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步入新战争     
由商用车跨向轿车,江淮的这条"腿"迈得能否稳健? 1月17日上午,江淮轿车生产基地落成暨宾悦轿车批量下线仪式举行。已经有44年历史的江淮汽车,之前一直在商用车领域打拼,此次宾悦的批量下线,标志着江淮终于迈开了另一条腿——轿车,从而完成了从商用车向横跨商用车、乘用车两大领域综合型汽车企业的重大战略转型。如果历数国内真正从造卡车转向造轿车的企业,就自主品牌而言,一汽这个老资格的企  相似文献   

2.
本报讯"21辆江淮轻卡,我应该能入选吧!"这是"百万江淮轻卡品质力量榜"全国评选活动中,山东青州的江淮车主丁忠智在报选了"累计购买江淮轻卡最多的个人用户"奖项时说的一句话。丁忠智的话只是目前正在全国火热进行的"百万江淮轻卡品质力量榜"全国评选活动的一个缩影。下半年,江淮商用车即将迎来第100万辆轻卡下线,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启动"百万江淮轻卡品质力量榜"  相似文献   

3.
从第1辆到第2万辆,江淮轻卡奋斗了33年(1968年到2001年);从第2万辆到第40万辆,江淮轻卡花费了5年(2001年到2006年);从第40万辆到第100万辆(2006年到2010年),江淮轻卡只用了4年。随着第100万辆轻卡的下线,江淮轻卡也迎来了百万用户。为了回馈用户多年来的青睐与支持,江淮轻卡启动了"百万江淮轻卡品质力量榜"全国评选活动,寻找分布在全国各地的江淮轻卡品质的见证者。  相似文献   

4.
品牌攻坚战     
李绍仪 《汽车观察》2011,(1):112-113
在未来的品牌攻坚战中,江淮坚信:"品质优先规模"不仅是自主品牌汽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而且是惟一路径。2010年12月17日,江淮汽车在安徽合肥举行盛大的200万辆下线暨"十二五"战略发布会,进一步彰显江淮汽车商乘并举的综合型自主品牌的实力。2010年被看作是中国"汽车强国"之梦开启的时机,同时也是江淮汽车由商用车为主向商用车与乘用车并举战略转型的最关键时期,这一年被江淮定义为"突破发展年",其核心业务和战略业务同时发力,销量、销售收入、利润各项指标均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相似文献   

5.
2010年9月,江淮轻卡迎来了100万辆下线的日子。为了回馈用户多年来对江淮轻卡的青睐与支持,自5月起,江淮轻卡在全国启动"百万江淮轻卡品质力量榜"评选活动,寻找江准轻卡品质的见证者。江淮商用车公司为本次评选活动设立了三大榜单:中国力量榜、中国品质榜和特别奖。中国力量榜下设10个奖项,分别是最早购买江淮轻卡的个人用户、行驶里程最长的江淮轻卡用户、江淮轻卡最感动人物等。中国品质榜设有最寒冷地带、最风沙地带、最潮湿地带、海拔最高地带用户等5个奖项;3个特别奖,将寻找那些与江淮轻卡结下不解之缘的用户。  相似文献   

6.
8月9日,江淮和悦A30于合肥江淮乘用车第三工厂正式下线。作为江淮乘用车旗下首款第二代平台全新轿车产品。和·院A30体现了江淮开启双品牌战略后的全新造车理念以及体系实力,被视为江淮乘用车进入“2.0”时代的代表之作。而“爱上我的爱,和悦A30”的品牌诉求,也表达了江淮乘用车积极探索消费者所“爱”,  相似文献   

7.
蔚来新转机     
2月25日,江淮蔚来EC6量产项目在合肥市江淮蔚来工厂正式启动,这将是江淮蔚来工厂生产的第三款蔚来新车。与此同时,2020年合肥市重大产业项目集中(云)签约仪式,也在江淮蔚来工厂中举行,蔚来中国总部项目最终落户合肥,投资额超过100亿元。两个"100亿"蔚来缺钱一事一直在业内遭受热议,与之对应的蔚来融资消息更是铺天盖地,剧情也是峰回路转,精彩万分。  相似文献   

8.
9月25日,安徽江淮纳威司达柴油发动机有限公司在合肥举行了隆重的新生产基地落成暨首台Maxx Force(迈斯福)发动机下线庆典仪式。新基地的建成投产,标志着江淮纳威司达公司MaxxForce品牌系列动力产品已进入批量生产阶段,也为JAC品牌和Maxx Force品牌后续动力产品的导入、投产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相似文献   

9.
"在群雄崛起、前有狼后有虎、内忧外患的情况下,面对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带来的巨大压力,我深深体会到做自主品牌的难处。"4月23日,在接受媒体采访前,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多功能商用车公司总经理林啸虎的一番开场白,为当日采访定下了基调。2010年底,江淮星锐下线。经历了一年多的摸爬滚打,"流自己的血和汗,我觉得很自豪!"林啸虎说。自主抗衡竞争上市之初,江淮星锐就将打造中国首款自主品牌欧系多  相似文献   

10.
“换标潮”     
李宁 《汽车观察》2008,(3):71-73
2005年随着采用S形新车标的CEO上市,原先两个圆圈的双环车标将不复使用。印象派的新标大"S"与双环SUV西洋味的设计相统一。2006年7月,长安汽车在其推出的第一款自主研发的经济型轿车奔奔上采用酷似盾牌的盾形车标。随后,长安的自主品牌轿车产品全部采用这个新的标徽。2006年11月,北京车展上江淮汽车推出的首款SUV江淮瑞鹰采用全新的"五角星"车标。2007年初,相继传出华晨和长城两家自主品牌的劲旅车企要换新标。海马汽车放弃日本马自达车标后,也设计了全新的车标,并运用到了自己在2007年3月推出的第一款自主品牌汽车福美来2代身上。2007年10月29日,长城汽车随着长城精灵轿车、嘉誉MPV两款新车的下线,启用新标。比亚迪汽车也在其同月上市的新车F6上不再采用原来的蓝白相间图案。2007年11月6日,吉利汽车征标活动落下帷幕,新标"东方神鸟"诞生。  相似文献   

11.
2014年,江淮汽车迎来50周年华诞,从上世纪60年代第一辆江准轻卡下线,到现在实现累计产销近400万辆,江淮汽车已经发展成为国内举足轻重的汽车企业,而作为其核心战略业务的江淮商用车则稳居全国三甲行列。  相似文献   

12.
1~11月,江淮铃销量达到了9.35万辆,占江准轻卡销量的近2/3,行业同类型产品销量的1厂3,堪称是江准轻卡的中流砥柱。今年,江准迎来百万辆轻卡下线,毫无疑问,在这一辉煌业绩中,江淮铃系列功不可没。品质卓越迎来"粉丝"追捧从1968年第一辆轻卡诞生到1996年第三代轻卡面世,江准轻卡的产品平台已发展了三代。威铃便是第三代轻卡的首款江准铃系列产品。推出至今,威铃在市场上取得的成功已是有目共睹。自1997年江准面向3~6吨中长途运输市场推出威铃以后,该车型凭借江淮轻卡一贯的高效率、高承载力和高稳定性,迅速赢得用户的认可,销量在同类车型中连  相似文献   

13.
3月26日,江淮星锐在武汉上市。自2010年11月29日星锐在合肥正式下线后,星锐的市场开拓工作正在进行中。据称,到目前为止,星锐已有30多家经销商。无独有偶,2010年11月,东风股份A08项目首辆ET(小批量试装)试制样车在东风股份商品研发院下线。据透露,新品牌将于8月发布。这两款新产品会给欧系轻客市场带来怎样的变化?欧系轻客应该如何开拓市场?本期柠檬茶座邀请了3位欧系轻客的经销商,请他们就这些问题各抒己见。  相似文献   

14.
继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淮汽车)与纳威司达牵手后,2012北京国际车展上,双方合作再度提速。4月24日,北京国际车展现场,以"合作共赢,成就梦想"为主题的活动,是江淮汽车和纳威司达展开全面合作的新开端——当天,江淮汽车与纳威司达公司正式签署《江淮汽车一纳威司达深化合作相关项目意向书》,就校车和巴西轻卡项目达成协议。  相似文献   

15.
广州车展上,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项兴初为高端中卡帅铃威司达揭幕。 公路货运车一直以来都是江淮的优势。如今,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速,电商蓬勃发展,城际物流和专业物流都要求高效率,这对物流用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这种变化,帅铃威司达应运而生。江淮中卡项目负责人万锋表示,早在5年前,江淮就开始立项。  相似文献   

16.
4月30日,江淮好微的红盖头被江淮汽车副总经理赵厚柱和江淮经销商代表共同揭开,意味着江淮好微全面上市。"江淮好微"是江淮好运系列的新成员,是经济型轻卡产品线向微卡延伸的产品,也是国内首款"大微卡",江淮商用车对其在县乡及短途货运市场上的表现寄予厚望。  相似文献   

17.
就品牌而言,目前厦门金旅、江淮等国内企业显然拼不过丰田。这一点,得到了江准有关人士的承认。"宝斯通就连进入本地的政府商务接待用车市场都很难,领导就认丰田考斯特,而且从事接待工作事关重大,他们一般不敢轻易更换品牌。要进入这个市场真的很难。"  相似文献   

18.
2月21日,奇瑞微客开瑞优派在安徽正式下线,这是奇瑞汽车旗下微车品牌"开瑞"推出后的第一款新产品。"开瑞虽然是个全新的品牌,但是也有一些可圈可点的优势。第一,今年‘汽车下乡’带来的微客热销,使得各微客企业的产品供应都比较紧张,开瑞可以抓住这个时机打开市场。第二,开瑞脱胎于奇瑞,  相似文献   

19.
9月28日,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江淮")与NC~2 Global LLC(美国纳威司达和卡特彼勒两家公司按照50%:50%的比例成立的合资公司,下称"NC~2")在安徽合肥签署中、重卡合资合作框架协议,拟商讨在安徽合肥设立中外合资公司,主要负责生产、制造和销售中、重型卡车和卡车零部件等业务。业内传闻已久的江淮与NC~2的"绯闻"终于掀开了面纱,但是,江淮与NC~2的合作,中、重卡项目仅仅是一个开始。  相似文献   

20.
江淮乘用车板块整合之后的"核聚变"威力开始显现。在刚刚过去的3月份,江淮乘用车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10346辆,这是江淮乘用车历史上,月销量首次突破万辆大关,更是在自主品牌阵营中名列第四,标志着江淮乘用车已经强势进入自主品牌第一阵营之列,为江淮大乘用车战略的实施开了个好头,同时也为今年乘用车完成10万的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