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振动采油技术是为开展适合稠油、低渗透油田高效开采的一种思念的三次采油技术,投入少、产出高、工艺简单、对油层和环境无污染。本文通过对振动采油技术提高采收率的原理、选井条件和油藏适用条件进行了分析。现场试验表明,应用振动采油技术不仅可以提高原油采收率,且工艺简单、施工方便,对地层无伤害、无污染,该技术在港西油田现场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我国油田提高采收率主要以化学驱及气驱为主,其中聚合物驱技术较为成熟,进入了大规模工业化应用阶段。但作为一种重要的提高采收率技术,微生物采油一直处于研究和矿场小规模试验阶段。微生物采油技术是利用微生物的活动及其代谢产物强化采油的技术。相比其他提高采收率技术,微生物采油成本低、作业简单、施工方便、环境友好,被称为"四次采油"技术。  相似文献   

3.
采油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不仅直接带动着我国原油采收率的提升,同时还为油田产量的增加和采油效率的加快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随着我国油田开采深度的逐渐增加以及地质条件变化复杂程度的加深,使得采油技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在简单介绍采油技术分类的基础上,就目前采油技术现状中存在的典型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就其未来发展重点做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王冰 《化工管理》2013,(10):122-122
随着石油资源的不断枯竭,提高油藏采油率和产量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采用先进的技术方法,不断的增加油藏的可采储量,提升原油的采收率,是油田稳定发展的前提和保证。化学驱三次采油技术在提高油田产量和原油的采收率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油田持续稳产奠定了基础。文章通过研究分析并且结合油田三次采油的实际,分析了复合驱采油体系,并且进行了油田复合驱方案设计。研究对于提高油田原油的采收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油藏孕育着最为珍贵的自然资源。油田开采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目前我国的采油技术层出不穷,本文着重介绍了长庆油田比较适用的单泵定压配产器分采工艺和分采泵分采工艺的特点和适用条件等基本情况,并简单总结了这两种多层分采工艺技术的现场应用。  相似文献   

6.
成立于1962年的大庆采油工艺研究所,是在大庆油田开发建设中诞生成长并发展壮大起来的。1965年9月12日,大庆油田会战工委作出了“关于开展向采油工艺研究所和刘文章同志学习的决定”,指出采油工艺研究所发扬敢想、敢说、敢干的革命精神,坚持严肃、严格、严密的科学态度,独创出一套以水利压差式多级封隔器为核心的分层开采技术,为合理开发油田、提高采收率作出了巨大贡献。同年10月,采油工艺研究所被命名为“三敢三严”的研究所。  相似文献   

7.
在油田开采工作中,提高采收率是其最终目的。目前老区块高含水油田开采工作已经进入到深度开采阶段,在对高含水油田开发的过程中,需要从其具体的分布入手,提高高含水油田的采收率。本文从老区块的实际情况出发,具体阐述了各种靠注水技术来提高采收率的方法,并且对高含水油田实际采油工作中的开发效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翟学微 《化工管理》2024,(11):142-144
热力采油是稠油油藏开发的主要工艺技术措施,渤海油田具有非常丰富的稠油资源。为充分开发渤海某油田稠油资源,文章基于蒸汽吞吐工艺技术的原理,针对高黏度特稠油的特性,结合该油田具体油藏特点,进行稠油热采工艺设计和应用实施,在注热前期成功进行热力降黏,提高了该油田稠油采收率。  相似文献   

9.
许多油田的开发经历了一段时间以后,原油产量开始下降,需要增加注水量以提高采收率,油田进入开发的中后期。各油田在该阶段一般是采用机械采油的方式,将剩余油开发出来。但由于油井的含水量较大,使得油田的勘探、开发、采收等工作均受到了较大的影响,效益下降。为了达到提高油田生产效率,减少成本投入的目的,需要对机械采油方式进行优化对比、选择及评价。本文简单的介绍了机械采油的现状,研究了机械采油方式优化综合评价的方法,并分析了其评价指标,可以为油田中后期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分析了电泵采油技术在高含水阶段能耗实际情况,依据目前螺杆泵采油技术发展实际情况来看,不断发展和研究螺杆泵采油相关技术,以便于达到提高螺杆泵采油技术的应用水平,极大程度的提高了油井检泵周期和产液量。合理对比电泵采油工艺和大排量螺杆泵采油相关技术,不断推广应用大排量螺杆泵采油相关技术,经过大量实践证明,在相同采油量基础上大排量螺杆泵采油技术只占电泵采油工艺能量消耗的三分之一,并且已经获得一定节能作用,因此,在高含水油田中应用大排量螺杆泵采油技术具备一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现代社会的发展,各个行业的兴起,对于能源的消耗量极大,石油作为现代能源行业中极为重要的构成部分,其产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进行油田开发的过程中,各项开发技术得到了较大的提升。许多油田在经过长时间的发展与开采后,各项条件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普通的竖井其采油效率明显下降,且含水量较高,需要采取各项措施对其进行改善。现代科学技术的提升,各项先进的采油技术均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中侧钻水平井技术是一项十分有效的采油技术,能够有效的提升油藏的采收率。本文简单的分析了侧钻水平井技术的基本原理,并分析了其侧钻水平井的设置方法,总结了开发效果,为从事油田开发的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微生物提高石油采收率作用机理与现场试验情况,根据微生物现场试验效果,提出了利于提高采收率的各种条件,并利用实例证实了可行性,为油田提高采收率找到一条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3.
采油是油田开采过程中根据开发目标通过生产井和注水井对油藏采取的各项工程技术措施的总称。潜油电泵采油是机械采油的一种方法,其目标是有效地提高油井的产液量和原油采收率,因此,了解和掌握潜油电泵采油技术对我们采油来说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相似文献   

14.
由于耐温可降解暂堵剂是采油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应用,也是提高石油采收率的重要手段,因此耐温可降解暂堵剂的研发对于油田开采工作而言就是雪中送炭,保证耐温可降解暂堵剂的性能对于提高石油采收率而言就是锦上添花。本文旨在研究探讨油田开采中耐温可降解暂堵剂的研发及其性能,并对耐温可降解暂堵剂进行概述,以期能够提高油田开采中的石油采收率。  相似文献   

15.
采油单螺杆泵技术是一种油田采油举升技术,单螺杆泵采油技术具有装置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工作的效率高等优点,因此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采油单螺杆泵主要的工作部件就是泵的定子和转子,定子和转子的配合关系直接影响到单螺杆泵的工作性能.文章通过调研分析,开展了采油单螺杆泵的设计工作,研究了采油单螺杆泵的加工要点,通过研究对于提高采油单螺杆泵的效率,促进油田稳定生产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各种能源日益紧张的今天,全世界对石油开采空前关注,寻找既有效又廉价的三次采油EOR,即化学采油技术、微生物采油技术、物理采油技术新技术是专家们一直探索的问题。实践证明,微生物采油是一项科技含量高、发展迅猛的新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在采油工程领域开拓性的应用,对于高含水和近枯竭的老油田更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一、微生物采油技术的原理及局限性利用微生物采油技术对原油中的沥青等重组分进行降解,可以降低原油粘度,提高油藏采收率,这一技术在采油过程中已得到初步的应用,并有继续发展的趋势。利用微生物提高采收…  相似文献   

17.
随着油田开发的推进,依靠科技提升原油采收率是重要问题。聚合物驱采油技术能够有效提升原油采收率,已经得到工业化应用。在此基础上的三元复合驱油技术,能够进一步提升原油采收率,在其应用的同时,对注入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探讨设计双作用大排量柱塞式往复高压泵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18.
臧立 《化工管理》2013,(8):89-89
井下自激振动采油技术将振源设计在井下,减少了从井口到井底振动能量的损耗,同时井下自激振动采油技术不需要外加能量,并且可以长时间的在井下发挥作用。该技术利用常规抽油杆系统工作时,管柱产生的周期性弹性变形带动井下自激振动发生装置,将系统的弹性能量转换成井下液体脉冲波动能量,激励地层发生振动,从而达到油井解堵增产的目的,文章分析了井下自激振动采油技术的工作原理和装置的结构,确定了装置的优化参数,最后通过现场试验验证了该技术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随着采油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先进化学采油技术,从而很好的弥补了低渗透油藏这一缺点。通过使用先进化学采油技术,能使油藏的湿润性得以下降,由此使油藏采收率逐渐提升,进而让低渗透油藏的产能也有所增加。并且在油田开发中,有一部分是低渗透油藏,但油田存在油藏类型少、储层物性水平低和产能不足等劣势。因此,文章通过研究化学采油技术在低渗透油层中的应用,分析了低渗透油藏的地质特点以及开发特点,然后对其具体应用进行探析,从而使低渗透油藏的产能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20.
在油田勘探开发进入到中后期阶段后,水平井的采油工艺研究逐渐引起重视,当前水平井的开采技术已经得到了多年的研究和应用,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当前水平井采油工艺经过研究已经形成了系统性的不同类型油藏的不同开采技术,同时也包含了对油藏的地质研究、测井、完井等各项技术。笔者在本文中主要对水平井采油工艺技术和相关的配套应用技术的研究应用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旨在通过本文的研究促进我国水平井采油工艺技术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为油田开发事业做出更多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