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2篇
财政金融   7篇
计划管理   1篇
经济学   17篇
综合类   1篇
贸易经济   3篇
经济概况   1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2.
传统的开放宏观经济学认为一国的外部财富是贸易调整的结果,但是随着各国持有外部资产负债总量的迅速攀升,汇率和资产价格波动所产生的估值效应对外部财富的作用越来越显著。近年来,众多学者基于估值效应发展了一个新的外部调整渠道——金融调整渠道,极大地改变了人们对一国外部失衡调整的理解和认识。本文试图系统地评述这一外部调整机制的最新进展,以期为所有关注中国国际收支以及全球失衡问题的国内外学者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80年代以来频繁发生的货币危机激发起各国学者和决策者们对投机性冲击的极大兴趣.尤其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由前瞻性预期的运用促成的投机性冲击理论,对投机性冲击发生的原因、冲击的时间、数量等进行了颇受瞩目的分析,并允许经济学家将对固定汇率制的投机性冲击看作不经常发生但属于完全正常的事件,而不是反常现象.但是,国外的这些研究成果仍比较零散,缺乏系统性和一致性;国内更无人从理论上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本文旨在对投机性冲击理论的演进和最新研究趋势进行阐述和分析,并以东亚投机性冲击进行经验验证.  相似文献   
4.
各国金融安全网的实施导致银行的监管体系发生重构,会导致市场约束受到“挤压”,已经逐步地被经济学家们认可。但是对于亚洲国家来说,监管力量的重构是否影响了市场约束却尚未得到明确的实证结论。本文的研究立足于此,研究发现亚洲金融危机对亚洲国家和地区的市场约束的扭曲较大,各国和地区在银行危机后加强银行监管的行为导致了这种“低成本”的市场约束的损伤。  相似文献   
5.
有关国家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和国内外关于人民币汇率问题的争论,说明作为一个主动融入全球化的大国而言,人民币汇率已经成为国际经济关系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人民币汇率水平的确定与调整对一国宏观经济运行的影响显得越来越重要,它已经超越了纯经济的范畴,同时成了一个敏感的政治问题。我们的分析认为,当前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确存在某种程度的低估,但是从更为广阔的视角上看,人民币问题的关键在于人民币汇率的非市场化的形成机制和整个宏观经济的非均衡运行状态。应该在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的同时,逐步实现人民币汇率机制市场化,增加浮动的幅度,逐步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的组成部分,人民币汇率制度的选择应该与货币、财政政策协调一致,与其所处的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及其变动趋势相协调。  相似文献   
6.
本文承袭Morck等(2000)的研究方法,运用资产定价回归模型的拟合系数(即R2)来捕捉股价波动的同步性。在引入中国证券市场制度建设过程中六个标志性事件的基础上,我们发现,伴随着制度建设的逐步推进、不断完善的历史过程,股价波动的同步性趋向减弱,股票价格所反映出的公司特质信息越来越丰富。在稳健性检验中,我们引入中国中小投资者法律保护分值作为反映制度建设进程的代理变量,发现投资者法律保护措施的加强有效抑制了股价波动的“同涨共跌”现象,再次验证了本文的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7.
本文测度了我国金融机构在美国次贷危机期间以及危机前后对金融系统的边际风险贡献程度.经验研究结果表明,在非危机时期,我国边际风险贡献和杠杆率较高的金融机构,在危机中的边际风险贡献较大;此外,我国金融机构对系统性风险的边际风险贡献具有明显的周期性特征,危机期间较大、危机前后相对较小.因此,防范系统性金融危机的发生,减少我国金融机构风险的外部性和顺周期性,应加强对那些边际风险贡献和杠杆率较高的金融机构监管.  相似文献   
8.
货币投机性冲击的加剧与扩散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80年代以来,金融市场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迅猛发展,这种发展至少无法简单地用实质经济增长因素来解释,尤其是大量基本不受各国管理当局和国际经济组织监控的“无国籍”私人资本熟练地运用各种最新的金融工具,凭借着高新技术,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自由移动,寻求获利机会,使国际金融的动荡成为常态,投机性冲击频繁发生,且冲击的潜在力度和持续时间不断增加,并且表现出明显的区域性特征。本文针对货币投机性冲击这种现象,对其冲击加剧和扩散机制进行了理论分析,认为投机性冲击一般是通过吸附效应和“羊群效应”得以加剧,通过溢出效应和传染效应得以扩散。  相似文献   
9.
巴塞尔Ⅲ作为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金融改革的重要成果,不但改进了传统金融监管理论只专注于单个金融机构风险而忽视了系统性风险的不足,而且在监管框架设计上,既注重加强微观审慎监管,又注重宏观审慎监管的有机结合。本文从阐释推动这次全球金融监管改革的理论基础出发,深入剖析了巴塞尔Ⅲ在微观审慎监管和宏观审慎监管上改进的原因与具体进展,最后探讨了巴塞尔Ⅲ可能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并提出对中国银行业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国银行间市场双边传染的风险估测及其系统性特征分析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本文使用我国银行资产负债表数据,利用矩阵法估算了我国银行系统的双边传染风险,分析了不同损失水平下单个银行倒闭及多个银行同时倒闭所引起传染性,并进一步提出了对我国监管当局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