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高校是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高校技术转移中心融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协同创新为一体,在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金华区域发展已进入到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的关键阶段,急需借助高校创新力量,集聚创新资源和创新要素.推进协同创新,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实现赶超发展、浙中崛起该文基于各高校在金华开展技术转移工作的实践.探讨了设立大院名校金华技术转移中心的意义,采取的工作举措以及取得的主要成效,希望对构建和完善我国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商》2015,(39):131-132
科技创新是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支撑,在提高区域竞争力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解决科技创新能力现存的区域差异及其马太效应,有必要推进实施科技创新区域差异化的优先推进战略,同时通过产业跨区域梯度转移促进区域技术转移,并加快建设一批具有联动效应的科技创新策源地、研发转化地和市场化生产基地,在全国范围内构建形成网络化、协同性的科技创新区域空间配置体系,从而通过科技创新驱动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正>军民科技协同创新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重要交汇点。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发布的《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意见》将军民科技协同创新体系作为六大体系建设目标之一,将着力提高军民协同创新能力作为八项重点任务之一。当前全面激发军民科技协同创新活力还存在主体功能错位、政策难以落地、运行机制不畅等突出问题。习近  相似文献   

4.
<正>军民科技协同创新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重要交汇点。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发布的《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意见》将军民科技协同创新体系作为六大体系建设目标之一,将着力提高军民协同创新能力作为八  相似文献   

5.
中国正值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时期,亟待加快从要素投资拉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而知识经济、信息经济、经济全球化、创新国际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将给区域发展带来深远影响。本文重点探讨区域开放协同创新的必要性,分析当前区域创新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构建区域开放式协同创新体系的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6.
影响区域创新能力的因素包括要素投入与创新环境。在对区域科技创新及其影响因素相关研究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综合考虑创新系统要素投入与创新环境影响的分析模型,并利用湖北省各地级市近年的相关数据实证检验了其对城市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创新系统的要素投入对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有着显著影响,高新技术产业集聚与FDI的流入对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而城市经济空间格局因素中,经济密度促进了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而城市化水平与创业水平对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影响不明显。促进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应促进城市化模式转变,增强城市化发展对区域科技创新的带动作用;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扩大对外开放,充分发挥FDI的技术溢出效应;优化产业布局,提高产业集聚水平;激励科技创业,提高创业质量。  相似文献   

7.
陈秋立表示,面对日趋激烈的区域竞争格局,福建以人才培养和创新平台建设为抓手,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具有福建特色的科技创新创业政策体系,着力提升省属科研机构的整体科技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为加快福建创新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8.
产业集群是当代经济发展的主流,学科集群的创新能力是支撑产业集群竞争力提升的关键,学科集群与产业集群协同创新是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核心与模式,其协同机理遵循系统论的有序原理、整体原理和反馈原理,系统内要素要进行充分的自组织、对接与融合.文章指出,武汉城市圈学科集群与产业集群系统内部各要素的自组织、对接与融合不力,削减了协同创新能力,当前应重视协同创新内在机理,采取有效措施促进系统要素的自组织、对接与融合.  相似文献   

9.
随着全球化陧度日益加深,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出区域一体化的趋势,区域创新能力日益成为一个地区经济获取国际竞争优势的决定因素,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也成为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内容。“十一五”以来,按照国家区域发展的总体战略部署,为大力提高科技对区域统筹协调发展的支撑和引领能力,我国着眼于提高区域科技创新资源的配置效率,通过推进创新资源配置的体制机制创新,提高了区域创新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统筹部署的主动性和全局性,推进和完善了全国各具特色、优赞互补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全面支撑和推进了创新型国家建设。  相似文献   

10.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建设协同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需要构建高效的内生协同发展机制,通过优化要素供给结构和配置关系,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这是我国经济步入工业化后期的新命题。由于工业化后期的要素资源演进和产业结构调整存在明显的阶段性变化,产业发展加快向创新驱动型和质量效率型转变,在宏观上给经济总体增长态势带来重大影响,在微观上对要素资源配置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要立足于由工业化中期向后期迈进,做好结构转换期的新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大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新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基于此,我国的国家创新体系包括知识创新体系、技术创新体系、区域创新体系、军民融合创新体系、科技中介服务体系五个方面。它们共同构成了创新生态体系。  相似文献   

12.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国家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本文在分析国家层面和国内主要城市海洋领域科技创新能力的基础上,运用SWOT方法分析广州海洋经济发展的科技支撑,研究广州海洋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困境的基础上,提出从强化改革创新精神、加快简政放权步伐、优化创新平台建设和完善科技创新支持体系等方面推进广州海洋科技创新以提升海洋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对企业而言,创新不仅仅是科技创新,管理也有创新。从邯钢经验,我们可以得到许多对成本管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对企业而言,创新不仅仅是科技创新,管理也有创新。从邯钢经验,我们可以得到许多对成本管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连俊华 《全球化》2023,(3):90-96
“十四五”时期,我国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重点方向是致力于开放式区域协同创新体系。本文梳理了当前我国主要区域协同创新体系的建设现状:粤港澳大湾区拥有开放程度高、联通三地的优势,以“世界工厂”链接全球创新资源;长三角城市群具备相对完整的产业体系,具有完善区域间协同创新体系的体制机制;京津冀城市群的创新资源比较集中于北京,城市间创新协同互动不紧密;成渝城市群的两地相关部门积极推动双城经济圈建设,以新技术推动新经济发展。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构建我国开放式区域协同创新体系的实施路径:一是深化国际科技创新合作,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二是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相结合,促进产业链与创新链协同升级;三是建设具有各地区特色的开放式区域协同创新体系,推动国家层面设计协同创新机制。  相似文献   

16.
产业协同集聚是区域创新的源泉,也是我国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路径之一。随着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逐步提高,协同集聚对区域创新的空间外部性也逐步显现。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业-制造业协同集聚有助于本地区创新,但对邻近地区创新的影响呈现"先抑后扬"。其中,支持性生产服务-制造业协同集聚有助于提高本地区和邻近地区创新水平,其空间溢出效果随着距离的增加逐步衰减。基础性生产服务-制造业协同集聚对本地区创新水平的影响不显著,会对邻近地区创新产生"虹吸效应"。生产性服务业不同细分行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对区域创新的影响呈现差异性,当空间距离达到750km时,均呈现正向空间溢出。因此,产业协同集聚是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现实需求,不仅需要差别化和精细化管理,还需完善区域交通基础设施网络,提高信息传递速率,推动产业间多样化协同。  相似文献   

17.
现代化的重心是经济现代化,经济现代化的主要标志是现代产业体系和创新驱动。本文以国务院最新批复的苏南现代化示范区为依据,通过对苏南经济现代化的现状分析、创新驱动分析,提出在苏南五市推进区域协同创新,通过协同创新和协调发展推进苏南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最终促进苏南的经济现代化和全面现代化。  相似文献   

18.
《市场周刊》2008,(9):79-83
“区域创新体系的形成,可以有效地整合经济、政治资源,从而提高创新能力,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通过对典型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中的企业以及产业网络建设、产学研一体化建设、中介服务体系建设、政府部门转换工作方式建设、区域内创新文化建设、区内促进创新的激励机制建设、金融机构与组织建设、区内的政策法规体系建设的特点的分析,将为中国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提供借鉴。未来中国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可采取的措施大致为:培育创新文化、整合区域经济赍源、完善科技创新网络、建立多元化的科技投入体系、推进区域人才战略和完善区域创新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9.
国外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特点及经验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经界(学术)》2008,(10):110-113
区域创新体系的形成,可以有效地整合经济、政治资源,从而提高创新能力,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通过对典型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中的企业以及产业网络建设,产学研一体化建没、中介服务体系建设、政府部门转换工作方式建设、区域内创新文化建设、区内促进创新的激励机制建设、金融机构与组织建设、区内政策法规体系建设特点的分析,将为中国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提供借茶。未来中国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可采取的措施大致为:培育创新文化、整合区域经济资源、完善科技创新网络,建啦多元化的科技投入体系、推进区域人才战略和完善区域创新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20.
以跨组织边界组建协同创新网络,充分识别、获取并有效整合与利用企业组织内外部的各种优势资源来提高创新绩效、保持企业竞争优势为特征的协同创新模式正成为众多企业的选择。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兴科技和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是我国经济发展动能转换、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支点。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发展方向,具有污染低,能耗少、技术性强、应用范围广等特征,将影响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成效。当前,如何推进物联网企业通过协同创新网络快速提升创新绩效和创新能力,既需要实践借鉴更需要理论上的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