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推进合并村集体经济融合发展是四川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的关键所在,其价值旨归是实现共同富裕。坚持和完善集体所有制的理论拓展、实现共同富裕的历史使命以及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现实需要,构成合并村集体经济融合发展的内在逻辑;建构“产权—组织—产业—利益”的分析框架,提出导引机制、驱动机制、聚合机制以及稳定机制的融合发展机理。基于该逻辑机理,选取成绵地区合并村集体经济融合发展试点案例,总结梳理“资产重组+联企经营”“土地盘活+联社经营”“股份联合+集体自营”三种创新模式,进而提炼出“产权重构—组织重造—产业重塑—利益重组”的融合实践路径。最后,从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完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制度、多元化推进乡村特色产业融合发展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为合并村集体经济融合发展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贵州有牛复古农业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7年,由贵州省黎平县尚重镇上洞洋、下洋洞、岑埂三个村联合成立,村民全员入社。依靠东西部协作“产业帮扶”项目,依托侗族传统农耕文化,合作社打造了“牛耕部落—洋洞有机小镇”。经过不懈努力、创新发展,合作社管理运营的“牛耕部落”已发展成为集生态农产品销售、民俗体验、观光旅游于一体的生态观光旅游小镇,  相似文献   

3.
[目的]系统揭示和重构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内在关系。[方法]文章基于产业经济学、生态经济学等理论及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实践探索,对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的客观需求、基本内涵、实践路径等进行了系统刻画。[结果]我国生态文明体系正在加速形成,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核心内容的生态经济体系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产业生态化是产业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保育的过程,是产业绿色转型发展的过程; 生态产业化是生态产品服务的价值实现过程,是“绿水青山”转化成“金山银山”的过程; 目前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均面临资金、技术、市场等困难,也存在一系列制度性障碍。[结论]为促进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进程,需要进一步改革管理体制、创新监管机制、建立健全规制,尤其要科学设计和运用政策工具箱,大力增加绿色产品和绿色服务的有效供给,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加速美丽中国建设进程和全面富裕社会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4.
新型工业化条件下,推进粮食产业园区建设,加快粮食产业聚集,已成为粮食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益阳是产粮大市,域内“兰溪米市”享誉全国,在正确研判国际国内粮食产业发展形势,充分认识益阳建设粮食产业园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的基础上,提出要抓住兰溪粮食产业园建设的战略机遇,明晰发展思路,科学定位布局,聚合产业优势,创新园区体制机制,强化组织领导,全力推进兰溪粮食产业园建设。  相似文献   

5.
林权制度改革,创新了集体林的发展机制,盘活了森林资源,为广大林农发展林下经济提供了政策保障。林下经济必须依托林下产业完成。目前,我国各地林下产业发展迅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针对这一系列问题,提出了“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应对策略,旨在推动林下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日前,桂林罗汉果产业生态创新联盟成立。罗汉果是桂林市特色经济作物,经过多年培育发展,罗汉果产业已成为桂林市优势经济产业,涌现出一批优秀企业,并带动一大批农民增收致富。但是,桂林罗汉果产业发展仍存在种植集约化程度低、技术标准不统一、产业链不完善、市场秩序紊乱等现象。据悉,桂林罗汉果产业生态创新联盟成立后,将启动罗汉果产业标准体系建设,加大技术研发力  相似文献   

7.
《浙江林业》2024,(1):16-23
<正>建德念好林下“生态经”探索绿色富民新路径近年来,建德市李家镇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发展林下经济为主抓手,坚持变革重塑,创新流转经营模式、利益联结机制,推出“统一流转、标准建设、资源入股、合作运营、强村富民”的林下经济标准地模式,强化科技支撑、产学研合作等创新做法,积极探索林下立体复合发展新路径,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乡村振兴之路。  相似文献   

8.
路平 《南方农村》2003,(3):25-28
“簇群”(专业镇)经济是广东颇具特色的区域经济形式,为了促进专业镇经济良性、可持续发展,广东省科技厅2000年出台了《广东省专业镇技术创新试点实施办法》,帮助专业镇加强技术创新工作。到目前为止,全省已有46个镇(区)被广东省科技厅批准为专业镇技术创新试点镇(区)。从已批准为专业镇技术创新试点镇(区)的实践来看,通过创新机制将适用于专业镇的现代技术注入到“簇群”这样的经济组织形式中,其成效之显著,远远超过原先的预计。这说明适应于市场经济的新的经济组织形式(体制创新)……“簇群”(专业镇或产业集群)同技术创新相结合,将形成新…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揭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与自然资源管理的互动关系,研究自然资源管理创新助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关键环节与实施路径。研究方法:理论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和归纳演绎法。研究结果:(1)自然资源管理创新通过自然资源“要素化、空间化、市场化、品质化”,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发现—捕获—提升—实现—发挥—再提升”。(2)自然资源管理中的调查确权、规划引领、核算评估、资源配置和供给能力提升是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5个关键环节。(3)实施路径包括:基于调查确权分区域、分层次开展生态产品信息普查;完善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内容,开展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保护和使用规划、生态产品专项规划研究探索;引入“标准生态产品”理念,建立生态产品基准价格体系和公示价格体系;推动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丰富配置规则;以整治修复为抓手提升供给能力和质量,提升溢价水平。研究结论:基于“1 + 5 + N + 1”的自然资源管理创新助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逻辑,深化管理方式、政策和机制研究创新,是加快促进生态资源资产价值转化和保值增值的关键和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0.
卷首语大力推进理论创新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1—1适应新形势开创新局面不断提高经营管理工作水平2—1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规范发展的重大举措3—1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4—1进一步提高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大意义的认识5—1积极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健康发展6—1夯实新农村建设产业基础7—1适应新形势深入做好减轻农民负担工作8—1农业产业化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10—1政策直通车农业税成为历史终结2—12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2—13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示范章程(试行)3—11中共中央国务…  相似文献   

11.
本文阐明知识经济在为国土资源可持续开发带来新机遇的同时 ,亦使我国国土资源可持续开发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为此 ,我国必须不断完善国土资源可持续开发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12.
东北国有林区是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振兴东北老森林工业基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运用制度经济学的理论观点,阐述了制度创新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并以长白山国有林区为例,对老森工基地制度演进及绩效进行了深入分析,重点剖析了影响老森工基地振兴的制度障碍,提出了森工行业管理依存制度、森工现代企业制度、老森工基地加快振兴的环境制度及森林工业可持续发展制度的创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瑞士绿色经济对四川秦巴山区发展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瑞士在历史上是个资源匮乏和经济欠发达的农牧业国家。瑞士发展的初期基础与当今中国西南部山区较为类似。对瑞士绿色经济发展历程进行分析和总结,从理论和实践角度剖析瑞士成功经验。结果发现瑞士成功经验包括:高效的循环经济模式、科学的发展方向指导、有力的政府政策支持和长远的发展目标推进。进一步以四川秦巴山区为例,通过现有政策梳理、瑞士发展模式研究、比较优势分析等研究手段,形成一套针对区域实况、突出绿色循环、借鉴发展经验、实现发展创新的政策建议。瑞士绿色农业山地成功经验对中国"绿色赶超"起到了重要的启示作用,为发展绿色循环经济政策的可行性提供依据支持。  相似文献   

14.
产业园区土地利用政策模式的比较分析及改革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园区的健康、持续发展与有效的土地利用政策密不可分,在我国土地政策业已作出重大调整的时期,如何更为科学地开展产业园区土地利用政策设计,对于园区经济的发展,以及园区经济与非园区经济的协调、统筹发展,都将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本文介绍了世界闻名的美国硅谷、台湾新竹、日本筑波、新加坡工业园、韩国大德以及中国的苏州工业园、天津新技术开发区、上海浦东新区等产业园区在土地利用政策设计方面的经验模式,并对这些模式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提出土地利用政策创新的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15.
旅游产业区域结构状况,关系到地区旅游经济优势的发挥和总体协调发展;根据浙江省旅游产业区域结构具有旅游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区域旅游发展水平差距较大、旅游设施的空间分布不均等现状特点,提出了建设旅游中心地体系带动区域旅游发展、创新品牌建设提升旅游产品对游客的吸引力、创新区域旅游合作增强区域合力和影响力等优化浙江省旅游产业区域结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6.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role of Sites of Special Scientific Interest (SSSIs) in the conservation of semi-natural habitats in the UK, and relates this to the nature of the conservation resource in the ‘wider countryside’. The Wildlife and Countryside Act 1981 increased the emphasis by the Nature Conservancy Council (NCC) on SSSIs as a means of promoting conservation. However, there is little analysis available of the extent or scope of the SSSI system in the context of the whole nature conservation resource. The SSSI network in seven counties of south-east England is analysed, and the representation of semi-natural habitats in the SSSI system in two counties (Norfolk and Suffolk) is compared with the total nature conservation resource identified using county Phase I surveys. There are a small number of fragments of semi-natural habitat remaining in partial isolation from the economic landscape of arable farming. However, the survival of the SSSI system depends on this wider matrix. Policies for the protection of the wider countryside must therefore be developed alongside those aimed at the protection of individual sites. This requires a range of innovative approaches to both the ecology and the economy of the farmed countryside.  相似文献   

17.
[目的]加强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是我国未来农业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理清创新类生产要素对农业园区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提出园区吸引创新要素、提升创新能力的政策建议,为破解增长瓶颈提供参考。[方法]利用106个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2001—2016年要素投入与产出数据,估算创新要素与传统要素的产出贡献度,并分别使用年度均值和随机收取的11家分属于不同区域的园区个体数据,对东部、中部和西部园区的要素贡献度差异进行比较。[结果]三大区域创新要素产出占总产出的比重成倍高于同区域传统要素产出所占比重,对总产出的贡献显著; 西部地区创新要素投入对总产出的贡献率高于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创新要素投入对总产出的贡献率接近东部地区。[结论]以创新引领为特征的新经济增长不依赖于传统经济优势,加大创新要素投入是实现赶超、破解农业经济发展瓶颈的重要手段之一; 塑造园区成为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和科技孵化培育载体,就能够通过创新要素的微观作用机制,以正外部经济效应带动农业及其周边产业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18.
伊春市国有林业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伊春国有林区在资源、体制、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四大矛盾,以及接续替代产业支撑力度弱、创新企业少,优势珍贵树种面临消亡、育林基金严重不足等现状,认为通过实施“天保”工程、停伐红松林、规划四大经济聚集区等,伊春已具备国有林业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条件。为实现转型需采取对策: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实施林权制度改革,积极发展林下经济,调减木材产量,发展替代产业,发展非国有经济,搞好对俄贸易等。  相似文献   

19.
水资源是支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和谐发展的必要条件。基于水资源-社会经济复杂系统,构建了水资源与社会经济耦合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全排列综合图示法测算了2007—2014年南京市水资源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的综合发展评价指数,并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了两系统间的耦合协调度。结果表明,南京市逐步由严重失调衰退状态向勉强协调发展状态过渡。利用多边形图示法分别对水资源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的发展动态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ABSTRACT

As part of the 2030 Agenda, much effort has been exerted in comparing multidimensional child poverty measures both technically and conceptually. Yet, few countries have adopted and used any of these measures in policymaking.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reasons for this absence from a political economy perspective. It develops an innovative political economy framework for poverty measurement and a hypothesis whereby a country will only produce and use reliable and sustainable multidimensional child poverty (MDCP) measures if and only if three conditions coalesce: consensus, capacity and polity. We explore this framework with two relevant case studies, Mexico and Uganda. Both countries satisfy the capacity condition required to measure MDCP but only Mexico satisfies the other two conditions. Our proposed political economy framework is normatively relevant because it identifies the conditions that need to change across multiple contexts before the effective adoption and use of an MDCP measure becomes more likel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