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4 毫秒
1.
[目的]对水资源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进行深入研究,能为制定区域经济发展和水资源合理利用的决策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基于协同理论对水资源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内在相互作用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水资源、区域经济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模糊评价法测算了两者综合水平,对河西走廊地区2003~2013年两者的协调发展进行考察和测评。[结果]河西走廊地区水资源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经历了低度失调、勉强协调、初级协调、中级协调等4个阶段,呈上升态势;该区域的区域经济系统综合水平从2003年的0.051增加到2013年的0.943,呈现稳定的上升态势,对两者协调发展的促进作用明显,然而水资源综合水平仅在0.403~0.650之间波动,总体水平较低,水资源对两者协调发展的支撑作用十分有限;水资源与区域经济综合水平没有明显的线性关系,表现出非同步性;从空间特征来看,该区域内各市之间水资源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地区差异十分明显。[结论]河西走廊地区总体上水资源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度高于协调发展度,协调发展度呈现出从低度失调到中级协调的上升态势,但协调发展度总体水平偏低。  相似文献   

2.
谈飞  史玉莹 《水利经济》2019,37(3):8-12
在构建江苏省水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改进的TOPSIS法、秩和比法(RSR)分别对江苏省2002—2017年的水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与分档,并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两者的耦合协调发展程度。研究发现,在该时间段内:江苏省水资源环境水平波动上升,而经济发展水平始终保持稳步上升的态势;江苏省水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度逐年增长,耦合协调度由极度失调逐步转型升级为优质协调。  相似文献   

3.
基于交互胁迫关系理论和动态耦合协调发展理论,通过构建区域经济—社会—生态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呼包鄂经济区2004年—2013年的交互胁迫关系和耦合协调度进行验证与测算。结果表明:呼包鄂经济区区域社会与生态子系统间存在明显地交互胁迫关系,且基本符合双指数曲线变化规律;综合协调度值反映出该地区由低协调耦合发展阶段到磨合发展阶段的变化,其中社会—生态系统、经济—生态系统耦合协调发展趋势基本一致,且生态环境压力对经济社会发展胁迫作用加剧,导致社会—经济系统耦合协调发展速度变缓。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研究2007—2016年城镇化和水资源利用的协调性,为两者协调发展提供政策建议。[方法]利用熵变方程法和状态协调度函数实证分析。[结果](1)基于熵变方程法得到的相对协调度结果与利用状态协调度函数测算的静态协调度结果基本一致,目前我国城镇化与水资源利用逼近或处于协调发展状态,但在2009—2011年两者动态协调度偏离了协调发展轨迹。(2)3类城市中地级以上城市城镇化与水资源利用目前处于协调发展状态,两者动态协调度一直处于协调发展的轨迹上,地级市和县级市城镇化与水资源利用则处于基本协调状态,尚未达到协调状态,即目前城镇化发展的同时,水资源利用情况出现了小幅恶化,且2类城市动态协调度分别在2009—2012年和2009—2011年偏离了协调发展轨迹。[结论]我国尤其是地级市和县级市需要统筹城镇化发展与水资源利用,既需提升城镇化质量,又需进一步贯彻执行水资源管理法规,捋顺其管理体制,完善水资源价格形成机制以及污水处理收费制度,构建多渠道的水资源循环利用机制,达到城镇化进程中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土地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研究对于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分析都匀市土地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耦合关系,探究如何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更好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方法]以贵州省第一批新型城镇化试点城市都匀市为研究区,从土地利用和社会经济两个系统入手,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都匀市土地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度进行了测算。[结果] 2009—2016年都匀市土地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协调度呈不断上升趋势,协调度等级由轻度失调上升到初级协调状态;协调发展类型由社会经济发展滞后型变为土地利用滞后型。[结论]都匀市土地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总体协调发展度水平仍旧较低,且土地利用落后于社会经济发展。结合都匀市今后发展,建议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开发利用规划,加大对建设用地挖潜的力度,同时注重耕地保护。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区生态与经济耦合协调发展趋势,为区域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基于区域协调发展理论,构建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的评价指标体系,定量分析了2007—2017年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的耦合协调过程与变化趋势。[结果]生态环境综合评价值呈现波动中增长的发展趋势,社会经济综合评价值除了2017年也一直呈上升趋势,且上升幅度更大,区域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度发展平稳,一直处于拮抗状态。耦合协调类型经历了濒临失调衰退型—勉强耦合协调型—中级耦合协调型—勉强耦合协调型4个发展阶段。[结论]区域的生态环境调节能力逐步提高,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升。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基本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说明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持续向着协调发展的方向不断演进。未来研究区应通过加强生态环境治理,促进区域内社会经济的绿色转型升级,优化现有生态环境保护支撑体系,提升区域生态经济系统的协调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7.
水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的保障系统,水利工程系统与经济、社会、生态的协调发展关系到区域经济、社会与生态安全,水利工程建设需要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方针,大力加强水生态文明建设。通过构建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测算河南省水利工程系统与"经济—社会—水域生态"复合系统的协调度。结果表明:河南省水利工程系统与"经济—社会—水域生态"复合系统协调发展度整体呈上升趋势,并且其协调度受水利工程系统、经济子系统和水域生态子系统发展水平的影响较大。为促进两个系统的协调发展,今后应加大水利工程的投资力度,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8.
[目的]基于可持续发展视角,从经济、社会和生态3个维度构建了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中部地区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水平和协调程度进行了系统研究,以期为乡村振兴背景下中部地区农业的优质高效发展提供一定参考。[方法]文章采用综合评价法、熵值赋权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中部地区农业现代化的综合水平及经济、社会、生态3个系统的耦合协调度进行了定量测度和对比分析。[结果]2007—2017年中部地区农业现代化水平呈逐年提升的态势,经济、社会、生态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发展增幅表现为社会经济生态的总体态势;研究期间3个系统的发展始终保持在[0.800,1.000]的高度耦合状态,耦合协调度在0.554~0.779波动,由勉强协调发展为中级协调,协调质量总体由低水平向高水平方向迈进;各地区3个系统发展的进程并不同步,短板类型总体沿着"社会滞后—经济滞后—生态滞后"的轨迹演变。[结论]中部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耦合协调关系总体趋于不断优化,生态环境的恶化逐渐成为多数省份农业现代化高质量协调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  相似文献   

9.
安徽省农业生态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新型城镇化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农业生态是实现农业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构建农业生态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评价体系对其进行定量分析,探讨其两者间的耦合协调发展程度,以期促进农业、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方法]文章以安徽省为例,在评价农业生态和城镇化指标系统的基础上,运用耦合协调发展度模型对其耦合协调发展程度进行研究。[结果]1997~2016年安徽省农业生态与城镇化评价系数及耦合系数均处于上升趋势,协调度从失调逐渐发展到协调。其中2009年前城镇化的评价指数高于农业生态评价指数,2009年开始农业生态评价指数高于城镇化评价指数;耦合系数自2011年后处于磨合阶段,同时协调度也从失调等级转为协调等级。[结论]1997~2016年安徽省农业生态和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状态良好,但仍未达到最优状态。研究结果对发展安徽省农业、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也为其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西北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经济发展、新型城镇化发展3个子系统之间耦合协调发展状况,以2005—2019年西北五省区作为研究对象,从资源环境承载力、经济发展、新型城镇化发展3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借助耦合协调度模型和障碍度模型,研究了各子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及作用机理、五省区的系统耦合协调度的时空特征,并进一步分析了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西北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经济发展-新型城镇化发展耦合协调性的综合评价指数在研究期内呈上升趋势,总体上向更好的状态转变,经济发展子系统与新型城镇化发展子系统在研究期内综合评价指数上升明显均大于资源环境承载力子系统,系统耦合度处于较高水平;耦合协调度表现出平稳上升的趋势,耦合协调类型完成了从濒临失调向中级耦合转变;未来西北地区应当树立持续发展理念,提升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各子系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云南省是我国资源丰富的农业大省,探究其农业资源与经济增长的协调性有利于把握农业发展的方向,对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利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并构建耦合模型计算得到农业资源与经济增长的耦合协调度,根据协调度水平划分等级,最终确定云南省协调发展水平。[结果](1)2007—2016年经济发展水平呈阶梯式上升的趋势;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综合评价值呈波浪式曲线;2007—2011年资源污染治理水平综合评价值急剧下降,2011—2016年呈缓慢上升的趋势。(2)2007—2016年经历了从轻度失调到初级协调的阶段。(3)2007—2009年农业资源与经济增长处于低度协调耦合, 2010—2012年两者处于中度协调耦合, 2013后过渡到高度协调耦合。[结论]2007—2016年云南省农业资源与经济增长的耦合协调度向良好态势转变,目前处于高度协调耦合。虽然耦合协调度较好,但耦合度较低,因此,应该积极转变生产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坚持发展生态经济,促进经济与资源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河北省水资源本底条件差且在城镇化进程中污染严重,导致城镇化发展与水资源系统相互胁迫、相互制约。在合理构建指标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利用层次分析法赋予权重,并结合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两系统的耦合协调态势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2005—2014年河北省城镇化水平单调递增、发展迅速,而水资源系统发展相对缓慢,且在2012年出现明显转折,两系统耦合协调度先升后降。据此采用指数平滑法对2015—2017年的耦合协调度进行预测,得出耦合协调度继续降低的预测结论,并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以长春市为研究对象,基于未来经济处于新常态的发展态势,构建包含水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环境4个子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各指标的评价等级标准;基于模糊数学理论以及层次分析法构建包括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的3层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以2015年为现状水平年,应用模型对长春市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长春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各辖区水资源开发利用规模不平衡,可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全市用水效率,为经济持续增长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4.
甘肃省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及耦合协调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农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之根本,农业可持续发展及协调水平研究为甘肃省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数据依据。[方法]以"人口—资源—经济—社会—环境"框架模型构建甘肃省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模型,揭示2005—2015年甘肃省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及农业系统的耦合协调性。[结果]近10年间,甘肃省农业可持续发展总体水平持续提升,其中农业资源、经济、社会系统可持续发展水平持续提升,但是2005—2010年经历了一个滞后型的发展过程;农业人口、环境系统可持续发展水平持续下降,2011—2015年处于滞后型发展阶段。甘肃省农业人口、资源、经济、社会、环境系统耦合度和协调度波动上升,但整体水平仍处于低水平耦合、轻度失调阶段;两两子系统间的耦合性及协调性呈现出阶段性和"剪刀差"的分异特征。[结论]甘肃省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逐年持续提升,但农业系统总体耦合协调性仍处于欠佳局面,农业人口和环境困境逐渐成为甘肃省农业可持续发展进程中的瓶颈和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5.
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与聚类分析方法,分析了云南省森林生态经济耦合系统协调发展的态势以及各州(市)森林生态经济耦合系统协调发展的差异。结果表明:2006—2016年云南省森林生态经济耦合协调发展态势良好,2009年之前耦合协调发展存在波动,2012年之后耦合协调发展逐渐稳定趋向良好(耦合协调度均大于0.62);云南省各州(市)森林生态经济耦合协调发展差异显著,普洱市与昆明市耦合协调发展良好,怒江州与迪庆州耦合协调发展较差,其他州(市)都处于濒临失调状态。因此,云南省应注重保障森林生态安全;合理开发林产品;促进森林生态经济失调衰退的州(市)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华北地区农业资源环境与经济增长协调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现阶段资源环境问题依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随着城乡建设进程的加快,农业资源环境问题凸显,探究农业资源环境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耦合发展关系,对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通过构建华北地区农业资源环境与经济增长两个系统发展评价指标,采用熵值法和加权综合法评价2010—2016年该地区农业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构建耦合模型,深入探究华北地区农业资源环境与经济增长的协调性关系。[结果](1)2010—2016年华北地区农业经济评价分值整体呈上升趋势,由2010年的0.096提高到2016年0.847;农业资源环境的评价分值存在波动。2010—2016年两系统之间一直处于中等耦合阶段,耦合协调度由低度协调耦合最终过渡到高度协调耦合。(2)2010—2016年,华北地区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农业资源环境与农业经济增长两系统之间均处于中等耦合阶段。山西省和河北省两系统之间耦合协调度由低度协调耦合最终过渡到高度协调耦合,内蒙古由低度协调耦合过渡到中度协调耦合,北京市和天津市两系统均处于中度协调耦合阶段。[结论]华北地区农业资源环境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耦合协调性表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仍有较大发展空间,如何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资源环境与经济增长向更高水平耦合阶段发展依然是今后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目的]基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农业经济、资源环境、文化科技和农村社会等四个方面),结合南方丘陵山区山多、森林覆盖率高的特点,通过实地调研并咨询农业相关方面的专家,构建了南方丘陵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全面诊断南方丘陵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方法]文章以江西省莲花县为实证,运用加权综合评价模型、协调度模型和发展障碍度模型对研究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现状、可持续发展潜能和障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研究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综合能力处于良性增长的态势,2000—2016年农业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指数年均增长10.25%;可持续发展协调度综合指数0.78。[结论]研究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较好的前景;影响研究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为农村社会,它对总体目标贡献了66.48%的障碍度。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减少农村贫困率有助于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