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该文针对中国目前港口物流园区快速发展,但缺乏对港口物流园区风险进行评价的普适方法的现状,试图探寻出一种适合中国港口物流园区风险评价的方法。通过分析我国港口物流园区发展的不足,在了解分析常用综合评价法的基础上,选取适合评价港口物流园区风险的模糊综合评价法并以绍兴港现代物流园区进行港口物流园区风险评价。论证结果表明综合评价法中的模糊综合评价法适用于评价港口物流园区,其评价结果在园区建设初期具有良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王晓萍 《商业科技》2009,(21):50-51
港口向着大型综合物流中心的发展已是不可逆转的大趋势,而港口物流中心的建设需要优越的港口物流软环境的支撑。宁波一舟山港在港口物流软环境建设方面虽已初显成效,但仍有待改善。为此,宁波一舟山港应积极采取措施加强港口物流软环境的建设,以进一步促进港口物流发展,增强港口竞争力,进而促进在向第三代港口转型中的港口物流中心建设。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港口发展成就举世瞩目,但并不是高枕无忧,目前距离真正意义的中国港口时代还有很大的差距,面临的问题还很多。诸如:资源整合、管理体制、服务功能、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运行效率等;如何以市场为导向,打造港口产业级群?如何改善港口与城市的综合服务能力,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环境?等等一系列问题都是值得我们关注的?[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港口业的高速发展,不仅带动了港口周边城市的经济腾飞,也带动了许多企业对港口建设的投资.为了更好的推动港口业的发展,我们要完善港口基础设施建设,节约港口建设投资,提高港口的综合竞争力,还要采用的有效地控制和节约成本的方法,为港口及投资企业获取更大的利益.  相似文献   

5.
1港口投资主体多元化港口投资主体多元化是指在港口建设经营中内资外资并举、国有民营并存,从而优化港口资本结构、带动港口企业改制的种发展模式。中国是个发展中国家,在计划经济时代,国家能够用于港口的财力不足以承担港口发展所需要的建设资金,而由各级政府包办港口投资,国有港口企业没有市场压力,既造成港口  相似文献   

6.
王久华 《消费导刊》2013,(6):52-52,57
多年来,重庆地区一旦谈到港口码头发展项目,都说是“好项目”;一旦制订港口码头发展规划或推出港口码头招商项目,大家都“抢”。因此,长江上游重庆段,各个区县都在大力发展港口码头,长江两岸港口码头建设如火如荼,港口码头吞吐能力突飞猛进。虽然这适应了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加快了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建设,但综合分析现有港口码头吞吐能力、货运量、三峡船闸通过能力等,政府应加强港口码头发展的宏观调控,让港口码头发展退退“烧”,避免出现大量港口码头闲置、吞吐能力过剩的局面。下面,笔者进行初浅分析。  相似文献   

7.
海阳港起步较晚,近几年来才有了较大发展。在港口企业上升崛起的初期,将绿色港口观念融入到海阳港的建设发展进程中,将对实现绿色海阳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先简要阐述绿色港口的含义,再介绍国内绿色港口现状,最后,对海阳港绿色港口的建设提出了几点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8.
任婧 《市场周刊》2008,(12):38-41
盐田港地处中国南海大鹏湾海域西北部,深圳市的东部,其东面与大、小梅沙旅游区毗邻,西接沙头角,背靠珠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地区,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自开港以来,随着经济腹地的发展,盐田港发展迅猛,2007年,已居中国单港集装箱吞吐量的首位,成为一个以港口建设投资、综合物流及港口配套服务业为主的大型企业集团。  相似文献   

9.
港口经济对重庆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发展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重庆市港口发展现状和港口吞吐量与GDP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港口经济与重庆市经济增长呈正相关关系,港口经济的发展促进了重庆市经济的发展。应采取建设以港口为依托的临港工业体系,积极拓展港口经济腹地,建立以港口为龙头的现代物流体系,发展港口为中心的现代服务业体系,构建功能齐全的港口群等相关措施,大力发展重庆特色的港口产业体系,促进港口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0.
社会结构的升级日新月异,伴随着新一轮产业结构升级,中国的港口发展也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列。长期以来,国内港口发展面对着基础较小、层次不足、发展落后等突出问题。改革港口发展模式,建立健全企业创新机制,成为新时期我国港口经济新一轮升级的关键。青岛港作为中国北方大港,对比国际上已经成熟的第四代港口如鹿特丹港、新加坡港,货物集装箱的吞吐量、经济辐射范围及物流信息化发展程度上仍有差距,并未完成全面建成第四代港口的发展目标。本文基于第四代港口建设理论,结合青岛港相关财务数据,运用SWOT分析法及PEST分析法,对于青岛港的发展进行相应分析。同时分析青岛港国内外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快青岛港第四代港口建设的步伐,吸引投资资本入驻,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实现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11.
区城物流的发展程度是衡量一个地区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广西钦州市地处中国西南沿海,背靠大西南,面临北部湾,其经济的发展与以港口为依托的区域物流密不可分。结合钦州经济现状,提出扶持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区域商品集散中心、发展港口物流、发展电子商务物流等一系列发展区域物流推动钦州经济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刘梦瑶 《北方经贸》2023,(3):107-110
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发展的新阶段,对于新发展理念的理解需要更加深刻、务实,对于港口而言,绿色必须作为其可持续发展的底色。笔者在收集整理国内外绿色港口的发展状况的基础上,剖析了目前连云港在建设绿色港口方面的状况以及遇到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对连云港绿色港口的建设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船舶经济贸易》2008,(2):33-37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际海运量的不断增加,我国主要港口发展迅速,国际竞争力日渐增强,港口间群雄争霸的局面正在形成。诸多港口中谁是强者、谁是弱者,各有什么特点?中国国际海运网和大连海事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连续3年对中国港口综合竞争力进行跟踪分析,并对港口竞争能力进行了排名。 2007年.他们综合外商直接投资额、港口投资额、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增长率、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长率、港口航线、港口装卸率、港口桥吊数、港口泊位数、港口靠泊艘次、港口总资产、港口总利润、港口吃水和港口区位优势等指标.从中国60个港口中遴选出中国最具竞争力的25大港口。通过港口综合竞争力排行榜报告展示出的全新视角.业界人士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港口在2007年的建设中所发生的深刻变化。——编者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不断推进与应用,港口物流的信息化已经成为不可避免的发展趋势。传统的港口物流运作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港口发展的需要,以信息化推动物流管理现代化,以信息化推进产业升级成为了中国众多港口物流电子信息化发展的一项重要.Y-作。本文从目前港口物流信息化发展的现状入手,分析港口物流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加强港口物流信息化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上海港港口物流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进程的推进,上海港作为国内第一大港,其港口物流也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在上海港港口物流发展进程中,既存在机遇又存在挑战。本文对上海港港口物流发展的优劣势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BCG矩阵分析上海港港口物流业务。根据分析结果,指出上海港港口物流业务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基于模糊c-聚类的港口多式联运结点布局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小燕  王伟 《中国市场》2009,(28):64-68
中国港口建设与港口经济的发展,使港口成了中国的门户,成了综合运输的核心枢纽,加快加强港口多式联运体系建设,已成为港口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在分析影响港口多式联运结点布局因素的基础上,采用改进后的模糊c-算法,把单目标问题转化为多目标问题,增加关于隶属度函数的二级目标,对港口多式联运结点布局进行研究,并以广州港为例,对本文所提出的模糊c-聚类算法的实用性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7.
自2008年钦州港口吞吐量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截止2012年底钦州港口吞吐量达到5622万吨,钦州港口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港口集疏运系统的支撑。借鉴国内外港口集疏运系统建设的成功经验,结合钦州港口集疏运系统的特点,提出钦州港口集疏运系统优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进程的推进,上海港作为国内第一大港,其港口物流也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在上海港港口物流发展进程中,既存在机遇又存在挑战.本文对上海港港口物流发展的优劣势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BcG矩阵分析上海港港口物流业务.根据分析结果,指出上海港港口物流业务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财经界(学术)》2004,(4):14-15
天津是中国北部最大的港口,也是全国第4大港口,去年的货物吞吐量为1.6亿吨。虽然它处理的货物吨位比中国其他港口大,但是它的很大一部分吞吐量尚未进行集装箱化,因此未能很好地融入全球供应网络中。高速发展到2006年,中国可能成为亚洲集装箱发展的最大动力,到2011年为止,中国集装箱港  相似文献   

20.
1999年以来,长江航运强劲复苏,货运量年增长率保持在15%以上,沿江港口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但港口码头基础设施落后。建设资金紧张,制约航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