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阿罗 《糖烟酒周刊》2007,(13):94-95
从目前国内葡萄酒市场情况来看.既缺少真正意义上的大众产品,又缺少个性化的高端产品。产品同质化,已经严重到影响葡萄酒市场的进一步扩张。在这样的情况下,高端商务用酒成为葡萄酒业个性化产品的一个象征。但正如广东一位经销商廖经理所言,高端商务葡萄酒,是一块鸡肋!  相似文献   

2.
《糖烟酒周刊》2004,(20):26-27
2004年5月中旬,“中国葡萄酒细分市场论坛”在武汉召开,会议的主办方长城酿造集团沙城葡萄酒公司带来了公司的两款“细分”产品,针对婚宴市场开发的“爱你一万年”干红和针对高端开发的“金牌沙城”葡萄酒。本刊总编辑杜建明先生,著名营销专家黄泰元先生,以及湖北省近百名酒类经销商应邀参加了论坛。论坛提出了葡萄酒的另外一种细分方式,  相似文献   

3.
国内经济快速发展及消费主义的兴起,推动葡萄酒消费逐渐升级。推动葡萄酒消费文化建设能有效提升葡萄酒的市场价值。消费者尤其是年青一代对葡萄酒的消费理性与个性并存,同时追求葡萄酒的高品质和健康饮用。葡萄酒营销要告别仅以产品为中心的传统方式,打造社交化和个性化的场景化消费体系。文章对细分市场定位、新零售和新媒体营销等建设路径进行探讨,以建设中国葡萄酒的场景化消费体系。  相似文献   

4.
黄更 《糖烟酒周刊》2004,(41):26-27
一直以来,人们总是发出这样的疑问,中国葡萄酒的年产量才有30万吨,为什么还会表现出“产大于销”的市场现象。著名葡萄酒专家王秋芳老师多次为本刊撰文指出,产品同质化是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当前,干酒占葡萄酒总产量的一半左右,约有十七八万吨,但是,这些产品的原料品种相似,生产工艺差别不大,产品感观性能没有显著区别,消费者只能依据企业的宣传购买产品。不能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个性化好酒。产品同质化也导致了终端竞争不断升级,大家的产品都差不多.只能拼命地往相同的渠道里面挤,营销费用水涨船高。2004年9月,本刊根据实际情况,再次发表文章,发出了“不要都生产赤霞珠”的呼吁。产品同质化的主要原因是原料同质化,从河北到山东,从宁夏到新疆,大家都在大力发展赤霞珠作为干红的主要原料,我们发表“不要都生产赤霞珠”,不是说赤霞珠这个原料不好,而是说整个葡萄酒行业缺少满足多样需求的产品。从今年开始,我们看到了一些良好的发展趋势,烟台中粮提出来要发展小流域的小品种.张裕最近投入巨资建设蛇龙珠基地。这种从源头上开始的细分,对梳理葡萄酒市场将起到重要作用,本刊为葡萄酒企业的“原料战”叫好,并且希望这种以结构调整为核心的原料战越猛烈越好。相对于买店、促销等惹人关注的竞争,我们把这种原料上的竞争称为“暗战”,它体现了葡萄酒企业的理性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5.
在葡萄酒企业较少的时期,三大葡萄酒厂商固守自己的地盘,就能赚得盆满钵盈。但近几年,葡萄酒较高的毛利率吸引了更多进入者,进口关税也在近年大幅下降,市场上早已是战乱不断。拼命保住自己的市场并侵入别人的地盘,成了兵家常事。产地、细分市场、渠道都成了出击战的利器。  相似文献   

6.
我国葡萄酒进口需求及产品异质性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葡萄酒净进口国,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进口规模逐渐扩大,需要把握进口变化的动因,判断我国葡萄酒进口贸易的发展方向,从而促进我国葡萄酒贸易的健康发展。运用进口需求模型定量分析葡萄酒进口变化的主要决定因素,进而针对不同来源地产品之间的关系,用近似理想需求系统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消费者收入的提高和进口关税的降低,我国葡萄酒进口贸易仍有很大发展空间;进口葡萄酒和国产葡萄酒存在差异化竞争,进口葡萄酒占据了我国高端市场;在我国的葡萄酒进口市场上,法国与智利和澳大利亚的产品具有异质性,智利与澳大利亚的产品表现为同质性。我国葡萄酒进口规模将逐渐扩大,国产高端产品需要一定的保护和培育。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中国葡萄酒市场蓬勃发展。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推出高端葡萄酒产品,打入高端市场是中国葡萄酒企业的一个可行的选择。目前,人们对高端葡萄酒在认识上存在误区,大多数人认为高端葡萄酒产品是高价位、高利润、依赖广告宣传的产品。我国国产高端葡萄酒营销水平落后,企业缺乏品牌经营意识,品牌营销大众化,企业资源不配套。高端葡萄酒企业可采用概念营销、定制营销、文化营销、口碑营销、子品牌和副品牌营销等策略,以促进自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人要衣装,佛要金装,酒要靓装”。包装是酒类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包装就是销售力。目前,我国葡萄酒包装存在产品雷同、缺乏个性、与本土文化不能很好融合等缺陷。为此,专题部特制作本期文章,希望通过改进包装,推进葡萄酒包装与市场的结合,提高葡萄酒的市场营销力。  相似文献   

9.
市场细分(Market Segment),是指企业通过市场调研,根据顾客对产品不同的需求和欲望,不同的购买行为与购买习惯,把某一产品的整体市场分割成需求不同的若干子市场(也称为细分市场片)的分类过程,其中任何一个子市场都是有相似欲望和需要的顾客群体,而不同的子市场的顾客对同一产品的需要和欲望存在显差异。市场细分的根本在于关注和分析顾客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葡萄酒由于酒精含量低,营养价值高,被认为是保健酒,在未来存在一个广阔的消费市场,但由于企业市场营销策略的相对滞后以及受传统饮食习惯的影响,我国消费市场一直以饮用白酒为主,葡萄酒并未充当过酒类消费的主角。本文借助SPSS11软件,应用因子分析法通过对消费者购买心理进行定量分析,确定消费者购买葡萄酒所追求的主要利益,对市场进行科学细分,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营销策略以期能够扩大葡萄酒的销售。  相似文献   

11.
随着近几年中国葡萄酒市场竞争激烈程度的加深。企业的营销成本也在逐渐上升。营销人员面对经过进一步细分的红酒市场,需要知道其的目标消费群体的“样子”,即“消费者轮廓”。本文对中国葡萄酒消费市场及为葡萄酒企业在产品开发与市场推广过程中应该思考的问题作了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12.
有人说,2005年的中国葡萄酒市场是高速发展的;也有人说,2005年的国内市场没有亮点,缺少了新的“搅局者”。的确,2005年是国内葡萄酒消费开始趋于成熟的一个起点,无论是消费者对于品牌、品种的选择,还是企业对新产品的开发、对新战略的调整,都让我们感受到了葡萄酒业越来越稳健的前进脚步。  相似文献   

13.
钟恬 《大经贸》2003,(12):30-33
按照WTO协议,我国葡萄酒关税将于2004年调低至14%,到2005年将完全取消。随着关税壁垒的打破,一直对中国葡萄酒市场虎视眈眈的洋葡萄酒无疑会大举进入,其中不乏全球顶级品牌。这样,近20年才真正发展起来的国产葡萄酒业,将与具有几百年传统历史的国外葡萄酒巨头处于同一起跑线上。  相似文献   

14.
目标市场是企业为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的有形场所或虚拟环节。新生一代企业的崛起,无不闪烁着其在目标市场选择、市场细分的亮点。正确选择企业产品与服务的细分市场,是企业适应市场细分获得原动力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本文是2003年和2004年前两个月全国葡萄酒市场调查的总结部分。虽然与白酒、啤酒相比。葡萄酒的市场规模还很小,但是在调查中我们欣喜地发现,葡萄酒市场正在如火如荼的发展着,葡萄酒的市场销售出现了许多可圈可点的地方,在一些区域。葡萄酒还超过了白酒,成为人们过年的首选酒类产品。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本篇文章叫作“祖国山河一片红”是毫不为过的。另外。“一片红”也反映出葡萄酒厂商的奋斗信心。作为健康酒种,购买葡萄酒的观念已经红遍全国,葡萄酒的产品也肯定会在不远的明天红遍全国。  相似文献   

16.
细分市场的理论,特别适合淘宝网的店主,特别是那种有了OEM条件,正在打造自己品牌的店主一族.这是因为,细分市场不是根据产品品种来细分的,而是从消费者的市场需求来细分的.就是说,是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动机、购买行为的多元性和差异性来划分的.这样的划分,有经验的淘宝店主很清楚,这样的划分会出现许多新的产品市场.  相似文献   

17.
朱茜 《商》2014,(12):234-234
在经济整体下探、国家政策严厉的双重因素的背景下,酒水行业在2013年走得异常艰难。本文从管理经济学的角度分析近些年中国葡萄酒市场,基于近年来我国葡萄酒市场的发展现状、背景、特点,进一步研究中国葡萄酒市场消费者的特点和需求、中国葡萄酒市场的产量和进口总量以及造成目前我国葡萄酒市场现状原因,从而思考对我国葡萄酒市场发展的一些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我国葡萄酒消费市场迅速发展,不难发现国内葡萄酒的市场潜力巨大,但是葡萄酒市场高速发展的同时,由于受到国内外市场诸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国内葡萄酒企业在其发展道路上也遇到了瓶颈,尤其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不断深入,我国葡萄酒企业在面临更大市场与机遇的同时,也会遭受更大的市场风险与挑战。因此我国葡萄酒企业如何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先机,凭借过硬的产品创办具有影响力的中国葡萄酒品牌,使企业获得更高的利润,是我们亟待研究与讨论的课题。  相似文献   

19.
中国人均葡萄酒消费支出仅为啤酒、白酒和乳制品的1/6。随着市场的引爆,未来十年葡萄酒市场的容量将以年均15%以上的速度增长。但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内,品牌形象仍是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品牌营销和渠道是葡萄酒生产企业成功的关键,而且市场区域的扩张要求对企业的销售管理更为精细。在此情况下,行业竞争出现马太效应:一线企业优势确立,强者恒强;二线企业须借助外力提高竞争力,而营销能力差且缺少资本支持的二、三线企业的生存更加困难;低端产品将被边缘化。此外,短期内进口产品的冲击有限,给了国内企业发展壮大的时间和空间。[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梁剑 《糖烟酒周刊》2005,(37):A0042-A0043
手头有两份资料。一份是近期的数据,反映中国葡萄酒市场的集中度正在不断提高,长城、王朝、张裕三大品牌占据了市场总额的近70%。另一份是来自《经济观察报》的文章。讲东西方葡萄酒文化的差异——“中国葡萄酒文化是低度不确定性规避,表现为葡萄酒的法制法规不健全。消费者对市场的乱象不以为然,即便对山野葡萄酒这种似是而非的酒也处之泰然,产品忠诚度低;西方葡萄酒文化是高度的不确定性规避。法制健全,品牌忠诚度高,一旦碰到疯牛病那样的事反应很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