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邹涛 《河北企业》2024,(3):149-151
在利用信息网络传播手段侵犯著作权犯罪日益增多的背景下,探究其不断增多的原因,有利于完善利用信息网络传播手段侵犯著作权罪的刑事政策,不断加强对著作权的保护力度。从法经济学角度,利用成本与收益理论进行分析,得出相比于传统侵犯著作权罪,利用信息网络手段侵犯著作权罪受到侦查困境的影响,其预期惩罚较低,导致理性犯罪人认为实施该行为能够获得巨大收益的结论。可以通过设立有偿检举制度、完善其定罪标准以及设立禁止从业资格的方式,提高犯罪成本,使得利用信息网络侵犯著作权罪的潜在犯罪大大减少。  相似文献   

2.
哪些刑法适用于网络著作权犯罪?《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于2011年1月10日颁布,对网络著作权犯罪中诸如“发行”、“营利目的”等问题都做出了新的规定,引发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菅中战 《活力》2012,(21):62-63
2011年5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修正案(八)》第一次将“醉酒驾驶”、“飙车”等行为纳入刑法调整的范围,并增加“危险驾驶罪”这一新的罪名.本文以刑法修正案(八)增加危险驾驶罪从而改变了交通肇事犯罪的构造变化后对于交通肇事犯罪的认定影响为基础,结合涉及交通肇事罪与危险驾驶罪相关的理论与问题,将交通肇事罪与危险驾驶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问题展开比较分析,重新梳理整理在认定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司法实践中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4.
吕汇 《集团经济研究》2007,(31):360-362
知识产权是指人们依法就其智力创造的成果所享有的专有权利,由于具有无形性、可复制性以及权利内容的公开性,世界各国主要从行政、民事、刑事等方面来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维护权利人的权利,其中,通过刑法实现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即将严重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认定为犯罪,并以刑罚为手段,追究侵害人的刑事责任,维护知识产权权利人的利益和国家对知识产权的管理秩序,是知识产权法律保障体系中最为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分析了认定隐匿、故意销毁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罪时的一些观点问题。笔者认为,该罪的犯罪对象包括小金库中的会计资料。拒不交出会计资料的行为构成犯罪须具备逃避依法查处的目的。在本罪罪数的认定上,行为人采取隐匿、销毁会计资料的手段进行其他犯罪的,应认定为牵连犯,从一重罪论处;行为人在实施其他犯罪后,为了掩盖罪行、逃避处罚而隐匿、销毁会计资料的,应实行数罪并罚。  相似文献   

6.
诬告陷害罪     
诬告陷害罪,又称诬陷罪,是指捏造事实,向国家或者有关单位告发,意图陷害他人,使其受到刑事追究的情节严重的行为。本罪的特征是:一、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民的人身权利、名誉权利和国家机关及有关单位的正常工作秩序。犯罪对象是特定的。二、本罪在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1.有违反国家法律和破坏司法机关、有关单位正常工作的秩序的;2.有捏造他人犯罪事实并有告发行为;3.有陷害他人、意图使其受到刑事追究的目的。三、本罪的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即年满十六周岁以上、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中国公民、外国公民、无国籍公民;四、本罪在犯罪主观方面的表…  相似文献   

7.
张婷婷 《活力》2011,(2):63-64
犯罪的本质在于侵犯法益,没有对(相应的)法益造成侵犯的行为不得认定为汨应的)犯罪。基于此,对刑事案件应当坚持从客观到主观的分析思路。具体应该将犯罪构成要件排序为:“犯罪客观要件——犯罪主体要件——犯罪主观要件——犯罪客体要件”。  相似文献   

8.
刘超 《社会科学动态》2013,(11):243-243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采用,让侵犯著作权的行为出现了新的变化,在网络环境下。在这样的网络虚拟空间,人们对于相关著作进行利用和复制的目的及行为更加难以界定和监测。网络环境下侵犯著作权的行为日益严重,对于著作权的保护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9.
商业秘密是继专利、商标、著作权之后的新兴知识产权客体,代表着权利人生产或者经营的潜力和竞争优势,对权利人具有实际的或者潜在的经济价值。《反不正当竞争法》从保护公平竞争、制止不正当竞争的角度,将侵犯商业秘密行为作为不正当竞争行为予以禁止,是对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法律制度的有效补充。商业秘密是依靠权利人通过保密方式予以保持的无形资产,其内容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其表现形式往往是秘密而又隐蔽的。因此,在执法中对其认定存在一些难点。一、商业秘密认定中的难点所谓商业秘密,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0条第三款规定,是指不为公…  相似文献   

10.
一、知识产权诉讼的发展状况近年来,我国陆续颁布施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关于惩治假冒注册商标犯罪的补充规定》、《关于惩治侵犯著作权犯罪的决定》,制定了著作权法实施条例、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实施国际著作权公约的规定、音像制品管理条例、中药保护品种条例、药品行政保护条例、农业化学物质品种行政保护条例等法规,修改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及真实施细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参加了《专利合作条约》、《伯尔尼保护文学艺术作品公约》、《世界版权公约》、《保护唱片制作者防止唱片被擅自复制公约》等关于知识产权的国际公约、国际条约.这些法律法规的制定、修改和国际公约的加入,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为全面保护知识产权提供了更加充分的法律依据,使我国知识产权的立法基本上达到了国际保护水平.  相似文献   

11.
备受社会各界瞩目的刑法修正案(八)草案中的一大亮点就是把醉酒驾车和飚车等危险驾驶行为规定为犯罪.为保护广大人们的生命健康安全,"危险驾驶"入罪具有现实的必要性,那么如何来认定"危险驾驶罪",怎样才能实现刑罚的配置顺应民心,有益社会和谐呢,本文将从刑法的规制机能来谈谈危险驾驶行为入罪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经济的发展与经济组织息息相关,我国经过长期的快速发展,经济组织的数量快速增加,这对活跃经济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应该注意到的是,单位犯罪也成为常见的犯罪形式。我国单位犯罪立法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对本罪的研究也更加深入。本文从单位犯罪的发展入手,分析了实践中存在的对于单位犯罪的主体认定问题,并对几种具有代表性的主体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3.
胡国洪 《企业经济》2003,(12):137-138
对于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虽然我国刑法第140条有明确规定:是指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在五万元以上的行为。但在司法实践中,由于我国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对于该罪犯罪对象的界定,主观方面“明知”的认定以及销售金额的认定等方面尚未作出明确的规定,所以在这些方面存在一些争议。笔者就上述存在争议的几个问题,谈点自己的看法。一、对本罪主观方面“明知”的认定对生产伪劣产品者而言,“明知”作为其罪过条件是不言自明的。国家制定了《产品质量法》以及其它一些产品质…  相似文献   

14.
破坏选举罪,是指违反选举法的规定,以暴力,威胁、欺骗、贿赂等非法手段破坏选举或者妨害选民自由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行为。按我国刑法规定,破坏选举罪属于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的犯罪。  相似文献   

15.
对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特点进行分析,并就侵犯知识产权案件办理的难点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张福德  张波 《企业经济》2006,1(12):179-181
侵犯商业秘密罪的直接犯罪客体为商业秘密的所有权,间接客体为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侵犯商业秘密罪的罪过只能是故意,而不能包括过失。侵犯商业秘密罪的举证责任不能像侵害商业秘密的民事责任一样采用举证责任倒置的原则。  相似文献   

17.
私分国有资产罪是现行刑法新增设的罪名,目前对该犯罪性质及构成要件方面,在理论和实践上存在着较大分歧,司法实践中不可避免地遇到了诸多困惑,这直接影响到国有资产以及当事人合法权益的保护。笔者现对于私分国有资产罪司法认定的若干问题进行研究,以期能对于司法实践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物流科技》2011,(3):3-I0001
为贯彻落实全国知识产权保护与执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和全国商务系统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电视电话会议精神,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商贸流通领域市场秩序,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有效遏制商贸流通领域侵犯商标权、著作权、专利权等违法行为,增强广大商贸流通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商务部在全国商贸流通领域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并印发了《商贸流通领域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9.
商树祥 《中外企业家》2013,(7Z):105-105
笔者提出了我国刑法在商业秘密保护上存在的法律缺陷问题:刑法只将第三人过失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入罪化、问侵犯商业秘密罪犯罪人的主观目的;同时,提出了相关的完善建议:针对因为过失泄露商业秘密的行为,应当对相应的罪名重新规定、不问侵犯商业秘密罪犯罪人的主观目的。  相似文献   

20.
邓志勇 《企业导报》2013,(8):161-161
从以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犯罪所得收益罪的性质来看,我国《刑法》将该罪罪规定为妨害司法的犯罪,赃物罪使犯罪所违法形成的财产状态得以维持、存续,妨碍了公安、司法机关利用赃物证明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从而妨害了刑事侦查、起诉、审判作用,侵犯了国家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所以宜将此处的"犯罪所得"理解为违法所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