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贫困地区农户经济行为与贫困机理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贫困地区农户经济行为与贫困机理分析国务院扶贫办陈凡一、贫困地区农户经济行为模式分析贫困地区农户的经济行为决定了贫困地区农户的贫困机理,而揭示与掌握贫困地区及其农户的贫困机理则是科学地确定反贫困战略的重要理论基础。(一)贫困地区农户分类我国贫困地区的农...  相似文献   

2.
贫困地区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对农户收入和支出的影响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理论和经验表明,基础设施的改善和促进贫困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农户收入和支出角度研究了贫困地区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对农户收入和支出的影响。模型估计结果显示,贫困地区农户明显从基础设施投资中获益。研究还同时发现,基础设施投资对农户的影响往往因农户的人力资本状况不同而有显著差异。充分发挥基础设施投资的作用,改善贫困地区的人力资本状况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农户经济行为量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户经济行为,是农户经营目标的多重性所决定的。在我国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时期,农户经济行为也有一个转变的过程。农户经济行为正当与否,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户自身的经济利益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着重对农户的经济行为从收入、投入和消费三个方面进行量化分析,探究农户在从事农业的经营活动中,如何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和资源,规范自身的经济行为,使之取得最佳效益,从而尽快走上共同富裕的生活道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贫困地区农村公共设施对农户宅基地退出行为影响,对深化不同区域宅基地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农村公共设施建设等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方法]文章基于国家33个农村土地改革试点地区中唯一国家级贫困县安徽金寨县608户农户微观数据,构建农村公共设施指标体系,测算农村公共设施指数,并运用二元Logit模型,实证检验了农村公共设施、农户分化对贫困地区农户宅基地退出行为的影响。[结果]贫困地区农村公共设施越不完善,农户宅基地退出概率越大,且公共设施中道路交通设施、医疗设施、生产与生活设施均对农户宅基地退出行为影响显著,而教育设施影响不显著;农户分化对农村公共设施影响农户宅基地退出行为具有调节作用,农业经营增强了农村公共设施对宅基地退出行为的负向影响。[结论]为推进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地区宅基地制度改革,解决农村居民住房保障问题,应针对不同类型农户实施差别化宅基地退出政策,兴建农村集中安置区并加强其公共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5.
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与农户经营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与农户经营行为孙德凤农户是农村经济的主体,农村经济的发展主要取决于农户的经济行为。影响农户经济行为的因素很多,其中社会化服务则是一个关键的因素。以市场经济为取向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经营积极性,但这种积极性并没有长久的...  相似文献   

6.
我国贫困地区农户技术应用行为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户技术应用行为是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根据自身特点和环境变化而产生的一种有关技术采用,学习和评价的能动表现和反映,实证研究表明:对我国贫困地区而言,信息渠道单一,传播手段落后、自有资金缺乏,劳动力素质低下和商品的自然市场风险较大等因素,是目前影响该区农户继续提高农业新技术使用水平的主要障碍。我国贫困地区只有在逐步消除上述障碍之后,才能大大加快农业技术进步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妇女与贫困地区发展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办公室高玉喜世界银行一直认为:为了实现减贫目标,解决性别问题是个基本前提。妇女的地位、素质状况以及生产率水平对贫困地区当前的经济发展和未来的经济增长产生重大影响。事实表明,妇女在贫困地区的家庭和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农户作为生态农业技术最直接的采纳者,其对生态农业技术有着独立的选择权,农户是否采纳生态农业技术直接影响到该技术的推广效率。稻虾共养技术实现了水稻种植和小龙虾养殖相协调,该技术符合生态农业技术的要求。因此,文章以稻虾共养技术为例,通过分析江苏省和湖北省稻虾共养技术推广情况,以期提高农户对稻虾共养技术的采纳行为,并重点从政府培训、农户技术认知、农户个体特征、家庭经营特征和社会网络等五方面研究其对农户采纳稻虾共养技术的影响。[方法]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和Bootstrap方法,基于江苏省和湖北省共612份农户的微观调研数据,实证分析了政府培训、技术认知对农户稻虾共养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及其内在作用机制。[结果](1)政府培训次数和政府培训有效性对农户稻虾共养技术采纳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政府培训及时性对农户稻虾共养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效果不显著;(2)其内在作用机制主要体现在,政府培训有效性可以提高农户技术认知水平,降低其技术应用风险,最终促使农户产生技术采纳行为;(3)户主是否村干部、是否加入合作社等对农户采纳稻虾共养技术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户主年龄和耕地块数对其技术采纳行为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结论]政府培训能够提高农户对生态农业技术的采纳行为,并且政府通过技术培训,可以提高农户对生态农业技术的认知,进而对农户技术采纳行为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9.
农户行为分析与农业宏观调控政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农户行为分析与农业宏观调控政策张启明现阶段农户行为特征分析家庭联户承包责任制的推行,确立了农户独立经济主体的地位,决定了农户的行为目标是利益最大化或效用最大化。但农户能否实现其利益最大化目标,则取决于外部社会经济环境所提供的现实条件。因为农户只能是在...  相似文献   

10.
“公司+农户”是贫困地区奔小康的重要途径徐斌如何推进贫困地区农村小康建设,是当前奔小康中重要而紧迫的问题。“公司+农户”经营模式的出现,不失为加速贫困地区农村小康进程的一种有效形式,是农村奔小康的希望所在。一、“公司+农户”能确保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小...  相似文献   

11.
农村合作组织是农村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组织保证,对贫困地区农村的社会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目前,中国的农村合作组织主要是农户+公司、农户+协会、农户+合作社、农户+合作组织+公司以及农户+股份合作组织等几种模式.从制度经济学角度分析,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渐进性、差异化、诱导型"的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农村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的内在关系,指出我国农村地区生态系统遭受的破坏,总结了发展生态农业经济、改善农村自然环境的可行性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生态农业旅游是我国西部地区旅游扶贫的最佳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收入增加、闲暇时间增多、生活节奏加快以及竞争日益激烈,人们渴望多样化的旅游,尤其希望能在典型的农村环境中放松自己。于是,农业与旅游业边缘交叉的新型产业——农业生态旅游应运而生。本文通过分析生态农业旅游对西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提出生态农业旅游是旅游扶贫的最佳模式,其可以使贫困地区的经济走上可持续的良性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4.
举世瞩目的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将使库区大量的优质耕地及园地被淹。为服务建设大三峡,落实“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移民方针,实现三峡库区农村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1996年库区各县开始探索和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本文就此谈几点浅见。一、三峡库区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应注重研究和解决市场连接问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三峡库区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就是要把握库区移民的挑战与机遇,把现有的落后、低效、不合理的农村经济结构和农业生产结构调整过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管是调整农村经济结构,还是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农业生产模式要保证…  相似文献   

15.
[目的]乡村旅游扶贫是推动贫困地区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当前,旅游扶贫工作已进入精准施策、深入攻坚的关键时期,研究农户参与旅游扶贫的影响因素,对于提高旅游扶贫效果,保障乡村旅游的益贫性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湖南省凤凰县14个自然村349份农户访谈数据,利用扎根理论方法的开放性编码、选择性编码和理论性编码三重过程,分析农户参与乡村旅游扶贫的影响因素与内在机理。[结果]村民对乡村旅游发展存在核心诉求和主要期待,可构建“资源和市场—政策和环境—农户参与—精准扶贫”4个维度的农户参与乡村旅游扶贫概念模型,据此识别农户参与乡村旅游扶贫的影响因素与内在机理。[结论]贫困地区宜进一步重视旅游开发所带来的整体扶贫效益,夯实贫困地区旅游发展的政策和环境、资源和市场等综合环境,有效提升农户参与能力和获得感。  相似文献   

16.
价值是行为的先导,我国农村贫困地区的可持续减贫实践中,有正义、和谐以及发展三个基本的价值取向.因而,正确认识和运用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减贫有着内在价值取向的一致性,在追求正义、和谐和发展的生态价值取向下,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发展,将生态保护与经济开发统一于可持续减贫的实践中.  相似文献   

17.
[目的]农民耕地原子化程度不断加深,现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不能适应农村商品化和市场化的进程,严重制约了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对山东部分农村地区农户进行耕地转入和转出意愿对比分析,以促进农村地区耕地流转提出可行性的建议,以期加速农村地区市场化进程,实现经济快速发展。[方法]以计划行为理论为基础,文章以行为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3个潜在变量, 11个可测变量构建农户耕地转出和转入意愿模型,以山东省6个地区549户农户的实地调查数据为样本,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农户耕地流转意愿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行为态度和知觉行为控制对农户耕地转入和转出意愿都具有显著影响,且标准化路径系数都为正; 主观态度对耕地转入意愿具有显著性影响,其标准化路径系数为负,对转出意愿的标准化系数为正; 11个可测变量分别对相应的潜在变量都有显著性影响。[结论]行为态度对农户耕地转入和转出的影响效果不同,转入耕地的农户主要从耕地固有价值出发,而转出耕地的农户主要从经济理性考虑; 主观规范中4个可观测变量对农户耕地转出和转入的影响具有一致性; 知觉行为控制中农户的契约意识对耕地转出重要性大于耕地转入。  相似文献   

18.
特色农产品是农村经济建设和发展的潜在动力要素,依托特色农产品产业发展,实现农村贫困居民脱贫是实现精准扶贫的方式之一。文章从河南省柘城县三樱椒产业发展现状和问题出发,着力解决农村贫困地区特色农产品产业发展问题,帮助贫困农村居民脱贫致富,以期形成可复制、可借鉴的依靠特色农产品产业发展的脱贫路径。  相似文献   

19.
以家庭承包制为契机的农村经济第一步改革,给中国农村经济带来了内在的生机和外向拓展的动力。强大的冲击波冲击了延续了几千年的自然经济壁垒,但它却未能完全解决自然经济在不发达地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迟缓,农户经营的专业化程度进展甚微,农户对市场反应迟钝,自然经济的惰性抵御着商品经济的前进。为什么同样措施会引起两种不同的反响?究竟应该如何刺激不发达地区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张文燕 《农业经济》2023,(5):133-134
农村电商呈现了集群化发展模式,电商集群的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农户就地就近创业的重要方式。本研究从影响农户创业行为的内部及外部因素入手,探究了农村电子商务集群对农户电商创业行为的三个影响机制,为农村电商集群的发展和农户创业的实施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