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我国机械设备大修成本核算现状——不计大修停产的利润损失 机械设备大修期间,由于企业停产,会带来利润损失。特别是企业的关键设备,所需修理时间长、费用昂贵,利润损失大。企业在计算大修成本时,往往只考虑大修中的拆装清洗劳务费、更换机械零部件的原材料  相似文献   

2.
3.
4.
5.
6.
<正> 成本计算就是对企业一定时期内的生产费用进行审核分配和归集,计算出各种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钢铁企业的制氧产品也不例外,这里从太钢集团临汾钢铁公司制氧厂(下称临钢制氧厂)的生产实践加以浅析。  相似文献   

7.
浅议作业成本法及其在我国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业成本法最早于70年代提出,目前已在西方很多企业中施行。  相似文献   

8.
(一) 从煤炭企业看,本期销售煤炭产品成本与本期生产煤炭产品成本水平往往是不一致的,这就需要计算煤炭产品销售成本,以便正确计算销售利润,进而正确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结果。从一个会计期间看,期初库存的煤炭产品成本加上本期生产的煤炭产品总成本,构成本期可供销售的煤炭产品总成本。在无其它因素影响的情况下,一部分流向本期销售,成为本期销售成本;另一部分沉积于期末库存,成为期末库存成本。这两部分  相似文献   

9.
作业会计的相关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业会计的相关评价中国煤炭经济学院黄静中煤审计事务所窦爱芬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邢世鸿作业会计作为一种新兴的成本计算与管理方法,产生于高科技迅猛发展和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历史和经济条件下,后以其提供的相对准确的成本信息而受到会计理论界及实务界的注目。根据作业...  相似文献   

10.
关于改进我国成本计算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1.
工业企业产品成本的计算方法,是指将一定时期所发生的生产费用对象化到成本计算对象上,以求得各对象最终成本的方法。本文就企业的生产类型与特点、产品成本计算方法的种类、成本计算的要求、生产类型和管理要求对成本计算方法的影响以及成本计算方法在实际运用中应当注意的问题进行阐述,以论证企业只有根据不同的生产类型和管理要求对成本计算方法做出正确的选择,才能为各方面提供有用的信息,为加强企业管理服务。  相似文献   

12.
13.
14.
成本发生于企业生产的每个环节 ,控制成本必然也要求将具体的目标分解到位。但这项工作是细致而极其复杂的 ,需要生产、管理和业务部门的紧密配合。因此 ,建立一套相应的政策和制度体系 ,是规范当事各方行为实现成本控制的有效手段 !对此进行细化、改进是企业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 !  相似文献   

15.
燃煤电厂环境成本的分析与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燃煤火电厂环境成本的基本概况以及在电力市场中独立计算的必要性,分析了火电厂环境成本的组成和具体核算方式,提出了相关的处理对策和建议,并以火电厂脱硫环境成本为例,多方面进行环境成本的尝试性测算,最终得出具有可行性的计算结果和结论.  相似文献   

16.
<正> 企业管理这个大系统从管理模式上经历了“生产管理型”、“市场营销型”、“品质管理型”、“经营战略型”、“企业文化型”等模式的锤炼,现正在向“系统管理型”发展。自系统管理理论问世来,优化经济资源理论已发展到“九分资源说”(人、财、物、技术、设备、时间、信息、土地、市场)。优化经济资源配置已经成为企业管理研究的主课题,能否做到优化“九分经济资源”投入与“九分产出”(产品数量、质量、品种、价格、制造成本、使用成本、税金、利润和企业声誉)已成为鉴别企业管理质量的试金石。作为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支系统,优化经济资源投入与产出是成本管理的主要工作内容。优化前期成本投入,优化反馈成本产出,是当代企业管理对成本管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高新技术的应用使制造业的成本构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制造费用尤其是固定制造费用成为产品生产成本的主要构成内容,为加强日益增加的制造费用的管理,提高生产能力利用效率,企业应建立考虑生产能力利用情况、提供闲置生产能力成本、真实反映产品耗费的成本核算制度.  相似文献   

18.
19.
<正>企业的成本计算方法是指将一定时期所发生的生产费用对象化到各成本计算对象上,求得各最终成本计算期的确定、成本项目的设置、生产费用归集与分配的程序等要素。上述要素的不同内容的组合,即构成不同的成本计算方法。企业的成本计算方法分为:品种法、分步法、分批法。  相似文献   

20.
<正> 企业生产经营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所谓经济效益,是指经济活动中的投入产出关系。业务经营审计是一种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的审计,最终目的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谋求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的经济资源,最充分地挖掘人、财、物的潜力,实现最佳业务经营效果;另一方面则希求改善管理素质,提高管理水平,以达到最佳管理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