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1篇
计划管理   5篇
经济学   3篇
贸易经济   6篇
经济概况   66篇
  2024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从江北慈城镇出发,经由一条蜿蜒曲折的盘山公路,便到达一个方圆不足3平方公里的小村落——毛岙村。这是一个据说"空气可以论斤卖"的小山村,精巧别致,仿佛一颗遗落人间的明珠。秀丽优美的自然环境,渐成气候的农家乐,生机盎然的水果采摘,使得毛岙打响了"生态村"的名号,还被评为"浙江省最佳自然生态村"。不急着开垦开发,而是再造人和自然和谐的环境,并从中获得发展,这是毛岙村一直在做的事情。如今,没有开设一家工厂,全村总人数不到400人,人  相似文献   
2.
正7月3日,"一带一路"设计领域的一场盛典——佛罗伦萨(中国)国际设计双年展(以下简称"佛双中国展")在宁波美术馆隆重开幕。本次展会由宁波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余姚市人民政府主办,中意宁波生态园管委会、宁波美术馆承办,为全球打造一个自由开放的艺术平台,鼓励新兴的人才和成熟的艺术家展现自己的作品,从而推动世界艺术文化的交流,也进一步促进宁波乃至全国设计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正>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亲自谋划部署"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宁波市的"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由此全面铺开。从"千万工程"出发,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描绘甬城全面发展的蓝图中,美丽乡村建设始终是浓墨重彩的一笔。16年弹指一挥间,宁波市乡村面貌日新月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序展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城市文明持续向农村延伸,城乡融合更为紧密,一幅幅优美、  相似文献   
4.
卓璇  杨芝 《宁波通讯》2020,(8):36-38
连日来,春光明媚,暖意融融,江北区慈城镇游客如织,欢声笑语穿透青瓦青砖,布满慈城的大街小巷。"最近眼见着生意就好了很多,特别是周末两天,民权路上人多了好多。我们现在都一家人上阵,提早一天准备周末要卖的点心,还经常忙不过来。"戴着口罩,民权路"传家美食"店铺负责人包珅一边埋头制作点心,一边告诉笔者,话语里是满满的喜悦和满足。  相似文献   
5.
记录“疫”线故事,汇聚抗疫正能量。近日,本刊记者采访了医护人员、村(社)干部、志愿者等奋战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一线的工作人员,听他们讲述各自的工作日常和心路历程,展现宁波人民坚定信心、战胜疫情的坚强意志。  相似文献   
6.
正"杨梅季"刚过,接踵而至的暑假让慈城镇云湖绿道的人气再一次被点燃。蓝天白云下,红色跑道、绿色山村、碧色云湖交织成了一幅夏日美图。"春天来云湖跑山地马拉松,夏天来南联摘杨梅住民宿,秋天凉风习习,冬天这里一定也是举家郊游的好去处。"作为云湖绿道的资深"粉丝",沈先生连连点赞。就在去年底,南联村、公有村、五联村等位于云湖绿道周边的集体经济薄弱村宣告"摘帽消薄","红色经济"  相似文献   
7.
<正>"三服务"活动开展以来,宁波各地各部门结合自身实际,把"三服务"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大学习大调研大抓落实"活动"、六争攻坚、三年攀高"行动等相结合,强化主动服务、靠前服务、优质服务的意识,深入一线察实情、听意见、解难题,全力抓好工作落实,全面提升服务效能,确保"三服务"活动有声势、有力度、有成效。全市各级领导干部用一次次走访、一项项服务书写了一个又一个"三服务"的生动故事。  相似文献   
8.
正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传统文化走进现代生活会焕发出怎样的活力?文化的交流、思想的碰撞,又会激荡出怎样的生命力?……4月13日—16日,2018中国(宁波)特色文化产业博览会(简称"宁波文博会")在宁波国际会展中心隆重举办,一场全民文化嘉年华拉开序幕。  相似文献   
9.
<正>截至2009年12月31日,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国库库存资金预算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1.13%,预算支出比去年同期减少2.69%。全年全区国库资金运行的情况如下:一、预算收入  相似文献   
10.
正交通出行方面关键词绿色出行"这条微1公交线路,我已经坐了快两年,从小区出来坐微公交转地铁去上班,确实比自己开车快多了。"家住西堤阳光的沈先生,从微1线一开通就成为它的"粉丝","微公交+地铁"模式,已经成为很多人上下班的交通选择。市民李先生也有同感,高峰时段道路拥堵,开车、找车位都需要花时间,还不如选择公共交通出行更节省时间。"现在公交车、地铁、公共自行车基本能无缝对接,出门坐公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