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艾青诗歌的悲悯情怀是对民族苦难的痛惜和对人民的理解与关怀,在当时和今天都有教育意义。艾青诗歌的悲悯情怀有什么特点?它又是怎样发展的?本文主要通过理论概括和总结的方式,概括了艾青诗歌的悲悯情怀的三个特点:(1)由内而外。(2)战斗性。(3)思考性。总结了其悲悯情怀的三个来源:不快童年、成年经历和动乱的社会环境。粗略演示其悲悯情怀的发展过程:首先是悲悯情怀的来源和郁积,其次是悲悯情怀的倾吐和流露,再次是悲悯情怀的升华,最后是悲悯情怀的沉淀。从而有利于读者对艾青诗歌的悲悯情怀有个正确而深入的理解和感知,也为相关研究提供一个参考。  相似文献   

2.
在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这部作品中,作者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古老的少数民族——鄂温克族近百年的沧桑变化。文章简要分析了这部作品中鄂温克族所信仰的以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灵魂崇拜为核心的萨满文化。  相似文献   

3.
迟子建的小说在日益异化的社会现实中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充满着人文主义关怀。纵观她的小说作品,其人文主义关怀主要表现在真善美的诗意书写、缺陷弱点的客观点染、人生困境的写意揭示和精神救赎的执着寻求四个方面,这些书写将引导人们实现自然人生的理想。  相似文献   

4.
萧红和迟子建因为地缘和性别的关系经常被作对比研究。就二人小说语言风格来讲,不存在水平的高低或先后的继承关系,却都呈现出各有千秋的语言美。萧红小说因其常用日常口语和儿童语言而形成了朴素稚拙的风格,因其"留白"的语言艺术而形成了言简意深的风格;迟子建的小说语言因其新奇的比喻、拟人手法及通感、神化等手法的运用,形成了诗意精美的风格。  相似文献   

5.
当代东北女作家迟子建创作的大多数小说以女性为主人公或以女性视角来叙述,也表现出对女性命运的深切关注,但其立场不是为了高扬女性主义大旗,而是站在民间文化的立场试图破解整个人类如何救赎的问题。基于此,迟子建以《麦穗》等作品对传统观念、习俗等造成的女性不幸进行细致入微的揭示;以《秧歌》等作品对传统男权文化的女性贞洁观等进行解构;以《起舞》等作品对建构两性和谐关系、实现人类救赎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6.
刘庆邦的创作资源是他生活过的农村和矿区。他对于在农村和矿区生活都有刻骨铭心的体验。对于他笔下的人物,他更多的是给予深切的关怀和悲悯,使他们在漫长无望的生活中得到一些慰藉。刘庆邦的小说也完成了一种诗意化叙事。  相似文献   

7.
屠格涅夫晚年在孤独与病痛中,完成了散文诗集的创作,其中透露出作家内心的悲伤、忧思,更充斥着作家对生命、生活执著的信念及对祖国人民、对人类深切的关注与爱。这种人道主义的悲悯情怀是文学的永恒话题,也是屠格涅夫散文诗不朽价值之所在。  相似文献   

8.
迟子建的长篇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立足女性视点、回忆视角,依托一个部族的生活史展现鄂温克民族近百年的历史沧桑。别具特色的意象化叙事为读者呈现出一部有质感、有温度、有生命的民族史,为当代小说历史叙事拓展出另一重柔性诗质、意蕴深远的维度。  相似文献   

9.
王安忆小说的女性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安忆的小说一以贯之地强调女性柔弱而绵长的旺盛生命力,她以细腻的笔法、悲悯的情怀娓娓叙说着一个个女性的令人感慨的命运与灵魂,其愈来愈独特、越来越成熟的创作,成功地表达着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10.
作为坚守民间写作立场的作家,迟子建更衷情于"小人物",她的目光始终投注在处于社会底层的普通乡民和蓬门荜户的市井百姓身上。她小说中的人物是现实土壤滋养出来的,是作家贴近平民生活、用爱与同情浇灌的艺术形象。这些"小人物"总是和他们的生存环境紧密相依,绝没有超越环境的性情与行为,这使得他们与各自的环境如同骨与肉一样生长在一起,甚至显得不是那么鲜明,却又正是无数面目模糊、"无足轻重"的底层人物的文学再现。  相似文献   

11.
迟子建的短篇小说《逝川》,以其神秘忧郁的意象、美丽纯净的语言,为读者展现了一幅清新优美、意味绵邈的北国风光图景。其复杂难言的爱的主题,外化为纯净忧伤、诗意萦绕的美学气质,为中国当代文学贡献了一个可以无限阐释的文本,堪称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12.
迟子建选择北国故土这一特定的地域文化背景来构建自己的艺术世界。她的作品描写了北国山水风光等自然景观及东北的风俗民情,并以它们作为故事背景或叙述框架,讲述故乡父老乡亲的故事。她的作品充满了北国风情,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表现在语言上是作品运用了许多具有地域文化色彩的词语或语言片段。  相似文献   

13.
深受中国传统文化濡染和明清后士大夫精神气质与文化心态影响的汪曾祺在屡受磨难、饱经风霜之后.痛苦又无奈地选择了远离社会政治,着力构筑温馨和谐的乌托邦以躲避矛盾和纠纷的道路,但同时其作品中也流露出对人世、人生与人性的关怀和悲悯。其作品中营造的温馨恬静的氛围、至真至纯的人性和民俗、淳朴清新的桃花源境深深吸引着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14.
对中国来说,2008年不是轻歌曼舞的一年,外部和内部,遭遇了许许多多意料之中和意料之外的挑战。国家媒体反复用这样几个关键词提示我们永远铭记这将载入史册的一年——艰难、悲伤、震撼、辉煌!一首网络诗歌这样抒写:不仅有岁月流过之清响,还流淌着悲悯,传递着温暖,激荡着愤怒,谱写出辉煌,磨砺出冷静和坚强。  相似文献   

15.
现代人工生物自然具有普遍性、隐蔽性、延续性、不确定性、非标性与多样性,如果发展和管理不当,容易导致生物种属关系的不确定,对天然自然正常进化、生态安全和现存的社会伦理构成威胁.人类对生命世界的理性回归,尊重自然生物的有机性、不可逆性和过程的无限性是人工生物自然与天然自然和谐共存的前提务件,也是人类伦理传承的自然根据.当前,通过将自然的、道德的和科技的目的与社会的制约相结合来规制现代人工生物自然的发展与建设,不失为稳妥可行的办法.  相似文献   

16.
从旅游的飞速发展,到生态旅游的迅速兴起,人们不断意识到旅游业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几乎每一个旅游目的地都面临着垃圾污染、水体污染和其他环境压力。旅游业的发展也带来了许多问题,如利益分配不均,当地社区和开发商的矛盾等。与此同时,人们不断寻找的是不破坏生态环境,并能满足休闲旅游的要求,并能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途径和措施。生态旅游逐渐被大家熟悉和关注。本文主要通过旅游景区商业运营架构进行解析,探讨生态旅游景区的运营模式。  相似文献   

17.
生态是自然状态,文明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物质和精神成果,是人类社会进步的象征。生态文明的核心要求人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与自然界和谐相处。其实质是以资源能源、生态环境承载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社会。本文围绕“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之路,最终在全社会实现生态文明”的主题,详细阐述了生态文明的内涵、生态文明的意义和建设生态文明三个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18.
在曾经的创作中,迟子建对人性之善的追求甚至到了有些偏颇的程度,某些方面削弱了小说应有的现实意义。然而生活的磨砺给作家带来的不仅仅是生之经验,更是感之痛彻,这种现实的深刻认知悄然影响了她的创作,在《酒鬼的鱼鹰》与《零作坊》中,风格的转变已然呈现。然而,虽然作家的眼睛早已看穿了严寒、阴霾,也有狂风恶雨,但她并没有让猥琐、丑陋、罪恶、绝望占领她的文字世界。在寒凉甚至绝望时,她依然试图把恶俗的世界翻转过来,让我们看到最美丽的风景。  相似文献   

19.
《中国科技投资》2013,(9):44-47
建设“美丽中国”的核心是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就是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并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以企业或项目为管理对象的点源环境治理与环境问题的区域化日益相悖,环保历史与现实理性呼唤新的环境治理模式,与点源环境治理相结合的区域环境治理体制机制亟待建立。区域环境治理是指以自然区域整体为治理对象的环境治理模式,分区治理和合作治理是其基本要求和特点;需要建立环境分区治理机制、区域环境整体治理机制、区域环境合作治理机制和区域环境管理体制,四者是有机联系的统一体:环境问题的特殊性要求按自然区域进行分区治理,每个自然区域必须作为一个自然整体进行治理,不同的自然区域以及自然区域内的各行政区域之间必须相互合作,实现区域合作需要建立有效的区域环境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