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随着我国经济和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城市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城市生态园林成为人们的必然追求和选择。本文从生态园林的的概念内涵、生态园林的功能、城市生态园林的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等等多角度探讨了我国生态园林的建设。  相似文献   

2.
潘颖 《山西农经》2020,(8):93-93,98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把生态理念运用其中,在实现现代化城市建设的同时,努力给群众创建良好的生态园林,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结合城市生态园林概念,分析了城市生态园林基本特点,并结合分析结果,提出城市生态园林规划思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文献法、逻辑分析法等,针对长株潭城市群构建生态体育城市的基本路径和模式进行研究。阐述了该生态体育城市群的建设,应着眼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构建生态体育城市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的融合的模式,从而实现此区域体育的协调、永续地发展。  相似文献   

4.
生态林业作为一种创新性的林业经营模式,其建设水平直接影响着我国林业的发展进程,只有不断提高生态林业建设的整体质量,才能推动我国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从而为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提供可靠的保障.鉴于此,文章针对生态林业建设推动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结合我国生态林业建设的基本现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旨在促进我国林业经济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态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生态环境建设对于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相关园林设计者在进行园林设计时必须以生态环境为前提,使园林的设计和生态环境的建设能够和谐统一。而要使生态园林能够发挥其功效,植物的配置与设计对于设计能否成型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以生态园林景观设计的概念和原则出发,具体阐述应该如何进行植物配置才能使生态园林建设和城市建设和谐发展,互相产生良好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6.
生态红线划定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目前的生态红线划定主要采用国家生态红线划分标准来进行,没有考虑与城市建设用地空间的相互协调,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以多智能体系统理论为基础构建"城市建设用地—生态保护红线"协调的决策模型,协调城市建设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现实需要,确定不同保护和发展模式下的城市生态红线。以鄂州市作为研究区域进行实验,模拟了不同生态保护模式下的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情况,结果表明在生态红线划定中考虑多主体的决策因素有助于协调优化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与城市发展的矛盾。  相似文献   

7.
城市生态林业建设已成为新世纪城市生态建设的主要途径,城市森林生态体系是城市现代化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和城市形象特征的重要手段。文章通过对生态林业的内涵以及建设城市生态林业体系的必要性进行了详细分析,对合肥城市生态林业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为促进合肥城市生态林业体系建设,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城市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今世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已经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本文首先从环境污染对城市发展影响出发,探索从定量角度建立生态足迹测度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减少生态赤字以实现城市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戴刚 《浙江林业》2011,(2):30-31
随着城市化率的不断提高和全球环境问题的愈发严重,人们逐渐意识到良好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近年来,伴随着"生态城市"、"山水城市"理念的提出与实践,生态园林建设得到了空前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一些问题如大气污染严重、生态环境脆弱等,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生态城市建设,而城市规划为生态城市建设提供了方向和思路,加快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城市生态规划就显得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1.
城市水循环经济生态产业链的构建与运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国圣 《水利经济》2009,27(1):32-35
为构建城市水循环经济生态产业链,最大限度地提高城市水资源利用率,从源头上将污水排放量减至最低,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在论述水循环经济生态产业链基本概念的基础上,探讨了城市水循环经济生态产业链的构建原则和模式,并提出了确保城市水循环生态产业链运行效益的具体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2.
论循环经济与生态城市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而城市是工业化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是人类文明的标志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载体;走循环经济的发展道路有利于城市的生态化建设,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途径;生态城市是区域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模式,二者相辅相成;通过对循环经济与生态城市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关于发展循环经济与经营生态城市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建设生态城市是人们追求的共同目标,低碳、节能、环保成为区域各项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都市农业作为高效、节能、高技术、可持续的新兴产业与生态城市建设相结合,是区域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文章首先介绍了生态城市的内涵和意义;另一方面,对都市农业的内涵和功能也进行了梳理,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建设生态城市与发展都市农业之间的相互关系。指出了生态城市建设中发展都市农业的必要性,即两者相结合的价值与意义:都市农业的发展有助于调控城市的非理性扩张和蔓延,是城市可持续发展和彰显城市特色的重要手段和方法。最后,文章提出了在生态城市建设中发展都市农业的几点思考与建议。指出生态城市建设中发展都市农业的实现路径主要包括:一是对都市农业发展合理布局、科学规划,在生态城市建设中打造都市农业品牌,以农产品基地形成规模经济;二是相关部门实现联动,共同实施建设生态城市都市农业。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绿色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推进,城市的总体规划需要围绕如何减少碳排放、如何改善生态来进行,低碳城市建设理念渗透到广大市民生活各个方面。在提倡低碳出行的大背景下,以共享单车为代表的共享交通模式应运而生,体现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城市发展理念。同时,其运营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和隐患亟待解决。通过分析低碳城市建设理念下共享单车的优势和弊端,将南京共享单车经营进行分析,并对其发展趋势展开研究,进而提出了相应的可行性策略,以探索共享单车未来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道路。  相似文献   

15.
城市绿化是建设城市生态林业最简单且最有力的方式之一,城市绿化成为了每个城市治理环境的首要问题。分析了生态城市及城市林业的内涵和特点,对构建生态城市和发展城市林业的必要性以及生态城市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探索,希望打造一个生态环境良好的发展中城市。  相似文献   

16.
生态农业是我国农业发展的趋势之一,白银市以自然资源、生态产业规划部署以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基础,将生态农业建设作为经济转型期农业发展的重点。从白银市生态环境问题入手,对当前白银市生态农业建设现状进行阐述,提出促进白银市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希望对改善白银市生态环境,创新白银市农业产业发展模式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创建生态园林城市越来越成为一个响亮的提法,成为一种趋势。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势必要出现各种问题,如何处理这些问题呢?本文简要介绍乌鲁木市创建生态园林城市进程中园林绿化和生态环境建设现况,并分析创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由于资源的的制约,干旱区资源型城市以不可再生资源的城市发展模式已经不能适合城市发展的需要。通过对干旱区资源型城市的特征和其现有发展模式的弊端进行分析,发展了干旱区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模式:在现有矿产资源开发、保证城市经济来源的前提下,建立循环经济为主导理念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矿产资源开发、水资源、生态环境保护为基础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改造传统产业,延伸下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加强培养人才和企业生产的科技力量,发展高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9.
针对水源区保护与发展的矛盾,分析了制约水源区发展的因素,以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理论为基础,提出建设生态工程与生态产业,构建水源区社会-经济-生态系统协调发展的生态科技发展模式。以广东省东源县水源区为例,分析了生态科技发展模式的应用情况,结果表明,该模式能有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是实现水源区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20.
在低碳经济发展背景下,研究区域土地的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探索区域可持续发展路径对促进生态文明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以改进的生态足迹模型为基础,对武汉市2001-2010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测算和分析。结果表明:2001-2010年武汉市生产性生态足迹较大,碳足迹剧烈增加;可使用的生态承载力总体呈下降趋势;武汉市一直处于严重的生产性生态赤字,其发展模式处于不可持续的状态。因此,武汉市应调整发展战略,将低碳经济与土地的可持续利用相结合,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