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国际经贸     
《时代经贸》2010,(3):11-11
1、奥巴马对中国汇率持强硬观点引爆中美三大议题 美国当地时间2月3日,美国总统奥巴马表示美国将在汇率上对中国采取更为强硬的态度,并且要求中国更大地开放市场从而扩大美国出口,在国内创造就业机会。  相似文献   

2.
中美汇率之争的远因近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凡戈 《时代经贸》2005,(6):34-37
2002年底以来,美国多次要求中国调整人民币汇率。美国在这一问题上的态度最近更趋强硬。2005年4月.美国参议院启动一项立法程序,其中称如果中国6个月内不调整人民币汇率.将对中国产品征收27.5%的惩罚性进口税。美国财政部长斯诺在国会作证时亦曾指出,确保中国迈向灵活的汇率制度是布什政府打算处理的最重要的国际经济政策之一。  相似文献   

3.
杨振宇 《时代经贸》2011,(21):45-48
《2011年货币汇率监督改革法案》一旦在参众两院通过,在大选压力下奥巴马可能会签署该法案,同时在中国表达对TPP欢迎并因未受邀请表示遗憾下,美国官方以TPP是开放组织,任何国家自认符合自贸条件都可参与而回应,所有这些都使美国对中国的贸易保护和汇率问题更趋强硬。  相似文献   

4.
《经贸实践》2010,(5):6-7
自2001年8月英国《金融时报》刊文挑起人民币汇率问题至今,围绕人民币汇率的大规模争议已是第四轮。今年3月1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公开要求人民币进一步向“以市场为导向的汇率机制”过渡,并表示,是否将中国划为“汇率操纵国”,美国政府将在4月15日的财政部半年报告中决定。随后,130名美国议员联名致信,要求美国政府指控中国操纵汇率。中美双方争议骤然升温。尽管美国财长盖特纳延后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的表态,令中美双方围绕人民币汇率的紧张氛围有所缓和,但双方并未停止“口水仗”。  相似文献   

5.
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亚  周姝婷 《当代经济》2010,(10):60-61
2010年3月1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美国进出口银行年会上发表贸易政策讲话时,要求人民币进一步向"以市场为导向的汇率机制"过渡.无疑,这是国际金融危机过后再一次将人民币升值的呼声推向高潮的表现.面对部分发达国家施压中国汇率政治的意图,人民币汇率将何去何从?本文以理论模型作为初始切入点,探讨在内外部均衡条件下的汇率决定理论以及人民币汇率机制.根据目前中国经济的发展,揭示人民币面临升值压力的现状,重点论证了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旨在为相应措施和政策建议的提出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张禹南 《时代经贸》2010,(10):64-65
2009年11月15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首站上海。这位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也是第一位在任职期一年内对中国访问的总统,这次奥巴马总统的访问之旅不论出于政治利益还是经济目的,都是举世瞩目、震惊世界的。但是我们还是能从奥巴马总统在上海的演讲中,看出新时期中美经济关系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7.
<正>自2004年年中就开始传言的人民币升值预期到最近 似乎不得不扭转了风向。温家宝总理去年11月底在参加 东盟会议时说,中国不会因为其他国家的压力而放松人民 币兑美元汇率。这可以说是迄今为止中国政府关于汇率问 题的最强硬表态。温总理在2004年12月8日进一步表示, 中国将逐渐实行人民币弹性汇率机制,但这是个复杂和渐 进的过程。虽然改革的方向是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但他拒绝提供具体的汇率改革时间表。  相似文献   

8.
汤杰 《广东经济》2010,(11):51-53
中国现行的人民币汇率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近几年以来,同内外关于人民币汇率升值的预期逐渐升温,尤其是近几周以来,美国对中国人民币的施压步步紧逼,在美国积极推动下,向人民币汇率施压的局面,南美国的独唱,变成多个国家和组织组成的大合唱。面埘现实存在的国际金融霸权和人民币升值压力,必须充分考虑我国社会、经济的承受能力,谨慎抉择,沉着应对,加紧自身改革,加快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逐步提高汇率形成的市场化程度。  相似文献   

9.
《经济导刊》2005,(6):10-11
欧洲与美国弥漫的保护主义情绪使中国调整人民币汇率的压力增加。听了美国和欧洲官员讲话,你会忍不住认为,中国向他们的市场倾倒了有毒的废物,而不是价格合理的消费品。欧盟和美国国会都要采取措施,保护自己的国民免受廉价中国纺织品的威胁。他们对于人民币与美元挂钩的汇率政策十分不满——对美国来说,这个汇率政策使本来就不贵的中国商品更加便宜。  相似文献   

10.
资讯     
风标奥巴马访华中美合作进入新时代美国总统奥巴马对中国进行了首次访问,为中美关系注入新的动力。奥巴马访华被称为求同之旅,重在求同  相似文献   

11.
昨日重现     
如果拉长一些观察美中关系的时间幅度,会发现一种类似“规律”的变化。冷战至今,美国总统在竞选和上台之初,多半对中国的贸易、人权、安全领域采取强硬的立场。只有老布什比较例外,当然也因为美国民众认为他对北京软弱,落一个不得连任的结果。美中关系随着总统的任职时间拉出弧度,总统甫上任,行政部门强硬,然后随着执政日久而趋向软化。  相似文献   

12.
美国对人民币汇率问题的频繁施压是影响中美贸易的重大问题,贸易的政治经济学分析为解释这种现象提供了新的视角。对2010年美国国会《汇率改革促进公平贸易法案》用Probit模型进行的实证分析表明,利益集团的政治捐资强化了国会议员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的强硬立场,议员所在州受到的美中贸易冲击、产业结构和人口结构等因素也影响了他们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的倾向。整体来讲,美国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向中国施压是利益集团、国会议员、选民等基于利益关系博弈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早在2009年4月29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启动对来自中国输美轮胎的调查,同年9月11日奥巴马代表美国政府宣布,对中国出口至美国的乘用车轮胎产品采取特别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4.
论建立人民币汇率目标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3年9月初美国财政部长斯诺访华,使得人民币汇率的变化趋势与中国汇率制度的改革方向再次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本从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内在缺陷分析入手,通过比较研究,对“两级刺”在中国的适用性提出了质疑,并对建立人民币汇率目标区进行了可行性论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立人民币汇率目标区的基本思路,并对新的人民币汇率体制下相应的配套改革及中央银行应发挥的作用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美国回来了     
去年11月中旬,奥巴马总统对亚洲进行他入主白宫以来的首次访问。奥巴马的亚洲之行到访四个亚洲太平洋地区的国家,第一站是东京。他此行所传递的主要信息是:打击恐怖主义已不再是美国的当务之急;美国了解一个正在崛起的中国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16.
《经济》2009,(12)
(一) 11月16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开始他在中国的首次正式访问.奥巴马是第一位在第一年任期内访华的美国总统,而他这次对中国的访问,也被普遍认为是亚洲之行当中最重要的行程.在三天时间里,奥巴马和中国领导人就热点问题进行了沟通.作为当前世界上最重要的一对贸易伙伴,中美之间仍然存在着不少分歧和摩擦,奥巴马将如何面对这些问题呢?  相似文献   

17.
2009年11月15日至18日,奥巴马打破美国总统上任第二年就访问中国的惯例,完成了其充实且意义重大的中国之行。11月17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与美国总统奥巴马会谈并发表《中美联合声明》,双方重申致力于建设21世纪积极合作全而的中美关系,并将采取切实行动稳步建立应对共同挑战的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18.
国际经贸     
《时代经贸》2012,(1):7-7
1、奥巴马拟对首富阶级征收重税 美国总统奥巴马1月24日向国会发表国情咨文,创造就业机会与税务改革为演说重点,奥巴马全篇演说着眼于创造公平的经济环境及提高美国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中国人民币汇率徘徊在6.28左右。美国经济复苏的步伐缓慢。美国时不时会对中国施加压力,指控中国政府操纵汇率。中国汇率升值预期过高的基本原因是货币性的,而实际上实体经济层面升值压力并不大,人民币将会在双向波动、小幅升值过程中保持相对稳定,并在适当时机适度扩大浮动区间。当前,汇率对世界贸易基本格局的影响已经弱化,不能依赖汇率自发调整贸易失衡。中国应强化内需主导战略,与亚洲国家一起在经济和货币上逐步摆脱对美国的过度依赖。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巨大的对外贸易双顺差引起了空前的国际社会的关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强烈要求中国对人民币的汇率进行调整。作者认为:人民币的汇率势在必行,但是在进行汇率调整的同时应当及时的作出相应的经济调整,以便更好的应对国际贸易中新的挑战,更好的发展本国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