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凤武  刘聪聪  张昕 《经济论坛》2011,(8):58-60,81
在资源型城市转型过程中,可持续和区域协调发展是城市发展的客观要求,正确选择主导产业是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环节,因此,对资源型城市主导产业及接续替代产业的确定就显得至关重要。本文根据2004~2009年统计数据,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和区位商分析法对煤炭资源日益枯竭的黑龙江省四煤城的主要工业产品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出四煤城一方面应以煤炭产业为主导产业,做大做强煤炭主业,做优做良煤基产业链,把四煤城建设成为大型煤电化基地;另一方面应避免产业趋同,根据各自的优势,选择接续产业,形成各自新的经济增长点,使得四煤城各有特色又互为补充,发挥城市潜力,加快资源型城市转型,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郝戊  仇欣欣 《发展研究》2012,(5):113-116
对内蒙古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必要性及优劣势的分析,利用数学模型研究了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最佳时机和内蒙古资源型城市在各个时期经济转型的特点及发展模式。结果表明,资源型城市不同发展阶段的经济转型模式是不同的,根据资源型城市所处的发展阶段,主要通过提升传统资源型产业水平、进行纵向和横向资源型产业链延伸或培育新的主导产业,从而实现内蒙古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目的。从政府主导和市场调节相结合、培育壮大工业接续与替代产业、建立多元化的接续与替代产业发展基础和加强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方面提出了内蒙古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不同类型的资源型城市,应根据其资源特征和发展阶段,选择不同的转型路径与模式。具体看,林业城镇应选择转向发展路径,以资源带动发展为主要模式,推动形成林业经济型城镇。石油城市应选择转型发展路径,以培育接续产业为主要模式,推动形成加工制造型城镇。资源枯竭型煤炭城市应选择转型发展路径,以主导产业转型为主要模式,推动城市因地制宜发展。资源丰富型煤炭城市应选择转型发展路径,以培育接续产业为主要模式,推动综合型城市建设。资源丰富型煤炭城市应选择转型发展路径,以培育接续产业为主要模式,推动综合型城市建设。综合型资源城市应选择转向发展路径,以综合型发展为主要模式,推动综合性城市建设。独立工矿区城镇可选择转移发展和转型发展路径,以空间转移或主导产业转型为主要模式,推动地方性中心小城镇建设。  相似文献   

4.
现阶段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面临严重挑战,其关键是实施产业经济转型,寻找接续产业,相关理论与实证研究,成为当前城市地理学研究的前沿与热点。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理论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范式,建立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可持续性评价指标体系,基于比较优势与两型社会建设理论,构建接续产业选择框架,以大冶市为例,提出大冶市城市转型的接续产业选择重点为非金属矿业、制造业和旅游业。  相似文献   

5.
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转型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庞娟 《生产力研究》2006,(3):147-149
资源型城市都是因资源而立,城市中的其他产业也都依附和服务于资源产业,因此,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单一。随着自然资源的枯竭,陷入“矿竭城衰”的境地。路径依赖的作用贯穿于资源枯竭型城市区域产业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如何规避其负面效应具有重要意义。实现产业转型,逐步脱离矿产资源采掘与加工,培育新的竞争优势、增强产业优势,发展接续产业和替代产业,改变历史形成的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并向具有特色功能的或综合性的城市演变,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是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出路。  相似文献   

6.
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转型的财政政策扶持机制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产业转型是资源枯竭型城市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分析了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在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转型过程中的责任和义务,提出政府应该建立资源开发补偿、衰退产业援助和替代产业扶持三个机制,以支持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转型.三个机制协同运转的核心与  相似文献   

7.
关于资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接续产业是东北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资源日益枯竭的严峻形势,发展接续产业对于地区发展和人民生活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8.
山西经济结构单一化、刚性化、重型化、惯性化严重,对资源型产业的依赖程度过高,非资源型产业发展受到抑制,资源型与非资源型产业发展严重失衡。为实现山西经济的转型跨越发展,必须构建资源型与非资源型产业的协调发展新机制,包括资源型与非资源型产业平衡机制、矿产资源收益合理共享机制、接续替代产业发展促进机制、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产业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9.
促进资源枯竭地区经济转型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永定县是福建省的产煤大县,煤炭产业是该县的支柱产业,当前煤炭资源已经进入枯竭阶段,经济转型已提上议事日程。本文在阐明一煤独大的永定经济特征的基础上,认真分析了该县实施经济转型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就促进经济平稳转型在制度层面提出了对资源枯竭地区的认定要常态化、要建立资源开发的补偿机制、建立衰退产业的援助机制、完善资源性产品的价格形成机制和建立项目审批的优先机制等方面的建议,在操作层面就培育壮大接续替代产业提出了要组织开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做大做强特色农业产业;要继续扶持非资源型新兴工业产业的发展,做大做强机械产业和电子产业;要以“福建土楼”申遗成功为契机,加强土楼主体性和文化性的推荐工作,发展壮大旅游业。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为不可再生资源型城市当局是否应该促进城市产业经济结构延续性转型提供了一个简单的理论分析框架。分析认为,在特定情况下,放任"矿竭城衰"可能是最佳选择。在资源型城市产业经济转型过程中,替代产业、接续性产业的选择将会越来越多地取决于市场,由市场决定,但这并不否定在充分分析的基础上政府对城市产业发展的积极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1.
资源型城市转型的资源约束与转型路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资源型城市最终必须实现从粗放和外延式增长方式向集约和内涵式增长方式的转变,以避免陷入资源枯竭式的接续产业中断局面。文章根据资源理论分析认为,资源可以分为自然资源、技术资源、文化资源、市场资源、区位资源等,资源支持城市,城市支撑发展,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关键在于改善经济增长的资源基础,降低自然资源及简单加工产值占GDP的比重。生命周期分析表明,资源型城市转型具有阶段性,只有提前做好转型规划,避免滞后的、强制的城市转型,才能实现资源型城市转型过程的平稳有序。  相似文献   

12.
资源型城市的产业主要集中于产业链的底端,产业结构单一,长期对资源进行掠夺式和粗放式的开采和利用,使得资源日益枯竭,这带来了一系列突出的社会和环境问题,实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产业转型战略已非常迫切。对中国资源型城市接续发展的对策做了文献综述,以期进一步推动资源型城市接续产业问题研究。  相似文献   

13.
邢朝辉 《经济师》2008,(6):263-265
如何实现资源型地区经济成功转型,是一个亟需研究和解决的重大问题。文章以平顶山市石龙区为例,运用区住商模型,对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作了实证分析。找出了石龙区具有很大、较大、较小及极小优势的行业,由此提出:石龙区经济转型必须结合实际选择接续产业或替代产业,走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4.
东北振兴以来大庆市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车晓翠  张平宇 《经济地理》2012,32(5):99-102,146
以大庆市为研究对象,从资源产业持续发展能力、接续替代产业发展能力和产业转型支持能力三个方面构建了资源型城市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模型(CSD)及评价指标体系,并对东北振兴以来大庆市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大庆市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保持了一个平稳上升的态势。石油产业仍是大庆市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接续替代产业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城市经济基础雄厚,产业转型支持能力较强。但是,由于石油资源衰减加快,石油产业持续发展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15.
周瑞华 《当代经济》2010,(15):16-17
中国版图上,约有400多座资源型城市.目前公布的资源型城市有118座,涉及总人口1.54亿,经国家层层筛选出来的资源枯竭城市已达44个.如何帮助资源枯竭地区实现经济转型,成为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亟待解决的战略问题.  相似文献   

16.
实现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历经十年,取得了显著成效。把体制机制创新作为推进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的强大动力,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的主线,把着力解决民生问题作为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作为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的突破口,把环境整治和生态建设放在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的突出位置,充分发挥中央财力性转移支付资金对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的引导作用,把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作为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的有效载体,把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作为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的关键环节,是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十年经济转型的宝贵经验。在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在国内重工业化发展速度和水平不断提高、资源开采规模和速度不断扩大的背景下,系统总结这些经验,对促进我国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伊春市是以森林资源为主的资源型城市,是全国最大的林区之一,经过50年的超负荷开发,已面临“林竭城衰”的困境。保护好森林,发展区域经济,实现林都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发展好接续产业。国家已把伊春市作为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试点。文章在分析伊春市经济转型的结构性障碍、特有主导资源———森林资源开发利用损益评价、接续产业发展优势基础上,提出了伊春市新时期生态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线路图。  相似文献   

18.
资源型城市要解决资源枯竭的发展困境,实现城市转型,规避城市出现的矿竭城衰、产业萎缩、失业增加、社会不稳定的情况,就须搞好循环经济建设,发展新能源成为其经济转型的必然选择。资源型城市应该充分利用其优势发展新能源产业,从而使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工作进入新阶段。  相似文献   

19.
资源型城市尤其是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势在必行。文章以山东省枣庄市为例,分析了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制约因素和转型模式,并提出了枣庄市转型中的产业选择及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20.
煤炭城市产业结构转型的选择--以山西煤炭城市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转型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纵向延伸产业链,发展接续产业;另一种是横向选择替代产业。若使之真正成为市场竞争中"立得住"的产业,关键在于寻找自身个性优势与市场需求的结合点,做大做强,逐步发展成新的支柱产业。山西煤炭城市选择焦化产业做为接续产业之一,顺应了既有产业的"路径依赖",延伸产业链,为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由于用现代产业技术改造落后技术进展迟缓,造成浪费资源、污染生态环境等负面影响,提出坚持技术进步,保护环境,珍惜资源,实现焦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