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 毫秒
1.
提高灌区经济效益,是灌溉业发展和灌区自身经济实力增强的根本。灌区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完成由事业型向企业经营型转轨,维持灌区良性运行,就必须走提高经济效益的路子。本文拟通过对灌区经济效益不高的原因分析,提出提高灌区经济效益是加快灌区建设步伐的根本途径,并提出了几点对策,以供深化灌区改革时参考。  相似文献   

2.
杭军 《水利经济》2002,20(4):34-35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取得了很大成效,而灌区管理仍存在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等问题,根据灌区的自身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位山灌区改革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山东省东平县引湖灌区设计灌溉面积11.5万亩,装机3800瓩,由管理总站统一管理,下设三个分站。1984年以来,该站加强灌区管理,促进灌区节约用水,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经济效益显著。 (一)改革前的灌区用水管理情况当时的管理方法主要依靠行政命令,职工捧“铁饭碗”,群众喝“大锅水”。收水费不正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给出灌区农户合作行为经济模型,并据此给出农户灌区管理服务供给的纳什均衡解。由此说明:作为理性的经济行为人,一个人预期其他人提供的公共物品越多,他自己的供给就越少;灌区内农户相互协作的责任是以其他人的行为预期为条件的。影响灌区农户合作行为的内生因素为:农户收入水平和农户所处的地理位置;影响灌区农户合作行为的外生因素为: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消费的相对重要性以及公共物品价格。为促进农户灌区管理合作行为,政府应该在补偿机制、合作规则的建立以及灌区农户合作行为的政策扶持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灌区农户合作行为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首先给出灌区农户合作行为经济模型,并据此给出农户灌区管理服务供给的纳什均衡解。由此说明:作为理性的经济行为人,一个人预期其他人提供的公共物品越多,他自己的供给就越少;灌区内农户相互协作的责任是以其他人的行为预期为条件的。影响灌区农户合作行为的内生因素为农户收入水平和农户所处的地理位置,外生因素则为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消费的相对重要性以及公共物品价格。为促进农户灌区管理合作行为,政府应该在补偿机制、合作规则的建立以及政策扶持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王家先 《水利经济》2000,18(3):22-24
通过对淠源渠灌区的调查 ,针对该灌区水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提出改革措施。对县级管理的中小型灌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7.
杭军  姜海波  刘新兵 《水利经济》2001,19(6):40-42,46
结合位山灌区水价改革和水费计收与使用管理的实际,调查分析了灌区农户对水费的承受能力,计算了灌区近年的灌溉增产效益,提出了一些水价改革的思路和设想。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黑龙江省兰西县长岗灌区的发展历程,对长岗灌区以往效益低下和灌区管理改革后取得效益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评价了长岗灌区经济绩效,提出了长岗灌区有待解决的问题。分析结果表明:在传统灌区管理体制下,由于水权模糊,水价偏低,灌区管理体制不能适应灌区发展的客观要求,导致长岗灌区经济绩效极其低下;实施新的灌区运转机制后,由于明确了水权,建立了灌区水权流转机制和一整套有利于灌区管理的责权利制度,灌区经济绩效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雪野水库灌区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改革情况,在分析借鉴其经验的基础上,对我国水库灌区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改革提出了对灌区产权制度、人事劳动分配制度、农业用水水价制度、水费征收制度进行改革,建立以农户参与灌溉管理为主的灌区基层管理体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尹志超 《水利经济》2005,23(4):28-31
根据在大型灌区的调查数据,从投资效率、管理体制、运营机制和水价管制等方面对其进行实例分析后发现,目前大型灌区存在投资效率低、体制不顺、管理不活、水价管制失灵等问题。针对这一现状,提出加大政府对大型灌区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加快大型灌区的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改革,以及改革国家的农业宏观政策等建议。  相似文献   

11.
产权改革:理顺农田水利设施管护体制的突破口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管护机构政事不分、政企不分,民主管理流于形式,水价定价机制和水费收取方式不合理,养护资金、养护主体不到位,是目前我国农田水利设施管护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管护体制不顺的主要原因是农田水利设施集体产权比重过高,所有者缺位,经营权模糊等。因此,深化产权改革是理顺农田水利设施管护体制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海河流域为例,通过建立局部均衡模型,分析计量水价、定额管理和按亩收费3种农业用水政策在不同节水目标下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政策会带来作物播种面积和灌溉强度的变化,进而影响作物产量和农业部门社会福利。具体来说:(1)随着用水成本的提高,灌溉作物总播种面积有较大幅度减少,雨养作物总播种面积有较大幅度增加,但作物总播种面积波动幅度较小。(2)不同节水目标下,按亩收费政策使各作物灌溉强度下降幅度最小。(3)相同节水目标下,计量水价政策更符合中国保障粮食安全的目标,但会进一步加剧中国大豆产业的对外依存度。(4)定额管理政策能够以较低的农业部门总福利损失节约更多的水资源。(5)水资源的节约虽使农业部门整体社会福利下降,但几乎不会给农民带来农业生产利润损失。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对辽宁丹东东港铁甲灌区的入户调查数据,运用线性规划方法模拟分析了水价变化对灌区种植结构的影响,并通过变换模型中的目标函数对模拟结果进行了扩展分析,最后将模拟结果与实际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4.
涝洼地改造是东平湖库区移民遗留问题处理的重要内容,是关系到东平湖库区移民社会稳定和称民能否脱贫致富的重大投资项目。本文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分析计算了东平湖库区涝洼地改造的经济效益,比经济和社会两方面对东平湖涝洼地改造效果进行了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15.
郑磊 《中国农史》2003,22(1):45-52
本文通过对土地改革前后高陵县通远乡的土地状况的个案分析,论证了正是因为关中地区人地关系的宽松,租佃关系不普遍,地主和富农拥有的土地不多,结果在土地改革期间,关中地区可供分配的土地比较少,当地政府无法同时做到既完全贯彻中央精神,又充分考虑到地方实际情况,最终在实际执行中,导致了中央政令与地方具体实践在一定程度上的背离;而就产中地区的土地改革本身而言,其效果是不经济的。  相似文献   

16.
何军 《中国农史》2006,25(2):115-124
20世纪50年代初,陕西关中地区41县(市)的农村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进行了土地改革。本文通过对土改前后关中农村各阶层土地占有状况和权力组成结构的分析,论证了在关中这个自耕农占绝对优势的小农社会中,土改表现出明显的“政治土改”的特征,虽然土改后地权变动对多数农民来说意义不大,但是土改彻底打破了农村传统的权力的文化网络,按照中共意识形态重建了乡村社会结构,重构了乡村权力的文化网络。  相似文献   

17.
重点国有林区改革与发展趋势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重点国有林区改革与发展状况进行了回顾,对影响国有林业企业“两危”的因素进行了分析,也分析探讨了国有林区出现的各种改革措施对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增加林区职工收入的作用。指出,在国有林区,国有加工业改制进展迅速,家庭式经营管理和市场化手段成为森林资源管护和经营基本制度要素,许多新做法提高了森林培育、采伐和经营的效率,但社会保障体制严重缺位。通过多元统计分析,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利润分成机制、企业社会负担对企业创收存在过强激励,是森林资源破坏的根源。分析结果不支持农业生产等同于毁林的判断。改革方向是建立地方公有林体系,国家林业主管部门将精力集中于公共物品提供方面。深化改革需要得到政府部门的关怀和支持,使之规范化,催生林区可持续发展的新体制。  相似文献   

18.
Drainwater Management for Salinity Mitigation in Irrigated Agricultur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alinity and drainage management options include source control, reuse, and evaporation ponds. This article identifies efficient strategies to maintain hydrologic balance in closed drainage basins and evaluates their impact on regional agricultural profits. Theoretical analysis suggests that economic efficiency requires acknowledgment of the nonseparability between water use and land value. Empirically, our solution involves a modest amount of source control, a substantial amount of reuse, and the elimination of evaporation ponds often associated with large environmental damages, while maintaining grower income. Various policy instruments and options are introduced and discussed, including a system of drainwater charges, marketable permits, and land retirement.  相似文献   

19.
土地是农业生产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是广大农民赖以生存的基本保障。土地资源行政配置、农村土地非市场化流转使耕地大量流失、农民利益遭遇非公平掠夺、城市规模无度扩张、土地生产力和利用率低、农业规模经营难以发展的根源,也是城乡差距日益扩大,农村发展落后、农民长期贫困的根源。创新土地管理制度,转变土地资源配置方式,加快农村土地市场化改革,明晰农村土地产权,培育并逐步建立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合理分配农地流转收益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对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保护农民土地权益、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新时期的伟大工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对大兴安岭十八站林业局综合改革试点情况实地调研基础上,分析了其改革产生的背景、动因。其综合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重新定位林业局职能、调整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劳动用工及分配制度、转换经营管理机制。同时提出采取综合配套的改革措施,以及应用理论创新、制度改革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