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1 毫秒
1.
我国的损益表是按照损益满计观来进行编报的,所以“净利润”项目不仅反映所有当期营业项目,也包括了营业外收支以及前期收益调整项目。但有的国家的损益表却不包括前期调整项目,而把它列入利润分配表中,我国过去的损益表也采用这种方式。   损益满计观有其优越性,比如,对不同的企业在相当的时期内的收益具有可比性;可避免企业有关当局计算收益时通过忽略不计某些特殊事项或前期调整的借项或贷项来任意操纵或修匀每期的收益;可以真实、客观、连续地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和对未来经营成果的预测,避免人们的短视以及企业管理当局的短…  相似文献   

2.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西方,一张被称作"第四财务报表"的"全面收益表"正在形成。全面收益表,通常的做法是在传统的利润表之外增加一张新的财务业绩报表,把分散在传统收益表(损益表)之外的已确认的其他利得和损失聚集到这张报表中来,共同反映一个企业的全部业绩。  相似文献   

3.
一、两种损益观的内容及利弊分析 损益表提供的信息对于估计企业价值、预测企业未来现金流量、评价企业管理效率和指引管理者完成经营目标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然而,对于收入、收益与费用、损失这些损益表主要要素的确认、披露的方式、方法,长期以来争论比较多。在众多的观点中.有两种观点成为了主流,即当期营业观和损益满计观。 (一)当期营业观 支持当期营业观的人主张损益表中所计列的收益额,应仅反映企业管理人员能  相似文献   

4.
《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准则一收入》等涉及了我国企业利润表的有关问题。《日本企业会计准则及注释》第二部分“损益表原则” (以下简称“损益表原则” ),对日本损益表相关问题进行了有关规范。笔者拟对两者之间的异同进行比较、研究。   一、损益表的内容及范围比较   日本“损益表原则”指出,损益表是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报表。损益表必须记载属于一定会计期间的全部收益和与之相对应的全部费用,以揭示企业的经常利润,并在此基础上加减属于本期的特别损益项目,来反映当期的净利润,“损益表原则”第九条指出,本期…  相似文献   

5.
损益表又称收益表或利润表,是反映企业一定期间生产经营成果和分配情况的会计报表。损益表把一定时期的营业收入与相关的营业费用进行配比,利用账户的累计发生额,依据“收入-费用=利润”公式,计算出企业一定时期的企业利润。通过损益表能够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的收益情况、成本耗费情况和经营成果;同时,通过损益表提供的不同时期的比较数字,可以分析企业的发展趋势、获利能力。由于利润是企业生产经营业绩的综合体现,又是进行利润分配的重要依据,因此,损益表是会计报表中的主要报表之一。一、阅读损益表应注意的问题:1.注意报送各…  相似文献   

6.
一、中期财务报告基本组成的比较国际会计准则规定中报应包括:资产负债表、收益表、反映权益变动或与业主的资本交易和给业主的分派所引起的权益变动以外的权益变动的报表、现金流量表、会计政策和说明性附注。我国的会计准则没有要求企业提供权益变动表。这里的权益变动表所反映的是“应确认未实现的利得、损失”,其与反映“已确认的利得、损失”的收益表一起,综合反映企业的全面收益。我国目前的利润表是按传统的“收入费用观”来定义净收益,无法反映企业全部经营、投资理财业绩,不利于信息使用者评价过去,预测未来。因此,在中报中应包括…  相似文献   

7.
在会计中,最重要的财务业绩计量指标毫无疑问就是净收益.而以历史成本原则、配比原则和稳健原则为基础的净收益只计量像销售活动等特定活动的结果,仅能反映当期已经实现的财务业绩,而不能反映当期已经取得的全部财务业绩,导致使用者无法及时、合理地评价各类交易、事项和情况对企业财务业绩的贡献,严重降低了净收益作为财务业绩计量的重要性.大量会计实证研究证明,收益表的相关性随着时间的延迟而持续降低.笔者认为,传统的损益表存在如下不可克服的缺陷:  相似文献   

8.
财务业绩报告表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蕊 《广西会计》2000,(12):44-46
最近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 (G4 1)研究组发布了《财务业绩报告表》征求意见稿 ,现将其主要内容简介如下 :一、编制财务业绩报告表的必要性经营业绩 (财务业绩 )是企业 (公司 )某一时期所取得的收益或发生的损失 ,传统的做法是通过损益表来反映企业 (公司 )的经营业绩 ,并为报表使用者提供经营业绩信息。但损益表在反映企业 (公司 )的经营业绩上却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局限性 :1.经营业绩在损益表上不能充分体现出来。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经营业绩的报告比较分散 ,缺乏系统性、完整性和一致性。涉及到权益变动的经营成果 ,有些直接在…  相似文献   

9.
关于改进企业业绩报告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柯琼 《财会月刊》2003,(1):12-13
近年来,随着衍生金融工具的广泛使用、高科技的迅速发展等,使得会计计量属性从历史成本走向公允价值,出现了大量已确认但未实现的损益项目(如持有利得或损失).而传统业绩报告即损益表以实现原则为基础,反映的只是以净收益表示的已确认并实现的财务业绩,无法全面反映企业的真实财务业绩,因此各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以及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等组织纷纷提出改革措施,认为业绩的概念是一个全面收益或综合收益的概念,本文以此为基础来讨论如何完善企业业绩报告.  相似文献   

10.
黄世英 《会计之友》2009,(10):56-57
本文从增值表编制的基本原理“增值额=分配额”,即等式的左边表示企业新创造的价值,也就是企业对各个利益集团的贡献;等式的右边表示企业当期新创造价值的分配,反映了企业的社会责任作为评价指标出发,呼吁建立增值额在社会各界公平合理的分配比例,以及建立评价企业经营业绩的新标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我国实行全面收益报告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变得日益复杂多样,而传统的损益表已不能充分反映企业的真实价值和财务业绩.为此,美、英等国以及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提出编报全面收益报告,将已确认的利得和损失纳入收益报告,本文对全面收益报告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损益表又称收益表或利润表,是反映企业一定期间生产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损益表通过一定时期营业收支的配比,以计算出企业一定时期的税后净利润。由于对税后净利润在理论上的分歧,以及一些非经常项目尚未引起会计界足够的重视,因此,损益表中涉及的几个问题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3.
《价值工程》2013,(22):167-168
改革目前我国以"利润表(损益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共同作为业绩报告披露的模式为单表(财务业绩表或全面收益表)披露模式已成为当前业绩报告披露体系改革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14.
刍议西方全面业绩报告及其在我国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西方全面业绩报告的兴起及发展现状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英、美、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的准则制定机构以及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都致力于传统损益表的改进,纷纷制定颁布了新的业绩报告准则,要求企业报告全面收益。其中,英国、美国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制定的报告全面业绩准则最具代表性。现简介如下:1.英国的“全部已确认利得和损失表”(statementoftotalrecognizedgainsandlosses)。英国是最早制定报告全面业绩准则的国家。早在1992年10月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就发布了FRS.NO.3《报告财务业绩》,要求通过两张财务报…  相似文献   

15.
收益既是现代企业经营的主要目的,又是会计上的一个主要概念.收益及其计量可以反映企业的主要经营成果,衡量经营者的经营业绩,更重要的是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了解企业的未来现金流量从而做出决策.本文将根据企业主体理论、实物资本保全观和经济学收益等理论基础,探讨对会计收益的改进.  相似文献   

16.
薪酬规划中业绩衡量标准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以争收益为基础的业绩衡量标准 当前,大多数企业的业绩衡量标准都是净收益(包括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和总资产回报率等)或净收益加股价指标.这种标准不仅会刺激操纵净收益的动机,而且无法避免其本身的诸多缺陷,这很大程度上缘于并非为衡量价值或业绩而设计的会计体系.①净收益对管理者当期努力所带来的经营成果的反映是滞后的,这主要缘于收入的实现原则、费用的配比原则.如当期购货未出售,期末升值并不确认持产收益;当期广告性支出、资本性支出、研究开发性支出等能否带来回报,往往需要经过很多年才能知晓,导致当期经营活动带来的经营成果被滞后反映,甚至被遗漏.②将报酬建立在净收益基础上,管理者更有可能选择将报告收益从未来期间转至当期的会计程序.  相似文献   

17.
一、全面收益观在我国推行的意义 (一)全面收益有利于全面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 全面收益被美国财务会计委员会定义为,一个主体在某一期间与非所有者方面进行交易或发生其他事项和情况所引起的权益(净资产)的变动,这包括这一期间内除所有者投资和分派股息外一切权益上的变动。因此,全面收益既能反映以历史成本计价的净利润,也能反映以多种计量属性计价的已确认未实现的利得和损失,使收益报告的内容更丰富,反映企业经营业绩的信息更加广泛和真实,从而满足报表使用者对企业会计信息披露多样化的需求。  相似文献   

18.
何昊 《财会月刊》2005,(11):58-59
损益表是反映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经营成果及全面业绩的会计报表,编制损益表的目的在于将有关企业经营成果的信息提供给信息使用者。由于我国与其他国家尤其是西方各国在法律体制、企业组织体制、经营融资方式以及风俗习惯等方面的不同,我国与其他国家在损益表编制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为此,本文选择会计事业比较发达的英美德三国的损益表作为与我国损益表相比较的对象,研究它们之间的共性与差异,以期从中借鉴先进经验,扬长避短,以完善我国的损益表编制。  相似文献   

19.
浅议财务业绩报告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损益表是以历史成本原则、配比原则和谨慎性原则为基础的。历史成本原则决定收益计量的属性,配比原则决定收益确定和报告的时点,谨慎性原则是在确认费用或损失时对历史成本原则和配比原则的修正。这三个原则构成了传统收益表的确定性、可靠性和稳健性的特点。从为决策者提供决策有用信息来看,传统的收益表存在以下问题:1、只反映已经实现的收益,排斥或忽视了其他未实现的价值增值,使得当期收益报告不够全面。按照历史成本原则,企业的各项资产在取得时应当按照实际成本计量,即资产和负债始终按业务发生时的成本计量,不确认持有资产或负债…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增值表编制的基本原理"增值额=分配额",即等式的左边表示企业新创造的价值,也就是企业对各个利益集团的贡献;等式的右边表示企业当期新创造价值的分配,反映了企业的社会责任作为评价指标出发,呼吁建立增值额在社会各界公平合理的分配比例,以及建立评价企业经营业绩的新标准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