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7 毫秒
1.
郭利芳 《魅力中国》2010,(25):243-243
要想在不影响语文教学目标又不加重学生学业负担的前提下。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首先必须充分挖掘现行教材中的环境教育内容,并根据这些教材的特点,将语文教学和环境教育适当结合。  相似文献   

2.
朱凤英 《魅力中国》2010,(11):223-223
现如今,感恩教育已成为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帮助他们逐步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重要教学内容。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相似文献   

3.
范雪波 《黑河学刊》2013,(6):152-153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内涵十分丰富,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教育因素,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不失时机地、潜移默化地进行感恩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生命教育,从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4.
现如今,感恩教育已成为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帮助他们逐步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重要教学内容。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相似文献   

5.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大学生必备的基本品德。在当前,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非常普遍。感恩教育在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的感恩教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6.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懂得感恩的学生才是人格健全的人.高中历史教学就是要在课堂上通过创设各种情境,开展各种主题活动,对学生进行感恩的教育,实现新课改情感态度价值现的教学目标.本文从利用网络资源来给感恩教育创造环境;通过近代百年屈辱史的学习,使学生树立起,"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可以运用多种教学形式,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感恩教育;利用历史人物生动感人的言行来让学生学会感恩等方面就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加强感恩教育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程为华 《魅力中国》2013,(5):118-118
学校不仅教书,更重要是育人。课堂又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教师又是知识传授者,还是学生们的榜样者,自己的思想和举止就会呈现在学生面前,对学生产生着直接的、广泛的和深刻的影响。科科都要渗透德育教育,语文教学更为突出,从中能让学生时刻从精美的语句中陶冶情操感受祖国山山水水的美,体会祖国文化的内涵美,课课有美德,时时有教育。语文训练和思想政治教育二者是统一的,相辅相成的。语文训练必须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渗透在教学过程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适应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会感恩、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现代社会道德的底线。加强对大学生感恩教育高校应全方位多渠道全面铺开,教会学生识恩知恩,知恩图报,施恩不图报,学校、家庭、社会要相互配合,努力形成教育合力。  相似文献   

9.
李春雨 《发展》2009,(8):145-145
思想政治课教学与传统美德教育结合起来,将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思想政治课与传统美德相结合必须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适应他们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把握中学生的思想脉搏、兴趣爱好、需要追求等特点,才能贴近学生生活,便于接受。把思想政治教学的“空洞说教”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结合,收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古语云"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知恩图报是德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德育是感召心灵的教育,应该有着"润物细无声"的功能,应该渗透在一切教育教学工作之中。那么,学科教学中如何开展感恩教育呢?本人通过多年的生物学教学实践体会到,教学中只要我们留心观察、挖掘和思考,就一定发现许多感人至深的感恩教育素材,这对开展和实施感恩教育,提高学生的感恩素养非常有益。  相似文献   

11.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人文教育有着很大的优势,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特点,细心地引导学生,积极鼓励学生进行思想和情感的交流,树立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学生的语文素养、人文素养在课堂教学的挑战创新中得到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12.
李艳丽  赵志勇 《魅力中国》2013,(13):155-155
语文教材包含着丰富的审美教育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良好的性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新课标明确规定,要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高尚道德品质。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通过挖掘审美资源、创设审美情景、分析词句篇章等方式渗透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3.
鹿笃全 《魅力中国》2010,(15):96-96
语文就其学科本身特点就有内在魅力,语文教师凭借教材的特点与自己的文学修养、渊博知识及高潮的教学艺术,将生动有味的语文教学呈献给学生,让学生在语文的乐园里自由自在的邀游。  相似文献   

14.
马小苗 《魅力中国》2014,(2):166-166
语文教材本身具有许多的审美因素,它赋予读者极为丰富的想象,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可以说是得天独厚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美的潜因,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高超的教学技巧,寓审美教育于教学之中。本文就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浸透审美教育等方面内容进行探讨,以期引起语文教师对审美教育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王高升 《魅力中国》2014,(10):134-134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呢?我认为其策略有以下几点: 首先是对教育的对象要有情感--爱学生。爱是做好教育的营养,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要深深地热爱学生,视生如子,胸中时刻装着学生,在语文教学中要想学生之所想,乐学生之所乐,教学生之所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  相似文献   

16.
孙诗银 《魅力中国》2010,(1):104-104
《语文新课标》规定的教学原则之一是:语文训练和思想情感教育相统一。情感教育渗透在各个学科中,比较而言,语文学科是情感渗透的最有效和最得力的一门学科。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不失时机的对学生进行情感上的渗透,从而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7.
感恩,自古以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感恩教育也成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处在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也受到不良思潮不同程度的冲击,在立德树人教育背景下,分析感恩教育重要性,现状、原因并探讨新形势下大学生感恩教育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8.
张晟 《魅力中国》2009,(7):95-95
感恩教育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对增强大学生认识社会和回报社会有着重要作用。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不断加强感恩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学会感恩,就等于架起了做人的支点。  相似文献   

19.
孙诗银 《魅力中国》2010,(4):142-142
《语文新课标》规定的教学原则之。是:语文训练和思想情感教育相统一。情感教育渗透在各个学科中,比较而言,语文学科是情感渗透的最有效和最得力的一门学科。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不失时机的对学生进行情感上的渗透,从而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20.
段秀梅 《发展》2009,(5):140-140
初中语文教材中,民族团结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教师在传授语文知识时,结合课文内容,努力挖掘、努力渗透,可使世界观逐步形成的青少年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深刻认识到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重要性,继承和发扬民族团结的优良传统。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这是中学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