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低渗透油田储量在我国探明未动用的地质储量中占有较大的比例。由于低渗透油田开发效果和经济效益较差,储层伤害严重,导致低渗透油田开发非常困难。如何减少储层损害,并对储层进行有效的保护,进而提高低渗透油田的开发效益,对我国石油工业的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对低渗透油藏储层伤害机理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低渗透油藏储层有效保护技术,以期为国内同类型油藏的高效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水平井技术是目前高效开发低渗透油藏的重要手段,但是低渗透油藏水平井钻井过程中存在着固相颗粒侵入、液相侵入、外来流体不配伍等原因造成的储层伤害。通过对低渗透油藏储层伤害的机理入手,分析了适合冀东油田低渗透油藏的水平井钻进新技术、钻井液完井液新技术,提出了低渗透油藏水平井钻井的相应配套技术和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我国低渗透储层受沉积和成岩过程的影响,造成储层中存在渗透率、孔隙度差和油藏类型单一等特征以及我国在低渗透储层测井工作中存在的许多困难.进而提出包括阵列感应成像测井、微电阻扫描成像测并、核磁共振测井技术在内的低渗透储层测井新技术.  相似文献   

4.
潍北油田孔一段储层岩性以粉砂岩、细砂岩为主,高、低阻油层共存,测井识别难度大。为了准确识别储层的流体性质,在分析低阻油层成因的基础上,利用生产动态资料、地质资料和测井资料对昌79块低阻油层进行了评价和识别,采用模式识别方法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对研究区储层流体性质进行了识别,用网格搜索法确定参数对(C,δ)=(2000,0.7),提升油水同层为低阻油层10层22.6米,提升含油水层为低阻油层11层25.6米,为油田下一步的开发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通过测井信息和地质信息,进行薄储层的解释评价,对于薄储层的合理利用和油气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价值。对于薄储层的测井解释评价,使用常规测井仪器,由于自身分辨率低且围岩影响,与真实的地层情况偏差较大,进而影响测井解释的正确性。本文通过介绍常规的测井技术,并依据大量研究,进行了高分辨率的技术优化,并对薄储层的测井解释的优化措施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6.
锦州25-1南是渤海首个规模性潜山油气藏开发油田,目前已累计投产36口井,是渤海最大的生产潜山裂缝性油藏。随着勘探区域的不断扩大及勘探井网的多次加密,在精确判定潜山内幕带优势储层发育位置及流体界面等问题上仍存在诸多困扰。依托该区域已钻井及围区新增勘探井为数据体,通过对已钻井的随钻气测、工程参数及地化录井等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引入储层评价系数,建立参数模型及评价图版,实现了储层快速评价及潜山流体类型的识别。该方法成功实现了锦州25-1南太古界潜山评价目标,X井区油底加深136 m,同时该方法为后续渤海油田锦州25-3区块及渤中26-6区块太古界潜山综合高效开发评价提供关键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低渗透储层是目前新区产能建设和油田上产的主体,而其中包含着大量砂岩储层。长期的勘探开发实践表明,低渗透砂岩储层中剩余油分布与孔隙结构密切相关,并且在宏观范围基础上,油藏的产能开发效果往往取决于孔隙结构,因此,对孔隙结构特征进行深入研究,对经济有效地开发好低渗透砂岩油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通过综合运用VSP测井、地震精细解释、测井资料、储层评价等多种技术手段,在深入认知地质体和开展储层二次评价的基础上开展二次开发研究,重构二次开发井网,配套先进、有效的热采和防砂工艺,有效盘活了区域低动用储量,实现了杜66断块区低动用储量经济有效开发。  相似文献   

9.
热河台油田已开发40多年,对该区的测井二次解释是进行精细油藏描述、剩余油分布研究的基础,在区块内岩心、录井、钻井、试油投产等资料的基础上,重新建立油气层测井识别图版和储层参数解释模型,提高油气层识别精度和储层参数解释精度,为油藏特征研究及开发方案编制提供基础资料。同时丰富的动静态资料也为测井二次解释参数的选取、油水层识别方法的选取提供了有利保障。  相似文献   

10.
俄罗斯A油田下二叠系X油藏位于伏尔加—乌拉尔盆地鞑靼隆起区东南部,为一个近南北向的类背斜特殊岩性构造油藏,储层岩性主要为白云岩和石灰岩。文章在分析X油藏地层层序格架基础上,研究了储层岩性特征、沉积特征和储层平面展布规律,为该油藏的效益开发奠定了地质基础。  相似文献   

11.
注水开发油藏开发中期,准确识别水淹层和判断水淹级别是油藏开发过程中重要的研究内容和难点,目前以测井、岩心分析为主的评价方法,侧重于静态评价,无法满足开发生产需求。本文综合运用测井、岩心分析等静态资料,基于开发生产动态,立足注采连通关系,寻找来水方向,同时结合生产测井、注采动态等资料,建立水淹层分级评价体系,对水淹级别进行判断,通过潜力评价结果指导油藏开发综合调整、精准挖潜。  相似文献   

12.
随着采油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先进化学采油技术,从而很好的弥补了低渗透油藏这一缺点。通过使用先进化学采油技术,能使油藏的湿润性得以下降,由此使油藏采收率逐渐提升,进而让低渗透油藏的产能也有所增加。并且在油田开发中,有一部分是低渗透油藏,但油田存在油藏类型少、储层物性水平低和产能不足等劣势。因此,文章通过研究化学采油技术在低渗透油层中的应用,分析了低渗透油藏的地质特点以及开发特点,然后对其具体应用进行探析,从而使低渗透油藏的产能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3.
郑兴 《化工管理》2016,(7):203-204
王23-27区块属于典型的低渗透油藏,开发难度大,含水上升快,目前已进入高含水期。针对影响油田开发生产的不利因素,充分利用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在高含水期实施了大修扶躺、压裂引效、封堵换层、卡漏注水等措施,现场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油田增产、稳产发挥了较大作用。实现了低渗透油藏高含水期的增储稳产,有效控制了含水上升率,增加了可采储量,改善了油田开发效果。对其它同类低渗油藏高含水期开发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低阻储层的测井解释评价,一直以来都是低阻储层评价开发的重点难点,不同区块低阻储层成因各不相同,导致无法形式一套共用的测井解释评模型。针对低阻储层油气藏地质特征,充分利用岩电实验成果、岩心分析、地质录井等资料,建立了泥质含量、孔隙度、渗透率的测井解释评价模型,并利用阿尔奇公式建立含水饱和度测井解释评价模型,实现了对低阻储层的识别评价。应用于实践,测井解释符合率较高,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5.
当前,作为低渗油田使用最多的一种石油开采方法,注水驱动开发主要指的是在油田开采层的开发过程中,结合开采层孔隙结构的物性、粘土矿物含量、润湿性等地质特征的动态变化,明确对流体储层渗流特征的影响因素,并促进了驱油率、采收率的逐步改变。本文借助于取芯、测井、检验等一系列资料,就C6油藏开采层水驱作用下电性、岩性、物性、含水性、含油性等一系列指标的改变进行分析,并探索了其变化规律,对油藏在开发的下一阶段进一步合理注水开发技术政策,提高最终采收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永宁油田南部区域勘探以来,多口探井分别在长2见油气显示。为实现南部区域的高效开发,通过常规测试方法结合先进的分析理论,针对区块主力层系长2储层,开展储层岩石学特征及物性特征研究。综合分析发现该区域储层岩石以长石砂岩为主,孔隙度、渗透率较低,储层非均质性强,属于典型特低渗透砂岩油藏。  相似文献   

17.
油藏挖掘者PDM软件在油田开发动态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油藏挖掘者PDM软件是基于油田勘探,开发过程中积累的地质、测井、油藏工程、开发等数据,协助油藏工程师、生产管理人员或开发研究人员进行油藏开发动态分析图件绘制、开发指标预测、措施效果分析与评价、开发方案优选与经济评价等工作的综合专业应用软件.该软件的应用实现了对油藏开发生产动态资料的管理、分析与应用,更好地挖掘油气生产潜力,提高油藏开发水平与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十三五"以来油田新增石油探明储量以低渗、特低渗油藏为主,储层具有孔喉细小、富含敏感性矿物、裂缝发育、界面张力大等特点,对储层伤害异常敏感,在钻完井、压裂改造等过程中易造成二次伤害,严重影响油藏有效开发。因此,有必要开展储层压裂液伤害机理研究,文章主要阐述了针对这方面研究的室内实验设计内容。  相似文献   

19.
七里村油田延73井区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延长县郑庄乡境内,区域构造位置为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东部。长6储层平均孔隙度为8.80%,渗透率为0.8×10-3μm2,为典型浅埋藏、低压、低产、特低孔、特低渗岩性油藏。在开发过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油气层损害,因此对储层特征进行研究,寻找有效的储层保护技术措施,对油田科学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随着辽河油区勘探程度越来越高,新发现资源的难度逐渐增大,支撑千万吨稳产规模缺乏充足的资源基础,难动用储量评价部署工作日趋重要。复杂断块油藏是难动用油藏的一种重要类型,选取荣85块典型难动用油藏,针对制约油藏开发动用的主要因素,开展精细解释落实构造,预测储层分布,分析成藏因素,建立了整体研究、控制要因、重点评价、开发动用4个层次的二次评价工作,推动了荣兴屯油田难动用储量二次评价进度,为油田产量结构调整提供支撑,对辽河其他难动用油藏的二次评价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