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7年之后,终于迈出了这一步。 2014年11月17日晚,港交所总裁李小加如释重负。沪港通“通车”首日:“港股通”即内地投资者购买港股方面,全日额度105亿元人民币,首日成交量为17.68亿元,占比约16.8%;“沪股通”即香港投资者购买A股方面,全日额度为130亿元人民币,至11月17日下午1时53分已告用罄。  相似文献   

2.
正沪港通在金融改革中的战略意义远大于其本身沪港通开通已有三周,从首日北上额度售罄,到接下来几个交易日消耗迟缓乃至大幅结余,沪港通"遇冷"的说法不胫而走。相关统计数据显示,过去15个交易日内,除首日北上130亿元额度用完之外,14天中仅11月24日创造了最大资金交易额度,日额度剩余60.44亿元;其余交易日余额均在100亿元上下浮动,即每日使用额度仅为23%左右。相比之下,港股通交易更为冷清,105亿元人民币的使用额度仅在5%上下徘徊。这与开通前市场预测沪港通尤其是沪  相似文献   

3.
沪港通作为一座架设在两个法律框架、制度规则、交易习惯互相独立的市场间的桥梁,运行以来已成功打通沪港两地股票市场,实现互联互通。"南北冷热"更替现象2014年4月10日,中国证监会正式批复沪港通机制试点,总额度为5500亿元人民币,参与港股通个人投资者资金账户余额不低于人民币50万元,2014年11月17日沪港通正式启动。截至今年1月20日,沪股通累计交易2294.35亿元,日均57.36亿元;港股通累计交易455.83亿港元,日均11.39亿港元。从额度使用看,沪股通累计实际使用额度836.28亿元,占初始总额度的27.9%;港股通累计实际使用额度192亿  相似文献   

4.
张榆 《上海国资》2014,(9):42-43
沪港通打破了一扇阻挡在中国市场和国际市场之间的"玻璃门"9月4日,随着上交所和港交所正式签订沪港通《四方协议》,港交所市场演习、上交所全网测试也都在按部就班地进行,沪港通全面驶入快车道。如不出意外,最快可在10月中旬正式开闸。根据证监会规定,届时,沪股通将开通3000亿元人民币总额度、每日额度130亿元人民币,相当于港股每日成交量的30%;港股通总额度为2500亿元人民币,每曰额度105亿人民币,为上海日均成交量的7%左右。此前。  相似文献   

5.
2014年11月17日,上海、香港两地交易所同时敲响开市锣声,宣告沪港股票交易互联互通机制试点正式开放。在沪港通的推动下,内地资本市场对外打开了一扇大门。更重要的是,沪港通"以开放促改革",推动内地资本市场国际化。  相似文献   

6.
聚焦沪港通     
《中国西部》2014,(42):12-13
<正>11月17日,投资者期盼了半年之久的沪港通终于正式开通,但开通首日出现"北热南冷"的现象,并且首日之后双边交易冷清。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内地、香港、外国投资者未来的投资机会在哪里?沪港通真正的价值在哪里?对香港和内地金融市场有何影响?本刊编辑部请到香港和内地的财经专家、券商等业界资深人士对沪港通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7.
李克强总理今年在博鳌论坛上明确表示,将积极推动建立上海股市与香港股市交易互联互通。之后,中港两地证监会随即公布沪港两地股市互联互通试点,今后两地投资者可能互相买卖对方市场的股票,从而正式拉开了“港股直通车”的序幕。公告指出,在“互联互通”初期,投资于香港的股票总额度为2500亿元,每天额度为105亿元;投资于上海的股票总额度为3000亿元,每天额度为130亿元;市场在6个月后启动。从投资范围来看,初期投资于两地的蓝筹股。  相似文献   

8.
2014年11月17日晚,沪港通首秀圆满落幕,港交所总裁李小加如释重负。七年时间,从"港股直通车"演变为沪港通,背后是内地和香港在共同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的艰辛。在李小加看来,推动沪港通的过程中还有很多"无名英雄"。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4月10日联合发布公告称,原则批准6个月内开展沪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试点(以下简称"沪港通"),两地投资者将可通过当地证券公司(或经纪商)买卖规定范围内的对方交易所上市的股票。这是中国金融改革与开放进程中里程碑式的一步。"沪港通"落地后,除了将给两地股市带去立等可见的增量资金,更将在以下多个方面持续产生长期利好:  相似文献   

10.
"沪港通"预计于今年10月正式开通。作为中国国际化和多元化程度最高的银行,中国银行推出"沪港通"一站式综合服务,为希望买卖港股的内地合格个人投资者提供收益显著的专业服务。4月10日中国证监会与香港证监会联合公告,决定批准两地股票交易互联互通机制试点(以下称"沪港通"),上海股票交易所与中国登记结算公司同时于4月29日发布相关实施细则并向社会征求意见,基本确立了整体框架、业务流程和技术细节。沪港通预计于今年10月正式开通。  相似文献   

11.
沪港通是沪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是指上交所和联交所允许两地投资者通过当地证券公司(或经纪商)买卖规定范围内的对方交易所上市的股票。内地和香港地区的证券市场由不同的法律体系进行监管,而沪港通实际上是双方市场交易的一个融合过程,而"主场原则"是该方案顺利实施的关键。本文将围绕主场原则,对其在沪港通实施过程中的作用以及不足进行分析,并对其发展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2.
2万元兑换上限被取消 金管局总裁陈德霖12日表示,香港居民每人每日2万元人民币兑换限制将在下周一取消.此举令香港人参与沪港通及各种人民币金融交易会更方便.人民币兑换松绑后,兑换需求会增加,但具体增幅尚待观察. 放宽香港居民2万元人民币兑换限制,业界期盼已久,去年银行公会团拜访内地央行时就已经提及.而乘着沪港通势头,限制顺利松绑.限制放松前,香港居民是透过内地窗口兑换人民币,即在岸人民币(CNY),每人每日上限为2万元人民币.而不经内地兑换窗口,就是香港居民直接在离岸市场CNH兑换.  相似文献   

13.
国际化程度可分为三阶段:贸易货币、投资货币、储备货币,我国的人民币国际化正处在贸易货币向投资货币转化的阶段。随着2014年11月17日沪港通的开通,人民币离岸结算试点扩大,人民币融资额将明显增加。从长远来看,沪港通完成了离岸人民币回流的重要一环,增加了个人投资者的人民币跨境投资。两大交易所的互联互通,会促使两地的交易制度、监管程序、投资思维进一步完善,为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的发展带来许多机遇,加速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4.
尚雯 《沪港经济》2014,(12):64-64
正香港金融管理局11月12日宣布,17日起放宽香港人民币兑换限制,与沪港通同步。业内人士预料,兑换限制取消将有利人民币计价产品发展,刺激人民币资金池增长,未来一至两年内或翻一倍。2万元兑换上限被取消金管局总裁陈德霖12日表示,香港居民每人每日2万元人民币兑换限制将在下周一取消。此举令香港人参与沪港通及各种人民币金融交易会更方便。人民币兑换松绑后,兑换需求会增加,但具体增幅尚待观察。  相似文献   

15.
桂浩明 《沪港经济》2014,(12):62-63
正沪港通可以说是当前最为热门的话题了。日前,内地与香港的证监会同时宣布,沪港通将于11月17日正式开通。结果在两地股市上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特别是境内市场上,股指强劲上扬,一些被认为具有沪港通概念的股票出现大涨。这与在不久前,因为沪港通被传将"无限期搁置"而市场出现明显调整的情形,形成了十分强烈的对比。成为影响当前市场走势的主要因素有关沪港通的话题,以及它对境内股市的影响,并非现  相似文献   

16.
沪港经贸往来日趋活跃新毕社上海12月23日电(通讯员杨晓鸿)据最近来沪访问的香港贸发局助理总裁王林奕萍女士披露:沪港两地贸易日趋活跃,截至今年上半年,香港在内地投资参建项目已达6000余个,总计55.9亿美元,其中有一半在上海“落户”。他说,未来三个...  相似文献   

17.
刘慧 《环球财经》2011,(5):92-94
沪港两地加强金融合作,目的在于满足内地金融发展的需求,逐步提高人民币的国际影响力,以及与此相适应的金融监管合作。香港重点是拓展除已有的传统业务之外的“人民币离岸业务”  相似文献   

18.
刘红 《上海经济》1997,(3):8-10
一、历史回顾:沪港经济的互动态势香港经济与内地经济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沪港两地有互惠互利、携手合作的历史,特别是在贸易、投资、金融等方面的交往与合作已经产生深远的影响。 1.上海——香港外贸高速发  相似文献   

19.
李艳萍 《中国经贸》2014,(10):151-151
随着人民币跨境结算的展开,人民币离岸业务逐渐增长,香港作为人民币的一个离岸金融中心存在着巨大的发展潜力。2014年4月10日,证监会正式批复了开展沪港通,加强在岸与离岸人民币资本的流动。本文从刺激人民币需求、推动人民币跨境资本流动、形成良好的人民币回流机制、完善国内资本市场,以及加强香港人民币离岸中心形成等五个方面探析了沪港互通机制的建立对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重要推动作用,同时也提出了沪港通中值得关注的问题与潜在的风险。  相似文献   

20.
在于大陆与香港证监会在政策层面上实现了更深入、更高标准地融合2014年4月10日,中国证监会与香港证会联合发布公告称,沪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试点(简称沪港通)正式获批,未来6个月内将正式推出沪港通业务。4月29日,再次发布了《沪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试点实施细则》。沪港通一锤定音,再次牵动了市场的神经,更被视为继股权分置之后、又一历史性改革举措。最终能否顺利开闸放水,考验的是中国证券市场的改革力度和决心。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聂日明向《上海国资》表示,沪港通的最大价值,不在于允许沪港两市投资者资金的互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