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日益升温的“民工荒”正向中国劳动力成本优势发出警告。“民工荒”的出现,表明资方必须对劳动者承担责任:社会责任和道义责任。  相似文献   

2.
唐茂华 《经济界》2008,(1):82-83
刘易斯转折点有工资转折和劳动力短缺之分,切不可将二者混淆当前,中国出现的“民工荒”现象是短期性、结构性、局部性的,是工资转折的体现,不可等同于劳动力的全面短缺。工资上涨并非削弱中国比较优势的“洪水猛兽”相反,它将是改善收入初次分配、促进经济转型的重要契机。  相似文献   

3.
中国1990 ~2011年劳动力供给保障水平的变化趋势表明,劳动力供给水平下降与劳动力需求水平上升在2003年交汇在一起,从而造成了中国的“民工荒”问题.通过建立影响中国劳动力供给保障水平的宏观经济因素的多元回归模型,证实消费水平和出口水平的提高以及经济增长速度的提高能够显著降低劳动力供给保障水平.从投资拉动型的经济增长转向依靠技术进步实现经济发展是解决“民工荒”问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4.
“民工荒”现象在警示什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史无前例的“民工荒”提醒中国企业:除了劳动力成本,我们还有其它竞争力吗?中国企业应该寻找新的出路。  相似文献   

5.
《中国就业》2007,(9):10-11
最早的民工紧缺现象在2002年被报道,2004年被称作“民工荒”,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学者的讨论首先是关心“民工荒”是否存在,以及“民工荒”的规模,更多的讨论集中在“民工荒”产生的原因。其中一种认为是因为农民工外出打工的生存环境太恶劣了;还有一种是认为扶持农村的政策(包括农村费改税、减免农业税)以后有人选择回家务农:还有比较普遍的一种认识,是认为农村劳动力总量上不够了,农村年轻的有外出可能的劳动力,总量上已经供不应求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数以亿计,似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可是,始料不及的"民工荒"的出现彻底粉碎了这一幻想。农村劳动力转移制度方面的缺陷和障碍,是导致"民工荒"的根本原因。因此,合理恰当的劳动力转移制度亟待制定和实施,从而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产生良性效应。  相似文献   

7.
岳燕  陈圻 《价值工程》2006,25(10):11-14
一向被认为廉价劳动力接近于“无限供给”的我国,近两年来也出现了民工短缺问题,即“民工荒”现象。“民工荒”的出现有很多社会原因,本文认为其中一个尤其重要的原因是企业违反用工标准,对劳动力资源的掠夺性使用造成的。SA8000标准体系的具体内容实质上是有关劳工权益保护的,通过政府相关部门制定有效的政策,引导企业真正主动地推行该标准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助于调整和改善劳动关系,一定程度上缓解“民工荒”现象。  相似文献   

8.
一个时期以来,世界性用工荒不断蔓延。但与国外不同,中国频频出现的“民工荒”不单是社会现象,还是一种经济现象乃至政治现象。“民工荒”的背后隐藏着“四荒”:家庭荒、制度荒、薪酬荒和技能荒,正是这“四荒”带来“民工荒”。  相似文献   

9.
一年一度的民工潮给人留下了难忘的记忆。但是,今年以来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却爆发了“民工荒”,广州、深圳、东莞等地急缺200万民工:“民工荒”使一些中小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措手不及。一向被认为廉价劳动力近乎“无限供给”的我国,竟然大范围地出现劳工短缺。这一社会问题给中小企业带来哪些启示?  相似文献   

10.
通过目前中国劳动力市场出现的民工荒现象提出对中国劳动力市场结构由二元化向多元化发展的考虑。研究方法上,利用计量经济学建立模型,运用数学软件MATLAB分别对民工荒诱因、中国劳动力市场现状进行分析,并通过数据分析证实提出的中国劳动力市场多元化发展的现状。结果:城镇收入预期是影响农民工进城务工的重要因素;中国劳动力市场已经打破二元发展的模式,呈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11.
刘辉 《价值工程》2012,31(36):162-163
一般商品成本随着技术进步、劳动生产率提高而降低,本文在机理与实证上论述了劳动力商品价值随着技术进步而提高,在此理论下,工资刚性、工资国民差异是必然出现的经济现象。  相似文献   

12.
王妍妍  李亚民 《价值工程》2010,29(16):138-139
目前,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顺利转移问题是黑龙江省面临的重要问题。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要将这些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合理和科学地转移与配置,不仅有利于黑龙江省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同时也对有效地解决"三农"问题和实现中国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熊军 《价值工程》2010,29(11):233-234
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外转移这一资源再配置过程,对中国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对中国经济增长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本文将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出发,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2009—2019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测算了制造业企业服务化水平,实证分析发现:劳动力成本上升显著促进了制造业企业服务化转型。异质性讨论表明:高生产率、低融资约束和规模较大的制造业企业在应对劳动力成本上升时,服务化转型的意愿更大。动机识别检验表明:劳动力成本上升会弱化制造业企业市场势力,服务化转型对企业市场势力具有重塑效应;服务化与技术创新均是制造业企业应对劳动力成本上升的转型路径,二者间存在替代性。最后提出政策启示:促进人力资本深化,驱动劳动力数量优势向质量优势转型,是弥补劳动力成本上升短板的关键;利用新技术形态创造的新契机,是助力服务化转型迈向高级化和现代化的重要机遇;同时,应谨防制造业企业服务化转型过程中虚拟化和空心化趋势。  相似文献   

15.
岳世召 《价值工程》2011,30(23):322-323
文中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对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迁移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建了多元线性回归的计量模型,并利用2000年到2009年间的统计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务农和进城打工的收入差距、进城打工收入与城镇居民收入之间的差距和城镇失业率这三个宏观层面的因素是影响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迁移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曹明 《企业活力》2011,(7):48-53
河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进入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时期,河南农民工转移就业呈现新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农民工就业形势依然严峻,总量大且增长速度快;农民工群体年轻化、知识化和技能化新特点显现;农民工转移就业的岗位、方式日趋稳定;河南吸纳农民工就业的能力越来越强,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在省内转移就业;农民工就业的行业结构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农村劳动力供求关系正从长期"供过于求"转向"总量过剩,结构短缺"的新阶段。在"十二五"及中长期时间内,河南农村劳动力总量供大于求的局面不会改变,转移就业的规模和增长速度将逐渐趋向平稳;转移流动就业的形式仍以流动型和定居型存在;"刘易斯拐点"的迹象即将显现;从长期看,到"十三五"末,河南农村劳动力供给将进入"刘易斯转折点"的第二阶段。劳动人口将出现负增长,农村富余劳动力将由结构性短缺发展到全面短缺。  相似文献   

17.
我国一向被认为廉价劳动力"无限供给",经过20多年的发展,却出人意料地大范围出现"民工荒",农村劳动力转移已经成为危及当代中国经济发展前景的关键问题.这需要从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多学科角度进行分析和探讨,特别需要在法学视野下对农村劳动力转移进行研究.以利益为理论基点,在对"民工荒"现象有所诠释和成因剖析,并进而构建完善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8.
郭利 《价值工程》2011,30(25):13-14
我国外商直接投资与劳动力就业结构之间存在相对稳定的动态均衡关系,本文以1983~2007年的数据为研究对象,建立向量自回归(VAR)模型,采用脉冲响应函数的方法,对我国外商直接投资与劳动力结构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9.
为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做好南疆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安置工作,五建党委认真落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政府及集团党委要求,认真谋划、精心准备、积极行动。公司党政领导亲自挂帅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召开多次专题会议落实用工单位和就业岗位,相关部门做好宣传引导、培训教育,各基层单位做好就业人员接收上岗、管理服务等工作,以保证圆满完成任务。  相似文献   

20.
崔少鹏 《价值工程》2014,(14):229-230
"三农"问题是影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首要问题,其根源在于如何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社会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劳动力的就业结构发生变化。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涌入城市和经济发达省份,走上了外出打工的道路。随着农村越来越多的剩余劳动力的出现,农村劳动力跨区域进城务工行为日趋显著。在此背景下,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综合素质和技能培训,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早日实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