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张兆梅  王剑锋 《活力》2010,(14):35-36
前台业务操作风险。顾名思义,是指因前台业务操作引起的风险。商业银行综合柜员制是国际银行业的趋势,我行也不例外.综合柜员制在具有明显优越性的同时。也存在着较大的风险成因。结合巴塞尔新协议试将前台业务操作风险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新一代”系统是农总行研制开发的前台业务操作综合应用系统。“新一代”系统的运行是农行会计电算化的一场深刻变革,也是会计核算和业务操作方式的一场深刻变革,对财会风险防范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战。那么,在“新一代”系统下,基层行业务经营主要面临哪些财会风险?我们应如何加强风险防范工作呢?针对这个问题,本文谈谈笔者认识。一、当前基层行面临的主要财会风险(一)能力风险。即业务人员(业务操作人员和业务管理人员)对“新一代”系统知识掌握不够,利用“新一代”系统平台处理业务问题的能力普遍偏低产生的风险。“新一代”系统复杂…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以建立完善的内控体系为目标,我国商业银行在各方面都取得了明显成效,其中包括金融产品创新、系统升级、监控机制完善等,提高了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应对风险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与要建立现代化商业银行的标准要求还存在很大的距离,其主要表现在商业银行的基层前台机构的操作风险管理上,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应对风险的发生,导致各类操作风险案件仍在不断发生。笔者结合调研及工作经验,主要分析了基层机构前台操作风险的成因,希望能对此操作风险的控制管理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
人员操作风险是国有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主要类型,随着操作风险危害的增大,人员操作风险的防范已成为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基于地区差异的视角,人员操作风险防范的差异性分析具有现实的应用价值实证检验发现:东部地区人员操作风险防范能力低于中部地区,而中部地区人员又低于西部地区.研究结果为东、中、西部地区国有商业银行人员操作风险控制的实施提供了现实性的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5.
操作风险是我国银行业风险防范的薄弱环节,文章从我国银行业的现状出发,从管理风险、技术风险、道德风险、信息技术系统风险和自然灾害风险五个方面对操作风险产生的原因及其防范措施进行了系统阐述。我国银行业操作风险的防范工作任重而道远,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解振杰  蒋国方 《价值工程》2011,30(31):86-87
操作风险是商业银行需要着力防范的重要风险,也是最难化解和规避的风险,本文作者结合多年的业务工作实践,对商业银行具体的业务领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从操作风险的类型、产生的原因入手,对操作风险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防范和控制操作风险的应对措施,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一、概述1995年,巴林银行事件为全球金融业敲响了警钟,警示了操作风险防范时代的来临。操作风险对银行业的威胁逐步增大,已与信用风险、市场风险一起并列为银行业所面临的三大风险。2004年,《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提出标志着操作风险防范已成为银行风险  相似文献   

8.
流程操作风险防范是国有商业银行操作风险防范的一个重要方向.国有商业银行流程操作风险防范水平存在着行际上的差异性.研究发现:中国工商银行的控制效果最好,中国建设银行次之,中国农业银行又次之,中国银行的控制水平最低.流程操作风险控制的实施同时还受到其他相关因素的影响.国有商业银行在实施流程操作风险控制时,需要遵循现实的行际控制水平差异性规律.  相似文献   

9.
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是我国商业银行趸临的最主要的三大系统性风险,商业银行公司信贷业务的过程也是这三种风险集中体现的过程,尤其是操作风险,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公司信贷操作风险案件频出,给银行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信贷业务中欺诈、违规操作等现象严重,如何防范这些风险,建立相应的防范机制已成为了商业银行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十分迫切的问题。本文将从加强放款操作环节必要性入手,提出建立并加强放款专职审批机构建设的必要性,分析其相关职能、岗位设置及防范的主要操作风险。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事件屡有发生,有的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和不良影响,防范操作风险的形势紧迫而严峻.如何有效加强基础管理,防范操作风险,成为当前银行风险管理的重要课题.强化操作风险管理,必须从文化理念、体制改革、制度建设、科技手段等方面人手,突出以人为本,完善监督检查,强化过程控制,把防范操作风险的各项要求不折不扣地落实到各部门、各条线、各环节和每一位员工,构建系统化、制度化、科学化的操作风险防范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1.
银行不良贷款违约损失率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中国银行业面临的信用风险违约损失率(LGD)展开研究,以温州某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数据为样本,通过描述性统计,对LGD的结构特征:信用风险暴露规模特征、期限特征、地域特征以及担保特征等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LGD与风险暴露规模呈负相关,LGD与贷款期限呈正相关,不同地域、不同担保方式的违约贷款其LGD差异性显著。以上这些结论可为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信贷投放导向以及信用风险监管提供现实帮助。  相似文献   

12.
银行与企业之间信用风险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蜀君 《物流技术》2006,(7):111-113
以银行信用为切入点,对银行与企业之间信用风险的博弈进行研究。认为信贷风险是银行主要的信用风险,并将信贷风险分为企业的经营风险和企业赖帐违约的道德风险。分别应用演进式博弈和重复博弈分析了企业的经营风险和企业的道德风险,认为企业的经营风险是市场选择的结果,道德风险是社会选择的结果。研究说明,银行业面临的信用风险可以通过控制企业的道德风险,减少经营风险,达到降低信用风险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信息技术在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中的运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认为,加强信息技术在银行风险管理中的作用,是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实现风险管理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我国商业银行在信息化进程中十分重视风险管理信息化,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与国际先进银行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本文从信息技术推动银行风险功能深化的视角,紧密结合我国的实际,提出了利用信息技术提升风险管理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Using a cross-sectional data set on U.S. commercial banks, the argument that during the mid 1980s to early 1990s depositors were insensitive to bank risk is empirically examined. Bank risk is measured by the predicted probability of bank failure as a function of contributing factors. The natural log of bank deposits is then regressed on bank risk and other control variables. The coefficient on bank risk in this equation measures the sensitivity of deposits to bank risk. A close examination of the estimated coefficient on bank risk offers little support for the argument that depositors were insensitive to bank risk.  相似文献   

15.
试论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宋彦超 《价值工程》2010,29(29):39-40
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已经成为商业经营中的重要内容。本文首先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特征入手,分析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产生的原因,并结合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现状,提出了加强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选取2009—2018年中国24家上市银行年度数据,采用面板模型对内部控制质量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内控质量对银行风险承担具有抑制作用。内控质量提高有助于提升银行部门间贷款信息传递及风险协同控制效率,由此降低银行风险承担。相对于非国有、低联结度与高权力度银行,内控质量对国有、高联结度与低权力度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力度更大。(2)资本结构在内控质量与银行风险承担的关系中承担着中介作用,内控质量通过影响资本结构来影响银行风险承担,“内控质量—资本结构—银行风险承担”的传导渠道有效。(3)货币政策对内控质量与银行风险承担关系具有非对称性调节作用。高利率货币政策会减弱内控质量对银行风险承担的抑制作用,宽松货币政策会加剧内控质量对银行风险承担的抑制作用。(4)股权集中度提高会减弱内控质量对银行风险承担的抑制作用,这归于控制权过度引发的关联贷款风险集聚效应对冲了内控质量对银行风险承担的抑制效应。本文研究结论可为防控中国银行部门单体风险及金融系统性风险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与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7.
本文应用DCC多元GARCH模型分析上市银行股票价格的动态相关性,并以此作为银行整体风险的度量监测指标,在模型的构建中考虑了系统风险的时变特征。结果表明,相关系数的大小和动态变化能够对银行系统性风险起到一定的监测和预警作用。本次金融危机过后,银行间动态相关水平一直处于高位,表明投资者对未来银行资产质量和其潜在风险仍然存在担忧。  相似文献   

18.
新形势下对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建设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福艳 《价值工程》2008,27(5):150-152
加入WTO以后,随着金融全球化进程和金融市场开放程度的不断扩大,我国商业银行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环境和更加复杂多样的风险。在此新形势下,虽然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步伐明显加快,但与国际先进商业银行相比,国内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内控薄弱是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从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现状着手,简析了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的现存问题,并结合实际提出了完善内控制度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Restrictive covenants on bank debt require a bank to take or refrain from specific actions that affect the riskiness of that debt. Although covenants all but disappeared in the 1990s, they re-emerged after 2004 with an increase in bank risk leading up to the financial crisis. Subordinated debt yields potentially enable better risk monitoring by supervisors, but covenants can shift risk from bondholders to stockholders without reducing overall bank risk. This can distort the risk signal used by market participants to discipline excessive risk taking. Because covenants are endogenous and increase during periods of bank stress, the yield signal is dampened the most precisely when regulators most need accurate risk monitoring.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分析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业务发展格局、风险管理等多方面的影响,提出商业银行必须从优化公司治理结构、改进风险管理、加快业务多元化发展等多方面入手,为利率市场化后的竞争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