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张瑛 《发展》2014,(6):28-30
正敦煌壁画是敦煌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一、内容丰富,包罗万象敦煌壁画从内容上划分,大体为以下九类:(一)佛像画。即作为供奉对象的佛陀像、菩萨像。主要是释迦牟尼像和以释迦牟尼虚构出来的诸多佛像,如三世像、三身佛、七世佛、十方诸佛、千佛多宝佛、贤劫千佛等;各种菩萨——文殊、普贤、观音、势至等;天龙八部——天  相似文献   

2.
莒南天佛     
程琨 《走向世界》2009,(7):72-73
前几年,就听朋友谈起过莒南有一尊天然卧佛. 借一次在莒南开会的机会,我来到了卧佛山下,走近了这尊被誉为"世界奇观"的天佛. 当天佛真真切切地出现在眼前时,一种强烈的震撼马上把我笼罩住了,不禁拍手叫绝:像!像极了!真是大自然的神奇杰作!  相似文献   

3.
刘权 《走向世界》2013,(8X):56-57
<正>灵岩寺位于济南市长清区万德镇东北七公里处的灵岩峪中,地理上处于泰山北麓。清代著名王渔洋曾说:"灵岩为泰山背最幽绝处,游泰山不游灵岩,不成其游。"灵岩寺始建于东晋,兴于北魏,盛于唐、宋、金、明,相传鼎盛时期有殿阁40余处,禅房500多间,僧侣500余人。自唐代起,灵岩寺就与浙江天台国清寺、湖北江陵玉泉寺、江苏南京栖霞寺合称"海内四大名刹",并位居首位,是中国历史上佛教圣地之一,也是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灵岩寺原称方山、玉符山,传说东晋高僧朗公曾来济南方山说法,听众达千人之多,而且"猛兽归伏,乱石点头"。听众告知朗公,朗公说:"此山灵也,不足怪!"方山遂改名灵岩山,  相似文献   

4.
张兰杉长了一副老板相,身宽体伴,大腹便便,走路大摇大摆,俨然一位腰缠万贯的“大老板”。再加上一副慈眉善目的模样,一笑起来眼睛眯成一条缝,显得格外憨厚和纯朴,曾有人说他像一尊“佛”,张兰杉听后哈哈一笑,认可了这个比喻。  相似文献   

5.
朱文兴 《走向世界》2013,(26):114-115
<正>在泰山主峰西北20公里处的长清区万德镇,有一座海拔680米的高山。山顶不圆不尖呈方形,故称方山;从远处看,山顶部的外形又像一个古代的方纽官印,故又叫玉符山。南麓一个山青水秀的山坳里,有一座灵岩寺。从唐代起,灵岩寺就与浙江天台的国清寺、湖北江陵的玉泉寺、江苏南京的栖霞寺并称为"舆内四绝",被誉为"海内四大名刹"之一,且名列其首。5月的一天早晨,我乘汽车从济南出发,1个小时  相似文献   

6.
在山东省博兴县城东南湖滨镇丈八佛村内,有一尊中国最大的单体石造佛像.其佛像通高7.1米,像高5.6米,体量比人们常说的一丈八尺还高出0.2米,故名"丈八佛"."丈八佛"自头顶至肩部1.65米,耳长0.5米,手长0.79米,方面大耳高髻,身穿通肩袈裟,手施无畏与愿印,赤足立于一高大的莲花座上.莲花座为覆莲座,高1.55米,底面积7.3平方米,上口呈椭圆形,重约19吨.  相似文献   

7.
灵岩寺坐落在泰山北麓,济南市以南45公里处的长清县境内。这里群山环抱,松柏葱郁,景色幽美。灵岩寺始建于东晋,鼎盛于唐宋。寺内文物遗存丰富。有雄伟壮观的辟支塔,大量的碑刻等等。幸存于世的艺术珍品中最有价值的是千佛殿内的40尊彩塑罗汉。近代学者梁启超1922年题石称其为"海内第一名塑",艺术大师刘海粟挥笔赞誉"灵岩名塑,天下第一,有血有肉,活灵活现"。彩塑多建于宋朝,风格写实。不但形体相貌栩栩如生,血脉筋骨也清晰可见。彩塑动作有异,口目传情,形神兼备。其衣饰也塑得贴体利落,富于节奏感。对线条的曲直、角度的转折、光线的明暗都非常注意刚柔相济,虚实对比。彩塑神态各异。有的瞑目沉思,有的举目远眺,有的喜形于色,有的怒目而视,种种举止神态给人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彩塑以其悠远的  相似文献   

8.
山东青州有一座山叫驼山, 据说因为山峰像骆驼的驼峰而得 名,身临其境,放眼望去,的确如 此。但驼山的出名不是其山峰如驼, 而是山崖上雕镌的众多佛教石窟造 像。驼山石窟共有5窟1摩崖638尊佛 像,大者高近7米,小的不足30厘米。这 是洛阳以东规模最大的石窟群,1988年被 确定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似文献   

9.
资讯     
《中国西部》2012,(23):10-11
灵隐寺在日展出被盗佛像是工艺品 8月3日,有媒体称,中国国宝"灵隐铜殿"四尊佛像早前在日本展览期间被盗。据悉,被盗的四尊佛像全部用铜铸造,高约45厘米,每尊佛像重约20公斤。灵隐寺工作人员近日表示,此前在日本展出的并非灵隐寺佛像实物,而是佛像的缩小版,称国宝被盗肖息不实。(来源:凤凰资讯)  相似文献   

10.
阿昌族创世史诗《遮帕麻和遮米麻》是阿昌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史诗中,"遮帕麻"、"遮米麻"、"桑姑尼"是阿昌族最初崇拜的三位祖先神灵,祖先崇拜反映出阿昌族民族发展的脉络,也具有道德教化功能。孝道思想丰富了史诗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1.
正宁海东方艺术博物馆清刀木雕工作室,一方阳光透过天窗打在一尊尚未完工的佛首上,焕发出温润的黄色。空气中弥漫着桧木的清香味儿,黄才良一手持锤,一手握凿刀,叮当声中,木屑飞扬,佛首愈发显得立体,而黄才良的脸上汗水如同蚯蚓爬行,滴落到布满木屑的地面上。若是定睛凝视,便可发现其间的又一重乾坤。原来,这尊佛首木雕,竟全不用砂皮打磨,亦无油彩覆盖其上,而是任由  相似文献   

12.
<正>宁波博物馆引进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国宝展"文物中,有一件至善至美的五代鎏金铜水月观音像,1957年浙江金华万佛塔地宫出土,观音高53厘米,头戴高冠,冠上饰化佛;身佩璎珞;左臂撑岩,右臂置膝;左腿下垂,右腿上曲足踏岩石;随意坐于山岩上。造型优美自然,  相似文献   

13.
<正>一尊尊透着灵性的根雕作品,无不散发着艺术神韵。嵊州作为"中国根艺之乡",根雕人才辈出。其中嵊州根雕的领军人物乃至浙派根雕的代表人物之一的郑剑夫大师,匠心独运,操刀首创古沉木雕刻艺术先河,使嵊州根雕艺术事业生机盎然,锦上添花,以其独特的艺术造诣,在全国根艺界独树一帜。近日,笔者偕友一起走进位于浙江省嵊州市的郑剑夫古沉木雕艺术馆。望着馆内一件件古沉木雕作品,那些苍桑的达摩、威猛的罗汉、嗔笑的弥勒佛、  相似文献   

14.
宗教信仰在民間由来已久,然一時代宗教之傳播與發展亦呈現出不同的勢頭.歷史上有"三武毁佛"、"會昌法難"等滅佛事件,然亦有梁武帝之"四百八十寺"、武则天"金刚不壤身"等崇佛信仰、各派宗教在唐末五代時期,遭受遇劫難,亦有偶然的中興.定光佛信仰在宋代尉為潮流,即有其歷史的必然與偶然的缘由.  相似文献   

15.
土性的西部大约两年前,就有个陕西人因梦而得“神示”,将中国版图各省、市和自治区“拟物化”,画成了一部文图并茂的《中华神图》,公开出版发行。他的“拟物”画很有意思,比如将华南的广东依形状变异成一只孔雀,而将西北的新疆描绘为一尊弥勒佛。他的创作动机就是:新疆版图确实像一尊佛!而“送佛送到西”这句在民间广为流传的“偈语”,也给了他创作的灵感。那么,送佛何苦要送到西呢?因为西部有高天厚土,乃“极乐世界”。人死了不也要入土才为安么?西部乃“土”的乐园。你可别小瞧这个“土”字,土里土气,老土,土头土脑,土著……现在是一种贬…  相似文献   

16.
宗教信仰在民間由來已久,然一時代宗教之傳播與發展亦呈現出不同的勢頭。歷史上有"三武毀佛"、"會昌法難"等滅佛事件,然亦有梁武帝之"四百八十寺"、武則天"金剛不壞身"等崇佛信仰。各派宗教在唐末五代时期,,遭受過劫難,亦有偶然的中興。定光佛信仰在宋代尉為潮流,即有其歷史的必然與偶然的緣由。  相似文献   

17.
一座高达5米的小提琴音符雕塑,旁边站立着四尊摆着经典POSE的"雕塑",当有人走近时,四尊"雕塑"突然动起来,一会儿手拉小提琴,一会儿拿起麦克风摆出唱歌的姿态,原来这是四位浑身涂满黄铜色金属漆的"行为艺人",是青岛展区特意为文博会精心创作的活体雕塑,旨在渲染"音乐之岛"的城市特色.  相似文献   

18.
《西部大开发》2009,(9):109-109
该罐为翻沿圆唇,短颈溜肩,上腹鼓圆,下腹斜收,方形平底。造型上完全模仿了唐代的单层佛塔,整罐由盖、罐身和底座三部分构成,其中底座与罐身连接在一起;而盖模仿唐塔流行样式的宝刹式,从罐身往盖顶做层层递减的七级相轮。刹顶尖贴塑一坐姿小猴。该猴曲腿直身,右手扶膝,左手遮目作舒目远眺状,造型生动逼真。罐身鼓圆,下腹一周贴有大小相同的双层仰莲瓣。  相似文献   

19.
炳灵寺石窟     
《发展》1999,(6)
炳灵寺石窟位于兰州市南侧黄河刘家峡水库上游约54公里处。炳灵寺原名龙兴寺,又名灵岩寺。“炳灵”藏语为“十万佛”之意。炳灵寺以石雕艺术著称于世,是1961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炳灵寺始建于十六国时期的西秦,北魏、西魏、北周、隋、唐、...  相似文献   

20.
九曲栈道     
江面上吹来的风,拂过扑凤洲,在佛的脚下打个回旋.又漾溢着散开了去。这样雍容的一座山,便是这样安详的一尊佛。乐山大佛以觉悟之后的神态,自唐朝起.便一直默默地端坐了数千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