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崔自三 《糖烟酒周刊》2005,(33):B0013-B0013
做好新老品牌的诊断之后.企业就要根据二三线市场的区域特点,园地制宜地采取相应的品牌塑造策略。那么,企业如何巧妙而有效地打造二三线市场的第一品牌呢?  相似文献   

2.
中国二三线市场的地方品牌要升级,而国际4A要下沉拓展新的服务面,于是,它们的相遇与碰撞成为必然。随着二三线城市的发展,二三线城市的品牌也遇到了瓶颈,需要进一步发展,同时4A公司也希望能开拓二三线城市的市场,但是这个过程却很漫长。"沿着高速公路,从上海开车到苏州用了45分钟,但是4A公司进入苏州却用了20年。4A公司1992年开始大规模进入中国市场,但是它们始终没有进入当地与二三级市场的品牌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相似文献   

3.
贾昌荣 《糖烟酒周刊》2005,(32):B0008-B0009
业内流传这样的说法,“世界的消费支撑点在亚洲,亚洲的消费支撑点在中国,中国的消费支撑点在二三线城市”。随着一线市场竞争趋于白热化,终端投入费用日益攀升,很多企业开始渠道下沉,把目光聚焦在二三线市场。二三线市场与一线市场存在许多区别,也带来了运作上的不同:经销商的开发不能全部沿用一线市场的方式,如何根据当地市场情况选择经销商呢?二三线市场目标客户的品牌观念相对较弱,在品牌塑造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呢?另外,二三线市场的渠道运作、运营成本的有效控制等都是企业拓市时重点关注的问题。上述难题困扰诸多企业,月度话题栏目组特意邀请多位实战专家来逐一破解。本期安排的是9月话题之一,重点论述如何在二三线市场选择经销商。  相似文献   

4.
大品牌总是少数,市场上更多的是二三线乃至许多不知名的小品牌。对于经销商来说,大品牌与二三线品牌不存在本身的好与不好的区别,选择一个产品关键在于进行理性的分析判断,从机遇和风险两方面进行考虑。那么,在选择二三线品牌时,经销商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相似文献   

5.
夏富贵 《糖烟酒周刊》2005,(3):A004-A004
在二三线市场上,娃哈哈建立了强大的销售网络,有着坚不可摧的渠道壁垒,对于一元可口可乐冲进农村市场.宗庆后仍是不以为然:“这远不象它想象的那么简单”。现在的二三线市场已不是以前那样,强势品牌加大了对二三线市场的投入。在面对娃哈哈的强势和可口可乐的低价进攻,  相似文献   

6.
雨舟 《广告大观》2010,(9):99-100
近年来,随着国人品牌观念的提高,国内外食品大品牌所占市场份额逐渐加大,其产品线的丰富也使得曾经固守二三线市场的成长中品牌的生存空间被进一步压缩,强者愈强,而弱者愈弱的局面目趋严重。很多成长性食品品牌为了分得市场“一杯羹”,不仅在销售终端激烈竞争,在各媒体的竞争更是如火如荼。如何才能冲出重围、建立行销传播的竞争优势,成为企业颇为关注的话题。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由于一线中心城市品牌普遍趋于饱和,传统边缘的二三线甚至四线市场正成为许多品牌产品市场增长的主力。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许多品牌在一线市场的销售更是出现下滑现象,为了应对危机,很多品牌厂商开始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关注起二三线市场,而一些民族企业则开始将眼光投向三四线市场。  相似文献   

8.
世界品牌进入中国市场,本土领导品牌下沉二三线市场,二三线品牌的市场份额在逐渐被一线品牌所吞噬,二三线品牌生存压力越来越大,在面对众多强劲对手面前,二三线品牌如何能够突破一线品牌的天花板,从第二跃升到第一,杀出一条血路呢?我们先以百事可乐如何突围可口可乐为例来阐述二三线品牌的突围之道。  相似文献   

9.
刘静锋  王菲 《中国广告》2005,(9):116-118
2003年,空调业进入极其惨烈的“淘汰战”,格力、海尔、美的三大品牌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大,二三线品牌被强力打压,数百个小空调品牌被挤出局,行业价格战、品牌战、概念战交错复杂,市场处在前所未有的不稳定状态中。  相似文献   

10.
金良 《糖烟酒周刊》2005,(25):A028-A028
苏南地区经济发达、购买力强,目标消费群集中度高,市场吞吐量大,保健酒企业纷纷到这里来淘金。其中椰岛在1999年就以苏南为主要的突破口,进军华东市场:劲酒也把苏南和湖南、湖北市场并列为一级市场;浙江致中和则在苏南耕耘多年。除了这三大品牌外,一些二三线品牌也云集苏南市场。  相似文献   

11.
《广告导报》2006,(10):72-72
传播是影响广告效果的重要因素,也是打造品牌形象的重要手段。要在市场上先声夺人,选择高效的传播途径至关重要。随着竞争环境的激烈化及企业品牌传播的务实性发展,企业在媒体选择中由高调的“大众传播”更多结合实效的“小众传播”的同时,着重点也由针对一线市场的全国性传播转为针对二三线市场的区域传播。  相似文献   

12.
张文爱  刘莉 《商场现代化》2007,(5S):246-247
品牌营销是企业经营制胜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对国际市场上品牌营销的重要作用和当前我国企业品牌营销现状的分析,分别从产品、价格、渠道和促销等方面提出了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开展品牌营销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13.
列车电视的"单一频道"、"封闭空间"、"有效到达"以及节目内容和渠道优势,能有效促进企业产品的销售和品牌的传播,是撬动市场的最佳"杠杆",非常有助于食品企业开拓全国范围市场,使其品牌和产品向二三级市场渗透。  相似文献   

14.
彭娟 《商业时代》2007,(26):31-32
品牌开发本土化需要对当地市场的文化背景进行深入地研究,了解当地市场的语言背景、消费者的生活习俗、购物需求,心理需求。品牌开发本土化是品牌运营本土化的前提,也是企业进占、拓展目标国市场的前提。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品牌开发过程中,立足于中国本土文化,在品牌的定位与品牌名称的设计上进行了适应性引入或改进。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全球化,竞争日益剧烈,产品的种类繁多,产品日趋同质化,这就要求企业在经营和销售过程中要体现出其独特的竞争优势,而品牌就是传递这种竞争优势的载体,品牌质量就是商品品牌开启市场的一把钥匙。通过了解品牌质量的内涵,对于企业的生存发展作用,对于企业如何树立商品名牌战略的意义,从而来进一步研究商品的品牌,以及企业要在面对快速变化的市场时要不断地进行品牌质量创新,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一线市场已经成熟,消费者更加理性,终端趋于饱和,在这种情况下,众多的大品牌纷纷把注意力投向了二三线城市的潜在消费市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广告主和广告公司开始关注二三线城市消费市场,关于二三线  相似文献   

17.
7月24日,国内化妆品牌美肤宝的日化品牌总经理曲鹤表示,中国的本土化妆品牌在与宝洁、雅诗兰黛等外资品牌的竞争中日益边缘化,本土品牌被挤压到二三线城市。美肤宝将主推中医"汉方"系列产品,发挥"汉方"的文化力量。今年10月,美肤宝在广州8000万拿地后建设的"环亚研究院"将竣工,12月18日将正式投入使用,而该研究院将转研究天然物的萃取生产,研发"汉方"产品。  相似文献   

18.
智军  杨中瑜 《商界名家》2006,(8):102-103
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已经有趋势表明,在一些以前仅仅被看作是二三线品牌的白酒阵营中,正在崛起一个“区域强势品牌群体”。这个群体的主要特征为在区域内的品牌知名度十分突出,有一个忠诚而稳固的消费者群体,在餐饮消费终端的点名消费率极高,具有阻止和延缓竞争对手在该市场成长和发展速度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张文爱  刘莉 《商场现代化》2007,(13):246-247
品牌营销是企业经营制胜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对国际市场上品牌营销的重要作用和当前我国企业品牌营销现状的分析,分别从产品、价格、渠道和促销等方面提出了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开展品牌营销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20.
朱玉童 《广告导报》2006,(5):101-101
我去很多企业做咨询时,听到大多数企业老总埋怨:中国企业做品牌太难!这似乎成了中国企业家异口同声发出的求救信号。回顾中国二十五年来的市场营销史,能留在市场上的是以销售主义为导向的营销行为,以上销量为主导的营销理念,以冲量为主的营销促进,这使得中国企业的品牌根基极为虚弱,企业缺乏打造品牌的雄心!长不大、活不久的企业比比皆是,而市场上关于品牌建设的声音则十分微弱!在为这些企业“治病”的同时,我们总结出中国多数企业品牌发展的误区,大概有以下6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