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扎实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应坚持历史逻辑、政治逻辑、经济逻辑、制度逻辑和文化逻辑相统一。历史逻辑是“总逻辑”,具体包括四个方面,即:从“党史”中汲取共同富裕的政治经验;从“新中国史”中汲取共同富裕的制度经验;从“改革开放史”中汲取共同富裕的经济经验;从“社会主义发展史”中汲取共同富裕的文化经验。以史为鉴,继往开来,深入探究扎实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其他四重“子逻辑”,即政治逻辑、经济逻辑、制度逻辑和文化逻辑。牢牢坚持以上逻辑的一体化推进,方能推动新时代农民农村共同富裕走深走实。  相似文献   

2.
一、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特色”在于它的民族性。 一个民族的文化,有它自身形成和发展的主观原因和客观条件。但是世界上任何民族的文化都不是封闭的。也可以说封闭是暂时的,开放是必然的。不管人们主观愿望如何,各民族文化都会相互影响,在沟通中各取所需。世界各民族文化虽然千差万别,各有特色,但总有共性。正如列宁所说:“每个民族文化,都有一些民主主义的和社会主义即使是不发达的文化成分,因为每个民族都有被剥削劳动群众,他们的生活条件必然会产生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1)这是战后社会主义各国人民之所以能够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原因。据此,马克思主义是集世界各民族文化精华之大成,反映了各民族文化发展的共同规律和趋向。  相似文献   

3.
中国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战略与路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静  顾江 《经济管理》2007,(21):62-65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快速发展,世界各国之间文化的相互渗透、融合现象不断加剧,新一轮世界文化产业的“瓜分浪潮”已经开始,而文化产业的竞争关乎文化融合和民族精神。“酒香也怕巷子深”,尽快占领文化产业的制高点,捍卫我国的民族文化产业已刻不容缓。如何使我国的民族文化产业面向国际,走向世界,使我国民族文化产业既保持中国民族特色,又为世界人民所接受、所喜爱,是我们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分析民族文化产业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战略和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4.
一、洋务思潮对“夷夏观”的冲击中国传统历来是把自己看作“居世界中央”的“天朝上国”,把其它民族和国家视为“夷”、“狄”、“戎”、“蛮”;这是因为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中国文化是以高于周边民族的文化地位而存在于东方的,中国文化从来没有遇到过强有力的挑战,这就造成了知识分子和一般民众十分突出的文化优越感,这种心态难以接受新事物。洋务思潮则首先打破这种观念。中国“无所谓外交也,珏藩而已”的旧观念被两次鸦片战争的炮火打翻。为摆脱西方资本主义到列强的侵略,首先必须重新认识世界,重新估价中国在世界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田野工作”是人类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它改变了以往纯粹书斋式研究的不足,开创了从“书斋”到“田野”的研究范式转向。以此视角来审视当前的民族器乐教育,书斋式的民族器乐教育呈现的是科学理性的僭越、音乐教学的封闭性、民族器乐教育与生活世界的分离。而走向“田野工作”的民族器乐教育则表现为人文精神的建构、音乐教学的开放性和民族器乐教育与生活世界的统一,这无疑是对“书斋式”民族器乐教育的超越。  相似文献   

6.
“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基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立论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战略目标,党的十六大报告对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作了言简意赅的论述:“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以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如何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历史任务,从当前工作和长远的观点出发。必须着重坚持五个统一。  相似文献   

7.
广告的希望在于文化,广告掌握了文化就等于掌握了未来。广告是一种文化现象,被誉为“第八种文化”,它不可能离开所属的民族文化而存在。广告只有服从、吸收、融汇、折射民族文化,深植于民族文化的土壤,用最鲜活的民族语言,透过人类共同的心理表层,打入深藏在人类潜意识背后的“民族记忆”和“种族记忆”,对民族文化进行多维观照,才能被消费群体接受,才能达到诉求目的,唯如此才具有民族性,从而具有世界性。明确这一点,对广告实践很重要,它可以唤起广告人的文化意识和文化觉醒,指导广告人把现代广告与民族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8.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这种竞争不仅表现在经济科技,军事等“硬实力”的竞争,而且表现在以文化强弱为主要标志的国家“软实力”的竞争。民族精神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是民族文化的精髓和灵魂.是国家“软实力”的核心要素.已成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一个国家自立于世界民族之阵的必要条件。任何国家要想在未来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自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必须有强大的民族精神支撑。因此,十六大提出大力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9.
《大陆桥视野》2010,(4):63-63
案由:国花是国家独立、社会安定、民族兴旺的象征,也是民族文化、国人精神、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目前,世界上已有100多个国家确立了国花,我国是迄今为止唯一未定国花的大国。这与中国“世界园林之母”的称号极不相称,也非常不利于向世界展示中国深厚的花文化魅力、支持中国花卉业参与国际竞争。多年来,全国人民呼唤国花登场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评定国花成为国人心中的期盼。  相似文献   

10.
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一个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当今世界。文化在国际社会与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越来越突出。有没有先进的民族文化.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尺度。早在20多年前,联合国就在其《世界文化发展规划》中预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