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各种不同经济类型的资本对长期经济增长所发挥的作用不同,目前学术界的注意力普遍集中在FDI技术外溢效应的存在与否及其跨国验证,然而关于中国的外来资本和私人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比较尚鲜有研究。本文在研究过程中参考了国际上近年来针对FDI技术外溢提出的"吸收能力"概念,通过较为翔实的文献考证及严密的理论分析后,选取各地区人力资本、贸易开放度、研发能力、基础设施水平、金融中介深度五个变量作为影响外资与私人资本相对优劣的因素。针对中国6个地区1994~2011年的面板数据进行的经验研究表明,在全部外来资本与私人资本的比较中,人力资本、研发能力、基础设施水平、金融中介深度均与外国资本相互作用从而促进后者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然而,促进了私人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的因素只有人力资本和贸易开放度,研发能力和金融中介深度对私人资本的贡献没有显著影响。最后,笔者针对本文的研究结论给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一.指标选取与数据处理 本文选取以下指标,将武汉社会发展进程对服务业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定量分析.1.服务业产值比重;2.人均国民收入;3.城市化进程,本文选取城市化率来衡量和评价武汉服务业进程;4.城市开放度,衡量产业开放度常用贸易开放度和资金开放度这两个指标.本文选择进出口贸易总额作为反映武汉贸易开放度,选用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额来表示武汉外资开放度.  相似文献   

3.
赵君 《集团经济研究》2007,(36):150-151
一、有关国际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的理论研究 国际直接投资(FDI)的贸易效应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贸易替代效应,即FDI会替代国际贸易,二是贸易创造效应,即FDI和国际贸易之间会出现互补关系,FDI可以提高东道国出口产品的效率,在投资国与东道国之间创造出新的贸易需求机会,使得两国间的贸易在更大规模上进行.  相似文献   

4.
针对当前学者关于对外商直接投资产生挤出或挤入效应结论的多样化,文章通过一个总投资理论方程,利用1999年~2010年间中国及俄罗斯的面板数据分析了FDI对中国与俄罗斯国内投资的挤入和挤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FDI对中国和俄罗斯的国内投资产生了挤出效应,且对中国挤出效应的程度与显著性程度明显高于俄罗斯,同时俄罗斯对外资的依赖程度高于中国。这表明我国外资市场较俄罗斯相比更加完善与深化。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钱纳里和斯特劳特关于资本的两缺口模式,分析了我国目前引进FDI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关于FDI溢出效应对技术创新影响的研究进行了梳理,发现FDI的溢出效应对技术创新具有促进、抑制和有条件地促进三种作用.研究FDI作用于东道国技术创新的控制变量时,容易采用东道国贸易制度、金融环境、政策以及引进FDI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作为FDI作用机制的阀值或是"门槛".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模型对FDI流入在不同地区所引发的技术外溢效应进行了检验。检验结果验证了FDI技术外溢效应在我国不同地区之间具有相当的差异性。在此基础上,本文采用"门限回归"方法构造非线性面板数据模型,进一步检验了影响FDI技术外溢效应的若干吸收能力因素以及FDI技术外溢影响的门限特征,并从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度、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本状况以及地区经济结构等方面测定了引发积极技术外溢效应的门限水平。  相似文献   

7.
尚先生小档案某著名外资汽车进出口贸易公司地点:北京行业:汽车进出口从业年限:25年以上教育背景:国内本科除了住房,汽车对于生活在都市中的大多数的白领阶层而言,依旧显得有些尴尬。高端豪华车的市场成熟稳定,品牌是必选;而其他的潜在消费者还在广告和口碑效应之间徘徊;也就是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各省市大量引进外商直接投资(FDI)来发展本地经济,存在不少盲目引进FDI的短期行为,违背了科学发展的要求,也不符合经济发展规律。本文考察了FDI对就业的影响效应,构建了劳动力市场的供给和需求模型,以及FDI与劳动力市场相互作用模型,并根据1986~2006年各省经济发展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全国范围内FDI对就业影响并不显著;就地区而言,FDI对中部省份的就业有显著影响,对东部和西部省份的就业没有显著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FDI对地区就业影响差异的深层原因。提出了科学合理地引导FDI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各省市大量引进外商直接投资(FDI)来发展本地经济,存在不少盲目引进FDI的短期行为,违背了科学发展的要求,也不符合经济发展规律。本文考察了FDI对就业的影响效应,构建了劳动力市场的供给和需求模型,以及FDI与劳动力市场相互作用模型,并根据1986~2006年各省经济发展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全国范围内FDI对就业影响并不显著;就地区而言,FDI对中部省份的就业有显著影响,对东部和西部省份的就业没有显著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FDI对地区就业影响差异的深层原因,提出了科学合理地引导FDI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出口企业的生产率优势既可能源于出口学习效应,也可能源于自我选择效应。本文利用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贸易数据库的匹配数据,对中国出口企业的生产率优势及其来源进行了定量识别。研究发现,中国出口企业的生产率优势总体上来源于出口学习效应和自我选择效应,但是出口学习效应的贡献要明显高于自我选择效应;此外,生产率较高的出口企业从出口学习效应中获益相对更大。除外资及港澳台企业外,这一结论对于不同行业、不同技术水平、不同规模的企业均是稳健的。大量存在的加工贸易企业是导致外资及港澳台企业产生“出口-生产率悖论”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