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对个人征信系统基本信息缺失问题应予关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调查,目前个人征信系统中个人基本信息普遍存在缺失问题,严重影响了个人信用报告的准确性和征信系统的权威性。为此承德市中心支行对接入个人征信系统的5家金融机构进行了调查,同时随机抽取了50份个人信用报告。调查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2.
随着个人信用报告的广泛应用,个人征信活动中的侵权现象也日益突出。侵权类型主要有报送个人信用信息时未告知信息主体、越权查询和使用个人信用信息、个人信用记录不准确等,其中以个人信用信息记录不准确侵权为主。为保证个人征信系统建设的顺利进行,维护信息主体的合法权益,个人征信维权机制亟待建立。  相似文献   

3.
《安徽农村金融》2007,(4):49-50
人民银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简称“个人征信系统”)是由人民银行征信管理局牵头组织建设,由商业银行总行向其报送所有个人贷款、信用卡(包括准贷记卡、贷记卡)等个人信用信息数据,该系统按照个人的“身份证件号码”、“证件类型”及“姓名”将不同商业银行报送的个人信用信息数据进行归集处理,再向商业银行、社会有关部门及个人有条件开放查询“个人信用报告”记录的全国集中式的征信数据库系统。系统采集的个人贷款数据内容包括八大段共计72个数据项,详细记录了个人信用情况。个人征信系统自上线以来,运行情况良好,近期个人征信系统出现较多异议报,客户经理在处理异议报时,不能按照正确处理流程将异议报报送省行,造成人行端客户信用评价错误。下面就个人征信异议处理的具体环节做一说明。[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刘燕 《西南金融》2005,(6):61-61
近日,工商银行绵阳市分行运用人民银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个人信用报告查询功能,成功防范了一起贷款风险,避免了可能发生的7万元贷款损失。据悉,这是个人征信系统运行以来,四川省首个被个人征信系统揪出来的“老赖”。  相似文献   

5.
自人民银行个人征信系统于2006年1月正式运行以来,其在防范信贷风险,提高个人诚信意识等方面日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商业银行已将查询申请个人信用报告作为消费信贷审查的固定程序.随着个人征信系统应用范围的逐步扩大,个人信用报告信息的准确性亦日益为人们所关注.笔者通过对本人信用报告信息准确性的核对,在分析了个人征信系统中部分信息错漏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提交信息准确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华南金融电脑》2006,14(9):40-40
从2006年8月开始,深圳的个人水费欠费记录将纳入全国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 近日,人行深圳市中心支行、深圳市水务集团、深圳市个人信用征信系统签定信用信息共享协议,从今年8月开始,深圳的个人水费欠费记录将纳入央行组建的全国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和深圳市个人信用征信系统。  相似文献   

7.
加快个人信用体系建设。人民银行要进一步推动银行信贷征信系统建设,在建立企业信用登记系统的同时,尽快启动个人信用征信系统,建立和完善下岗失业人员申请小额贷款的信用评定制度。可以个人身份证为数据源,建立个人征信数据库,采集录入信贷活动、就业信息.道德品质等数据,形成一个综合统一的个人信用评估服务体系,从而规范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中的信用行为。  相似文献   

8.
自个人征信系统上线以来,基层央行一直为公众提供个人信用报告免费查询。大大便利了个人金融活动,获得了广泛认可。本文从系统操作、信用报告查询和使用、业务管理等方面.阐述基层央行个人征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9.
甘露 《甘肃金融》2012,(10):67-67
个人征信系统运行以来,随着社会对征信认知度逐步提高,个人信用报告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个人信用记录已成为经济社会相关领域对个人信用状况评价的重要依据,个人信用报告也愈来愈成为人们经济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经济身份证。但是随着当前未接入征信系统的机构和个人要求信息主体提供信用报告的情况不断增多,且使用的范围和规模都在不断扩大,实际上将信用报告的使用游离在人民银行监管之外。易形成的风险及影响(一)监管机制缺失,信息主体权益得不到充分保障。信用报告应用范围扩大,从保护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个人征信体系建设的加快,已初步完成了商业银行、政府有关部门中个人信用信息的采集,正逐步把分布在其他社会组织和机构中的与个人信用有关的信息进行采集并汇总到中国人民银行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中,为商业机构和个人提供个人信用信息的查询服务。电信部门的个人电话缴费资料是个人征信数据库中不可缺少的部分,通过对个人电信交费数据的采集、汇总,将进一步完善个人征信体系的建设,规范人们的信用行为。  相似文献   

11.
存在的问题 (一)基本信息缺失严重。目前,个人征信系统中个人基本信息普遍存在缺失问题,除姓名、性别、证件类型、证件号码、出生日期5项个人身份识别信息齐全外,其余27项均不同程度存在信息记录不全、不及时、更新时效性差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个人信用报告的可读性与权威性。  相似文献   

12.
<正>1月19日起,二代征信系统正式上线。新版报告丰富了基本信息和信贷信息内容,不过暂未加入水电煤信息。收录10亿自然人信息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表示,一代征信系统于2006年正式运行,通过采集、整理、保存、加工企业和个人的基本信息、信贷信息和反映其信用状况的其他信息,建立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加快  相似文献   

13.
《浙江金融》2005,(7):F002-F002
记者:什么是个人征信系统? 答:个人征信系统是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在国务院领导下.由中国人民银行组织各商业很行建立的全国统一的个人信用信息共享平台。该系统采集、整理、保存个人信用信息,为金融机构提供个人信用状况查询服务,为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提供有关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14.
2005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颁布实施了《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为了进一步推动《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基础库》(以下简称个人征信系统)的推广使用,减少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我们对双城市商业银行个人征信系统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一、基本情况(一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个人信用报告查询业务量的增加,一些银行基层网点出现了违规查询、泄露甚至出卖个人信用信息的行为,给基层央行征信业务监管工作带来较大压力.分析目前基层征信监督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难点和暴露的不足,从征信业务监督管理制度层面、信用报告档案电子化、信用报告查询加大科技投入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以期改善基层央行征信业务监管工作.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个人征信系统应用范围的逐步扩大,个人信用报告信息的准确性亦日益为人们所关注。本文通过抽样核查个人信用报告信息的准确性,分析了其中部分信息错漏的原因,并提出提高信息准确性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个人征信作为我国征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金融机构和相关部门综合评价个人信用信息主体的重要参考.随着个人征信的广泛应用,相关的维权投诉事件不断增多,如何有效保护征信信息主体合法权益,已成为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本文从基层机构查询个人信用报告的实际案例出发,分析了目前个人征信信息主体权益保护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原因,探讨了建立保护个人征信信息主体权益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2006年1月,全国统一的个人信用信息系统开始使用。有无健全的征信体系,是市场经济是否成熟的标志,个人信用基础信息系统的建立,标志着我国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的工作迈出了一大步。目前个人信用信息系统内容比较简单,主要涉及个人在商业银行的贷款,信用卡,个人担保业务。是商业银行发放贷款的查询依据之一。建立诚信社会,个人信用记录具有良好的制度导向作用。但个人征信系统的使用,使不少消费者由于信用记录使信贷受阻和产生不知情的信贷费用从而对个人征信系统产生疑问。究其原因,主要是信贷双方的信息不对称·一、信息不对称在信用卡消费…  相似文献   

19.
加快个人信用体系建设.人民银行要进一步推动银行信贷征信系统建设,在建立企业信用登记系统的同时,尽快启动个人信用征信系统,建立和完善下岗失业人员申请小额贷款的信用评定制度.可以个人身份证为数据源,建立个人征信数据库,采集录入信贷活动、就业信息、道德品质等数据,形成一个综合统一的个人信用评估服务体系,从而规范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中的信用行为.  相似文献   

20.
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简称个人征信系统)是全国集中统一的个人信用数据信息共享平台。采用集中模式存储数据,直接面向全国采集数据,统一进行数据整合,为商业银行、人民银行、社会其他征信机构及社会个人提供征信产品服务。截至2012年12月31日,个人征信系统累计为8.2亿多自然人建立了信用档案,其中有信贷记录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