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魏然 《中国市场》2007,(32):126-127
根据目前物流人才多层次需求结构的状况,本文首先明确了物流管理本科专业"以培养中级物流管理人才为主,兼顾初级物流管理人才和高级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的办学定位,然后提出了开放办学、特色办学和三位一体办学的三种办学模式,最后探讨了落实办学定位和办学模式所需采取的办学策略。  相似文献   

2.
研究人才成长规律培养多层次物流管理人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霍红  陈娜 《商业研究》2004,(20):159-161
物流管理人才是我国21世纪的紧缺人才之一,但对人才的培养不可操之过急。应当研究人才成长规律,分析物流管理人才的类型,建立多层次物流管理教育体系,培养现代物流人才,加速我国物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郑宁  汪沁  孟林丽 《中国市场》2012,(32):122-124
物流人才被列为我国12类紧缺人才之一,然而物流业中高级物流人才短缺与初级操作型物流人才相对过剩的现象并存,实质原因是院校物流人才培养与企业物流人才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基于此,本文调研了嘉定区物流人才需求状况,分析了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及其存在的问题,根据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基础管理型"物流人才培养定位,探讨了依托嘉定区经济发展优势、具有天华特色的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4.
供应链系统作为衔接现代物流管理与传统物流管理方式之间的桥梁,在现代企业物流管理工作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在供应链系统背景下,目前国内大多数企业在物流管理方面普遍存在观念、基础设备、信息化技术和物流管理技术落后以及物流管理人才匮乏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企业扭转传统落后的物流管理观念,实施物流服务创新战略,加快物流技术发展与建设,重视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曹翠珍 《中国市场》2010,(23):155-158
物流业作为新型服务业,被列入十大调整振兴规划产业,我国物流业将进入全方位的调整时期。随着物流业的快速发展,中高层物流管理人才需求日益增加,特别是战略型物流人才将更为紧缺。高校毕业生是物流人才的主要来源之一,而目前我国高校物流教育正处于摸索阶段,存在许多问题。我国高校应该深入分析物流管理人才供求矛盾,根据物流管理人才应具备的技能,整合自身资源优势,进行准确的专业定位,突出自身的特色;科学构建课程体系,大胆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不断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培养适应现代物流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物流管理人才。  相似文献   

6.
物流人才能否适应社会需求,既取决于物流的现代化发展走向,又取决于自身的物流管理与运作的提升速度是否能够跟上这个发展的速度。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物流现代化已是必然的趋势。现代物流的发展要求企业物流人才要跟上时代的节奏,与时俱进。目前企业物流人才的发展随着企业管理的发展呈现以下趋势:  相似文献   

7.
从人力资源管理角度上看,物流人力资源是影响物流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而物流人才评价是物流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环节。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物流人才评价体系尚存在一定问题,为此,我们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物流业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江苏省作为我国的经济大省,物流业发展迅速,物流人才的需求随之加大,物流企业对营销人才的需求主要有三类:战略型物流人才、管理型物流人才和技术型物流人才。江苏省高职教育发达,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的高职院校应针对物流市场需求的特点,专门培养技术型物流人才和初中级管理型物流人才。  相似文献   

9.
高职物流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应是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较强的物流实践操作技能和现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要实现高职物流人才的培养目标,高职院校应当依据当前高职物流人才的需求特点对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进行改革。本文对现有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从新的视角构建"双轨式"课程及新的培养途径探索  相似文献   

10.
曹翠珍 《中国市场》2013,(26):142-143,160
目前我国高等物流管理教育已从摸索阶段迈入转型发展阶段,高校应该整合自身学科资源优势,根据物流管理市场需求和物流管理人才应具备的技能,进行准确的专业定位,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与实践教学体系,培养适应现代物流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物流管理人才。  相似文献   

11.
王伟  赵亮  黄莉  封学军 《中国市场》2009,(49):11-15,19
考虑物流节点的资源环境约束条件,提出具有普适性的物流节点物流量预测方法体系,将物流节点物流需求分为趋势性、转移性和诱发性物流需求,引入生命周期理论确定物流节点成长曲线,基于供需动态均衡构建Logis-tics模型,确定物流节点物流量,并以豫南口岸物流中心为例进行实证分析,预测结果表明,较之以往预测方法,该方法更为适合物流节点发展的实际,可为物流节点选址、规模的确定、布局和合理化运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影响我国物流行业发展的因素及对物流行业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为群 《中国市场》2008,(28):44-45
我国尚无调整物流业务各方当事人之间关系的法律,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物流行业的发展不适应、物流人才奇缺、物流企业各自为政,物流资源浪费等制约物流行业发展的因素。尽快颁布物流法律,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更好地利用现有设施、培养专业的物流人才、构筑物流平台,整合社会物流资源。使物流行业适应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3.
现代物流管理理念的战略动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松先 《商业研究》2005,27(23):191-194
近年来,物流产业已经成为国内外产业发展的热点。随着经济发展和科学进步,传统物流已向现代物流转变。现代物流管理理念正在朝着一体化物流、精益物流、柔性化物流、信息化物流、绿色物流、虚拟物流、全球物流的战略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4.
论传统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的转型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界定了传统物流企业和现代物流企业的内涵基础上,在对现代物流进行分类后设计了传统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的转型模式,为转型企业提供可选择途径。通过解决企业转型中出现的模式选择问题和选择哪种现代物流企业形式的问题,从而达到发现、培育和提升传统物流企业新的核心竞争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发展现代物流必须加强物流信息化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熙春 《中国市场》2008,(45):26-27
新经济时代产业的信息化将提升物流企业发展的速度,传统物流企业逐渐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化是我国物流发展的必然趋势。文章阐述了物流的信息化是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对物流信息化状况及主要问题分析,提出了加强信息化建设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6.
聂峰  聂海燕 《中国市场》2007,(19):54-54
第三方物流是指生产经营企业为集中精力搞好主业,把原来属于自己处理的物流活动,以合同方式委托给专业物流服务企业,同时通过信息系统与物流服务企业保持密切联系,以达到对物流全程的管理和控制的一种物流运作与管理方式。当前我国第三方物流远远达不到现代物流企业的要求。发展我国第三方物流应从加强全社会的现代物流观念、深化产权制度改革,激发第三方物流企业活力和培养具有竞争力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入手。  相似文献   

17.
发展第三方物流,提高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之苓 《中国市场》2007,(28):29-31
目前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的实际十分落后和缓慢,与越来越多的企业物流外包的物流需求发展极不适应,发展第三方物流成为我国物流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从我国第三方物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规范化地发展现代物流、加强物流企业流程改造、加大物流信息化建设力度、开展电子商务物流、发展综合物流代理业务和培育大型物流企业、壮大企业规模的第三方物流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8.
熊文杰 《中国市场》2007,(28):20-21
绿色物流是21世纪一种新的物流管理趋势,是指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最充分利用。我国物流业的起步较晚,绿色物流才刚刚兴起,人们对它的认识尚处在起步阶段,存在诸多不足,本文拟就我国绿色物流发展的障碍及对策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生产企业物流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正君 《中国市场》2007,(32):48-49
随着物流成本的节约给企业带来巨大效益的同时,更加需要加强物流成本的管理水平。通过对物流成本及物流成本管理现状的分析,提出了物流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依据国家最新制定的标准,优化物流流程,构筑现代物流信息系统,避免隐性成本中的不可控因素,建立一套合理的物流成本核算体系,可以降低物流成本,加强物流成本管理的水平。  相似文献   

20.
基于4PL的现代物流园区是典型的双边市场经营平台,为解决物流园区间物流服务供给与需求的外部不均衡性,利用双边市场结构模型分析物流服务水平不对称的两个物流园区双边市场经营平台的互联互通,并研究物流服务水平较低的物流园区的物流服务创新、物流园区双边市场交叉网络外部性对互联互通的综合影响。求解发现低物流服务水平的物流园区进行物流服务创新,在交叉网络外部性的综合作用下,会对两个物流园区双边市场经营平台互联互通后的利润、交易费、市场份额产生复杂的交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