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十年陕北耕地资源变化与粮食安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以包括榆林市和延安市的陕北地区为研究对象,对陕北地区1996~2006年耕地动态变化与粮食生产情况进行分析研究。选择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压力指数模型法,在分析陕北地区1996~2006年间耕地、人口、粮食动态变化的基础上,总结了该区域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的变化特点:陕北地区最小人均耕地面积的平均值是0.219hm2,耕地压力指数的平均值K是1.389。K值远大于1,因此耕地压力较大。在以上基础上提出了保障陕北地区耕地动态平衡与粮食安全生产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吸烟是全世界大部分地区流行已非一日,吸烟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后,在许多方面都有体现,其中烟俗与婚俗揉合就饶有趣味。  相似文献   

3.
对陕北地区面花艺术进行考察,研究了面花起源、面花与民间习俗、面花艺术特征及发展传承等,以促进陕北地区面花艺术获得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路遥创作的小说具有现实主义色彩,对于社会历史的研究有重要作用。在《人生》这篇小说中他立足于黄土高原文化,重点讲述了陕北特有的地域文化内涵,将文章中人物的命运与社会现实结合,为读者呈现陕北民俗文化的精髓,表现陕北人民的生命力与灵魂张力。本文即以《人生》为切入点,重点分析路遥笔下的人物特征,以人物形象印证陕北地域文化特点,为研究陕北地区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我国少数民族婚俗拾趣杜晶国我国有55个少数民族,均有自己的生活习俗,他们的婚俗习惯,也颇有情趣。花束情书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的哈尼族青年,把花视为美好的象征。在谈情说爱时,小伙子先送一束花给姑娘,然后姑娘再回送一束花给小伙子。如果小伙子收到的花是单数,则...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DEA-BCC模型,对陕北地区2009-2018年的农业生产效率进行评价,并对比陕北地区不同区域农业生产效率的差异。研究发现,2009-2018年陕北地区农业综合技术效率处于0.8~0.9之间,该地区农业生产效率属于DEA无效,对榆林市和延安市2009-2018年的农业生产效率进行评价分析,发现延安市的农业生产效率较高,农业生产水平的区域发展不平衡情况依旧存在。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本研究对提高陕北地区农业生产效率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揭示退耕还林(草)工程背景下陕北地区近25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演变规律,旨在为陕北地区的土地利用规划及新一轮退耕还林(草)政策的推进提供参考。[方法]以生态环境脆弱的陕北地区为研究对象,基于1990年、2000年、2015年3期的土地利用变化数据,以退耕还林(草)政策的实施为节点,利用土地转移矩阵、景观格局指数、生态服务价值损益表等方法对陕北地区的土地利用情况、景观格局演变以及生态服务价值的变化进行分析,借助相关性系数对土地利用类型、景观格局及生态服务价值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1)草地、耕地和林地是陕北地区最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耕地面积减少,林草地面积持续增加且增速加快。(2)近25年,陕北地区景观格局的连接性和通达性降低,景观格局主要呈破碎化发展趋势。研究区各景观类型的破碎化程度增大,空间异质性增加,草地是该地区的优势景观类型。(3)陕北地区1990年、2000年和2015年各类生态系统提供的总生态服务价值分别为38919亿元、39431亿元和40622亿元,退耕还林(草)前年均增长率为1396%,退耕还林(草)后这一比率增加至5622%。[结论]受退耕还林(草)政策的影响,陕北地区土地利用类型和土地景观格局的变化均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有显著的影响,但是不同的景观指数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程度和趋势不同,水域和林草地面积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正相关,未利用地和城乡建设用地面积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陕北和关中农户苹果产业生态系统能值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客观评价陕西不同区域苹果种植的优劣势,运用能值方法对陕北和关中4个县4年间苹果种植生态系统的指标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陕北和关中地区苹果种植系统的投入结构和能值指标存在明显差异。陕北地区主要依赖购买能值投入,且以可更新有机能为主。而关中地区几乎全部依赖自然资源能值投入。由于在有限的自然资源上投入了过多的购买能值造成了陕北地区环境压力过大,而关中地区过分依赖自然资源能值投入,应加强购买能值投入,提高系统产出效率。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陕北地区马铃薯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已然成为了当地的特色产业之一,为种植农户和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动力。陕北地区在发展马铃薯产业过程中具有多项优势,结合其产业优势进一步提升其科学的种植技术,能够有效提升马铃薯产量以及质量。本文分析了陕北地区发展马铃薯产业的产业优势,并深入探讨了马铃薯种植技术要点,以期可以为后续马铃薯种植提供有效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陕北地区的城市化进程也在不断加速,城市的绿化工程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提升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改善了人们的居住环境。但是,绿化工程中苗木栽植的成活率却相对不高,不仅降低了陕北地区的绿化效果,同时也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本文以陕北绿化工程苗木栽植成活率为研究对象,从苗木成活率的影响因素与对策两个方面进行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1.
文化产品的设计已经成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手段。以陕北地区传统文化设计元素为切入点,分析陕北地区文化产品设计市场需求,为现代文化产品设计提供灵感和思路。  相似文献   

12.
根据陕西省农业区划统计资料,全省现有农耕地8282万亩,占总土面积的37.2%。耕地中25度以上的陡坡耕地1266万亩,占总耕地的15.3%。陡坡耕地主要分布在陕北和陕南,其中陕北575万亩,陕南529万亩。(一)历年退耕的成绩与经验建国以来,我省的陡坡地退耕大致有两次高潮,一次是从50年代中期开始,主要是在陕北地区,组织群众进行综合治理,大搞农田基本建设,改革耕作制度,实行林粮间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论述了陕北地区县级以上中心聚落的形成,发展与演变过程,指出隋唐时期的地方行政建置对陕北中心聚落体系的重要奠基作用以及宋明时期的军事城保垧府,县治所的演变,才使影响及今的陕北中心聚落体系趋于形成和大体完备;在现阶段,陕北各级中心中快了向工商业化城镇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丁莹 《农业经济》2023,(3):143-144
陕北地区地域文化氛围相对较为浓厚,因此地域文化的融入是陕北地区城郊乡景观设计所必须要考虑的因素。本文首先梳理了相关概念,其次分析了区域文化的特征和价值,然后提出了传承保护性、审美性、公众参与性和可持续发展性的设计原则,并从保护传统民居、重塑活动场所、充分利用地域文化元素等方面对陕北城郊乡村旅游景观进行了设计。  相似文献   

15.
陕北是革命老根据地,又是黄河中游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党和政府以及全国人民对陕北建设,特别是对林业建设十分关注,这是理所当然的。 最近,我们到陕北作经济调查,了解到林业的一些情况,深感发展林业的迫切性和可能性。加快林业建设步伐是建设陕北、根治黄河、使农民逐步富裕起来的一项十分繁重而又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16.
陕北,是我国革命的老根据地,陕北人民有着光荣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在战争年代曾作出过重大贡献。陕北,地处西北黄土高原,是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全国解放已经整整三十一年,这里的生产水平还很低,大部分农民的生活还十分困难。这不仅是大家关心的问题,也是亟待切实解决的问题。本文拟就如何建设和开发陕北,提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促进农业经济增长必不可少的农业信贷为出发点,以陕北地区为例,对该地区的农业信贷与农业生产的现状进行研究分析,以求对农业信贷在农业经济增长中所起到的作用进行科学分析,并有针对性的提出增强农业信贷对农业经济增长作用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生态环境较脆弱的陕北黄土沟壑区乡村聚落空间聚集分布特征及规律进行研究,以期对陕北地区完善乡村聚落功能、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全面乡村振兴提供科学合理的参考建议。[方法]文章运用最临近点指数判别其空间分布类型,并运用地理集中指数和地理联系率对其分布均衡程度和地理联系程度进行考量,通过核密度图进一步分析其空间分布指向,在此基础上分析空间集聚分布规律。[结果]陕北黄土沟壑区乡村聚落分布整体趋于集聚分布,且都表现出带状分布特征,主要集中在河谷平原和川台地后缘及坡麓,沿河流分布特征明显。[结论]陕北黄土沟壑区乡村聚落分布包含以米脂县、绥德县、子洲和佳县为主的榆林市密集区和以宝塔区、子长和延长为主的延安市密集区;从陕北黄土沟壑区乡村聚落整体分布来看,北部榆林市乡村聚落密度明显大于南部延安市乡村聚落密度,且形成了绥德县和宝塔区为中心的人口密集区;陕北黄土沟壑区乡村聚落可分为无定河下游地区、以窑洞为主要居住形式的黄土沟壑区和黄土沟壑区与风沙区的交界过度地带3个区域。  相似文献   

19.
一、我省农村经济很不发达,农村资源的利用既不够合理,更不充分,除了陕北、陕南属于待开发地区以外,就是开发历史悠久的关中平原和汉中盆地,也有很大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20.
无论是工业化发展,还是城镇化发展,均立足于农业现代化这一基础,由此可见,发展农业现代化具有相当积极的社会意义。本文基于"三化"协调发展视阈讨论了陕北农业经济发展战略的选择,介绍了陕北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并重点讨论了陕北农业经济发展战略,其中主要包括立足新型城镇化建设,推动农业园区化发展、立足新型工业化建设,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立足产业品牌化建设,推动农业特色化发展,以期为陕北农业经济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