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逐渐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高质量发展客观上要求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因此,环境规制政策在这一情境下显得更加重要。论文研究环境规制政策强度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不同影响路径,通过实证研究得到以下结论:环境规制政策强度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产业结构调整、高污染企业创新投入都在环境规制政策强度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关系中起到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
文章对当代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效应理论研究进行述评,认为:(1)当代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效应理论研究不仅推动了产业经济理论与经济增长理论的融合,还为我们充分了解中观和宏观经济联系的各种渠道提供了一个更加清晰的理论分析框架和观点;(2)产业结构调整的经济增长效应实证研究得出了一些新的有趣的结论,为我们认识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经验;(3)当代产业结构调整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仍然存在需要改进之处。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我国FDI和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优化的作用,研究发现:FDI和环境规制均显著促进了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调整具有倒逼效应,对FDI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正向引导作用.同时,区域产业结构和环境规制存在空间外部性,影响周边区域产业结构布局和调整.上述结论有着重要的政策含义,即我国在经济转型升级进程中,在借助环境规制引导FDI促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的同时,应进一步深化区域间环境规制的协调与合作,形成共赢的合理化产业结构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4.
选用1985~2009年我国相关指标,基于环境规制与产业结构互动关系的分析,建立模型,测定我国工业化进程中实现经济和环境双赢的环境规制力度。结论是:(1)我国环境规制与第二产业产值之间呈倒U型关系;(2)我国环境规制能否促进经济发展,临界值为10.3,即如果工业污染治理完成投资额对数值超过临界值,我国经济将随其投资额的增加而衰退,否则将随之进一步发展;(3)目前我国的环境规制力度远小于临界值,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由此提出了相应的经济政策。  相似文献   

5.
本文先基于DEA方法测算出1996—2007年我国工业部门的全要素生产率(TFP),然后验证了TFP和环境规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环境规制和TFP之间存在协整关系;(2)环境规制是TFP的格兰杰成因,随着滞后期的加大,格兰杰成因更加显著;(3)环境规制在长期对TFP的正向促进作用比短期更为明显。因此,政府应当适度提高环境规制强度,优化环境规制形式,进一步诱发"创新补偿"效应,实现环境保护和生产率提高、经济增长的"双赢"。  相似文献   

6.
文章基于外部性理论、公共物品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等环境规制依据,利用2006—2015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全国范围内环境规制有利于经济增长,但也存在区域差异;东部地区环境规制与经济增长呈现倒"U"型关系,适度的环境规制能够促进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中西部地区环境规制与经济增长呈现正"U"型关系,现阶段环境规制确实会对经济增长产生一定程度的阻碍作用,但是一旦达到拐点处,便会进入有利于经济增长的新阶段。由此提出建立健全环境规制的法律法规制度体系、实行多样化的环境规制方式、完善环境规制的监督机制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从理论层面分析了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的内在作用机理,并运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经济增长与污染排放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当人均实际GDP达到2.65万元时,工业废气的EKC将出现拐点;当综合考虑经济增长、环境规制和产业结构调整等潜在因素的影响后,经济增长的污染减排效果明显增强。为实现新常态下的绿色发展目标,缓解环境污染难题,必须充分发挥环境污染治理手段的综合作用,在始终推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加强环境规制,并积极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8.
从分析扩大开放与环境规制相互作用机理入手,采用1998—2014年的省际面板数据,通过选取标志性事件,设立时间虚拟变量,构建计量模型探讨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问题。结果显示:开放初期,扩大开放与环境规制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作用不显著;长期持续的扩大开放和环境规制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调整作用显著,且开放的程度逾高,环境规制的调节作用逾明显。由此得出结论:扩大开放与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经历了"冲突期"、"拐点期",在进入"协调期"后共同产生正向的促进作用。因此应推进扩大开放的进程,提升环境规制的力度,以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  相似文献   

9.
文章在新增长理论和空间经济学框架下,构建环境规制与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面板计量模型,运用1995—2014年中国东部1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研究环境规制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空间效应。研究发现,环境规制通过影响其他因素而对经济增长作用,本身直接影响经济增长作用甚微。由于产业结构调整,环境规制对于东部人力结构、人均固定资产短期有负向影响,对于人均国民收入、R&D支出有着正向影响。政府在决定环境规制强度时不仅需要考虑所在省份的各个经济变量的综合影响,还要考虑周边区域政策、人力以及其他相关因素的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0.
2005年10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订国民经济的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十一五规划"在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提出了符合我国国情、顺应时代要求、凝聚人民意志的发展目标、指导方针和总体布置."十一五规划"中突出六大重点:(1)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2)调整优化产业结构;(3)解决三农问题;(4)推进城市健康发展;(5)促进区域协调发展;(6)切实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其中关键词"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谐社会"、"产业结构调整"、"科学发展观"等成为这次规划的主题,"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科学发展观"成为规划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11.
李莉莉  叶阿忠 《技术经济》2022,41(12):99-110
经济新常态下,通过制定合理的环境规制政策引导技术创新对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07-2019年中国30个省份数据,借助动态空间Durbin模型及半参数空间Durbin模型系统考察了环境规制对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工业高质量发展存在时间惯性和空间溢出性;环境规制对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呈“U”型,并存在地区异质性和空间溢出效应;同时,环境规制对工业高质量发展具有产业结构调节效应和技术进步调节效应。因此,地方政府有必要科学设置环境规制强度,通过“创新补偿效应”引导经济发展动力向技术驱动和产业结构优化转变,加强跨区域企业技术研发交流合作,创新区域工业高质量发展协同机制。  相似文献   

12.
协同集聚作为现阶段产业发展的主要组织方式,对区域经济和生态均存在多方面影响。环保产业与一般制造业共聚是产业协同集聚的一种细分模式,通过对比其与一般协同集聚在动因、效应和关联方式等方面异同,依据其显著的生态闭环功能和环境正外部性特征,将其命名为生态化协同集聚,并基于2013—2019年短面板数据,采用杜宾模型(SDM)考察生态化协同集聚的绿色经济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全国范围内生态化协同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促进作用总体呈现U型特征,且存在显著的空间异质性和空间溢出效应;沿海地区生态化协同集聚程度较高,对绿色经济效率已形成有效促进作用,而内陆地区生态化协同集聚水平较低,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表现为抑制作用;环境规制对生态化协同集聚的绿色经济效应具有显著影响。结论可为生态化协同集聚促进区域绿色经济效率提升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熊彼特创新思想,借鉴Aghion创新模型分析方法,揭示创新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影响经济增长的内在机理,并运用中国1998—2015年间的省际面板数据,采用3SLS法和联立方程模型对创新、产业结构调整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经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创新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中介作用”影响经济增长的机制是存在的;(2)中部、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对创新的影响强度较大,东部地区所处的创新阶段更加领先,进一步突破前沿技术,容易遭遇瓶颈;(3)理论和实证的政策性意义在于中国长期经济增长需要进一步突出创新的主体地位,加大对产业内部技术创新的投入,促进技术创新对产业结构高级化作用的有效发挥。  相似文献   

14.
Based on the situation that the trade of manufactured goods takes the main position in Shandong Province,this paper identifies Shandong industrial pollutant discharge by three indices,which are industrial effluent discharge,industrial SO2 emission,and solid waste disposal.Furthermore,it conducts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trade terms of pollution content transfer on nine identified industrial sectors.The conclusion is that the increase in industrial effluent discharge,industrial SO2 emission,and solid waste disposal has paralleled the growth of the GDP in Shandong.The rapid economic growth brings obvious negative impact on the environment.Compared with that in 1998,the increase in the pollution content of exports in 2007 indicated that more environmental costs were generated with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Shandong.There is a need for optimization of foreign trade structure in Shandong,especially the need for increasing import of the pollution intensive products and decreasing the export of the pollution intensive products.The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ufactured goods trade and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will make a contribution to the adjustment of foreign trade and environmental policies.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众多地方政府选择产业投资基金作为优化经济结构的助推工具,但实践中各地方产业基金的投资效果与期望目标存在较大差异,因此需要对产业基金的经济优化效应进行检验。运用诺依曼定理分析产业基金与经济结构优化的互动机制并提出研究假设,采用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将经济结构优化表示为经济增长与产业升级,并与产业投资基金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产业基金并不是经济结构优化的驱动因素,而只是其结果。一方面,产业基金并不会直接驱动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升级,而是通过增加金融投资总量间接作用于经济结构优化;另一方面,产业升级与经济增长会显著吸引产业投资基金。鉴于大量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对于优化经济结构效果不显著,因而应当重点促进多元金融产业发展、提高企业融资能力、发展多种形式的金融工具。  相似文献   

16.
基于2003—2019年中国内地30个省份面板数据,运用中介效应、门槛效应模型实证检验FDI对我国技术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并进行机制分析。研究发现:第一,在环境规制约束下,FDI技术溢出效应显著,FDI能够促进我国经济高质发展,现阶段环境规制具有“创新补偿”效应;FDI与环境规制的交互项能够显著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环境规制对FDI发挥一定的正向筛选作用。第二,在考虑内生性后,FDI、环境规制及其交互项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的核心结论依然成立,并且存在区域异质性。第三,两种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显示,FDI通过技术创新机制作用于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第四,整体而言,FDI通过技术创新水平这一中介路径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负向影响,与理论预期不符。  相似文献   

17.
刘帅 《技术经济》2020,39(4):66-75
本文分析了混合型经济增长目标、公众参与及交互项对环境的影响,结果发现混合型经济增长目标与环境污染之间呈倒U型关系。信访来信与电话投诉起到了抑制环境污染的作用,且具有明显的滞后效应。并且,受混合型经济增长目标影响,公众参与并未起到改善环境质量的作用。理论和实证研究均表明,混合型经济增长目标一定程度上恶化了环境,并且导致公众参与失灵,对进一步调整经济增长目标、完善公众参与制度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8.
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间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1997—2009年我国东部地区的经济指标、环境指标的综列数据,采用面板回归方法,分析了我国东部地区的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东部地区的工业三废排放与人均GDP之间的关系并不完全遵循倒U型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规律;经济增长、产业结构、技术要素、政府干预、对外开放度等因素对环境质量的影响程度不同;产业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对外开放均会带来东部地区环境质量的改善。  相似文献   

19.
当前,由于环境的破坏以及常规能源储量的不断下降,能源需求结构急需调整。GDP、人口总量及产业结构等因素均会对能源需求量产生影响。为减少经济发展对能源需求不断增加的趋势,在制定能源发展战略时应充分考虑经济发展与节能二者的关系,控制好能源消费总量的增长,实现能源构成多元化,确保总体能源供应安全,提高能源效率,保护环境。同时,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实现以最少的能源消耗支持经济持续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福建省为例,运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考察了经济结构演化及其增长效益。研究结果显示:福建省的资本产出弹性系数(β)要大于劳动产出弹性系数(α),这表明福建省的经济发展正进入资本密集的重化工业阶段;α+β之和小于1,说明福建省的经济发展正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同时,本研究发现,福建省的产业结构调整对其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相对较小。结合实证分析结果,本文就如何进一步推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