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对于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增强创新创业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分析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有效策略,这也是对高校创新创业实践教育高效实施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2.
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实施,能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充分调动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本文阐述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过程,探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3.
《价值工程》2018,(12):220-223
近年来,我国高校越来越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部分高校大学生双创教育中,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两张皮"、创新创业教育"重‘项目’轻‘人’"等现实问题依然存在。本文首先厘清了创新创业和创新创业人才的内涵与概念,探讨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四位一体目标:专业创新能力+特色实践能力+管理能力+N种个性化能力。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四维立体模型,通过在专业课中植入创新创业教育、搭建产学研合作培养平台、建立多层次培养方案和实施项目+基地双轨制四个维度阐述大学生四位一体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对大学生开展“产教融合”下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是我国有效提高大学生应用操作能力而创设的一项实践项目,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与创新意识.本文主要围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进行探讨分析,期待寻找一种有效的模式.  相似文献   

5.
《价值工程》2016,(33):218-220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高等教育改革的迫切需求,也是为了更好地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形势。但在工程类本科教育阶段,重理论轻实践、创业实践单一等成为突出的问题。对此,结合CDIO工程教育模式内涵,分别从教学体系、实验体系、实践体系三个角度,构建了一种基于CDIO模式的创业训练实践平台,从而为我国实践性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价值工程》2018,(12):193-194
针对目前高校所存在的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分离、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环节缺失、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教学资源缺乏等问题,重庆文理学院张进教授领衔的教学团队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对材料类卓越人才的培养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制定了以三大能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标准,形成了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集"实验、实训、创新、创业"为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本研究对于高校材料类卓越人才的培养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互联网+"环境、"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背景,分析了残疾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现状和成因。在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各种"双创"大赛的指导下,探索残疾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从教学、学习、比赛、实战、实训、投资等角度构建残健融合创新创业生态圈模型,提高残疾大学生的创业成功率,为残疾大学生创新创业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8.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以及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展战略,加快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增强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搭建项目实践平台和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器,培养学生竞争能力和核心能力,",通过能力塑造,实现"大智云物"时代产业下所需新型人才的无缝对接,提高学生的就业创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新经济时代的到来引发了世界各国经济的一系列变革,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不断加快,大学生就业问题越来越突出。为缓解日益激化的就业问题以及迎接新经济带来的挑战,各高等院校积极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就成为当务之急。本文以山西民办本科院校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了山西民办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现状,指出了大学生在参与创新创业实践过程中存在的创新创业实践观念有待加强、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成效不明显、创新创业保障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并提出构建山西民办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保障体系,通过研究旨在为山西民办本科院校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保障体系提供一定的依据,并为山西其他各高校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0.
创业实践提高创业成功率。围绕创业实践主线,学校应通过搭建创业教育实践平台、重视案例教学、企业生成情境教学、模拟创业、建立创业实训基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创业实践、举办创业教育讲坛、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等方式,来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并要加强创业辅导、创新创业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11.
如何提高本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建设创新创业教育的长效机制,是高校研究探索的重要课题之一。经过教学实践,本文提出"创业基础理论学习环节、分享成功创业经验环节、组织观看视屏讲座环节、了解地方创业政策环节、参观创业孵化基地环节、组织成立创业协会环节、组建模拟创业团队环节、创业融资实践积累环节、建立创业班级QQ群环节、撰写创业项目策划书环节、学习者创业实践分享环节、创业基础成绩评定环节"适合本校教学实践12环节法。  相似文献   

12.
《价值工程》2015,(25):210-212
文章指出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训练的内涵,介绍了材料学院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方面的探索与实践情况,指出学院的组织、教师的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参与、完成状况。  相似文献   

13.
《价值工程》2018,(16):185-187
在"双创"背景下,大学生得到了更多创新创业训练机会,高校如何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效果值得探索。当前,主要暴露出大学生创业基础素养亟待提升、高校配套政策和支持力度有待优化等问题,需要高校从增强认识教育以端正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训练的价值观、完善创新创业知识与技能训练体系、进一步完善保障体系等层面进一步优化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指导要素体系。  相似文献   

14.
江涛涛  王文华 《财会通讯》2021,(21):173-176
传统商科教育已无法适应数字经济时代创新、开放、融合、共享等特点,以学科交叉融合为典型特征的新文科建设在数字化经济时代孕育而生.新文科建设是数字化经济时代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新需求和新呼唤,是创新创业教育在新时代的一种继承和升华,为创新创业教育指明了发展方向.新文科建设背景下高校要构建双循环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即教师通过"科研引领—教学熏陶—实训指导—实践升华"的循环来促进学生"创新创业思维—商业伦理知识—创新创业能力"的循环,具体改革措施包括打造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完善本科课程体系、创新培养模式、完善协同育人机制、建立积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建设数智化商科实训系统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价值工程》2018,(9):215-216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要求做好青年创新创业工作。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全面部署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创新创业竞赛是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一个重要的实践平台。对大学生训练创新意识和思维、增强专业应用和实践动手能力、提升沟通合作能力等综合素质的良好作用必然使其成为实践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有效载体。同时深化创新创业竞赛对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科技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发展新农村建设,解决"三农"问题的新形势下,农林类高职院校坚持以创业带动就业,切实建设好学生创业能力培养体系十分重要。文章以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遵循"创业带动学业,提升就业能力"理念,积极探索"与专业、与企业、与技能竞赛、与实习、与企业家""五结合"的创业教育模式,将创业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实训学习和项岗实习等教学过程之中。打造实践型创业实践平台,创新创业实践与励志发展有机融合模式,建立可行性创业评价体系,提升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形成立体化的学生创业能力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7.
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改革步伐从未止步,探索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创新能增强学生的财务决策能力。随着高职院校越来越重视创业教育,学生的创业计划也备受学生和企业的关注,但学生撰写创业计划中的财务预测和财务分析时遇瓶颈。那如何进行真正的高职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创新实践?将大学生创业计划引入并运用到财务管理案例教学中就是该文值得探讨的核心。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大学生创业教育背景下,结合本职工作分析从创业理论教育到创业实践训练的发展情况,根据当前大学生消费者的特殊需求,提出以"节日营销"为主的大学生创业实践训练方式,并据此进行相应的市场机会分析。  相似文献   

19.
关于创新创业,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多有阐述.我国高职院校应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高职院校教师也要转变以往的"注入式"教学手段,注重提高学生的探索应用能力[1].本文以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为例,通过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特点以及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多个方面探讨我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  相似文献   

20.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创新驱动是人才驱动。国家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迫切需要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强化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是社会的需要。作者针对大电类专业学生所提出的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创新培养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创新了开放实验机制,创新了校内学生竞赛机制,并将开放实验与校内学生竞赛有机结合,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同时,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力,从长远看可以有效提升毕业生质量,提高高校毕业人才的就业竞争力,对首都、京津冀乃至全国的经济建设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