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我国的消费信贷还处于起步阶段,其发展不仅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而且与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也存在着较大差距。在我国消费总额中,消费信用所占比重不足10%.而西方发达国家的这一比重通常都高于20%。据统计.在一些发达国家,住房消费信贷在信贷总额中的比重高达20%左右,而2003年我国个人住房贷款在全国各项贷款余额中的比重仅有7%。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住房体制改革的进一步完善和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住房信贷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其对于宏观经济及经济主体经济行为的影响也值得我们注意。在发达国家,住房消费信贷占商业银行贷款总额的比例高达20%~40%,而在我国这一比例还只是个位数。在我国,由于当前市场发展程度的局限,特别是由供需矛盾导致的土地绝对稀缺性和局部垄断性。  相似文献   

3.
梁燕君 《中国金融》2006,(17):15-16
制约我国消费信贷业务发展的因素 消费者承贷能力较弱,是制约消费信贷发展的根本原因。根据国外消费信贷发展的经验,居民家庭的承贷能力是决定其是否负债消费的根本性因素。居民家庭承贷能力主要取决于相对于商品价格水平的居民家庭收入水平和金融资产价值。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居民户均金融资产增长迅速,但相对于住房、汽车等商品而言,其收入水平和已经具有的金融资产仍显不足。据统计,目前占城市居民家庭10%的最高收入户能够承受10万元以上的消费贷款;占城市居民家庭约30%的高收入户和中等偏上户能够承受5万~10万元的消费贷款;占城市居民家庭约20%的中等收入户只能承受5万元以下的消费贷款;还有约30%的城市居民家庭尚不具备消费信贷的承受能力。由此可见,一般城市居民家庭还不具备负债消费的经济基础。事实上,许多消费者也在抱怨消费信贷“门槛”过高。  相似文献   

4.
到2002年末,全国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已达8258亿元,比年初增加2671亿元. 在发达国家,住房消费信贷占商业银行贷款总额的比例高达20%~40%,而在我国这一比例还只是个位数.  相似文献   

5.
作为我国启动消费、扩大内需重大举措之一的消费信贷,政府、银行、商家和消费者都寄予厚望.从近几年情况来看,消费信贷业务在各方不懈探索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自2000年以来,我国消费者信心指数一直呈攀升态势,在这样的宏观经济背景下,消费信贷业务获得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但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的消费信贷业务才刚刚起步.据统计,在美国,每年约有6000万人用信用卡消费,累计贷款消费约4000亿美元;在法国,至少1/3的人靠贷款买房子.而我国贷款消费的比重仅占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1%左右.从发展的眼光看,消费信贷在我国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市场拓展空间,无疑会成为银行业竞争的新焦点.为此,笔者最近对柳州市消费信贷市场进行了一次调研.  相似文献   

6.
消费信贷对于扩大内需、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提高人们的物质化生活水平、改善银行信贷结构、增加银行经营收益等均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随着我同住房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使得发展个人住房金融成为目前银行业最具潜力的利润增长点。然而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我国消费信贷状况不尽如人意,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西方发达国家消费信贷总额占银行信贷总额的比例为20%-30%,有的甚至高达50%;而我国还不足2%。我国个人住房消费信贷不仅规模较小,而且品种单一,  相似文献   

7.
江辉 《天津财税》2001,(3):43-43
消费信贷又称消费贷款,是西方国家金融机构广泛采用的向消费提供资金支持,消费分期付款的贷款方式,消费信贷主要支持消费进行高档消费品的消费,如住房、装修、汽车、旅游、教育等,使消费可以用将来的收入满足眼前的消费要求,对于刺激消费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发达国家和地区,个人消费信贷一般占银行贷款总额的30%以上,而我国的这一比例仅为2%-3%。为推动消费信贷的开展,1999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下发了《关于开展个人消费信贷的指导意见》,各商业银行陆续开办了各种消费信贷业务,但是,消费信贷除了在人们购买住房、汽车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外,至今还未能在社会生活中扮演应有的重要角色。尤其是在个人大额耐用消费品贷款方面,尽管银行热心、商家盛情,但依然有些“雷声大,雨点小”,消费似乎不太买账。原因虽然很多,但不可忽视的一点是个人信用制度的不完善,正因为如此,导致银行在开展消费信贷时不能获得可靠的个人资信资料,无法对贷款人的偿债能力作出客观判断,因而申请贷款的手续繁琐,这对消费来说无疑是一道障碍,因此消费信贷未能得到较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国消费信贷市场发展缓慢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费信贷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在中国发展,1996年央行开始允许各有商业银行办理个人住房贷款,1999年2月23日,央行发布《关于开展个人消费信贷指导意见》,提出把消费信贷作为新的业务增长点,放松住房,汽车等消贷款的最高限额(由原来的消费品价值的70%提高到80%),1998年末建行个人住房贷款余额约为450亿元,同期工行个人往房贷款余额约为56亿元,1999年6月达到242亿元,但是与西方国家相经,约国消费信贷的比例还很少,症状国至1997年底,消费贷款余额为17352亿美元,占银行全部贷款总值的57%,而我国目前消费贷款占银行全部贷款的比例仅为1%,由此可见,我国消费信贷市场发展起步晚,进展缓慢,并且存在很多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美国银行业压力测试结果显示,19家大型银地在2009-2010年的潜在损失总额为5992亿美元,其中10家银行需筹募总额高达746亿美元的资金。从各类贷款产品的损失评估结果来看,住房抵押贷款和消费信贷占预期损失总额的70%。受测银行在2009~2010年2年累计的总贷款损失率为9.1%,超过了1930年代大萧条时期的历史纪录。  相似文献   

10.
必须大力发展住房消费信贷业务陈若芬洪流苏小忠截至1996年底,我国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只占三家开办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业务银行当年年底贷款余额的3‰,而发达国家所占比例为40%。两个不同占比,一方面说明在我国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城镇居民住房信贷总量相...  相似文献   

11.
我国个人消费信贷发展策略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个人消费信贷最早开始于20世纪 80年代,当时建设银行曾试办了少量住房消费信贷业务,然而由于诸多因素的制约, 发展十分缓慢。1996年以后,随着住房货币化制度的推进,个人住房贷款有所增长, 至2003年年底,累计余额为12000多亿元, 占商业银行各项贷款余额的9.27%。一、对消费信贷行为要素的分析尽管我国个人消费信贷增长趋势良好, 但是无论是从其开办条件还是从总体规模来看均属于刚刚起步阶段。从国外经验看, 信用消费的大行其道需要有三个基础:银行存款实名制、个人财产所得税制和稳定  相似文献   

12.
<正>一、当前个人所得税制度的缺陷(一)税源狭窄,个人所得税占整个税收收入比重较低根据财政部公布的统计数据,我国流转税和所得税收入占全部税收的比重分别达到68.2%和23.2%,主要发挥调节作用的个人所得税收入占税收收入比重未达7%,占GDP的比重仅1%左右,份额相当小。从国际比较的角度来看,我国个人所得税在税收总额中所占的比重不仅低于发达国家(发达国家个人所得税在税收总额中所占的比重为平均37%)也低于许多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个人所得税在税收总额中所占比重平均为11%)。  相似文献   

13.
消费信贷也叫贷款消费,是针对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用于满足其消费需求的贷款.从经济周期过程看消费需求是社会总需求中最重要的部分,占总需求比重的80%左右.  相似文献   

14.
随着国家发展住宅产业步伐的加快和居民住房消费商品化水平的提高,房地产行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与房地产业同时发展起来的房地产金融,其规模随之扩大,占商业银行业务的比重不断提高。特别是近年来,各商业银行逐渐认识到住房金融在推动整个国民经济增长和消费需求扩张中的重要性,以及住房金融的巨大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纷纷介入住房金融市场,在开发贷款、消费信贷、土地储备等方面展开了更趋激烈的竞争。  相似文献   

15.
推动消费信贷发展的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延枫 《中国金融》2006,(17):11-12
我国消费信贷发展的基本情况 1998年以来,我国消费信贷发展迅速,成效显著,为促进消费、扩大内需以及提高人们消费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消费信贷不仅刺激了消费需求,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商品销售,并成为国家对消费市场实施选择性调控的重要手段。截至2006年4月末,我国消费信贷余额为22655亿元,比刚刚起步时的1997年末增加了22465亿元,增长了118倍;消费信贷余额占各项贷款余额的比例也由1997年末的不足0.23%上升到10.2%。消费信贷品种呈现多元化发展。从消费领域看,已发展到住房、汽车、助学等多个消费领域;从信贷工具看,已出现信用卡、存单质押、国库券质押等多种信贷方式;从开办消费信贷业务的机构看,已由国有商业银行“一枝独秀”发展到有条件开办信贷业务的所有商业银行和城乡信用社都在经营此项业务。具体来看,我国消费信贷的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16.
一、成因 县域消费信贷业务的发展仅两年多的时间即出现减缓的趋势,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 1、消费信贷品种单一,信贷结构不合理,业务量高度集中于县城的局限性逐步显现,单一的消费信贷格局已不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消费信贷已日趋饱和.从业务品种看,消费信贷主要集中于住房消费贷款,占消费信贷总额的96%以上,信贷业务品种单一;从消费信贷业务覆盖区域看,集中于县城,而85%以上人口的农村市场尚处于空白,未能满足农民多层次、多种形式的需求.随着县城住房消费渐趋饱和,住房消费信贷业务拓展空间越来越小,消费信贷业务品种的单一性和业务区域的局限性,难以保持消费信贷的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17.
从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与住房制度改革的发展趋势来看,个人住房贷款将成为银行极具市场发展潜力的业务品种,也是今后房地产金融业务发展的重点。在美国、香港等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一般占银行贷款总额的20%~40%。而在找国,即使是开办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规模最大、市场业务份额最高的中国建设银行,这项业务余额只占房地产贷款余额的10%左右,不到全行贷款额的2%.发展空间相当广阔。  相似文献   

18.
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传统消费观念的制约。消费信贷是以消费者分期付款和金融机构提供资金支持为特征的消费形式。在西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消费信贷作为人们的一种消费习惯和重要消费方式,已渗透到每个人、每个家庭的生活中,消费信贷已经成为实现信用消费的主要手段。据统计美国的信用消费占消费总量1/3以上,在住房、汽车等耐用消费品的消费中,消费信贷所占比重高达1/2以上,然而,在我国广大居民形成了量入为出的消费习惯,“无债一身轻”的负债观念,往往把享受优越生活作为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建立面加以全盘否定,因此,一提起消费信贷,就认为是“寅食卯粮”,“打肿脸充胖子”。他们对消费信贷这种新型消费观念的认为还有一定的心理障碍,加之,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尚未健全,又受住房,养老,医疗,子女上大学等未来消费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大部分居民对消费持谨慎态度。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个人消费信贷业务飞速发展,截止至2001年4月末,秦皇岛市消费贷款已达19.9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3.2亿元,占新增贷款的21%,占同期各项贷款的4%,尽管如此,该市消费信贷业务占对消费信贷的比例仍然比较低,远远不能满足广大消费对消费信贷的需求,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个人信用制度尚未建立起来,金融机构对个人贷款能否按时足额归还问题存在顾虑,而消费苦于没有一个机构能够对自己的信用程度进行评价而不能贷款,使消费信贷业务发展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20.
陈联 《广西财政》2000,(2):45-46
从我国消费信贷的现状看发展消费信贷的潜力。消费信贷也称消费贷款,是商业银行对个人发放的用于购买耐用消费品的贷款。其特点是平均单笔金额比工商企业贷款小得多,除住房信贷外,期限均在1至5年之内,多采用分期付款的还贷方式,实行期限利率。消费信贷一般分为分期偿还贷款、信用卡贷款和一次性偿还贷款三种形式。在西方市场经济国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