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8 毫秒
1.
货币“迷失”与我国货币、汇率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1985~2003年我国货币资金的“迷失”现象,可发现这种货币的迷失本身是由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导致的,尤其是由于很大一部分迷失的货币没有进入实体经济部门、没有形成有效的货币供给导致的。我国大量存在的货币资金迷失现象动摇了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和我国货币政策关于货币供给外生性的假设前提,这一方面使得蒙代尔不可能三角不再绝对成立,另一方面也削弱了我国货币政策实施的效果,货币政策当局在制定货币政策时有必要对此有所关注。  相似文献   

2.
DSGE模型框架下我国货币政策规则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货币政策规则是中央银行为了保持通货膨胀和产出稳定并使经济更快发展所使用的货币政策的指导原则。目前,通行于各个国家的货币政策规则主要有利率规则和货币供应量规则。过去一段时间以来,西方发达国家都已逐渐从货币供应量规则过渡到利率规则,而在我国不管是应用方面还是理论研究方面,对于哪一个货币政策规则更适合我国始终都还没有定论。因此,本文试图在DSGE模型的框架下,对我国的货币政策规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得出,相比于货币供应量规则,利率规则下:(1)货币政策更有效;(2)技术冲击所引起的通货膨胀和产出波动更小;(3)技术冲击对通货膨胀和产出的影响更短暂。因此,研究得出,我国更适合使用利率的货币政策规则。  相似文献   

3.
货币需求稳定性与货币量指标在货币政策框架中的重要性存在紧密的关系。在西方国家,货币需求稳定性下降使货币量指标逐渐从各国货币政策框架中淡出。虽然我国也存在货币需求的不稳定,但转型经济的特殊性以及市场环境的制约,使货币量指标在我国的货币政策框架中仍将扮演重要角色。因此,在目前,细致分析各类转型因素对我国货币需求稳定性形成的冲击,提高对货币需求的预测能力,才是增强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实行的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的单货币政策目标,货币供应量是作为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但货币政策效率低下,一直困扰着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执行。该文通过探讨通货膨胀定标的货币政策框架,分析其在我国实行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以提高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上半年,经济金融总体高位运行,政府继续实施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综合运用利率、汇率、准备金和税率等多种手段,基本上保持了货币供给的总量平衡,保证了信贷投向的合理分布。但当前经济从偏快转向过热的趋势逐步显现,下半年央行应进一步加大货币政策的紧缩力度,抑制通货膨胀,限制资产泡沫的大规模形成。  相似文献   

6.
我国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稳定币值,促进经济稳定增长。中央银行是通过货币政策工具控制和调节中介目标———货币供应量来实现这个最终目标的。本文通过探讨货币是中性还是非中性,货币供应量是内生还是外生,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是否畅通这三个问题,最终得出了我国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7.
王硕  刘泽坤 《中国经贸》2010,(2):138-138
2010年中国人民银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的消息一经发出,业界关于我国通货膨胀的预期和货币政策走向紧缩的预测不绝于耳。然而,央行此举是否是市场通货膨胀的预警信号?货币政策是否会走向紧缩?文章认为,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发挥有其一定的限制条件,故未来货币政策仍将以适度宽松的为主,保增长任务依然繁重。  相似文献   

8.
马伟  吴润萌 《中国经贸》2012,(12):134-134
由于近来的通货膨胀,央行采取了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本文运用货币论的分析方法讨论在静态和动态条件下,紧缩性货币政策对国际收支的影响。并实证分析了近来人民币的利率水平、货币供应量,运用计量方法分析了外汇储备与货币供应量的关系。通过分析得出了结论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开放经济下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末,一些国家陆续放弃了传统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转而采取直接盯住通货膨胀目标的货币政策。随着我国经济和金融的发展,以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的货币政策操作框架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存在着诸多问题。鉴于通货膨胀率作为中介目标具有显著优势,采用通货膨胀目标制度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最优选择。  相似文献   

10.
在改变经济发展过程中时时出现的各种通货紧缩和通货膨胀现象,保证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方面,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起到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各国都在针对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适当调整货币政策。在市场经济的国家里,中央银行主要使用间接货币工具来实现货币政策目标。但货币政策对经济的调整是有其使用周期的,尤其是通过间接货币工具,我们称之为货币调整周期。  相似文献   

11.
刘勘 《上海国资》2008,(8):57-59
自从去年底为“防经济过热、防通货膨胀”,采取从紧的货币政策以来,熨平经济过大波动而非加剧波动,货币紧缩的同时兼顾经济发展速度,应该是从紧货币政策的内涵所在。但货币紧缩政策施行半年多,究竟紧了谁又松了谁,哪些货币资金受益,哪些货币资金受损,只有弄清楚这些问题,才能厘清宏观经济调控思路,把握未来政策趋向。  相似文献   

12.
闵梓耕 《中国经贸》2014,(17):160-161
货币政策中间目标是各国货币当局为实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而选择的作为调节对象的目标,其在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传导渠道作用,中间目标选取的适当与否影响着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实现效果。本文首先介绍了关于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一系列相关概念,在此基础上简单说明了国内外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历史演变;然后,针对我国现行货币供应量中间目标,从正反方两方面分析了我国目前货币政策面临的选择问题;最后,从中总结出对我国今后制定货币政策中间目标有借鉴意义的结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货币错配是发展中国家在金融全球化过程中所普遍面临的问题。大规模的货币错配对一国金融体系的稳定性、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造成巨大的不利影响,严重的货币错配会引发货币乃至金融危机。本文主要从货币错配与货币政策的关系角度介绍了国际学术界的研究进展情况,并提出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从货币供给的角度看财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扩张财政政策的认识和运用,一般限于扩大总需求、解决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但是在货币经济中,财政政策实质上是另一种意义上的货币政策,因此必然与货币供给相连,从而引起外生货币供给的变动,这会对内生货币供给机制产生诸多影响。重新认识财政政策引起的外生货币供给与内生货币供给机制的联系,有助于我国目前正确运用积极的财政政策以刺激经济复苏。  相似文献   

15.
货币政策通过影响总供给与总需求平抑内、外部冲击,以保持宏观经济稳定。作为总量调控工具,货币政策有效发挥作用的条件之一是货币区内不同区域间的经济结构是相似的,也就是说该货币区应该满足最优货币区形成的条件。货币区的形成往往有深刻的历史和政治原因,并不是所有现实货币区都是最优货币区。一个经济体在多大程度上满足最优货币区的条件,或者说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会受到多大的影响,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各区域对货币政策响应的差异。作为转轨期的发展中国家,我国市场经济体系不完善,区域经济和金融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势必会引起货币政策的区域差异,从而影响到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对中国外汇市场压力(Exchange Market Pressure,EMP)、国内货币供给、利率、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表明:为应对外汇占款增加而导致的通货膨胀压力,货币当局的货币政策是紧缩性的。但是,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又会引起EMP变大。因此,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的抑制效果只能是短期性的。此外,货币供给对经济增长有显著影响,利率变化对经济增长及资金流动的信号作用已经比较明显。美国金融危机背景之下,国内通货膨胀压力的基本消除为解决中国长期以来面临的货币政策困境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17.
股票价格在货币政策行动中的工具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股票价格不是货币政策行动中理想的可直接操纵的工具。股票价格对于货币政策行动从工具变量角度来讲,具有信息揭示工具和货币关系调节工具两种意义。根据这两种意义的不同,本文认为关注股票价格的货币政策的行动准则是:(1)如果股票价格中包含了关于通货膨胀和产出明确可信的信息,就应该对股票价格变动做出反应;(2)为巩固金融稳定,对于快速下跌的股票价格中央银行应当做出政策反应。  相似文献   

18.
进入90年代以来,日本的经济就陷入了"失去的十年"。如果说日本80年代中后期推出的货币政策为泡沫经济的形成提供了一张温床,那么90年代以后实行的货币政策则旨在"医治"泡沫崩溃后给日本经济带来的"顽疾"。但是,90年代至今出台的一系列货币政策能否使日本的经济"起死回生"呢?尽管国内已有大量的文献探讨了近年来货币政策的失效,但本文从货币传导机制的角度出发,运用最新的数据,分阶段详细讨论,得出日本的货币政策由于传导机制受阻从而对经济产生的影响甚微的结论,并从货币传导机制的表象引发出日本的经济结构和经济体制等深层次的根本性问题。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测算我国超额货币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我国超额货币的成因以及对经济的不利影响。结果表明当前我国超额货币现象严重,不仅诱发通货膨胀,而且削弱货币政策的效果。在此基础上,提出兜售央票,斩断人民币升值预期,合理使用外汇储备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货币投放不控制 通胀存隐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刚 《新财经》2009,(6):35-36
从长期来看,不得不关注可能发生通货膨胀的隐忧。由于当前宽松的货币政策,货币当局放出了巨大流动性,如果没有适度调控,在未来就不得不面对通胀的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