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危机、能源危机、生态失控等现象使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条件日益恶化,人们产生了强烈的紧迫感和生存危机感。在马克思所处得时代,虽然生态问题还不足以威胁人类生存,但是马克思主义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中心的生态观,为我们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技投资》2013,(9):44-47
建设“美丽中国”的核心是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就是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并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3.
生态文明建设与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生态文明建设与农业形态及其发展方式密切相关.建设生态文明,要求高度重视近自然农业的有效发展。近自然农业以充分利用自然生态系统的自然生产力为基点,以尊重自然和与自然和谐相处为原则,以当代生物科学技术成果的有效应用为支撑,既能确保农业产出及其效益的最大化,又可对自然生态系统进行有效的保护和良化培育。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开展,需要建立与其要求相适应的近自然农业产业结构体系、技术创新体系和经营组织与政策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4.
生态非正式制度是指人类在长期的利用生态环境的活动中形成的价值观念、伦理规范、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以及意识形态。生态非正式制度通过人类再生产过程对生态环境发生深刻和持久的影响;人类生态文明发展的阶段验证了生态非正式制度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要通过社会再生产过程构建生态非正式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5.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关系着广大人民的福祉,关乎着人类和民族的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诉求,表现在生态优先、和谐共生以及永续发展。生产关系因为生产力产生大幅度变化从而影响生态文明价值诉求的实现。在农耕时代,人与自然是基本平衡的;工业革命以来,人与自然失衡巨大;我国近40年的高速发展也对自然造成严重伤害。新时代下,防治生态文明价值诉求失衡,应从牢固树立生态文明价值诉求的理念出发,必须将生态文明建设紧密结合在经济、社会、文化、政治文明建设过程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重建社会和谐,构建新型生态文明价值观,为生态文明提供政治及制度保障,为创造人类美好生活提供坚实的生态基础。  相似文献   

6.
城镇化是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和途径。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和谐共荣为基本特征和目的、体现人类社会文明发展方向的文明形态。本文以珠海市为研究对象,定量分析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协调度,探讨珠海市经济、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科技创新生态化转型是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当代人类整体生存和发展的社会需求具有复杂性、满足需要的间接性与迫切性等特点,构成了推动科技创新生态化转型的社会动力系统。必须分析社会需要,以建构这种推动。科技创新生态化以满足人类整体的长远需要为导向,具有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社会功能,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8.
生态文明是对人类长期以来主导人类社会物质文明的反思,是对人与自然关系历史的总结和升华。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党的十八大报告对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明确要求。本文以常州市武进区为例,重点围绕生态意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生态保护与治理、生态人居环境和生态制度,探索武进生态文明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9.
生态文明与经济文明:我们将做何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虽然目前较为现实的选择可能是经济文明,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的最终目标是生态文明的建设。因为建立在生态文明基础上的经济文明更有利于人、自然、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因此,尽快实现产业的生态化和生态环境治理的产业化,不仅有利于生态环境系统的良性循环,而且也有利于人类社会的永续发展和繁荣。  相似文献   

10.
生态文明是以人、自然、社会协同发展为根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其摒弃片面价值观,坚持系统价值观,肯定人与自然的双重主体和价值。生态文明蕴含着环境正义理念,探讨环境正义实现的途径有利于促进生态文明的建设。  相似文献   

11.
技术创新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具体路径。我们应当通过确立生态文明的技术创新价值观、践行生态文明的技术创新原则、制定激励生态文明的技术创新机制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继承和发扬工业文明的长处,把自然界放在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地位上,来推动科学技术创新,实现人类生存与环境的共同进化,是人类世界继续下去所必须选择的可持续发展的文明形态,是一种以实现人、资源、环境、生态相协调的新的科学社会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12.
引言中共十七大提出了生态文明的概念,所谓生态文明,是指人类在改造自然界的同时又主动保护自然界,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制度成果的总和。[1]而潘岳认为: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  相似文献   

13.
生态文明就是人类在改造自然以造福自身的过程中为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所做的全部努力和所取得的全部成果,它表征着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进步状态。生态文明从社会和政治等维度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否定,说明生态文明是比工业文明更高一级的文明形态,是对工业文明的扬弃和超越,生态文明作为一种后工业文明,是人类社会一种新的文明形态,是人类迄今最高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在本质上是社会主义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人类社会正过渡到以“心态”为社会关系基础的生态文明发展道路上。探讨生态文明建设与健康社会心态塑造的同向性问题,有助于促进人类社会形成循环、系统的发展模式,从而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健康社会心态”这一精神动力。方法/过程从生态文明的视角出发,发掘社会心态基本特性,探索生态文明建设与健康社会心态塑造如何做到主观与客观相统一、个人与社会相统一、知—情—行相统一。结果/结论社会心态作为一种社会心理资源,具有三大生态特征:伦理生态是心态的精神基础,民生是心态的社会保障,信任是心态的动力机制。生态文明建设与健康社会心态塑造的同向定位需要运用多种策略和目标体系。两者分别在积极心理学与生态哲学的理论框架下,做到“能动主体”“文化理念”“作用机制”“培育模式”等方面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5.
现代人工生物自然具有普遍性、隐蔽性、延续性、不确定性、非标性与多样性,如果发展和管理不当,容易导致生物种属关系的不确定,对天然自然正常进化、生态安全和现存的社会伦理构成威胁.人类对生命世界的理性回归,尊重自然生物的有机性、不可逆性和过程的无限性是人工生物自然与天然自然和谐共存的前提务件,也是人类伦理传承的自然根据.当前,通过将自然的、道德的和科技的目的与社会的制约相结合来规制现代人工生物自然的发展与建设,不失为稳妥可行的办法.  相似文献   

16.
虽然目前较为现实的选择可能是经济文明,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的最终目标是生态文明的建设。因为建立在生态文明基础上的经济文明更有利于人、自然、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因此,尽快实现产业的生态化和生态环境治理的产业化,不仅有利于生态环境系统的良性循环,而且也有利于人类社会的永续发展和繁荣。  相似文献   

17.
生态文明是以科学发展观深刻反思传统工业化的教训而产生的,是人类社会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的新型文明形态。文章在阐述生态文明建设基本内涵和重要意义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保障,是经济社会得以发展进步的基础。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与自然界良性互动的和谐状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人与环境友好相处、环境经济社会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路径。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实质上是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关系。将生态文明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模式之中,即生态文明发展模式的构建,是正确认识和解决二者关系存在问题的重要举措,具体表现为生态制度建设(评价制度与法律制度)、生态产业发展(循环经济模式)与生态文化建设(环保理念树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当下的"全球问题"使人与自然的关系彰显紧张状态.而环境生产理论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传统的"两种生产"理论的发展,将自然主体提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并与人类主体一起被确立为环境生产的"双重主体".环境生产中的主体性研究,为解决当前面临的生态危机,更好的促进人类主体和自然主体有机的交融,使人与自然的关系达到一种平衡状态,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意义十分深远.  相似文献   

20.
生态文明既是一种发展理念,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新时代。建设城市生态文明,不能仅仅局限于生态环境建设,必须将生态文明建设上升到发展理念优化、城市功能提升的高度,建设生态和谐、以人为本、功能多元、独具特色的新型城市,推动城市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