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1 毫秒
1.
《经贸世界》2004,(11):40-41
努力发挥科技在扶贫开发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是扶贫开发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九五”期间,云南省科技扶贫工作取得了显成效.省科技厅先后荣获“全国科技扶贫先进单位”称号和省政府颁发的扶贫工作一等奖。“十五”以来,面对扶贫开发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科技工作顺势而上,努力探索与实践,为全省扶贫开发工作及促进农业产业化、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2.
《经贸世界》2004,(11):42-43
贫困地区扶贫开发的基石和重点在农业.农业扶贫开发的成效直接影响整个扶贫工作的成效。“九五”期间,农业扶贫开发上实施结构调整、农村劳动力转移、项目开发三大战略,做了大量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在贯彻落实“十五规划”和《云南省农村扶贫开发纲要》过程中,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农业扶贫要乘势而上,拓展范围,向纵深方向进军,为农民脱贫致富做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3.
精准扶贫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合规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实行精准扶贫,确保到村到户,这一扶贫开发方式的新思路将对重庆扶贫开发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重庆由于自然、地理、文化、历史等原因,扶贫开发周期长、常规扶贫手段难以奏效,扶贫开发任务健康。目前重庆扶贫开发还存在扶贫对象不准、针对性不强、扶贫低效粗放等问题,如何实现精准扶贫、如何实现大力有效扶贫,文章将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有的贫困人口呈现出围绕于地理区域的"块状分布"格局。基于此,通过将区域协调发展的一般性理论与扶贫开发工作特点相结合,根据各区域对利益共同点的感受力,构建基于区域协调发展、跨越行政区域以地理区域为扶贫单元、整体推进的扶贫开发工作模式,不失为提高当前扶贫开发工作绩效的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5.
韩康 《致富时代》2010,(12):97-98
民族地区具有其独特的风俗文化、自然环境,导致扶贫工作面对很大难度,当前的主要的扶贫模式有待于创新和进化,要因地制宜切实创立适合民族地区的扶贫开发模式。所以,建立立体式扶贫开发模式,有助于民族地区贫困人口真正的脱贫,扶贫开发要从人抓起,整合各方面资源,实现贫困人口的“真脱贫”。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索大石山区移民异地开发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1996年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与中国科学院长沙农业现代化研究所、广西壮族自治区山区开发中心决定在荒地资源比较丰富的环江县联合建设肯福异地扶贫科技开发示范区。一、科学的规划可行的路子他们认真研究移民开发示范区的实际情况 ,通过编制综合科学开发建设规划 ,重点进行支柱产业培植 ,强化关键技术攻关 ,配套技术措施 ,探索创建异地科技扶贫开发新农村的经营管理体制与高效农业持续发展相结合的新型模式 ,为广西及西南喀斯特地区开发提供异地科技扶贫开发示范样板。示范区项目结合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进行产业科学设计、移民培训与持续发展能力建设 ,联合组建扶贫实体 ,形成技农工贸一体化的“科技单位 +公司 +基地 +农户”的科技与扶贫开发相结合的新机制 ,走出一条条件极差的山区脱贫致富的可行之路 ,创建一个高效农业发展的好模式。这种模式是集公司、科研单位、基地和农户为一体的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新农村模式。中科院长沙农研所与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联合组建的科技扶贫开发公司———科环公司 ,主要承担了这个示范区的规划、农民培训、生产技术指导、产品销售和市场信息服务等。经过三年的努力 ,肯福...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扶贫开发工作存在着对象不准、情况不明、扶贫资金指向不准、贫困地区对国家扶贫资金依赖性大等问题。"大水漫灌""扶农不扶贫"等现象也逐渐凸显,并造成了扶贫资金流失、扶贫开发效果大打折扣。因此,"精准扶贫"的提出对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将以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为例,对精准扶贫产生的原因以及具体措施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8.
扶贫开发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工作和艰巨任务,精准扶贫是最有针对性和科学性的扶贫开发新举措。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精准扶贫注入了全新理念和技术支持,使资源的投入和定位更加准确。将精准扶贫与大数据有机结合,运用大数据思维方式,可以提高精准扶贫资源配置的准确性,真正做到扶真贫、真扶贫、贫真扶。  相似文献   

9.
1 发动会员扶贫帮困问题的提出安徽省是我国中部欠发达地区的一个农业大省 ,1996年末总人口 6 10 0多万 ,其中 17个国家级贫困县共 1730 6万人 ,占全省总人口的 2 8% ,绝对贫困人口 (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低于 730元 )为 140万人。要在本世纪末消灭绝对贫困 ,任务十分艰巨。 1997年 6月 ,安徽省委、省政府在金寨县召开全省“扶贫开发与计划生育相结合工作经验交流会” ,要求计划生育部门配合扶贫部门努力打好扶贫攻坚战 ,提出了“一个挂钩、三项政策、六个倾斜”的要求。一个挂钩 ,即扶贫资金分配与计划生育挂钩 ,省扶贫办每年安排扶贫资金总…  相似文献   

10.
《光彩》2016,(10)
7月31日,国家工商总局在江西省泰和县召开定点扶贫县(市)工作座谈会,总局副局长马正其出席会议并指出,“十三五”时期国家工商总局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实现帮扶县(市)整体脱贫为目标,以改善民生、促进创业就业为重点,着力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大力实施资金项目扶贫、经贸合作扶贫、政策扶贫、智力扶贫,以扶贫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在新的起点上推动扶贫工作再上新水平.  相似文献   

11.
哈尔滨市农村扶贫开发过程中存在扶贫资金投入不足、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公益事业欠账较多、相对贫富差距拉大及扶贫难度增加等问题。加快扶贫开发进程应扩大扶贫资金投入总量、健全扶贫开发机制、统筹加强各方扶贫力量并进一步完善扶贫开发方式。  相似文献   

12.
李穹 《中国工商》2003,(11):82-83
九年前,为响应和配合中国政府实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刘永好等十位民营企业家倡仪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积极投身于以扶贫开发为主要内容的“光彩事业”。  相似文献   

13.
七年前,为了响应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号召,一部分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积极投身到以扶贫开发为主的光彩事业中来。  相似文献   

14.
《广东合作经济》2007,(5):52-52
最近,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出《关于确认我省扶贫农业龙头企业的复函》(粤办函[2007]464号)文件,正式确认“广宁县供销社企业集团公司”等94家企业为广东省扶贫农业龙头企业。  相似文献   

15.
<正>我国扶贫开发工作应突出靶向疗法的精准施策和扶贫机制创新,严格督查考核管理。扶贫开发要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技术平台,确保扶贫数据动态及时、真实可靠,使精准识贫、精准施策、精准脱贫更加有效,为精准扶贫提供新的理论和技术支撑,将大数据技术运用到扶贫工作各领域,合理设置统计科目,扩大动态信息采集渠道,提高数据分析能力和加工效率,为扶贫决策提供精准有效可靠的扁平化数据支撑,真正做到以贫困  相似文献   

16.
李春根  王雯 《财贸经济》2016,(10):16-21
本文在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引领下,从战略层面分析了新时期我国扶贫开发工作存在的不足,包括体制机制上的缺失与不足带来的低效问题,不同地区、不同利益主体、不同政策之间的协调失灵,对生态环境的忽视造成扶贫成效的不可持续性,思路狭窄、理念和视野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不足,城市贫困问题日益突出、收入差距呈扩大趋势,扶贫成果无法实现共享等.在此基础上,本文明确了未来深入推进扶贫工作需要坚持的新思路和新路径,即坚持创新扶贫开发机制,加强跨区域、跨主体的利益协调,坚持绿色扶贫理念,开拓扶贫思路和视野,从而实现改革成果的全民共享.  相似文献   

17.
《经贸世界》2004,(11):53-53
云南省气象局科技扶贫工作按照“省负总责,县抓落实、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要求和中国气象局以及云南省委、省政府对科技扶贫开发工作的统一部署,在为扶贫地区人民摆脱贫困、解决温饱、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尽到了应尽的责任。通过全体气象职工共同努力,科技扶贫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绩,较好地完成了气象科技扶贫任务。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江西省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自实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以来,全省450万贫困人口,逐年下降到2003年底的90万左右,贫困群众的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改善,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全省已初步建成果茶、蚕桑、畜禽、水产、矿产、林业化工、经济作物等7个扶贫支柱产业,劳动者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国家确定的汀西省21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相似文献   

19.
《品牌》2018,(2)
十八大以来,全国上下都集中力量摆脱贫困,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前进。本文梳理了新时代精准扶贫的思想,阐述了扶贫开发思想在形成过程中内容的不断丰富和发展,分析了扶贫开发取得的成就和目前所面临的困境。作者认为阐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扶贫取得伟大成就的基础因素,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工作方法是扶贫目标实现的关键途径,坚持改革开放加快了扶贫目标实现的步伐。这是我国精准扶贫思想形成的现实根源,也是我国扶贫开发目标必然实现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刘庆 《华商》2014,(21):81-81
经国务院批;住,自2014年起,将每年的10月17日设立为全国扶贫日扶贫日的设立,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贫困地区群众的关心爱护和对扶贫开发工作的高度重视,能通过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人心向善的传统美德,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全社会都来关注贫困问题、关爱贫困人口、关心扶贫工作,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扶贫开发的工作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