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介绍了黑龙江省兰西县长岗灌区的发展历程,对长岗灌区以往效益低下和灌区管理改革后取得效益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评价了长岗灌区经济绩效,提出了长岗灌区有待解决的问题。分析结果表明:在传统灌区管理体制下,由于水权模糊,水价偏低,灌区管理体制不能适应灌区发展的客观要求,导致长岗灌区经济绩效极其低下;实施新的灌区运转机制后,由于明确了水权,建立了灌区水权流转机制和一整套有利于灌区管理的责权利制度,灌区经济绩效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调查,分析了江苏省皂河灌区的改革路径,认为灌区从1998年开始实行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改革——内部职工全员承包制、档案工资与日工资并存、建立供水公司—用水者协会的供水模式等,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目前大型灌区存在的权责不明、低效运行的问题。但是其两权分离的改革并没有深入到产权制度的核心。如何实现灌区公共产品由政府供给向由市场供给的转化,是未来灌区在深化改革中必须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水库移民监理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工程建设管理体制的改革,建设监理作为一种制度在全国推行,作为水利建设工程一部分的水库淹没处理该不该实行监理,是水库工作者所关心的问题,本文对水库移民监理的必要性、特殊性、监理的内容、工作为依据及需要的外部环境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强化企业统计工作 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谈到企业制度改革,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企业管理体制、经营方式、组织形式、运行机制方面的改革。的确,这些改革成功与否,对企业适应市场经济要求、提高经济效率均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认为,加强企业统计制度和统计工作的改革,同样有助于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5.
尹志超 《水利经济》2005,23(4):28-31
根据在大型灌区的调查数据,从投资效率、管理体制、运营机制和水价管制等方面对其进行实例分析后发现,目前大型灌区存在投资效率低、体制不顺、管理不活、水价管制失灵等问题。针对这一现状,提出加大政府对大型灌区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加快大型灌区的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改革,以及改革国家的农业宏观政策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随着农业生产事业的持续发展与进步,对灌区灌溉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优化提升灌区灌溉管理效果,成为农业生产中的一项重大课题。基于此,介绍了灌区灌溉管理的重要性,分析了灌区灌溉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相关实践经验,分别从优化水资源配置、完善灌溉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存在问题的应对措施,望有助于相关工作的优化。  相似文献   

7.
根据水管单位体制改革和灌区形势发展需要,大力推进多种经营,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按照资产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原则,逐步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匹配的运行机制,我局首先对下属单位水电工程处实施与灌区主业相剥离,实现“独立核算、自我积累、持续经营”的体制,建立新的分配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8.
农水解题     
农户欠水费、水库拒放水、水库与灌区耕户出现双输博弈,这大概是农村税费改革以来农村水利灌溉中最为常见的现象。究其原因,是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中国家缺位、市场失灵及乡村组织退出而导致的恶果。  相似文献   

9.
张年田 《水利经济》2009,27(5):59-60,64
针对临汾市大中型灌区管理体制改革工作进展的实际情况,分析了灌区现状体制下存在的财政定补、水价形成、产权制度、运行机制等不到位或潜在的问题,提出依靠政策扶持,加大工程投入,加快水价改革,充分发挥用水户协会作用,从而真正体现灌区管理体制改革的目的和效益,逐步达到水管单位持续发展和良性循环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刘瑞朋 《水利经济》2005,23(1):44-44,50
介绍了湖北省谷城县庙滩镇节水灌溉示范区水费改革的项目管理体制、项目运行机制和水费征收概况,进一步探索水价改革和水费征收办法改革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王晓娟 《水利经济》2005,23(3):42-44
通过分析我国农业用水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借鉴国外灌溉管理制度改革,在吸收国外灌溉管理改革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我国灌溉管理进一步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针对皂河灌区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供水公司和用水者协会的任务和运行准则,分析了灌区的水价构成,明确水费的征收方式和使用范围。提出推进灌区管理体制改革必须加强政府的扶持、指导、监督作用,必须进一步开展灌区的综合经营。  相似文献   

13.
The overall goal of our article is to better understand which matters for water savings, farmer income and poverty in China's irrigation systems: incentives to managers or participation of farmers. To pursue this goal, the article has three objectives. First, we track the evolution of water management reform, examining the practice of providing incentives to managers, and increasing the participation of farmers. Second, we identify the impact of water management reform on crop water use. Specifically, we want to measure whether or not incentives to managers and farmer participation in water management institutions affect the performance of the irrigation system. Because we also are interested in the potential results of water management reform, the article explores how changes in incentives and farmer participation affect farmer income and poverty. Based on a random sample of 51 villages and 189 farmers in four large irrigation districts in Ningxia and Henan provinces, both in China's Yellow River Basin, our results show that the two major forms of water management reform, water users' associations (WUAs) and contracting, have begun to systematically replace traditional forms of collective management. Our analysis demonstrates, however, that it is not the nominal implementation of the reform that matters, but rather it is the creation of new management institutions that offer water managers monetary incentives that lead to water savings. In contrast to the original design of China's reform policies, participation of farmers has not played a role in saving water. Importantly, given China's concerns about national food production and poverty alleviation, the reductions in water, at least in our sample sites, do not lead to reductions in income and do not increase the incidence of poverty.  相似文献   

14.
灌溉用水权确权到户是水资源资产管理的重点与难点,涉及数亿农户的权益,有关工作仍处于早期探索阶段。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对该不该、能不能确权到户,管理能否到位等关键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从国家发展战略、政策导向、技术流程、供水管理等多个视角考虑,灌溉用水权应当尽快确权到户,技术上完全可行,服务管理可以基本得到保障。建议将灌溉用水权确权到户作为新时代深化水利改革的重要内容,与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规范取水许可等工作有机结合,积极稳妥有序推进。  相似文献   

15.
节水灌溉发展现状与管理模式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节水灌溉和改善灌溉管理是解决当前农业用水短缺问题的最佳途径,世界灌溉工程管理改革的方向是产权私有化、农民参与管理或全部移交给农民自主管理。中国在节水灌溉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绩,然而也存在重建轻管、农业土地制度僵化、产业结构调整滞后、产权不清晰、管理模式粗放等问题。综述了节水灌溉工程管理领域的研究进展,提出节水灌溉工程管理中迫切需要研究的农业土地制度改革、建立激励机制、建立科学管理模式和制定规范化管理方法等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6.
针对内蒙古自治区特别是黄河流域水资源供给侧存在水资源匮乏,供需矛盾突出;用水效率低,政府投入不足;受传统体制机制制约等问题,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补足灌区基础设施薄弱短板,调整用水结构促进经济发展,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调节作用,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等措施。  相似文献   

17.
浅论农田灌溉高效用水管理机制的现状及改革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我国农田灌溉高效用水管理机制的重要性,讨论我国农田灌溉高效用水管理机制发展过程与存在的主要问题:重建设、轻改革、轻管理的倾向仍然存在;对灌区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没有进行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管理水平落后,缺乏一定的标准;节水法规体系尚不健全.提出改革我国农田灌溉高效用水管理机制的途径与对策:提高认识,加强对改革工作的领导;加大宣传力度,促进水意识的觉醒;加快角色转换,转变政府职能,理顺水管理体制;通过水权、水市场理论的实践推进灌区等用水体制改革;合理进行水价改革,完善水价体系;建立和维护农民自主管理灌溉用水的制度,让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建立稳定可靠的投入机制;实事求是地选择农田灌溉高效用水机制;抓好试点,注重实效,全面推进水管体制的改革.  相似文献   

18.
根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和基本内涵,对水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进行研究,提出了狭义和广义的水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容。在分析水资源需求新形势的基础上,提出了水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根据水循环理论提出了水资源管理是推动水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并在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基础上,提出了符合水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9.
通过整理我国农田水利管理体制改革的文献,总结了目前我国农田水利管理体制改革的困境,即自上而下的强制性制度和自下而上的诱发性制度间形成的紧张感。这种紧张感的形成是制度、组织与社会三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制度的路径依赖导致了乡村组织的疲软,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加大了改革的交易成本,组织的解体导致了新制度的失效。最后提出应当从破除制度路径依赖、强化组织联系、重视社会经济环境三方面入手解决农田水利管理体制改革的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