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5 毫秒
1.
也谈人民币升值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汇率是一个国家重要的对外经济变量,在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中执行着价格转换功能。中国已正式成为WTO一员,经济开放程度将进一步提高,对外贸易总额快速增长,人民币汇率越来越受到关注,特别是最近几年,人民币面临巨大升值压力。目前人民币升值超过17%,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并非有利无弊,而且日元的升值也提供了前车之鉴,应对人民币大幅升值的策略应放在对外宣传上,尽可能避免贸易战、放宽外汇管制和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幅度上。  相似文献   

2.
反思人民币汇率十年争论,大多围绕"外部施压——内部被动反应"的逻辑展开,人民币汇率陷入升值"恐惧症"。本文以经验数据实证分析人民币汇率各种争论的理论逻辑。研究表明,人民币升值并没有导致通货紧缩,人民币升值也没有促使就业下降,相反,人民币升值还伴随经济过热及就业持续增加;同时,人民币升值无助于改善国际收支平衡和贸易条件、人民币升值引起热钱流入的观点都缺乏经验的支持。因而,人民币升值"恐惧症"的理论逻辑值得重新审视,中国开放宏观政策选择有必要跳出被动应对怪圈,这对促进当前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及可持续发展的政策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 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将美元对人民币的交易价格调整为USD1:RMB8.11,升值幅度约为2%,之后人民币汇率整体呈"微幅双向、稳步爬升"的走势,到2006年3月底已接近USD1:RMB8.00的水平。目前人民币所面临的升值压力仍然很大,市场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并未减弱,预计人民币的升值趋势  相似文献   

4.
王芬 《宁波经济》2007,(11):36-38,41
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两年多来,宁波外贸企业采取各种措施规避汇率风险(以下简称"汇险")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由于受多种因素限制,加之人民币升值速度较快,企业规避汇险仍存在较多困难。为增强企业规避汇险的能力,企业、金融机构、相关政府部门及行业协会均应高度重视人民币汇率升值问题,从多方面着手,共同促进外贸企业规避汇险能力的提高,促进外贸出口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浅析人民币升值的利与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民币汇率的屡创新高,人民币升值已成为世界经济的一个热门话题,以美日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坚持人民币应该升值。人民币升值的影响是多方面多层次的,不仅关系到进出口贸易,还关系到宏观经济运行,并影响社会、乃至世界经济的发展。我们必须要以国家利益为着眼点,以提高国家整体经济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为依归,正确分析、评估人民币升值的利与弊,既要看到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也要认识到其带来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6.
从美国政府首次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到温家宝在两会上高调宣布人民币没有低估,紧接着克鲁格曼叫嚣要打贸易战,拿下中国.美国130名议员联名上书,中国商务部强硬回应.人民币汇率之争一时间乌云压城,人民币升值与否再次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7.
人民币升值背景下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良 《西部论丛》2007,(3):48-49
自2005年“7·21”人民币汇率体制改革以来,人民币累计升值已接近6%。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长,人民币汇率在波动中日益走强是必然趋势。对待人民币问题不能简单地看其升降,而应从战略高度,努力把握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新机遇,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发挥人民币升值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与发展战略及相关政策调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首先回顾了建国以来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进程;然后考察了人民币汇率的现状,认为人民币在汇率制度改革后仍然存在一定的升值压力,并从经济基本面、制度层面、政策层面和外部因素等四方面对分析升值压力成因的有关文献进行综述,得出人民币升值压力分近期升值压力和长期升值趋势的结论;进而提出纾缓人民币近期升值压力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9.
人民币升值的FDI波动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7月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从此告别了固定汇率的时代,其升值的趋势将伴随着更大的波动。人民币升值是否会导致FDI趋势的逆转成为国内争论的焦点。结合国内外相关理论,文章通过实证分析,建立FDI与实际有效汇率水平和汇率波动的模型,得出结论:人民币汇率升值对外商直接投资具有促进作用,而汇率波动对外商直接投资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人民币升值压力与中国的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人民币名义汇率的升值趋势从1994年汇率并轨时即确立,只不过由于连续15年贬值造成的思维定势、国内出口利益集团的利益动机、国际金融风暴造成的贬值预期和新自由主义教条以为外汇管制必然造成汇率高估等原因,使人们不敢相信而巳。人民币“稳中有升”的趋势可以再延长5—8年,在此期间人民币将受到越来越大的升值压力。国家可以通过扩大汇率浮动范围,放松外汇管制,调整国内经济政策,一方面消化升值压力,一方面逐步实现“浮动升值”。本文通过历史和理论分析,论证了人民币升值期的根据和影响,并且进一步提出了以汇率为中心调整国内外经济不平衡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人民币汇率制度自从2005年7月21日改革以来,人民币处于一个长期升值的趋势中。自"汇改"以来至2008年6月5日汇率累计升值已达14.34%,但我国钢铁业出口却依旧保持强劲增长。传统国际经济学认为,货币升值将提高国内商品对国外商品的相对价格,导致本国该商品出口下降和进口商品对国内生产商品的替代,从而降低该商品贸易顺差,而我国钢铁业似乎与该理论形成谬论。该文探析了人民币升值与我国钢铁业进出口贸易强劲增长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本轮人民币升值的外部压力起源于国际相关利益集团的"合唱"。此次人民币的升值对银行业务产生了较大影响。回头认真分析人民币汇率的变动过程,就可以发现,近期几年人民币对美元稳中有升,升值的压力并不因此而有所缓解,反而出现了"升值一升值预期强化一再度升值"的新循环。针对此问题,银行必须采取多方面有效措施,消除因人民币升值带来的负面影响,但长期只能通过完善汇率形成机制、建立更加灵活的弹性汇率制度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3.
逯梦寒 《特区经济》2014,(2):127-128
自2002年末以来,国际流行的人民币升值"陷阱论"正在对我国人民币汇率构成实质性的威胁。越来越多的国家呼吁人民币亟需升值,这种情况下我们究竟应作何选择?中国货币当局该采取何种策略来应对,并就汇率制度进行怎样的改革已成为当前的紧迫任务。笔者认为,对于人民币是否升值的取舍,不应该只看到其表面上的利益和好处,而应该从全局的角度来看,因此通过本文分析论述,笔者认为,当前经济的状况下,人民币汇率宜保持稳定,人民币升值就当前经济形势来讲弊大于利。  相似文献   

14.
岳华 《特区经济》2006,(4):14-16
中国与美、日、欧等发达国家的国际政治经济博弈构成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的的外部环境。日本是鼓吹人民币升值的始作俑者,美国则是向人民币汇率施压的主力军,欧盟是人民币升值论中的“搭便车”者。中国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的对策包括完善外汇市场结构、加强对跨境资本流动的监测和管理、逐步扩大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完善中央银行外汇干预机制及提高亚洲区域内货币的结算功能等。  相似文献   

15.
文章分析了当前人民币升值的原因和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影响,并阐述了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有关国家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和国内外关于人民币汇率问题的争论,说明作为一个主动融入全球化的大国而言,人民币汇率已经成为国际经济关系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人民币汇率水平的确定与调整对一国宏观经济运行的影响显得越来越重要,它已经超越了纯经济的范畴,同时成了一个敏感的政治问题。我们的分析认为,当前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确存在某种程度的低估,但是从更为广阔的视角上看,人民币问题的关键在于人民币汇率的非市场化的形成机制和整个宏观经济的非均衡运行状态。应该在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的同时,逐步实现人民币汇率机制市场化,增加浮动的幅度,逐步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的组成部分,人民币汇率制度的选择应该与货币、财政政策协调一致,与其所处的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及其变动趋势相协调。  相似文献   

17.
王卉 《中国经贸》2011,(14):24-24
汇率是一种货币相对于另一种货币的价格,是决定要素配置,引领市场走向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杠杆和变量,人民币的加速升值给中国的对外经济贸易带来了多方面的影响.本文简要分析了人民币升值以后对我国外贸的影响,结合我国外贸经济的现状提出规避升值风险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8.
何园园 《中国经贸》2009,(16):132-132
笔者结合金融危机背景下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影响因素分析了其升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2002年年末以来,国际上要求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呼声甚嚣尘上:先是日本,后是美国,再是欧盟,接着是韩国……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感。人民币升值的国际压力也因此空前加大,对此,本文从汇率制度的产生、发展和影响,1994年至今我国的汇率机制为出发点,客观的分析了日美等国要求人民币升值的本质动机。  相似文献   

20.
曹世中 《新财经》2010,(7):50-51
以人民币汇率是中国“主权”的说法,来反对外国要求人民币升值的论点,明显科学性严重不足。道理很简单,两个国家之间只有一个“汇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