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促进了现代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繁荣,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为高校大学生提供了更加广阔的思想空间,同时也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阐述现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高校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状、构建高校网络思想工作新机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采取适合大学生的制度等方面,以促进校园网络的建设和管理,从而引导学生健康科学上网。  相似文献   

2.
史丽丽 《山西农经》2017,(21):116-116
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给我们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不仅体现在生活上,更重要的是在教育上。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直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如今"微时代"已经在网络上成为发展的主流,教育理念也应该具备与时俱进的能力,当今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要跟上历史发展的潮流,积极应对"微时代"对教育领域带来的新挑战,分析"微时代"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的作用,并提出在其背景下,如何展开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3.
高校是中国社会网络化进程的前沿阵地,网络与校园的接壤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新路径的同时也提出了新挑战,如何有效利用网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背景下党中央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要求,是对课程德育的政治提升。同时专业课程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也是实现"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这一目标的有力举措。文章以通化师范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粮油加工及制品工艺学"为研究对象,阐述了该门课程结合课程思政的教育意义并基于课程特点探讨了课程思政实现路径,为"粮油加工及制品工艺学"课程全面实施课程思政提供一些思路和启示,同时也为高校其他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提供相应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如今的网络时代,对我们的生活、思维影响之深、冲击之巨前所未有,使每个人都深深地打上了网络时代的印记。辅导员是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主要工作者,也是学生生理、心理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网络时代的高校辅导员必须认清网络给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创新工作方法,提高个人素质,搭建网络平台,加强舆论引导,使自己成为一名既懂思想政治教育艺术又掌握网络技术的新型辅导员。  相似文献   

6.
自高等教育发展至今以来,高校的思想政治课先后有了几次改革,爱国主义的教育一直以来都是高校思想政治课的主要内容,也是广大高校学生必须认真对待的部分。每一次的高校思政课程的变革都主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首,致力于将爱国主义教育落实到细。这不仅对大学生树立自身正确的"三观"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帮助大学生们了解祖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现状,培养大学生们主动自觉的维护国家利益的意识。本文根据目前的高校思政教育理论,在其视角下,对爱国教育的培养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7.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它直接关系到能为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为什会主义建设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个根本问题。"育才造士,为国之本"。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度重视,各大高校也加强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建设,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是也仍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难题。其中教学方法的制约成为了影响高校思政课充分发挥实效性的重要因素,因此探究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的路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高校思政课是公共基础课,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升起到重要作用,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国家非常重视大学生思政教育,在"互联网+"时代,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对思政课进行教学改革,是高校发展需要,也是社会发展需要。本论文主要从"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开展高校思政课改革的重大意义、"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开展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面临的问题、"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开展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路径进行阐述"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路径,希望为研究大学生思政课教学改革的专家和学者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当今时代网络舆论环境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日益显现。高校作为培养大学生的阵地,校园网络舆论环境对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影响至为关键。校园网络舆论环境的主体隐匿性、传播快捷广泛性以及环境内容的复杂多变等特点都决定了建设健康向上的校园网络舆论环境至关重要。辅导员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要在工作中充分发挥教育、引导、管理监督等作用,并不断提升自身的网络能力,打造一支网上思想政治工作队伍。  相似文献   

10.
民办高校思政实践教育肩负着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丰富学生社会情感价值的艰巨使命。只有保证民办高校思政实践教育的作用充分发挥,民办高校所培养出来的人才才能够具备更强的素质、更适应社会主义社会背景之下社会对人才的高要求。本文围绕"民办高校思政实践教育新模式探究"展开讨论,论述了基于实践育人视角下民办高校思政实践教育模式的优化,希望能够为发展民办高校思政实践教育贡献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1.
大思政背景下,思政教学更加注重教育的实践性、开放性和人性化,其更能够满足学生的教学需求。教师在大思政观念的引导下进行思政教学,可以加速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的更新换代,有利于推进思政教学改革的进程。文章对大思政观念进行论述,深入分析高校思政教育的现状,着重探究大思政背景下思政教学改革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公共性是现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自身有效开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国家与社会的大环境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现实需要。注重高校大学生公共性的培养,对于提高大学生群体对于国家、社会的关注与奉献,培养合格社会主义建设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实践价值。在我国社会急剧转型的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巨大困境离不开人们对于公共性的茫然态度。重视大学生公共性精神的培养,提高大学生群体的公共意识,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走出困境、实现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到建党100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习近平关于"中国梦"的阐述。中华民族在经历了百年沧桑之后,"中国梦"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追求,将"中国梦"与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结合、在思政教育中体现"中国梦",需要高校教育工作者创新教育途径,做好大学生以"中国梦"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4.
思政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环节,高校思政教育对大学生产生诸多益处:思政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优秀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思政教育有利于大学生增强家庭观念,树立正确的婚姻观;思政教育有利于更好地促进社会发展与进步。与此同时,高校思政教育的开展还存在着诸多问题,这就需要相关教育者和老师们不断更新思政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力求与时俱进,不断探索教育方式,改变思政教育现状,让学生真正爱上思政教育课程。  相似文献   

15.
网络微时代的普及和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模式,对人们的价值观、世界观、道德观、个人观和政治观等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改变了高校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网络微时代的背景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因此,我们需不断的适应新形势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带来的变化和改革,努力的开拓和探索网络微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径和新思维,促进网络对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时代,网络舆论给高校思政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挑战,网络舆论考验着思政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和客体,只有针对挑战采取相应的对应措施,才能确保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持续有效的进行。  相似文献   

17.
高校网络舆情是社会网络舆情的延伸,它的产生和发展给高校的和谐稳定与大学生健康成长带来较大影响。不断创新高校网络舆情管理,加强对高校网络舆情的科学监管引导,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努力营造文明、理性的网络舆情环境,才能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水平,促进大学生实现全面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8.
科技水平不断提高,新媒体环境不断变化,新媒体作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一种方式,对大学生思政教育起到重要作用,大学生需要正确看待新媒体,能科学的利用新媒体环境提高自身价值。本论文主要从新媒体环境的特点、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新媒体环境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进行阐述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希望能为研究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专家和学者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与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相融合的,是我国不断提高的的教育水平,我国大学生数量每一年都在增长,伴随着这个趋势,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越发的重要起来,如何提高思政工作的时效性,是我国高校辅导员的职责所在,这就要求我们高校的辅导员具备与时俱进的精神以及创新精神,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身体力行,并以创新的教学方法,提高思政工作的时效性。  相似文献   

20.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发展的重要环节,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然而在对汉中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思政教育的实证调查中发现,大学思政教育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养成教育缺位;社会化、生活化教育缺失等方面。针对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高校思政教育应调整其思路,改变其策略,以道德教育为基础、以心理健康教育为前提,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抓手,以社会化、生活化教育为归宿,从而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