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对中国书院的起源、兴盛的历程及教育特点等做了一定分析,进而阐明了书院对现代教育的启示意义: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注重营造开放与论辩的氛围.  相似文献   

2.
《战国策》是由西汉刘向整理的一部以记录战国时期纵横家论辩为主的著作,其语言流畅犀利,是中国古代论辩文的典型。本文以《赵太后新用事》章为例,运用语用学的会话含义理论,以合作原则和得体原则做为切入点探析中国古代论辩之士的语言艺术。  相似文献   

3.
本简要评述了当代西方经济学关于财政货币政策若干问题的论辩,认为这些论辩对我国如何正确运用财政货币政策,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有参考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4.
《孟子》一书比较完整地记录了孟子与二人或二人以上的对话论辩.研究孟子的论辩艺术对今天各级党政干部很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高职院校开设公共选修课<形式逻辑>,是为了训练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从而准确地表迭思想和论辩.使用案例教学法,能使逻辑理论紧密结合逻辑应用,真正实现<形式逻辑>课的能力培养和素质培养功能.文章对案例教学法在<形式逻辑>教学中的应用做出分析论证.  相似文献   

6.
么宁重庆市人民检察院第五分院检察官。十一届全国青联委员,重庆市"百名榜样女性",重庆市检察职业道德模范,因办案成绩突出,她先后被重庆市检察院记个人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一次,嘉奖两次。2006年,获得了"全国十佳公诉人"荣誉称号,并被评为"最佳论辩奖"。2007年,获得首届重庆市检察官、律师论辩赛"最佳辩手"称号。2010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重庆市人民卫士"称号,荣获2010年度"振兴重庆争光贡献奖"。  相似文献   

7.
清前中期学界有关限田的论争是观察清代产权观念的重要窗口。清前期限田派在规范性论辩上占据优势,他们充分利用儒家的王道、仁政、三代之治等语汇和思想资源来支持自身,并将井田界定为“理”的外王呈现。但因与清代的产权和市场实践及基层治理现实相悖,限田论在实用性论辩上面临较大困难。清前期反限田派将私有产权和贫富分化归结为“情”,从而为其主张获得理学世界观中的规范性落脚点。由于顺应清代实际情况,反限田派的实用性论辩较为成功。清中期皇权以文字狱等手段,多次介入限田论争,并残酷打压部分限田论者。政治上的不利局面,并未阻止清中期限田派坚持信念,且部分限田主张能结合宗族等社会现实,提出变通方案。逐渐占据论争上风的反限田派,在清中期继续完善自身的规范性论辩,尤其是以今文经学推翻了清代主流儒学中的复古史观,解构了以三代之治作为评价一切制度之标准和改革目标的意义,从而为彻底放弃限田企图、尊重现有产权秩序提供了正当性空间。清代经济观念与实践之间的复杂作用方式、儒家思想在应对帝制中国各时代治理问题上的潜力等议题,均值得学界严肃对待。  相似文献   

8.
关于灰色收入问题,一场官方话语与民间表达的论辩交锋正在进行。事情缘起于一份日前发布的题为《灰色收入与国民收入分配》的研究报告,作者是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  相似文献   

9.
关于灰色收入问题,一场官方话语与民间表达的论辩交锋正在进行。事情缘起于一份日前发布的题为《灰色收入与国民收入分配》的研究报告,作者是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  相似文献   

10.
自2007年末,关于楼市是否行至拐点的论辩就不绝于耳,已然成为又一场"全民大讨论":从专家学者到地产名嘴,从平民百姓到大众媒介,无一例外卷入这场喧嚣之中.  相似文献   

11.
道德规范是否具有认知性的问题向来是西方伦理学争论的焦点,哈贝马斯认为支撑道德规范的是其背后的理由,现今社会是个多元的社会,唯有通过形式化的论辩原则才能确保道德的普遍性。  相似文献   

12.
人口红利消失之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昉 《西部论丛》2010,(12):17-19
中国在长期享受“人口红利”之后,许多人预期这一经济增长源泉即将于2013年前后,随着“人口抚养比”的停止下降而消失。对此,学术界和政策研究领域存在不同意见。观点差异之大,争论对立程度之深,论辩感情色彩之重,颇不寻常。  相似文献   

13.
孟子的辩论艺术旗帜鲜明,文采洋溢,情感热烈,为了使其言语具有说服力,孟子几乎运用了一切语言手段,引经据典,巧设比喻,鲜明对比。在《孟子》中辩论技巧被推上了一个极致。《孟子》的论辩是我国古代散文的一颗璀璨明珠,对后世散文影响极大。  相似文献   

14.
冯志军 《北方经济》2007,(19):62-63
一、产品责任归责原则传统研究方法的现状 当前,学者们在研究产品责任归责原则时之所以受制于研究方法之阙如,主要原因乃在于我国法学界长期以来对方法论研究的忽视.正如梁慧星先生所指出的,我国法学界一向疏于方法论的研究,这使得法律系学生大多欠缺法律思考的基本工具,法院的判决理由也不多讲求法学上的论辩,这极大地限制了我国法学的发展.具体而言,导致法学方法论研究裹足不前的原因大致有二:一是我国法学刚从冬眠中复苏,方法论研究尚没有引起学者们的足够重视;二是法学研究正处于"缺乏方法革新、缺乏法学学派、缺乏法学争鸣的时代".  相似文献   

15.
李媛媛 《魅力中国》2011,(5):136-136,128
对于法律和道德的关系问题,西方的自然主义法学派和分析实证主义法学派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两派各有自己的见解主张和论证理由。两派的论争,主要涉及到三次有重大影响的理论论战。本文主要就参加了三次理论论战的分析实证主义法学派的代表人物哈特在三次论辩中的观点做一下重点的阐述。  相似文献   

16.
何杨  李倞 《黑河学刊》2012,(2):37-41
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既是一种文化艺术形态,也是一种与审美、情感、人格甚至社会政治组织方式等方面有机联系的一种规范和内涵。先秦时期,它一直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以“显”的方式存在着、被讨论着。墨、儒在关于乐这一问题的激烈互非中,表现出鲜明的不同立场和殊途同归的济世情怀。对乐的不同层面论辩的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乐。  相似文献   

17.
9月20~22日,联合国大会(the UN General Assembly)在纽约召开“千年发展目标峰会”。下一次有关可持续发展的联合国峰会将于2012年在里约热内卢(Riode Janeiro)举行——距1992年“地球峰会”正好20年。这些峰会的时间间隔提供了反思传统发展和增长模式的明显弊端的绝佳契机,并促进了对新的福利和发展模式的论辩。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全球化作为一个热点问题,已成为人们研究和谈论问题过程中颇具解释力的概念和切入点.正如吉登斯所言:"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化已成为大多数政治讨论和经济论辩的核心问题."①同样地,在国家安全领域近年来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也只有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讨论才可能找到深刻的切入点和经得住论证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19.
袁盎和薛宝钗,一个是朝廷重臣,一个是闺中秀女;一个是真实的历史人物,一个是虚构的艺术形象,本不可相提并论,然而,从论辩学的角度来看,二人都精于析理,长于辩论,善于劝慰人心,表现出高超的言辞应对技巧。从4个方面对他们的言辞技巧进行分析比较,对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20.
袁盎和薛宝钗,一个是朝廷重臣,一个是闺中秀女;一个是真实的历史人物,一个是虚构的艺术形象,本不可相提并论,然而,从论辩学的角度来看,二人都精于析理,长于辩论,善于劝慰人心,表现出高超的言辞应对技巧。从4个方面对他们的言辞技巧进行分析比较,对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