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曾志荣  张建文 《经济论坛》2006,(13):114-116
一、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概念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是资产证券化的一种形式,是一种新型的融资方式。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是指金融机构(主要是商业银行)将自己所持有的流动性较差,但具有较稳定的未来现金流入的住房抵押贷款出售给证券化特设机构(SPV),经过政府担保或其他形式的信用增级后,以证券形式出售给投资者的融资过程。它本质上就是把抵押贷款转换为在市场上可转让的工具的过程,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把以前投资者不愿接受,流动性较差而具有稳定现金流的住房抵押贷款,转换成可以在市场上流通,投资者乐于接受的证券,使房地产业传统的融资模式…  相似文献   

2.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是指金融机构(主要是商业银行)把自己所持有的流动性较差但具有未来现金收入的住房抵押贷款汇聚重组为抵押贷款群组。由证券化机构以现金方式购入,经过担保或信用增级后以证券的形式出售给投资者的融资过程。这一过程将原先不易被出售给投资者的缺乏流动性但能够产生可预见性现金流入的资产,转换成可以在市场上流动的证券。 目前,我国正在进行住房制度改革,给商业银行提供了历史契机。另外,随着我国加入WTO的临近,国内金融市场开放的日程表也已经排定,我国商业银行必将面临激烈的国外同行业竞争。在这种形式…  相似文献   

3.
查会琼 《技术经济》2004,23(5):32-34
<正> 一、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实质和意义 所谓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就是指商业银行把自己持有的住房抵押贷款汇集成抵押贷款群组,由证券机构购入,再经过担保或信用增级后以证券的形式售给投资者的融资过程。在西方,发达国家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它的产生是一种必然,是商业银行在竞争日益激烈的金融市场中必须具备的技术与必须遵循的原则。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实质上是通过创建抵押贷款的二级市场即抵押贷款的交易市场。  相似文献   

4.
叶芬  张坚  盛玉林 《经济论坛》2006,(14):105-106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是指住房抵押贷款发放机构将其持有的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按照用途、质量、利率和偿还期限相同或相近原则汇集成抵押贷款组合(Mortgage Pool)售给特设载体(Special purpose Vehicle,以下简称SPV),SPV将购买到的抵押贷款重新包装组合,并经过评级、担保等形式实现信用提升后,以抵押贷款库的未来现金流为(Cash—flow)偿还基础,在资本市场上发行证券,出售给投资者的一种融资行为。这种证券被称作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ortgage—backed Securities以下简称MBS)。  相似文献   

5.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MBS)是近30多年国际金融领域最重大的创新之一,它是指把缺乏流动性但具有未来现金流的住房抵押贷款汇集在一起,并通过结构性重组,将其转变为可以在金融市场上出售和流动的证券,据此融通资金的过程。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首先产生于美国,成功地解决了美国当时储蓄机构的“储贷危机”。随着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全球化发展,在各国的创新应用下,其形式也得到不断演变。目前世界上存在三种代表性的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模式:美国的表外运作模式、德国的表内运作模式、澳大利亚的准表外模式。  相似文献   

6.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基本运作机制是:商业银行(资产的原始权益人,即证券化的发起人)将住房抵押贷款以真实销售的方式出售给以证券化为目的而成立的特设机构(SPV);特设机构(发行人)运用各种信用担保方式将住房贷款重新组合成具有一定信用级别的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经过信用评级机构正式的发行评级后在资本市场上发行,用发行证券的收入支付发起人;受托管理人运用从原始债务人不断收回的现  相似文献   

7.
香港建立与发展按揭证券初试市场的成功经验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是指金融机构将所持有的住房抵押贷款债权组合包装后出售给特设的信托投资机构(SedcialPurpose Vehicle,SPV),这种专门的资产证券化机构以所购买的住房抵押贷款债权为基础,在金融市场发行债券融通资金,市场投资者通过买卖住房抵押贷款债券进行资产组合。香港按揭证券市场起始于1994年,其产生的背景主要是:住宅产业发展的的需要。香港从1980年到1995年的5年时间里,经济发展迅速,居民购置住宅的数量增加了一倍多,个人对住房…  相似文献   

8.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琳 《资本市场》2002,(6):62-64
<正> 我国已经具备了实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条件近日,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谢平透露,我国住房贷款证券化的有关政策将于今年出台,商业银行有望在年内发行第一批住房金融债券。这表明,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这一国际金融界近30年来的金融创新技术在我国即将拉开序幕,同时也证实了我国已经具备了实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条件。 1.我国实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理论研究基础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实质上是资产证券化的一种形式,是由商业银行等原始贷款机构将流动性较差的住房抵押贷款出售给证券化特设机构,特设机构对抵押贷款进行汇总和结构性重组,以其可预见的未来现金流作抵押,在资本市场上将住  相似文献   

9.
美国是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住宅金融方面有几十年的发展历史,尤其是二级市场更为发达活跃。美国住房抵押二级市场以证券化为主要特征,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MBS)就是把缺乏流动性但具有未来现金收益的住房抵押贷款汇集在一起,通过结构性重组,将其转变成可以...  相似文献   

10.
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面临的困难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芮玉巧 《经济师》2000,(12):114-115
信用风险、利率风险和流动性风险是商业银行经营中面临的三大风险。其中流动性风险以其不确定性强、对银行冲击大、可能引起支付危机等特点而成为各商业银行风险防范的重点。新兴的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这一金融创新 ,将商业银行发放的缺乏流动性的住房抵押贷款汇集在一起 ,并通过结构重组 ,把其变为可在资本市场上出售和流通的证券 ,将成为未来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11.
资产证券化是指把缺乏流动性、但具有未来现金流的资产和应收账款汇集起来,将其转变为可以在金融市场上出售和流通的证券,据以融通资金的过程。其核心在于对金融资产中风险与收益要素的分离与重组,使其定价和风险配置更为有效,从而使参与各方均受益。资产证券化源于美国20世纪70年代末的住房抵押证券,是世界金融领域内的重大创新之一。20世纪80年代以后,资产证券化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开始流行,其应用范围已经从最初的住房抵押贷款扩展到企业的应收账款、信用卡应收款、汽车贷款、租金、版权专利费、消费品分期付款等领域。证券…  相似文献   

12.
关于次债危机的深层次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浩 《经济师》2008,(11):25-26
除了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大量违约外,次级债危机还起因于证券化本身所带来的一些深层次原因。文章从次级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初始放贷机构、资信评级机构、最终证券投资者三个环节,着重分析了次级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在信用风险管理上潜在的问题,从新的视角诠释了信用风险全面爆发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13.
商用房产抵押贷款证券化(commercial mortgage-backed secufitization,CMBS)是指以商用房产抵押贷款作为担保来发行证券的过程,而商用房产抵押贷款是指以商贸、服务业使用的建筑物以及写字楼、标准厂房等为抵押发放的贷款。1983年美国Fidelity Mutual人寿保险公司将价值6000万美元的商用房产抵押贷款通过证券化的方式出售给了另外三家人寿保险公司,  相似文献   

14.
资产证券化自20世纪70年代出现在美国并得以迅速发展,而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也成为国际资本市场上发展最迅速,最具有活力的金融产品。中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起步较晚,但是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理论成果,随着中国建设银行推出的"建元2005-1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信托优先级资产支持证券",中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进程已由理论研究阶段进入实践操作阶段,以中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现状为基础,分析中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存在的风险并提出相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中国建设银行在去年年底首次发行住房抵押贷款支撑证券,作为一种新的投资工具,金融机构和投资者将面临诸多风险。为了降低风险,保护投资者的收益,促进证券化在我国的顺利开展,本文对影响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主要风险进行了分析,并提出风险防范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6.
潘鹏  刘朝马 《当代经济》2006,(22):88-89
中国建设银行在去年年底首次发行住房抵押贷款支撑证券,作为一种新的投资工具,金融机构和投资者将面临诸多风险.为了降低风险,保护投资者的收益,促进证券化在我国的顺利开展,本文对影响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主要风险进行了分析,并提出风险防范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7.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是指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将其持有的流动性较差的住房抵押贷款债权转让给特设信托投资机构(Special Purpose Vehical,SPV),特设信托投资机构以住房抵押贷款为基础,并以其所产生的现金流为担保,在资本市场上发行住房抵押贷款债卷的过程。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起源于60年代美国的住房金融市场,目前仍以美国应用得最为普遍。据统计,截止到1997年底,美国50%以上的住房贷款实现了证券化,抵押贷款二级市场总规模达7900亿美元,成为仅次于美国国债市场的第二大债券市场。而在我国,住房抵押贷款业务还停留在一级住房金融市场上,不利于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降低和住宅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以及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因此参照美国经验,实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无疑是一种实选择。  相似文献   

18.
住房抵押债款证券化对商业银行有很大的积极影响,表现在增加流动性,提升资金使用效率;优化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转移风险和适应利率市场化的改革。但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发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的内在动力不足,文章一方面从资产选择理论角度分析了商业银行利益动机不足的原因,另一方面,从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的实践过程分析了MBS过程中商业银行存在的风险分散问题。为此,提出以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市场带动房地产市场,实现两市场的良性互动;消除银行间交易市场和证券市场流动障碍;设立政府主导的SPV和建立联动监管机制四个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以下简杯“住房贷款证券化”)是资产证券化的一种形式,是一种新型的融资方式。它是指银行将住房抵押贷款卖给专门从事抵押贷款证券化业务的特设目标公司(Special Purpose Vehicle.即SPV).该公司再集中一系列性质相似的此种贷款,将购房者定期应偿还给银行的本金和利息进行组合包装后作为标的资产发行住房抵押证券讲行融资的活动.  相似文献   

20.
杨蕾 《经济视角》2013,(9):39-40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是20世纪以来,房地产金融领域最重要的金融创新之一。1970年美国首度发行了住宅抵押贷款转付证券(Mortgage Pass Throuh,MPT),揭开了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序幕。从此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成为各国普遍实施的分散商业银行风险的重要工具。但2007年,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也暴露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风险。因此,我国在实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同时,必须防范其风险,避免发生像美国次贷危机一样的金融灾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