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国良  吕易 《财会通讯》2010,(6):142-143,160
本文运用深沪两市350家上市公司2006年数据,对管理防御—现金股利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上市公司中存在管理防御现象;高管持股、股权集中度和公司基本面信息显著影响现金股利政策;董事会治理状况对现金股利政策有影响;现金股利政策测量变量中,应付现金股利和每股现金股利受管理防御程度的影响最显著。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比分析海内外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和现金股利政策的关系,探究我国上市公司在股权分置改革后新的制度背景下现金股利发放行为是否有利于保护投资者的利益.研究结果表明当股权集中度增加时,控股股东和中小股东之间的代理问题更加严重,海外证券市场完善的投资者法律保护和严格的外部监管使得海外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倾向于派发现金股利减少代理成本.但随着股权集中度的增加,我国内地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支付水平和支付率增加程度要高于海外上市公司.在我国上市公司中,高股利支付水平和支付率并没有降低控股股东和中小股东之间代理成本,反而成了上市公司向控股股东输送利益的一种合法工具.  相似文献   

3.
宣杰  范龙俏  盛锁岩 《会计之友》2012,(29):122-126
文章采用因子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对2010年我国煤炭行业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现金股利支付水平主要受盈利能力、派现能力、公司规模、股利政策的连续性和股权集中度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派发现金股利一直作为上市公司调节留存收益的手段,以便降低代理成本。本文根据2013-2015年的上市公司实证数据,主要就异常股利派现与公司的代理成本进行研究,得到了异常股利派现行为反而会增加代理成本,降低代理效率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2000--2010年A股市场分配现金股利与未分配股利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Logit回归模型,实证考察股权结构(包括股权集中度与股权属性)对现金股利支付倾向(即是否支付现金股利)的影响.研究发现:现金股利支付倾向与股权集中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但当上市公司进入全流通后,这种正相关显著降低;从股权属性来看,相比国有上市公司,非国有上市公司更加倾向于支付现金股利,但这种差异并不显著,而进入全流通后,国有上市及非国有上市公司均显著降低了现金股利支付倾向程度.此外,当民营上市公司负债水平较高或面临较多投资机会时更有现金股利支付倾向;盈利能力较差的上市公司相比其他公司更有现金股利支付倾向.  相似文献   

6.
运用我国A股上市公司2007—2010年数据,对金融危机、股权集中度与现金股利支付政策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在金融危机期间上市公司倾向于不支付现金股利或降低现金股利支付水平以应对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相对于股权集中度较低的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较高的上市公司在金融危机期间的现金股利偏好反而有所增强,即在金融危机期间,股权集中度较高的上市公司倾向于支付更多的现金股利以满足大股东对现金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刘纯超 《财会通讯》2014,(10):49-51
本文借鉴了Pagan and Sossounov(2003)区分股市牛熊状态的方法,对2003-2011年之间的牛市与熊市状态进行了划分,然后分别采用面板数据的Tobit模型与面板数据的Logit模型分析了牛市与牛熊中股权集中度与现金股利政策的关系。结果表明,牛市中股权集中度对现金股利政策没有解释能力,但是在熊市中,股权集中度却对现金股利政策有良好的解释能力,股权集中度与现金股利存在正相关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信号理论认为现金股利是降低代理成本的方法,外部审计同样也可以传递出公司的治理信号,从而降低股权代理成本。那么,外部审计与现金股利在降低股权代理成本方面是可以相互促进,亦或是相互制约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以沪深证券市场2006—2012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利用Logit模型和OLS模型分别从现金股利支付倾向和现金股利支付水平两个方面,考察了机构投资者持股是否影响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研究结果表明:从现金股利支付倾向来看,上市公司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现金股利支付倾向负相关,但统计意义不显著,盈利能力、公司规模、股权集中度、董事会规模是公司是否支付现金股利的重要影响因素;从现金股利支付水平来看,上市公司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现金股利支付水平没有显著相关性,公司的股利发放率并不因盈利能力增强而提高。  相似文献   

10.
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是学术界和实务界关注的重要问题.文章考察了股改前后影响现金股利政策的因素,主要探讨了股改前后股权结构对中国A股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研究发现:(1)股改前后我国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支付水平没有显著差异.(2)股改前,股份流动性、股权集中度与现金股利支付水平均不显著;股改后,股份流动性与现金股利支付呈显著负相关,但股权集中度对现金股利支付水平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股利政策是对公司在利润再投资与回报投资者两者之间的一种权衡,反映不同利益主体利益分配的结果。企业采取适当的股利政策可以降低代理成本,限制经理层的过度投资行为,向投资者传递公司价值信息,从而保证股东的收益与公司未来的发展。而股权结构是决定各利益主体竞争实力的关键因素,不同股权结构产生不同代理问题,导致不同股利政策。控股股东性质、股东持股比例、股权集中度等均会对股利政策产生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12.
基于外部投资者在公司技术效率提升中愈加重要而研究相对匮乏的现状, 以280家民营制造业和信息技术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从战略投资者与财务投资者的角度考察其与公司分红政策和技术效率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显示:战略投资者能显著提高企业的技术效率,抑制现金股利发放但促进股票股利发放;财务投资者抑制了公司技术效率的提高,但对现金股利和股票股利则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通过对不同分红政策下公司外部投资者与技术效率进行回归分析,发现现金股利和股票股利均强化了战略投资者对技术效率的促进作用及财务投资者对技术效率的抑制作用,当战略投资者与财务投资者同时存在时,现金股利出现负向反转作用,股票股利则出现正向促进作用。进一步的中介效应检验发现,现金股利是外部投资者与技术效率的完全中介变量,股票股利则是外部投资者与技术效率的部分中介变量。  相似文献   

13.
市场化进程与现金股利行为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利用2000~2005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检验了市场化进程对现金股利行为的影响.实证发现:在控制了公司自身特性后,虽然市场化进程的加快总体上促使现金股利行为走向理性,但在引入股权集中度后,情况大为不同.股权集中度高的公司,市场化进程对现金股利行为不具有显著的影响力,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是影响现金股利行为的主要因素,与每股现金股利正相关,这种关系在国有上市公司中更为显著;而在股权集中度低的公司中,市场化进程与现金股利行为表现出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正>现代股利理论研究中的主流观点是使用代理理论解释股利政策。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代理问题是委托代理理论的核心,而股权集中度又与代理问题的性质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股权集中,公司的主要代理问题是大股东与中小股东间的利益冲突;股权分散,公司的主要代理问题是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沪市2003年单纯派现公司和不分配公司为研究样本,对是否分配现金股利、不同支付水平的现金股利以及股利的增加或减少等事件的市场效应进行实证研究,检验现金股利政策信号传递作用在我国的有效性。结果发现,市场对现金股利宣告没有反映,现金股利政策不能有效地发挥信号传递作用。  相似文献   

16.
股权二元结构下的股利政策--一种新的代理成本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基于股权二元结构建立了新的代理成本理论,发现并度量了分配现金股利的“再分配效应”——导致价值在流通股与非流通股之间转移,说明分配现金股利可能是大股东对流通股股东的掠夺行为。再分配效应揭示了股权二元结构的缺陷,有助于解释股利分配的一些实证现象,为现金股利的“利益输送”假说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文提出的配股一分红策略可以实现非流通股间接上市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上市公司1999—2016年面板数据为样本,深入研究股权集中度对现金持有的影响路径。研究发现:(1)股权集中度和现金持有呈倒“U”型关系,大股东占款是股权集中度影响现金持有的中介变量,分为“财务存款”占款和其他应收款占款。(2)股权集中度和“财务存款”占款呈倒“U”型关系。“财务存款”占款增加了上市公司现金持有,是股权集中度影响现金持有的完全中介变量。(3)股权集中度和其他应收款占款呈“U”型关系。其他应收款占款降低了上市公司现金持有,是股权集中度影响现金持有的部分中介变量。基于以上实证结果,本文界定了上市公司在不同股权集中度区间下所面临的大股东占款风险和现金持有风险。  相似文献   

18.
利用2010—2014年188家创业板上市公司平衡面板数据,研究了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治理水平对公司现金价值的影响。研究发现:(1)创业板上市公司持有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均有较高的边际价值;(2)公司治理水平同公司持有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边际价值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高水平的公司治理状况有利于提高公司的现金价值;(3)股权集中度作为治理水平的衡量指标,其回归结果并不显著,股权集中度提高带来的正面监督效应与负面掏空效应相互抵消。研究为改善创业板市场发展以及股东权益保护提供了支撑和依据。  相似文献   

19.
李蓉蓉 《电子财会》2009,(9):50-53,59
股利代理成本理论是现代西方股利政策理论中一个种主流理论。我国由于一股独大、股权分置的影响,西方主流股利政策理论的应用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现金股利的分配成为了上市公司向非流通股股东转移公司资源的合法工具。2005年证监会启动了股权分置改革。本文从这一背景出发。探讨了我国的现金股利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不同于公司自觉的现金分红行为,强制分红政策在矫正公司分红行为的同时,会激起高管的消极抵制,所以它能否有效降低公司代理成本,尚难预料。为此,建立了一个混合策略完全信息静态博弈,说明了强制分红政策影响代理成本的作用机制,并将2011年出台的强制分红政策视为一个准自然实验,实证检验强制分红政策能否降低上市公司的代理成本。实证研究发现,强制分红政策能够显著抑制企业的代理成本。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相对于中小板和微股利的上市公司而言,强制分红政策可以更加显著地降低那些主板上市公司和正常发放股利的公司的代理成本。研究结果不仅支持了股利代理成本理论,而且为进一步完善公司股利政策和保护中小股东权益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