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专业服务是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法律、财务会计、审计、税收、咨询、管理、人力资源、建筑工程设计咨询、城市规划、市场调查、认证等服务,具有知识密集、人才密集、吸纳高端人才就业能力强等特点。发展专业服务,对于实现服务贸易结构优化,提高服务业人才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德国专业服务十分发达,全球竞争优势突出,其发展经验对我国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由于入世前开放度低和专业垄断限制了服务业利用FDI,所以中国服务业非常落后,而入世后,根据《服务具体承诺表》我国逐步放开服务业市场,吸引越来越多的国外企业投资于中国的服务行业,服务业的自由化将为聊大规模进入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3.
服务业FDI与服务贸易关系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分析我国1997—2010年服务业FDI与服务贸易的数据,利用VAR模型对我国服务业FDI与服务贸易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服务业出口与进口均是服务业FDI的单向Granger原因,而服务业FDI并不是服务业出口与进口的Granger原因。从长期看,服务业FDI与服务业出口与进口均存在替代关系;短期来看,则存在较弱的互补关系。提出应加快我国服务业发展,优化服务业内部结构;进一步开放国内服务业市场,加大服务业FDI的引入和服务贸易的进口;加快我国的技术进步,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将发展服务外包作为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重点,积极引进高质量的FDI进入服务外包领域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中国服务贸易额的增长也离不开FDI的利用,随着经济结构调整的持续加快,服务业在"十三五"时期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更加突出,服务业对外资的吸引力将进一步增强。结合我国服务业FDI和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对我国服务业、服务业贸易、服务业FDI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理清了它们的概念和关系;全面分析了FDI对我国服务贸易出口的影响中存在的问题;利用服务业FDI促进我国服务贸易出口的对策是深化服务市场开放程度;扩大服务业FDI流入的外溢效应;调整服务业外商投资结构;发展离岸服务外包,扩大出口;规范投资制度,改善投资环境。  相似文献   

5.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特别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一直面临着服务业市场对外开放的问题。伴随着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加快,我国服务业市场如何开放以应对挑战的问题已经变得更加紧迫。一、国际服务贸易的自由化趋势1.战后科技革命带来发达国家服务业的迅速发展二战前,服务业主要集中于对外劳务输出,而运输、金融发展不快。目前,世界服务业产品多达150多种,众多新型服务行业都是高科技产业。服务业的发展壮大,必然要求”服务”产品在世界范围内,实行自由贸易,要求各国开放自由的服务市场。2.《服务贸易总协定》的签订推动了国际贸易…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高龄化趋势的不断加快,失能、半失能老人的数量持续上升,老人的照料和护理问题日益突出,养老服务需求不断增长,养老服务业逐渐得到拓展,养老产业市场空间巨大。本文主要是通过分析我国养老服务业的发展状况、发展环境、养老产业服务对象以及现阶段养老服务市场发展的状况,探索未来我国养老服务市场发展的趋向。  相似文献   

7.
《对外经贸统计》2005,(4):34-36
我国已成为近年来全球服务贸易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服务业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国际服务业进入中国市场的速度加快。但我国服务贸易总体竞争不强,发展意识不足,服务企业对出口市场缺乏足够了解。我应制定服务贸易出口发展战略,推进服务贸易立法,积极参加双多双边服务贸易谈判,为我国服务出口企业争取更好的贸易环境,从而提高国内服务业的总体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在新经济、新技术、新市场的环境中,我国家电服务业的发展特征越来越鲜明。家电服务业的市场供求关系充分表明:家电服务不再只是“产品坏了修”的售后维修服务,家电服务也不再只是个人家庭用户市场,家电产品及服务的应用领域和使用范围不断扩大。中国家用电器服务维修协会积极致力于推动“集群,集成,集采集供”的家电服务业营销变革与创新发展战略,迎接体验式家电服务新时代。  相似文献   

9.
加入WTO对我国金融服务业的影响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加入WTO对我国金融服务业的影响加入WTO对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的影响重大,总的来说,机遇要大于挑战,发展前景比较乐观。WTO给我国金融服务业带来的发展机遇首先,由于WTO成员国正逐步放宽服务市场,对服务贸易自由化做出市场准入的承诺,我国加入WTO后,将为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市场,金融服务业大有可为。同时,国外金融服务也将大量进入我国金融服务市场,这有利于优化国内金融结构,有利于吸引国外资金和技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其次,加入WTO,有利于推动我国金融服务业的改革,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金融…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服务业的迅猛成长,国内服务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另外,加入WTO以后,国外服务企业巨头也纷纷进入我国市场与我国企业展开竞争,我国服务业市场的竞争必将愈演愈烈。服务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对顾客的争夺,赢得顾客忠诚将是企业在竞争中胜出的关键。本文将结合国内  相似文献   

11.
我国服务业外国直接投资的特征和趋势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服务业对外开放是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服务业逐渐成为利用外资的重点领域。本文分析了我国服务业外国直接投资的历程和行业特征,并结合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服务市场日益扩大开放的背景,对服务业外国直接投资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和预测。  相似文献   

12.
《商》2015,(25):97-98
国际服务外包对承接国产生了广泛的经济影响,就业效应就是其中最重要的影响之一。近年来,我国服务外包发展从无到有,规模不断扩大、领域逐步拓宽,为我国服务业就业市场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本文在我国目前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规模及服务业发展情况的了解基础上,从就业数量、就业结构及就业质量多个角度分析国际服务外包对我国服务业就业的影响,并提出相关针对性措施。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比我国不同服务行业的市场开放程度与贸易竞争力,以及对比我国与其他国家的服务业市场开放程度与贸易竞争力,本文发现市场开放对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提高并没有确定的正面影响。这种现象发生的原因一方面是严格的政府管制阻碍了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提高;另一方面在于现有的贸易统计方法低估了服务贸易的发展水平。因此,促进国内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发展,应该加快国内服务业领域的体制改革,放松政府对于服务业的管制,而不是单纯地提高对外开放程度。同时,还应尽快建立覆盖多种贸易形式的统计体系。  相似文献   

14.
商务服务业的产业特性与驱动机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商务服务是指企业管理组织、市场管理组织、市场中介组织所从事的经营性事务活动,它直接为商业活动中的各种交易提供服务。2007年我国商务服务业实现增加值3771.6亿元,占服务业的比重为3.63%。近些年,我国商务服务业投资和外商投资两方面都发展迅速,在驱动制造业价值链升级、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逐步显现。  相似文献   

15.
服务贸易已成为国际贸易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服务市场也将日益融合于国际服务市场,但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服务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较弱,尚有待提高。要发展我国服务贸易,我国政府必须担负起责任,制定相应政策,加强对服务贸易的扶持。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服务业及服务贸易有着较快发展,服务业在国民经济运行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服务贸易占贸易总额的比重也与日俱增。2006年12月11日,我国在银行、保险、电信等敏感领域实现全面开放,服务业市场将引入更为激烈的国际竞争,我国服务贸易发展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本文结合当前我国服务贸易现状着重分析了服务业全面开放对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积极、消极影响,并提出针对不利影响的几点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7.
本文打破传统专业服务业的传统分类,通过专业服务业的特性分析,将船舶修理行业划分为专业服务业。根据服务营销学对服务的三个层次,分析修船专业服务的核心层、感知层和扩展层,并以顾客感知因素为重点,研究了修船服务中6个感知因素对船东选择专业服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特别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一直面临着服务业市场对外开放的问题.伴随着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加快,我国服务业市场如何开放以应对挑战的问题已经变得更加紧迫.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和工业化转型进入中后期,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必然成为我国今后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和特征,同时发展服务业也是当前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服务贸易也是当前国际贸易领域增长最快、发展最迅猛的领域,充分运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推动我国服务业快速发展,提升我国服务业国际竞争力和促进服务出口,必然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和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0.
专业服务业具有鲜明的专业化特点,通过专业人员运用专业知识为客户提供专业化服务产品。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专业服务企业发展较晚,在专业服务企业的规模、素质质量、专业化、规范化方面都明显不足。为促进专业服务企业的健康发展,我国应转变观念,重视专业服务企业的发展,加大政府扶持,加强专业服务人才培养和专业服务企业的内涵建设,使专业服务企业发展能够在区域经济转型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