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我国“农民工”是个身份概念.是计划经济时期城乡二元结构的遗留物。伴随身份差别的待遇差别、社会福利差别、社会活动权利差别使得农民工成为劳动力市场上的弱势群体、城市社会的“边缘人”。即使户籍制度改革消除形式上的身份差别,农民工的生存条件仍然得不到本质上的改变。当前,我国每年“进城农民工一般保持在1亿2千万”左右.若城乡身份差别继续存在,“农民工”群体将给社会带来巨大的冲击.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2.
张明 《杭州研究》2003,(4):55-58
城市农民工就是指具有农村户口身份却在城镇务工的劳动,是中国传统户籍制度下的一种特殊身份标识,是中国工业化进程加快和传统户籍制度严重冲突所产生的客观结果。农民工是当前我国城市经济建设中的一支生力军,对城市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但由于制度安排和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原因,他们被迫附着在城市社会的边缘,得不到相应的权利保障,极大地影响了城市的稳定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沈年耀 《特区经济》2007,2(3):160-161
农民工市民化,是指他们在身份上获得城市居民相同的合法身份和社会权利的过程,最明显的标志是获得所在地的城市户口及相应的社会权利。科技进步促进了农民工市民化的进程,但同时科技进步对农民工市民化也提出了挑战,我们必须加快科技进步,促进农民工向市民的尽快转变,找到我国“三农”问题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4.
何晓红 《特区经济》2006,(3):146-148
青年农民工市民化,是指他们在身份上获得城市居民相同的合法身份和社会权利的过程,最明显的标志是获得所在地的城市户口及相应的社会权利。但是在推进青年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仍然存在着思想障碍、制度障碍、政策障碍、组织障碍、青年农民工自身素质障碍等方面的限制,制约了青年农民工市民化的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5.
何晓红 《改革与战略》2011,27(2):129-132
农民工市民化,是指农民工在身份上获得城市居民相同的合法身份和社会权利的过程,它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意义重大。农民工自身素质障碍导致其融入企业发展的困难,要采取相应措施促进农民工融入中小企业发展。  相似文献   

6.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身份构建遭遇困境,经济收入低,"住房问题"难解决,归属感缺乏,一定程度受歧视,权益保障缺失,犯罪率较高。文化差异对城市身份建构影响较大,影响新生代农民工职业选择,影响新生代农民社会经济地位的获得,影响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社会交往和婚姻选择,影响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的效度,影响新生代农民工权利及思想的表达,导致体制歧视。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身份建构的路径:了解适应城市社会文化,提高文化知识水平,提高城市社会沟通能力,清除社会排斥。  相似文献   

7.
我国农民工正处于"半城市化"阶段已经成为学术界普遍的共识。"半城市化"背景下,农民工在就业、医疗、住房等领域遭受着诸多不公平待遇,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城乡二元分割的户籍制度、宏观立法上的缺陷、农民工自身权利意识淡薄等方面。因此,从发展型政策理念和积极福利的理念出发,综合政府、社会组织、农民工自身三大力量,探索一条促使我国城乡社会救助制度相衔接,维护广大农民工群体基本权益的新型社会救助制度成为今后维护社会主义社会公正、公平,实现完整意义上农民工市民化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8.
田娜 《特区经济》2011,(7):135-136
在影响农民工融入社会的诸多因素中,户籍制度被认为是最关键的。政府主导的"土地换户籍"不管是使农民生活更无保障,还是使农民"一步登天",都不能使农民工真正融入社会。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城市化,而城市化最重要的内容应该是人的城市化。  相似文献   

9.
我国关于城乡关系的制度变迁和农民身份的变迁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和非农产业的转移采取了一种扭曲的形式,即农民工形式,由农民变为农民工,这体现了制度变迁的进步,但农民工不能顺利转变为市民又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这说明已经进行的制度变迁很不彻底,当前制度变迁仍面临艰巨的困难。但中国的问题依然是农民问题,从长远的和宏观的视野分析,解决农民问题的根本出路是加快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并实现城市农民工市民化,为此,我们不但不能被困难所阻扰,而且更要迎难而上,进一步深化改革,从制度层面消除不利于农民工真正向现代化的市民转化的政策因素。  相似文献   

10.
姚冲霄  李彬 《魅力中国》2011,(11):102-103
本文通过对当前中国农民工社会流动与城市化发展的分析,发现农民工城市化的比例较低。进一步研究发现:户籍制度,农民工职业结构与收入水平,农民工的社会资本与关系网络,文化与心理等因素均对农民工城市化形成制约,进而影响了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本文探讨了克服上述制约因素,促进农民工城市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农民工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化建设中一支不可或缺的主力军,但由于“户籍”身份与“职业”身份的分离,以及我国二元社会保障体系的现状,使其社会保障权利被“边缘化”.这样的状况非常不利于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该文从社会支持网络的角度出发,首先对农民工现有的社会救助支持网络进行了描述,分析其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尝试构建一个新型的农民工社会救助支持网络,这个社会救助网络包括由政府参与的正式支持网络以及其由非政府组织、社区和亲戚朋友所组成的自发支持网络,能够为受助农民工提供多元化的服务.  相似文献   

12.
工人阶级化与市民化:新生代农民工转化的两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建胜 《特区经济》2010,(12):146-147
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有更为积极的城市定居意愿。但要实现城市定居的意愿,必须实现两个转化:一是工人阶级化,真正成为工人群体;二是市民化,真正成为城市居民。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新生代农民工的工人阶级化还未完成,其主要表现是只完成了职业身份转变、未完成地位身份的转化,角色意识混乱及其缺乏工人阶级的权利享有;新生代农民工的市民化还难以融入,其主要原因是受到制度隔离、市场压力和社会排斥三要素的阻碍。  相似文献   

13.
辜志强 《老区建设》2007,(10):15-16
城市认同是农民工身份转换的文化心理问题.本文描述了农民工身份转换的现实状况、从转型主体的角度分析了农民工城市认同缺失及其社会原因,建议农民工提高素养,培养城市认同,完成社会身份的文化转换.  相似文献   

14.
由于新生代农民工身份和职业的特殊性、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的限制以及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等因素,农民工的政治参与权利得不到有效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无处维护,农民工逐渐采用非制度化和非理性化的方式维护自身权益,社会危害性极大.所以,推动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参与不仅对农民工自身利益的维护和人权得到有效保障具有重要意义,而且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农村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张道航 《北方经济》2009,(19):28-31
“农民工”一词是中国特定语境下的词汇.国际上也有流入城市的农民.但却没有与之相对应的概念。作为我国特定户籍制度下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产物.“农民工”的称呼本身是作为户籍身份的“农民”和作为职业身份的“工人”的一种混合。根据国家统计局对农民工的统计监测调查.2008年末全国共有农民工24522万人.其中在本乡镇以外就业的外出农民工数量为14041万人.  相似文献   

16.
农民工是我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阶段,涌现出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农民工也是中国传统户籍制度下的一种特殊身份标识,是中国工业化进程加快和传统户籍制度严重冲突所产生的客观结果。近几年来。农民工权利受损,导致了持续不断、甚至愈演愈烈的民工荒。新《劳动合同法》即将实施,虽然其执行力度还有待观察,我们还是相信其在维护农民工权益方面将起到积极的作用。然而。农民工问题绝不仅仅是一个维护权利的问题,因为民工荒只是农民工问题的一个方面。所以。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工制度形成的体制问题,就算民工荒得到解决。也可以预见,在农民工群体中将依然会不断出现这样那样的新问题。[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民工离“市民待遇”有多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以下简称“一号文件”)提出让农民工成为产业工人,目的是让农民工享受市民待遇。当前形势下,让农民工变市民存在哪些障碍和问题?该如何解决?  相似文献   

18.
王彪 《特区经济》2010,(4):217-219
"没有救济就没有权利",救济本质上也是一种权利。新疆外来农民工是新疆现代化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对其权利保护问题的解决关系到新疆的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文章主要从规范私力救济和健全公力救济这两个方面探讨新疆外来农民工权利救济机制的构建。  相似文献   

19.
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的制约因素与路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时玲 《特区经济》2006,(6):136-137
“城乡分治”的二元社会结构、城市的社会歧视、各种正式组织对农民工的关注和容纳不够、农民工社会网络关系的匮乏及自身的局限性是造成农民工难以融入城市社会的原因。为了提升农民工在城市的社会经济地位,促进其与城市的融合,我们应该破除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形态,清除并杜绝任何针对农民工的歧视性和排斥性政策与做法,将农民工纳入其居住的社区和所在地区的工会组织中,实现农民工社会关系网络由内聚式团体网络向开放式团体网络的转变,加强对进城农民工的引导和教育。  相似文献   

20.
实现农民工文化权利,一是要充分认识保障农民工文化权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二是要从制度、法律、投入、监察等方面构建农民工文化权利保障机制.三是要构建涵盖农民工的公共文化服务机制、“政府主导、企业共建、社会参与”的农民工文化工作机制以及农民工文化权利实践机制,以推动农民工文化权利保障机制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