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国房地产业 世界房地产业利润一般在5%左右,而中国房地产业的平均利润率则在15%以上。2003福布斯公布的"中国大陆百富榜"中,上榜的100人中有47人涉足房地产,前10名中有8人从事房地产业,据  相似文献   

2.
房地产业 没有哪一个行业的绝对利润值,能挑战中国的房地产业的暴利,没有哪一个行业的利润,能超过房地产业的暴利。2002年进入《中国百富榜》的房地产大亨为25人,2003年为35人,2004年为45人。2004年,近乎疯狂的房价继续快速攀升,涨幅高达13.4%,上海上涨21%,宁波上涨19.9%,天津上涨16.7%,南京上  相似文献   

3.
袁军 《北方经济》2007,(3):28-31
一、引言 近几年,我国房价一路高歌猛进,据《中国统计年鉴2005))显示,1994-2003年(除1999年),全国商品房价格一直处于上涨中,大约平均每年保持5%的涨幅,1994年全国商品房平均价格为1409元/平方米,到2003年已高达2379元/平方米。针对房价上涨过快的现状,从2003年6月央行121号文件开始,向驶入高速发展通道的房地产业发出首个“紧缩信号”后,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抑制房价过快增长的政策措施。然而,从2004~2006年部分大中城市房价上涨仍然较快。  相似文献   

4.
中国房地产业是铸造富豪的产业似乎已是定论,2004《福布斯》中国大陆富豪榜排名前100位中,50%以上涉足房地产业;而《福布斯》全球富豪榜中,500位富豪中却只有30人左右是地产商。中国房地产业到底有什么点石成金的秘诀?  相似文献   

5.
房地产业上市公司利润转移7大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丁 《新财经》2005,(8):98-100
近年来,中国增长最快的两个行业就是房地产业与汽车行业。与汽车行业的虎头蛇尾相比,大概没有人会否认2004年中国最大的暴利行业属于房地产业。在《福布斯》2004年中国内地富豪榜上,前200人中有64人来源于房地产行业。前20名中,有11位涉足房地产行业。据中央统战部和全国工商联调查,房地产业的税后净利润在各行各业中为第一位,比平均水平高5倍,比处于第二的电力煤气行业的利润高1倍;搜房资讯集团策划总监夏亚博士也认可房地产业为近年利润最高的行业这一说法。他对《新财经》表示,尽管目前房地产业遭遇了宏观调控的挫折,但平均利润率仍然能达到30%-60%;一位商业银行行长近日表示,“最次的开发商一个项目做下来,也能实现30%的利润。”  相似文献   

6.
自1998年国内住房改革以来.我国房地产业以超常规速度发展很快成为国内经济发展的第一大支柱。而各大城市房价以年均10%以上的速度向上递增.2003年在高位房价的基础上.2004年全国商品房和商品住宅平均售价分别上涨14.4%和15.2%,南京市商品房价格上进幅度为17.2%,居全国第二。今年1-4月份.全国商品房平均售价同比上涨了12.5%。  相似文献   

7.
2006年胡润百富榜日前于上海公布,颇为吸引眼球的是,房地产业富豪占到了25.5%;该榜前10位富豪中,有6位的主营业务为房地产业,广东更是占到4席。如果加上几家兼做房地产的企业,在前10大富豪中,仅有两人不涉足房地产业。  相似文献   

8.
自1999年以来,由于政策因素和外部经济环境的向好,我国的房地产市场逐步升温,增势不减。各种迹象表明,我国的房地产业已进入新一轮的景气周期。2003年8月31日,国务院又出台了《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肯定房地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这一过程中,房地产投资基金作为房地产业进一步发展的有力支持逐渐浮出水面,并从最初的理论探讨阶段逐步转人实践操作阶段。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基于中国省际1999-2004年房地产业面板数据,计量分析了房地产业FDI对中国房地产业技术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房地产业技术效率水平呈稳步增长的趋势,但整体水平偏低,且区域差异显著,东部地区房地产业平均技术效率要高出中西部地区57.7%;(2)FDI对中国房地产业技术效率整体水平的影响统计上不显著,这表明从总体上看FDI对改善中国房地产业技术效率作用不大。(3)FDI对促进东部地区房地产业技术效率增长作用显著,但对中西部房地产业技术效率没有产生实质性的影响。这说明FDI对中国房地产业技术效率的影响具有显著酶区域差异性。  相似文献   

10.
《改革与发展》2004,(5):30-32
近年来,我国房地产业持续高速增长,并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与此同时商品房价格也不断攀升。从新疆情况看,房地产业总体发展趁势与全国基本一致.但也呈现出自己的特点,从2002年开始,新疆房地产业有所调整,与2001年相比,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和商品房销售价格均有一定程度的回落,进入2003年第三季度,房地产价格开始止跌回升,全年房地产价格总水平比2002年上涨14%。  相似文献   

11.
曹福明 《浙江经济》2005,(15):52-53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房地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先导性、支柱性产业。据测算,2003年房地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2.5个百分点,2004年近3个百分点。有些城市房地产业对GDP的贡献率达到50%以上。这表明,我国GDP增长对房地产业的依赖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12.
房价高涨现象与利率治理效果的初步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鹏 《辽宁经济》2005,(10):86-87
一路走高的房价,不仅成为百姓生活不堪忍受的负担,也引起了金融当局和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远近闻名的温州炒房团,各大城市排队抢购楼花的盛大场面,不得不让人为中国的房地产业捏一把汗.1997年至2003年,房屋平均销售价格从1997元/平方米涨到2359元/平方米,平均增幅达到2.73%.  相似文献   

13.
张新 《浙江经济》2005,(6):41-43
1995年以来,杭州房地产业经历了长达十年的高速增长时期。从1998年到2004年,杭州房地产开发实际完成投资额年均增长幅度超过20%,累计竣工商品房面积1632.34万平方米;房地产投资额占GDP的比重从1998年的5.87%,迅速上升到2003年的12.34%,2004年1—10月全市房地产税收已经占财政收入的3l%。考虑到房地产业发展对建筑、材料、装饰装修等产业的带动效应,  相似文献   

14.
刚刚过去的 20世纪最后一年,为浦东房地产业“九五”划上了一个圆满的休止符。作为一个支柱产业,浦东房地产业在 2000年的表现无疑是近几年来最让人满意的。浦东房地产业在 2000年中取得新成就、形成新特点的同时,也呈现出一些耐人寻味的新动态。 一、新成就:浦东房地产业在 2000年中巩固了两个“地位”   ——浦东房地产业全方位加速领跑,巩固了在全市的龙头地位。浦东房地产交易在繁荣中健康发展,各项交易量持续增长,连创新高。全年内销商品房销售面积达 284.9万平方米, 3.02万套,金额 79.5亿元,分别比 1999年增长 34%、 21…  相似文献   

15.
《中国城市经济》2009,(4):94-94
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珏林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国家的4万亿元投资计划中,与房地产业有直接关系的占32%,“可以看出中央对房地产业的重视程度远远高于其他行业。”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1996—2010年数据,以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为工具,对FDI与房地产业经济增长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FDI对房地产业的经济增长具有很强的促进作用;在5%的显著水平下,中国当期房地产业的经济增长是滞后3期FDI的Granger原因;在5%的显著水平下,中国当期FDI是滞后5期房地产业的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根据本文的实证研究结果,为如何利用FDI推动房地产业的经济增长进行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直到2000年,ING才开始祭出自己的“秘密武器”,到“121号文件”拉响对房地产业紧缩银根的警笛时才和紧在中国的布局。对此,很多人评论其做法怪异.而ING却一直有自己的独特想法。[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在凝视未来之前,值得对中国的增长模式进行某种详细的分析,以便寻找全球衰退和最终复苏将对中国有何影响的线索。中国经济目前已经保持了近10年的强劲GDP增长,年增长率在8%至10%之间,在2003年至2007年期间,中国经济增长率甚至平均每年增加好几个百分点。2009年的情况当然有所不同,因为事实证明,对这场全球危机,即便是中国也不具有免疫力。  相似文献   

19.
马媛媛 《新财经》2008,(4):18-18
昨天张力,2003年胡润版中国内地百富榜排名第61位,个人财富估值约12亿元。 他与香港人李思廉在1993年成立广州富力地产集团有限公司,进军房地产业,开始了长达十年的合作。二人从集中开发广州旧厂区,到成功投标北京富力城地块,运用低成本和高速度的整体运作能力,创业十年间带领富力书写了一个又一个传奇。  相似文献   

20.
宏观调控下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多元化融资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03年开始至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前,我国对房地产业连续五年出台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2009年为应对全球性金融危机,国家实行了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2009年全国房价达到前所未有的高点,当年房地产上市公司平均业绩增长达到45%,2009年的疯狂透支了未来。2010年伊始,国家调控政策开始出台,说明宏观经济的主基调已从保增长过渡到调结构和防止通货膨胀,货币政策从过度宽松回到真正意义上的适度宽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