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婚姻制度是中国法制史上起源最早的制度之一.西周春秋时期,主要的婚姻形式有三种:掠夺婚、自由婚和聘娶婚.其中最为主要的是聘娶婚,体现了新兴封建礼教观念和宗法制度的普及,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赵琦 《改革与开放》2013,(16):52+54
婚内强奸的内涵与外延存在着很大争议,从研究角度来说,我们应当从刑法学的角度展开对婚内强奸的研究,将其界定为犯罪行为。婚姻有形式婚姻与实质婚姻之分,婚姻存续期间婚姻的判断应依形式标准,阻却强奸罪构成的婚姻应是实质标准判断的婚姻,婚内强奸应发生在形式婚姻之内,实质婚姻之外。性交这一概念存在着由狭到广四种层次的涵义,婚内强奸中的性交应采广义说。  相似文献   

3.
冯严 《魅力中国》2011,(3):103-104
婚俗作为文化地理研究的一个要素,它直观的体现出了文化的区域差异。招赘婚是一种非札制的婚姻形态,是一夫一妻制婚姻的补充形式。为什么招赘婚在清代陕南地区十分盛行?本文试图从自然地理因素、经济发展状况以及人口构成等方面来对这一问题作以简要分析。以便使人们对该地区的婚俗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黔东南苗族婚姻的恋爱方式有自主婚和包办婚,婚礼仪式包括提亲、拔苦发、抢婚、拜堂、定亲、摆喜宴,婚后祭祀桥神以求子,通婚原则实行姑舅表亲、提倡叔嫂婚、同宗不婚。反映出黔东南苗族婚姻的原始状貌、婚姻观念及婚俗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5.
婚内强奸,是指丈夫违背妻子意志以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强行与之发生性关系的行为.婚内强奸并非新型的家庭暴力行为,但是,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婚内强奸的特殊性和隐蔽性却决定了其自身的复杂性,现行中国法律对婚内强奸是否构成犯罪没有明确的规定,法学界对于婚内强奸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争论也很大.笔者认为婚内强奸构成强奸罪有其充足的刑法学理由.此外,由于婚内强奸的特殊性,需要进一步加以立法完善.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婚姻的契约观作为认知的进路,对婚内强奸立论进行了研究。认为在婚姻关系中,夫妻双方的性权利是平等的,性违约可导致另一方提起同居之诉或精神赔偿,但性违约并不一定导致性暴力,尤其不导致性暴力之合法性。如果丈夫在违背妻子意志的情况下使用性暴力强行与之发生性关系,即构成婚内强奸无疑。  相似文献   

7.
孙田  王久宇 《理论观察》2014,(12):98-99
金是以女真贵族统治为中心,渤海、契丹、汉等民族上层人士共同参与的统治政权,在其统治范围内存在多种婚姻形式并存的局面。金世宗依照女真九姓婚制娶乌林达氏为正妻,为联合渤海人,纳李氏、张氏为元妃,通过与石抹氏的联姻,达到安抚契丹,稳定社会秩序的目的,他的婚姻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并对大定政权起到了巩固作用。  相似文献   

8.
"婚内强奸"是否应当入罪法学界众说纷纭。本文在详细分析各种学说差异基础上,通过比较法研究,基于刑法解释学立场,从罪刑法定原则和刑法解释学角度,对"婚内强奸"现象进行"婚内有奸"的论证。  相似文献   

9.
蔡传家 《黑河学刊》2007,(4):102-103
我国自建国以来一直在立法上采取登记婚主义。但在实践中,登记婚主义缺点也较突出,那就是易产生大量事实婚姻。我国现阶段事实婚姻产生和存在具有广泛性、大量性和长期性的特点。大量的事实婚姻一方面可能会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另一方面也不利于保护善意当事人及所生子女的合法权益。在完善登记婚的基础上,应主要采取登记婚姻模式,这是治理事实婚姻的最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婚姻制度崇尚夫为妻纲、明媒正娶的传统模式,然而在民间,赘婚制度作为一种反向形态,却也绵延数千年,得到了正统礼法的认可,并受到历代法律的承认和保护。探究赘婚制度存在的原因,除大多数学者认为的继承宗祧的因素之外,经济因素贯穿赘婚制度的始终,甚至有时超越宗祧因素成为赘婚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1.
苗青秀 《魅力中国》2011,(7):307-308
婚内强奸在理论上是指夫妻关系存续期间,丈夫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违背妻子意志,强行与妻子发生性关系的行为。婚内强奸在古代是一个不能想像的问题,但是在近代人权的兴起,尤其是现代女权运动的发展,女性权利越来越受到重视。女性已不再是男性的附庸,而是独立的权利主体,那么女性的性权利当然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所以无论是一般男性,还是女生的丈夫对于女性的性权利必须得遵守女性的意志。由此我们可以认为婚内也有强奸问题的出现,婚内强奸问题变成一个当代刑法在理论和实践中都不可避免的问题,婚内强奸犯罪化也是成为刑法方面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2.
长年生活在川滇高原泸沽湖畔的摩梭族,因为至今保留着古老的、被人们称为“人类早期婚姻活化石”的“走婚制”.而吸引了外界越来越多的目光。但是,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这个被称为“东方女儿国”的神秘族群.在打破以往宁静和封闭的生存状态的同时,其生活方式.家庭结构和思想观念.婚姻习俗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摩梭女孩选择了与祖辈不同的带有“叛逆”色彩的生活道路……  相似文献   

13.
关于美丽的泸沽湖的传说,人们已听得太多,其实有许多游客完全是为一睹那里母系社会的“走婚制”而去的。然而,有许多游客是乘兴而去,败兴而归,还有的是以讹传讹,随意夸大摩梭人“走婚”的形态。如果你不是一个执意要在尘世寻找天堂的人,你就会在泸沽湖旁细细品味,我们的祖先怎样出生、成长、相爱和劳动,怎样度过一生然后告别这个世界的。摩梭女儿的人性魅力使我这个都市人倍感生命的宝贵和短暂。  相似文献   

14.
万鸣  马娅  鞠晨  马倩倩  贾剑秋 《魅力中国》2014,(6):108-110,128
游历于西藏与内地两个不同文化圈的藏族作家多吉卓嘎,以其《藏婚》、《玛尼石上》等作品引起人们的关注。她的小说以独特的视角观照了现代文明下汉藏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形态,反映了藏族人在现代化进程中遭遇的困惑。本文以其《藏婚》等小说为例,解析汉藏历史文化差异对现代汉藏婚姻观、爱情观的影响,藏族女性主体意识在文化交汇时的觉醒.以及在文化他者的入侵中藏族青年实现自我批判与自我更新的过程.从中探寻现代文明下民族文化由冲突到融合的枢机。  相似文献   

15.
常慧青  潘运 《魅力中国》2013,(14):112-113
摩梭人奇特的“走婚”习俗吸引着国内外许多学者的兴趣和关注。据文献梳理出摩梭人一般的感情发展,其家庭的结构,走婚习俗随社会发展的变迁过程及其影响下的摩梭女性的心理特点。  相似文献   

16.
张瑛 《发展》2015,(2):96-97
先秦时期,是我国婚姻制度的形成时期,从血缘婚到对偶婚,再到个体婚的形成过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华民族文明进步的历程。  相似文献   

17.
《新西部(上)》2007,(9):52-52
“出门一把锁.回家一盏灯。”这是对如今社会孤寡老人的形象描述,也是我国人口步入老龄化所面临的现实问题。据最新资料显示.在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中.丧偶者接近4000万人,占老年人口比例的306%,而且这一比例正在呈上升趋势。面对这一处境.近年来社会上悄悄流行起一股孤寡老人“走婚”潮。所谓“走婚”,即不婚而居、不婚而伴。  相似文献   

18.
于淼  周伯华 《魅力中国》2012,(32):17-17,19
近些年来,随着《金婚》、《新结婚时代》、《大女当嫁》、《大男当婚》等电视剧相继走红,并在国内外电视节上屡获大奖,反映情感、婚姻题材的电视剧成为电视荧屏的新宠。一时间似乎电视剧只要沾个“婚”字就能火。此类题材电视剧的反复热播并成功赢得观众,成为近些年电视剧行业的一大现象。本文将从现实因素、观众的收视心理、电视剧制作的市场规律等综合因素来分析婚恋题材电视剧的成功原因。  相似文献   

19.
黄峰  付敏 《改革与开放》2016,(10):62-64
婚姻中彩礼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迫使女方入住夫家,以至形成中国夫权的不可撼动的地位.然而对于婚姻所带来的婚后居住问题,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分家以及婚后的家庭关系成为普遍问题.本文笔者选取白沙村作为田野点,通过参与观察、访谈以及文献资料查阅,分析了白沙村婚居模式以及由婚姻所引起的家庭关系.  相似文献   

20.
焦虎山 《中国西部》2006,(11):30-33
扎坝被称为“全世界第二个母系社会走婚习俗的地区”、“人类社会进化的活化石”。这里长期与世隔绝,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使这里孕育出和泸沽湖相近的走婚习俗。绝大多数扎坝人的家庭都是以母系血缘为主线而构成,家庭中基本上没有夫妻,三世或四世同堂的情况居多。在这些家庭中,母亲是家庭的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