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农业是发展国民经济的基础,振兴农村经济,使八亿农民富裕起来,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问题是农民经营单一的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不起来,农民也难以致富。只有在继续保持粮食稳定增产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多种经营,发展商品生产,才能使农村经济尽快地全面振兴。为此,国家的“七五”经济建设的战略布局和主要方针中指出:  相似文献   

2.
农民增收与农业劳动力的非农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增加农民收入是一个带有根本性,全局性和政治性的问题,解决农民收入增长缓慢问题,不仅要排近忧,更要解决远虑,大量劳动力滞留于农业领域是制约我国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的症结,农民增收的根本出路在于农业劳动力非农化,减少农民才富裕农民,加快乡镇同和体制创新,积极稳妥地实施农村城镇化战略,是实现我国农业劳动力非农化和农村人口的城镇化的切实可行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前言     
近年来,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趋于缓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已经成为制约农村和全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作为一个拥有9亿农民的农业大国,让农民富裕起来至关重要。只有扎扎实实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农业发展、保持农村稳定,才能保证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才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着诸多矛盾和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农民增收困难。这不仅仅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性矛盾的现实反映,也是国民经济发展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的集中体现。增加农民收入已经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4.
1985年以来,安泽县立足本县资源优势,用小区域经济模式组织千家万户发展农业商品生产,已初步形成了玉米、红果、黄牛三大区域生产优势。小区域经济建设在全县农村经济中日益发挥出重要作用。 安泽县历来是以农业为主的山区县。1984年在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以后,首先面临着如何发挥资源优势,使农民尽快富裕起来的新课题。当时,分散化的家庭经营是影响农民富裕与农业资源优势充分发挥的主要原因。主要表现在:一是丧失了抵御自然灾害和进行大型工程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全党目前必须集中主要精力把农业尽快搞上去,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为此必须首先调动几亿农民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必须在经济上充分关心他们的物质利益。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迫切任务,就是如何认真贯彻执行党的三中全会和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的决定,加速农业发展步伐,理直气壮地关心农民的物质利益,千方百计使广大农民尽快富裕起来。必须充分认识使农民富裕起来的重大意义首先应该解决应不应该富、能不能尽快富的认识问题。我们革命的目的,就是要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农民占我国人口的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改革和发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农业和农村经济,是我国整个经济改革和发展中的一个重大问题,也是吴敬琏老师长期关注着的一大研究领域.我国改革以来的农业和农村经济问题之所以备受人们重视,我想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12亿多人口和9亿多农民的国情,决定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必然对我国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在中国,农业不发展,农村不繁荣、农民不富裕,什么事情就都难以真正做好.二是中国的改革,是在农村率先突破并首战告捷的,21年来我国各个领域所进行的改革,有许多基本经验乃至具体做法都源自于农村的改革.  相似文献   

7.
郭素玲 《经济论坛》2006,(3):123-124,129
自20世纪90年代以后,农业产业化经营在全国各地普遍兴起,它是农村改革的产物,是农业经营制度的创新。这一创新是以各参与主体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同时以维护农民利益作为出发点,甚至可以说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我国目前的农业产业化模式是否能够解决“三农”问题,使农民真正富裕起来呢?通过分析农业产业化的利益平衡机制可以对此问题有更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中国农村公共品供给严重短缺,难以满足农村居民的需求。通过完善农村公共品供给,可以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医疗、教育、养老保障等现状以及丰富农村文化生活,从而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让农民切实体会到幸福生活。主要的创新之处在于解决农村公共品供给资金来源方面提出改城市维护建设税为城市农村建设税。首先这是基于这样的前提:农民应该与城市居民具有平等享有政府提供的公共品的权利。目前,农民享有的公共品要远远少于城市居民,必须有一个制度化的东西去永久性的保证农民享有更多的公共品权利。城市农村建设税是一种税,有其税收的固定性,可以很好地解决农村公共品供给资金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民增收的制度创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农村、农业"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而农民问题的关键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收入水平远远低于城市居民.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必须借鉴西方经济学的制度创新理论,以制度创新来解决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跨世纪难题.具体说来,一是要稳步推进我国的户籍制度改革;二是要积极探索适应新形势的农村土地制度;三是要彻底改变城乡有别的二元公共产品供给制度.  相似文献   

10.
农民增收问题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解决农民收入增长缓慢问题 ,不仅要排近忧 ,更要解远虑 ,农产品加工增值链条短是制约我国农民增收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 ,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当前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针对当前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应采取的主要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1.
对农村土地产权实行"国有民用"的改革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国有"就是把所谓集体所有的土地实行与城镇土地一样的国家所有,"民用"就是其归农民和其他民事主体长期使用.通过修改相关法律和建立土地流转、农民转移和城乡互动的良性机制,是实现土地"国有民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城市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随着各地工业化、城市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大量的农村集体土地被流转,成为非农用地;大量的农民成了失地农民。由于我国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主体设置虚化、征地目标泛化;征地补偿不合理、征地程序不民主和缺乏司法救济权等法律内在的缺陷,致使失地的农民不仅享受不到社会进步所带来的利益,反而成了"种田无地,就业无岗,劳保无份"的"三无"游民,其结果必然阻碍城市化的进程,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如何从法治角度保护失地农民的土地权益是个十分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13.
对农民失地利弊的判断应该用理性代替感性.农民失地是我国社会进步的象征,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应同时并举.  相似文献   

14.
李学清  刘雨 《经济问题》2012,(4):121-125
自耕农所有制是日本农地制度的基础,它所赋予的农民对土地的充分权利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有效地提高了农业生产率,保证了日本粮食和各种农产品的充裕的供给;同时增加了农民的农业收入。日本工业,尤其是农村工业的迅速发展,促进了农民非农兼业收入的较快增长。农业收入和兼业收入的相互补充使日本农家收入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达到或略超过城市家庭,实现了城乡收入均衡。在我国致力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日本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15.
ABSTRACT

Land transfer incentives and their effect on farmers’ income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have been widely examined in the literate, but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driving mechanism of rural household income effect during land transfer. To fill in this gap, this paper explains the incentives of land transfer, analyses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farmers’ decision on land transfer, then measures the income effects of land transfer and identifies the main sources of income effects, utilizing open-access data collected through the China Family Panel Studies. The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land flow out or in is beneficial to raise farmers’ income, indicating that the income effects have a positive feedback to farmers’ decision on land transfer. Further analyses reveal that land flow-out farmers and land flow-in farmers have different main sources of income growth. Our finding suggest that optimizing the incentive role of China’s existing rural land property system can help orderly flow of rural land resources, which subsequently increases rural household income.  相似文献   

16.
新农村建设:一个政治经济学视角的解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新农村建设是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一个积极回应,它包含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两个层面.从政治经济学视角出发,在经济增长方面,户籍、土地、保障等制度性因素制约到农村劳动力的有效流转,从而对劳动生产率提升和农业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在社会福利方面,农民的数量优势没有转化为谈判优势,对市场价格和政策制定的影响力较小,其社会福利获取以及发展程度处于不利地位.据此,新农村建设必须对相关制度性、组织性因素进行完善和改革,部分农民的真正流转和留守农民的自发组织将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7.
城乡结合部是中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形成的独特区域,该区域土地利用问题敏感、复杂且意义重大。从农户土地利用行为角度出发,通过构建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农户土地利用行为差异形成机理分析框架,采用方差分析、统计分析的方法,以辽宁省沈阳市苏家屯区238户农户的调查问卷为基础,对城乡结合部农户土地利用行为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域农户土地利用行为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反图能圈"式的种植业布局模式,具有明显的"非农化"与"非粮化"的特征。其中近郊区农户以"粮食需求"为主,主要种植玉米,土地利用程度低,土地投入强度小。远郊区农户以"粮食需求和利润需求协调"为主,兼种大田作物和陆地蔬菜,农户土地利用程度较高,土地投入强度较大。纯农村农户以"利润需求"为主,主要种植大棚蔬菜和陆地蔬菜,土地利用程度最高,土地投入强度最大。在结论的基础上,提出应该从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农地流转机制、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力度、优化农业产业的合理布局等方面引导农户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实现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和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8.
“伪城镇化”、“半城镇化”现象的背后是中国城乡二元经济“一元化”过程中的“农民进城”与城市吸融功能不足的矛盾、“小城镇化浪潮”与农村城镇化的发展潜力不足的矛盾。结合中国国情的高质量城镇化发展模式在于守地式的就近就地城镇化发展,而守地式发展的关键在于农村产业发展,农村产业的发展又依赖于城乡市场与产业的互动。这需要发展立足农村的“产供销一体化”大型商贸企业,破解农村市场劳动力流转、土地流转、融资与技术及管理水平低下问题,构建城乡产业互动的交换利益基础,优化城乡产业体系配套和互补的对接方式,提升城乡产业合作的分工层次。  相似文献   

19.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how the transfer of rural land contract management rights in China has influenced the choice of rural workers to work in cities in the long run. Using data from the Rural Household Survey and Migrant Household Survey from the China Household Income Project in 2007, 2008 and 2013, we find that rural land transfers and the subsequent human capital effect are found to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farmers’ decision to give up agricultural work and relocate to work in urban areas. Our findings indicate that the Chinese government should accelerate the implementation of policies that promote the separation of ownership rights, contracting rights and management rights of contracted land and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rural land property rights system.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集体土地被征现象时有发生。土地——作为农民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基础,农民土地被征之后其生活状况往往发生变化。因此,研究被征地农民生活状况问题,对于深化征地制度改革,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