”。 付款担保“保驾”出口企业 我同某汽车企业A与B公司合作开发俄罗斯汽车市场,很快A公司的X品牌工程用卡车在当地有了一定名气。A与B两公司合作一直良好,业务进展顺利,  相似文献   

10.
一、国内企业海外并购快步前进 随着全球经济的逐渐转暖,大多数人们已经乐观地预见到这次肆虐全球的金融危机行将走远。2009年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步伐已经大大加快,部分中国企业已然走出金融危机阴影,并酝酿趁机在国际资本市场大举“抄底”了。据商务部统计,2009年1—3季度,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12个国家和地区的1612家境外企业进行了直接投资,累计实现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328.7亿美元。  相似文献   

11.
《国际融资》2009,(9):72-72
摘自项兵博客 作为一个从事企业管理教育的学者,我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日本自然资源匮乏,企业在产业链上下游两端都高度依赖外部经济;日本的商业管理教育也可以称得上是乏善可陈。但为什么日本企业可在诸如汽车、电子、钢铁、造船等主流制造与装备业的全球化竞争中取得领导者地位?是不是在传统管理学考虑的范畴之外,还有一些非常重要的“软”力量,如文化的、民族特质等与制度、市场等形成合力,成就了日本一批伟大的商业机构呢?  相似文献   

12.
魏薇 《中国金融家》2008,(12):13-14
毋庸置疑,金融危机至此,已经演变为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乃至衰退。11月份公布的数据表明,继日本承认其经济经过连续两个季度下滑陷入衰退后,欧元区已进入其诞生以来的首个衰退期,而美国多项经济指标的恶化程度创下30年之最,也正在衰退的悬崖边缘。 从北美到欧洲,再到亚太地区,从金融体系的流动性枯竭,到失业率剧增、出口下滑,实体经济难以为继,全球经济正在迈入“寒冬”。3个月来,各国央行纷纷针对各自国情制定救市计划,各国央行行长因此处于调控的风口浪尖,本期《中国金融家》特别策划应对金融危机的专题,将部分有代表性国家的央行行长请上杂志封面,透过他们在非常时期所推行的非常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了解对抗金融危机的最新动态,展示金融家的管理智慧与艺术。  相似文献   

13.
“召回门”爆发之后,丰田汽车现任社长丰田章男疲于奔走为丰田的过失致歉。这起震惊世界的召回事件影响到的不仅仅是丰田一家企业,本田、日产、铃木和大发乃至三菱等日本汽车公司2010年以来不断发生汽车召回事件,让人们对于日系汽车的制造质量产生了疑问,甚至使得人们对于整个“日本制造”是否如推崇者一贯声称的那么精良也产生了疑问。一向以质量精良著称的“日本制造”正面临着空前的信誉危机。  相似文献   

14.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为汽车业创造了世界范围内的兼购、并购良机,也把中国汽车业推向了一个重要的十字路口。四川腾中集团投标收购通用悍马(Hummer)失败,吉利控股公司对福特汽车沃尔沃(Volvo)完成收购,都让人陷入思考中国企业应该寻求怎样的收购交易?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媒科技》2010,(4):116-116
中国经济总体规模在2009年末已经持平甚至超越日本,但与此同时,中国经济也初现“日本病”症状,无论经济的对外依赖度还是资产价格,都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然而,还不能说中国经济已经陷入“日本病”,而且,中国也完全可以杜绝“日本病”,这是因为有两个根本因素在起作用。  相似文献   

16.
第二波金融危机会不会发生?一方面,取决于金融业自身的免疫能力。而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很多金融企业在第一波金融危机中,由于受政府支持和自身实力的影响,未能有效解决企业存在的问题,一些与次贷、次债相关联的“有毒资产”仍然存在于表内或表外,成为可能带来第二波金融危机的重大隐患;另一方面,取决于实体经济的稳定与复苏。金融危机已经对实体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
张铭 《新理财》2012,(6):52-53
中国的汽车产业正处于"合资2.0时代","保护民族企业"和"发展自主品牌"是这个时代的两个关键词。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是这一时代的开端,在这一年,中国市场成为全球汽车巨头的"救命稻草"。到2009年,共有5家跨国汽车公司在中国的合资企业产量在其全球总产量中所占的比例超过15%,其中德国大众和美国通用超过了20%。2010年,德国大众在华合资企业的汽车产量,超过了其德国本土。在国外汽车企业利用中国市场降低成本的同时,中国汽车企业则抓住机会,走出一条从"技术贫血"到"技术造血"的自主品牌"救赎之路"。  相似文献   

18.
中国网上银行何以“逆潮流而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一个时期以来,媒体上有关“互联网的冬天来临了”的言论不绝于耳。这并非空穴来风,据有关部门统计,从1999年12月至今,美国已有496家“dotcom” 公司陷入经济困境,导致4.1万多人失业。以亚马逊(Amazon.com)公司为例,该公司曾被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日益深化,许多出口企业陷入不同程度的困境,出口企业采用的结算方式也更为保守,致使信用证成为了首选。但是,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这种传统的“银行信用”已出现被颠覆的局面,信用证拒付现象屡见不鲜。  相似文献   

20.
日本电子制造企业高层常常用“新S”与“旧S”之战来比喻亚洲两大电子巨头的竞争。“旧S”指的是索尼(Sony)公司——日本电子产品与媒体制作的超级大亨。“新S”则指韩国三星(Samsung)公司——近年来全世界发展速度最快的电子企业之一,其技术革新水平让人惊呆。当去年索尼还在缓慢发展其液晶显示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